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二節 魚 類欄目導航自主學習 預習新知情境探究 拓展思維達標訓練 鞏固提升自主學習 預習新知一、魚類的主要特征1.魚類是脊椎動物中種類 的一個類群,占脊椎動物種類一半以上。 2.魚類的形態結構特點(1)體形:大多呈 ,有利于 魚在水中游動時遇到的阻力。最多流線型減小(2)體表:常有鱗片覆蓋,鱗片表面有滑滑的 ,能 身體和減小游動時的阻力。 (3)體色:魚的皮膚上有 ,可以呈現不同的體色,有利于保護自己。 (4)側線:魚的 器官,能夠感知 和測定 。 (5)運動:通過尾部和軀干部左右擺動產生 的動力,各種鰭起著 作用。 (6)呼吸①呼吸現象:魚的 和 不停地張開和閉合。 黏液保護色素細胞感覺水流方向前進協調口鰓蓋后緣②呼吸器官:魚的呼吸器官是 ,主要組成部分是 ,其內密布 ,有利于與水進行氣體交換。 ③呼吸過程:水(溶解氧)→口→鰓→鰓蓋后緣→水( 減少, 增多)。 3.主要特征生活在 中;體表常有 覆蓋;用 呼吸;通過尾部和 的擺動以及 的協調作用游泳。 二、魚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1.魚類作為水產業的主要產品,是人們獲取 的重要來源。2.魚類在食品、醫藥和化妝品工業上有廣泛的應用。鰓鰓絲毛細血管氧氣二氧化碳水鱗片鰓軀干部鰭動物蛋白情境探究 拓展思維“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魚兒在蓮葉間游來游去,尾巴隨水擺動,好生愜意啊!魚類的呼吸及運動[問題1]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水中溶氧量要高得多,魚類離開水為什么會死亡 提示:魚類的呼吸器官是鰓,鰓的主要部分是鰓絲,鰓絲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在水中,鰓絲展開,擴大了與水的接觸面積。當魚類離開水時,鰓絲會粘連在一起,減少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加上空氣干燥,魚類會因為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而窒息死亡。[問題2]魚類在水中游泳時,產生前進動力的結構是什么 提示:魚類游泳時的動力來自軀干部和尾部的擺動。達標訓練 鞏固提升1.“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下列真正屬于魚類的是( )A.鮑魚 B.章魚C.魷魚 D.海馬魚類的主要特征D2.我國著名的四大家魚是指( )A.青魚、草魚、鯉魚、鳙魚B.青魚、草魚、鯉魚、鯽魚C.青魚、草魚、鰱魚、鳙魚D.青魚、鰱魚、鯉魚、鳙魚3.魚類在水中可以穿越激流,躲開礁石,是因為具有( )A.眼睛 B.鰓C.鰭 D.側線CD4.(2024宿遷)“一夜海潮河水滿,鱸魚清曉入池塘。”鱸魚游泳時,控制游泳方向的部位主要是( )A.尾鰭 B.背鰭C.胸鰭 D.臀鰭5.(2024淄川期中)“魚戲蓮葉間”,為小魚游泳提供主要動力的是( )A.身體兩側的側線B.魚骨的支撐作用C.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D.鱗片產生的黏液AC6.(2024陽谷期中)下列各項中,屬于鯽魚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征是( )①卵生 ②大多呈流線型 ③用鰭游泳 ④鱗片表面有黏液 ⑤有口有肛門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②④⑤C7.用吸管吸取一些紅墨水,把紅墨水慢慢地滴在魚口的前方,觀察墨汁流動的方向是( )A.水由鰓蓋后緣流入鰓,然后由口流出B.水由魚的口流入鰓,然后再由口流出C.水由魚的口流入鰓,然后由鰓蓋后緣流出D.水由鰓蓋后緣流入鰓,然后再由鰓蓋后緣流出C8. 關于觀察鯽魚形態的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背部白色、腹面黑色,屬于保護色B.游泳時的動力來自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C.①背鰭可以控制運動的方向D.用鰓呼吸,皮膚輔助呼吸,適于水中生活B9.小亮陪媽媽到菜市場買魚時,向媽媽講述了在學校所學的與魚類有關的知識。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A.可通過鰓絲的顏色鮮紅判斷魚是新鮮的B.鰓絲顏色呈紅色是因為里面有大量的毛細血管C.魚用口吞水,水再從鰓蓋出來D.魚體表有黏液,起保護和減小游泳時阻力的作用C10.(2024張店期中)為了合理開發和保護魚類資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全面禁止捕撈 ②實行休漁期,劃分休漁區 ③控制漁網網眼大小 ④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魚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D11.