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蚌埠市A層高中第四次聯考高一政治試卷考試內容及范圍:必修1、必修2占30%,必修3第1-3課占70%命題:蚌埠二中審題:固鎮一中時長:75分鐘分值100分注意事項:選擇題答案要用2B鉛筆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否則不予記分第I卷(單項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6小題,計48分)1.何尊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其為西周歷史的研究和青銅器的斷定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尊里的“中國”指的是當時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下列對西周早期的社會狀況推斷正確的是()①氏族全體成年成員行使平等表決權②使用金屬工具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③勞動者有少許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④出現了腦力勞動和體力芳動的分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高一學生小李搜集到了一些關于美國國家選舉活動的新聞:新聞一:2024年7月18日,共和黨候選新聞二:2024年11月6日,在美國總統人特朗普在演講中表示,一旦當選將廢除選舉中獲勝的特朗普發表電視講話,向支現任總統拜登的電動汽車政策,以挽救持自己的選民表達感謝并“信守對美國公“正走向毀滅”的美國汽車產業,為美國民的承諾”,上臺后將推動“限制移消費者節省購車成本,維護美國汽車工人民”“結束戰爭”等政策。利益。據此,他做出如下推論,其中正確的有(①美國總統對選民負責,積極為美國公民爭取權益②雖然政策變化,實質都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統治③擴大美國公民利益,能夠改變資本主義剝削關系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生產力發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擎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舉措。從“落后時代”到“趕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可見,改革開放()①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②是中國共產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③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和中華民族的面貌④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試卷第1頁,共7頁4.2024年5月發布的《中央企業助力鄉村振興藍皮書(2023)》顯示,95家中央企業全年累計投入無償幫扶資金42.6億元,全年投入鞏固成果幫扶資金14.5億元。由此可見()A.以公有制為主體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根本要求B.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體地位C.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力的核心和標志D.國有企業是保障人民權利的重要力量5.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關系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要結合各類設備和消費品更新換代的差異化需求,扎實推進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切實把好事辦好。下列對“四大行動”的作用路徑分析正確的是()①實施標準提升行動一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放寬市場準入限制②推進工業設備更新→助力生產提質增效→增強制造業競爭力③開展回收循環利用→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綠色低碳發展④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消費增量升級→促進企業公平競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世紀80年代末的閩東,是當時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因地區之一,當時的壽寧縣下黨鄉是積貧積弱的“五無鄉鎮”。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曾三次帶隊到下黨鄉訪貧問苦、現場辦公、解決問題,開啟了下黨鄉擺脫貧困的歷史征程。“三進下黨”()①契合了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取向②充分彰顯了黨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地位③旨在保持和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④對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具有借鑒意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把中華民族推入前所未有的黑暗境地。中國共產黨猶如一道光,刺穿了近代中國的沉沉暗夜,照亮了民族復興的偉大航程。材料主要表明()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②中國共產黨帶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③新中國成立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體制保證和物質條件④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譜寫了改革開放的壯麗篇章。歷史的巨輪滾滾向前,實踐的碩果累累,充分驗證了改革開放()①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②偉大覺醒孕育了中國共產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③不停頓、不止步是實現新時代新征程目標的必然要求④通過改變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從而增強國家經濟實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試卷第2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