下列關于魚類與人類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金魚等具有觀賞價值B.人類可以無限制地捕撈海洋魚類C.某些魚類為人類提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D.人類要對魚類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B12.(2024菏澤改編)下列有關鯽魚的說法,錯誤的是( )A.體內具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B.體表覆蓋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溫恒定C.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小運動時的阻力,適于水中生活D.側線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壓的作用B13.(2024萊西期中)魚類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兩個至關重要的特點是( )①有魚鰾能使魚停留在不同的水層 ②能在水中呼吸 ③有側線能感知水流和測定方向④身體呈流線型 ⑤能靠游泳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②⑤D14. 溴麝香草酚藍(BTB)在生物學實驗中常用于觀察魚類的呼吸,短時間內使用對魚類沒有影響。小明同學用吸管吸取少量的BTB溶液,慢慢地滴在鯽魚口的前方,觀察到鰓蓋后緣流出的液體為黃色。引起BTB溶液顏色變化的原因是BTB溶液( )A.遇到氧氣變黃色B.遇到二氧化碳變黃色C.遇到水變黃色D.與食物反應變黃色B15.(2024淄川期中)在“探究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實驗中,某生物興趣小組得出了以下結論,其中錯誤的是( )A.魚的鰓絲既多又細,里面密布毛細血管,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B.魚的皮膚上有色素細胞,背腹兩面呈現不同的顏色,有利于保護自己C.魚的側線有感知水流和測定方向的作用D.魚的鱗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其作用是保護自己不易被人類抓住D16.“弓魚術”,有的地方也叫“弓魚法”,就是用一種比較特殊的綁法,把一條魚綁成“弓”字的形狀,這樣做能讓魚兒離開水后,還能多活一天左右的時間,而且還能祛除魚身上的腥味,食用起來味道更加鮮美,捆綁后的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把魚綁成弓形,目的是讓魚鰓張開,使鰓絲接觸到空氣,從而使魚獲得氧氣B.魚體表覆蓋鱗片且有黏液,可減小游泳時的阻力C.魚游泳時的動力來自尾部與軀干部的擺動D.魚鰭是魚的附屬結構,沒有用D17.(2024濟寧期中)科學家通過觀察、測量和模擬活動(如圖1、圖2),揭示了魚類在水中呼吸的奧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魚口與鰓蓋后緣交替開合,使水流經過鰓絲B.鰓絲內有大量毛細血管,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C.水中的氧氣濃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氣濃度,氧氣可以擴散進入血液D.水流方向與血液的流向相同時,魚可以獲得更多的氧氣D圖1 圖218.錦鯉在生物學上屬于鯉科,是一種常見的觀賞魚,有“水中活寶石”“會游泳的藝術品”的美稱。它對水質要求不高,食性較雜,易繁殖,深受人們的喜愛。結合下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1所示,錦鯉的體形呈 ,可減小在水中游泳時的阻力。與鯽魚相同,錦鯉在水中通過尾部和 的擺動以及 的協調作用游泳。圖2中,魚類身體兩側具有感知水流和測定方向的結構是[ ] 。 圖1 圖2流線型軀干部鰭⑧側線(2)錦鯉用鰓呼吸,輕輕地掀起鰓蓋(圖3),可以看到的結構是 ,該結構適于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的特點是 。圖3鰓絲鰓絲中密布著毛細血管(3)體色對錦鯉的觀賞價值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研究飼料中添加蝦青素和辣椒紅素是否有助于改善錦鯉體色,研究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組別 A組 B組 C組處理 等量普通飼料+蝦青素 等量普通飼料+辣椒紅素體表色澤 相對值 紅度 41.67 49.95 55.01黃度 31.49 36.29 35.28肌肉顏色 相對值 紅度 11.27 16.41 15.67黃度 3.26 4.82 6.87①實驗應選取體質健壯,體色、大小 的錦鯉若干條,將其平均分配到9個網箱中,分A、B、C三組處理,每組3個網箱。 ②表中A組處理應為 。綜合分析表中實驗結果,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相同等量普通飼料蝦青素和辣椒紅素有助于改善錦鯉體色謝謝觀賞!(共30張PPT)第三節 兩棲類和爬行類欄目導航自主學習 預習新知情境探究 拓展思維達標訓練 鞏固提升自主學習 預習新知一、兩棲類1.代表動物——青蛙(1)生活環境:既可以生活在 中,也可以生活在 上。 (2)形態結構①鼓膜:位于眼睛后面,可 。 ②鼻孔:頭部前端有一對鼻孔,是呼吸時 的通道。 ③四肢:前肢短小,可 身體;后肢發達,趾間有 ,既能跳躍也能劃水。 水陸地感知聲波氣體支撐蹼④皮膚:裸露,能分泌 ,濕潤的皮膚里密布 ,可進行氣體交換。 ⑤呼吸:用 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 (3)生殖和發育①體外受精:雄蛙和雌蛙經過 后,分別把精子和卵細胞排到水中,在 結合,完成受精。 ②變態發育:幼體的 和 與成體有著較大的差異。 黏液毛細血管肺抱對水中形態結構生活習性2.主要特征 發育;幼體生活在 中,用 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 上,也可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 可輔助呼吸。 3.兩棲動物的 過程不能完全擺脫水的束縛,生活范圍受到一定限制,是從 向 的過渡類群。 4.由于 、 以及過度利用等,兩棲動物的生存面臨著嚴重威脅。 變態水鰓陸地皮膚生殖發育水生陸生環境污染水域面積縮減二、爬行類1.代表動物——蜥蜴(1)生活環境:一生都生活在 上。 (2)形態結構①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著角質的 ,既可以 身體,又能 。 ②形態:頭部后方有頸,可以使 靈活地轉動,便于在陸地上尋找食物和 。 ③運動:四肢 ,跳躍能力差,但能貼近地面迅速 。 陸地鱗片保護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頭發現敵害短小爬行④呼吸:只靠 的呼吸,就能滿足在陸地上對氧氣的需求。 (3)生殖和發育: ,卵外有堅韌的 保護。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 2.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角質的 或 ;用 呼吸;大多數種類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 。 肺卵生卵殼鱗片甲肺卵殼情境探究 拓展思維同學們都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吧,小蝌蚪的尋親之旅真是一波三折,錯把鯉魚、烏龜當成媽媽,最后見到媽媽的時候竟然不敢相認。[問題1]小蝌蚪與媽媽有很大的差異,在外部形態、內部結構和生活環境方面有哪些不同呢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特征提示:①外部形態:蝌蚪像魚,有尾;發育成青蛙后尾和鰓都消失了,還長出了四肢。②內部結構:蝌蚪用鰓呼吸,青蛙用肺呼吸。③生活環境:蝌蚪只能像魚一樣在水里生活,發育成青蛙以后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地上生活。[問題2]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地上生活,卻不屬于真正的適應陸地環境的脊椎動物,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青蛙的生殖和幼體發育離不開水。[問題3]龜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它為什么不是兩棲動物 提示: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龜雖然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生活,但它不具備兩棲動物的特征,因此不屬于兩棲動物。[問題4]為什么爬行動物被稱為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提示:爬行動物用肺呼吸;體表有角質的鱗片或甲,可以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達標訓練 鞏固提升1.(2024張店期中)兩棲動物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生物,下列屬于兩棲動物的一組是( )A.鮑魚和螃蟹 B.娃娃魚和蠑螈C.青蛙和烏龜 D.鱷魚和田螺兩棲類B2.有位同學捉到一只青蛙,他將青蛙放在有較多水的魚缸中,準備精心飼養,觀察蛙的活動,可是第二天青蛙就死掉了。青蛙死亡的原因是( )A.無法呼吸到充足的氧氣B.饑餓C.受到驚嚇D.水質有問題A3. 對兩棲動物中的“兩棲”含義的理解最正確的是( )A.幼體生活在水中B.有時生活在水中,有時生活在陸地C.主要生活在水中,也可以在陸地生活D.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D4.“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青蛙的受精與生殖方式分別是( )A.體內受精 胎生 B.體內受精 卵生C.體外受精 胎生 D.體外受精 卵生5.蠑螈四肢短小,有時也會爬到陸地上來,人們常常會誤以為是蜥蜴。與蜥蜴相比,以下屬于蠑螈特征的是( )①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 ②體表裸露 ③在陸地上產卵 ④在水里產卵 ⑤皮膚可輔助呼吸 ⑥卵表面有堅硬的卵殼A.①③⑥ B.①④⑤C.②③⑥ D.②④⑤DDC7.2024年是甲辰“龍”年,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其中“龍”的創造充滿了想象力。據說“龍”的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有四肢和牙齒,卵外面有堅韌的卵殼,能在水中和陸地上生活。下列動物中與上述特征相似度最高的是( )A.兩棲動物 B.爬行動物C.鳥 D.哺乳動物爬行類B8. 蜥蜴和蛇等爬行動物的體表具有角質的鱗片或甲,這有利于( )A.減少體內水分蒸發 B.協助呼吸C.自由運動 D.保持體溫恒定9.(2024聊城月考)蜥蜴是常見的陸生爬行動物,與青蛙和魚相比,它的頭可以靈活地轉動,便于在陸地上尋找食物和發現敵害。原因是從這類動物開始有了( )A.眼 B.頸 C.大腦 D.神經AB10.(2024張店期中)蚯蚓和蛇雖然外形相似,但我們不難發現,蛇的運動速度和靈活性卻很明顯,其中蛇體內起關鍵性作用的結構是( )A.皮膚 B.肌肉C.骨骼 D.四肢C11.(2024任城期中)關于爬行動物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原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B.在陸地上產卵,卵外有堅硬的卵殼保護C.只靠肺呼吸就能滿足對氧的需求D.都有發達的四肢,便于迅速運動D12.下列不屬于爬行動物與人類關系的是( )A.毒蛇能傷人B.鱉甲可以入藥C.變色龍能捕捉林木中的害蟲D.蟾蜍能捕食農田害蟲D13.下列關于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是陸生脊椎動物B.都能產有卵殼的受精卵C.都是變溫動物D.都只靠肺呼吸C14.(2024廣饒期中)某海關曾在入境郵件中查獲232只鈍口螈。這種動物被寵物商家冠名為“六角恐龍”,如圖所示,它實際上是一種入侵生物,會破壞我國的生態平衡。下列關于這種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生活,所以屬于兩棲動物B.鈍口螈成體能在水中用鰓呼吸,也能在陸地上用肺呼吸C.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D.屬于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C15.(2024濰坊期末)兩棲動物中的毛蛙,在繁殖期皮膚會生出許多細毛輔助呼吸,繁殖期過后細毛消失,這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毛蛙的呼吸器官是皮膚,其內密布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B.毛蛙皮膚上的細毛能夠增大氣體交換面積C.毛蛙的心臟有兩心房一心室,能適應干旱的陸地生活D.毛蛙的受精卵上面的顏色淺,有利于孵化B16.小李同學在北京動物園參觀兩棲爬行館時,發現青蛙、蠑螈等兩棲動物皮膚都很濕潤,而蜥蜴、龜等爬行動物的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青蛙的皮膚裸露,能夠分泌黏液,使皮膚保持濕潤B.蠑螈的皮膚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C.蜥蜴的體表有角質的鱗片,可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D.龜甲厚實堅硬,可以保溫,有助于維持恒定的體溫D17.觀察圖1和圖2,回答下列問題:圖1(1)圖1中屬于兩棲動物的是 (填字母),屬于爬行動物的是 (填字母)。 ABCD(2)大鯢皮膚裸露,生殖發育過程離不開 ;蜥蜴的皮膚表面覆蓋有 ,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卵的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3)圖2中甲和乙分別為大鯢和蜥蜴肺的結構示意圖,由圖2可知,與大鯢的肺相比,蜥蜴肺的肺泡數量多,大大增加了 的效率。而大鯢肺的結構簡單,不能滿足其對氧氣的需求,還需要靠濕潤的 輔助呼吸。綜上所述,兩者相比,真正適應陸地環境的動物是 。水圖2角質鱗片氣體交換皮膚蜥蜴18.“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青蛙是農業害蟲的天敵,人類的好朋友。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春末夏初,在清澈的小溪里經常會看到蝌蚪。蝌蚪的呼吸器官是 。經過一段時間后,蝌蚪會變成青蛙,這時它的呼吸器官主要是 。 鰓肺(2)為了探究青蛙的呼吸方式,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a.將大小、體重和活躍程度基本相似的三只青蛙分別編號為甲、乙、丙。b.將甲青蛙的皮膚表面清洗擦干,在皮膚表面涂上一層厚1~2毫米的凡士林軟膏(注意不要堵塞鼻孔)。c.將乙青蛙的皮膚表面清洗擦干,只將身體一側的皮膚表面涂上一層厚1~2毫米的凡士林軟膏。d.丙青蛙不做任何處理。e.將三只青蛙放置在相同的環境中,觀察其口腔張合(呼吸)的速度。①甲、乙、丙三只青蛙中,口腔張合最快的是 青蛙。 ②丙青蛙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 ③實驗選取了三只大小、體重和活躍程度相似的青蛙,目的是 ,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④通過實驗我們知道,青蛙需要用 輔助呼吸。 甲形成對照控制單一變量皮膚謝謝觀賞!(共26張PPT)第四節 鳥 類欄目導航自主學習 預習新知情境探究 拓展思維達標訓練 鞏固提升自主學習 預習新知一、鳥類的主要特征1.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1)外部形態①體形:呈 型,可減小飛行中空氣的 。 ②體表: 。 ③前肢:變成 ,是飛行器官,其上生有幾排大型的羽毛,可搏擊空氣使鳥飛翔。 流線阻力覆羽翼(2)內部結構①骨骼:輕、 ,有些骨內部 ,可減輕體重。胸骨上高聳的突起叫作 。 ②肌肉:胸肌 ,可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3)生理功能①視覺:鳥的視覺 ,有些鳥能在疾飛中捕食。 薄中空龍骨突發達發達鳥體內的氣囊分布示意圖②消化:有喙無 ;食量大,消化能力 ;直腸短,糞便隨時排出體外。 ③呼吸:用 呼吸, 輔助呼吸,進行 呼吸。 ④循環:心跳頻率 ,輸送氧氣的能力 ,體溫高而 。2.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1)恒溫動物:體溫恒定,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如鳥類和哺乳類。(2)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如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3)體溫恒定的意義: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 能力,擴大了動物的 .范圍。 齒強肺氣囊雙重快強恒定適應分布3.主要特征:體溫 ;體表 ;前肢變成 ;有喙無齒;有 輔助肺呼吸。 二、鳥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①大山雀、啄木鳥等捕食 害蟲; ②太陽鳥幫助植物 ; ③雞、鴨、鵝等家禽是人類食物中 的重要來源; ④鵝絨、鴨絨是常見的羽絨服填充物;⑤觀賞價值等。恒定覆羽翼氣囊農林傳粉蛋白質情境探究 拓展思維有人說,鳥的全身都為飛行而設計。家鴿是大家熟悉的鳥類,它有許多特點與飛行生活相適應。[問題1]家鴿的哪些形態結構為飛行產生升力、減小阻力、減輕體重、提供動力、提供充足的能量呢 鳥適于飛行的特點提示:①前肢變成翼,翼上生有成排的大型羽毛,扇動兩翼就可產生向上的升力。②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小空氣阻力。③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內部中空,直腸短,糞便隨時排出體外等,能減輕體重。④高聳的龍骨突上附著發達的胸肌,胸肌強有力地收縮,可為飛行提供動力。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有氣囊輔助肺進行呼吸;心率快,血液循環快等,為飛行提供充足的能量。[問題2]家鴿沒有牙齒與飛行有關嗎 提示:有關。沒有牙齒可以減輕體重并能快速取食。[問題3]為什么人類裝上翅膀也不能飛起來 提示:要想飛起來,需要具有以下幾個要素:一是要產生升力;二是要減小空氣阻力;三是要減輕體重;四是要有強大的動力;五是要提供足夠的能量保障。人類不具備飛行的條件,故不能飛行。達標訓練 鞏固提升1.下列是同學們熟悉的一些動物,其中不屬于鳥類的是( )A.鴕鳥 B.企鵝C.麻雀 D.蜜蜂2.(2024任城期中)骨笛是笛子的一種,是用一種內部中空、輕而堅固的長骨制成的樂器。下列動物的骨骼中最適合制作骨笛的是( )鳥類的主要特征DA.鷲鷹 B.烏龜C.鯊魚 D.牛蛙A3. 鳥類隨時隨地將糞便排出體外,其原因是( )A.直腸很短 B.肛門很大C.沒有膀胱 D.小腸很短4.下列關于鳥的雙重呼吸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只有鳥類和爬行類能進行雙重呼吸B.呼氣和吸氣同時進行C.肺和氣囊都進行氣體交換D.呼氣和吸氣時都進行氣體交換AD5.在百鳥園中,通過對一些鳥的觀察,小亮同學發現鳥的食量普遍很大,從運動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A.飛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B.為繁殖做準備C.為了擴大分布范圍D.為了維持體溫A6.(2024宿遷)某小組的同學在討論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時,提出下列看法,其中錯誤的是(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強B.體溫恒定,適應性強C.直腸很短,不存糞便D.前肢變成翼,骨骼薄而輕B7. 下面哪一組是鳥特有的特征( )①體表有羽毛 ②用肺呼吸并用氣囊輔助呼吸 ③體溫恒定 ④通過產卵繁殖后代 ⑤前肢覆羽成翼 ⑥善于飛行A.①③⑥ B.②③④C.②⑤⑥ D.①②⑤D8.圖中字母表示的是鳥類適應飛行的部分結構和特征,下列不正確的是( )A.A流線型,可以減小空氣的阻力B.B翼,鳥類的飛行器官C.C肺和氣囊,鳥類的呼吸器官D.D體溫高而恒定C9.下列不是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的是( )A.捕食鼠類和農林害蟲B.供人們玩耍C.提供動物蛋白D.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鳥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B10.鳥類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關系十分密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家禽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的動物蛋白,還可以為制藥和服裝工業等提供原料B.啄木鳥有“森林醫生”之稱C.鳥類在維護生態平衡方面沒有很大的作用D.鳥類糞便含氮、磷、鉀等養分,可提高土壤肥力C11.(2024臨沭期中)“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燕子在飛行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敘述中,與鳥產生大量能量無關的是( )A.心跳頻率快,運輸能力強B.呼吸系統發達,氣囊輔助呼吸,可獲得充足氧氣C.骨骼輕、薄,長骨中空D.食量大,消化能力強C12.(2024東阿模擬)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看到:無論是麻雀,還是其他的鳥類,總是在不斷地找食吃,但其體重并沒有明顯地增加,也未影響其飛行。其直接原因是( )①視覺發達 ②呼吸作用旺盛 ③食量大,消化能力強,代謝、吸收快 ④直腸短,產生的糞便能及時排出 ⑤胸肌發達,飛行有力量 ⑥骨骼輕、薄且有些骨中空,能減輕體重 ⑦有喙無齒A.①② B.③④C.③④⑤ D.⑤⑥⑦B13.(2024費縣模擬)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在進行小組復習,討論鳥類的結構、功能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問題,你認為哪位同學的說法不對( )A.甲同學認為鳥的胸肌發達,能有力地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B.乙同學認為鳥的直腸很短,糞便能隨時排出,利于減輕體重C.丙同學認為鳥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強與飛行生活沒有關系D.丁同學認為鳥的體型為流線型,能減小飛行時空氣的阻力C14. 觀察鳥類的呼吸系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呼吸一次,完成兩次氣體交換B.氣囊能暫時儲存氣體,具有輔助呼吸的作用C.肺和氣囊是鳥類主要的呼吸器官D.氣囊能減輕身體比重,還能減輕器官之間的摩擦,還有散熱的功能C15. 根據下表中數據,你認為分析正確的是( )A.鴿的心臟占體重的百分比比其他兩種動物高,因此增加了飛行的負擔B.人的心臟占體重的百分比比蛙低,因此陸地生活能力低于蛙C.蛙每分鐘心跳次數最低,可以減小代謝對物質和氧氣的需求,更適于劇烈運動D.鴿的心臟占體重的百分比高、心跳頻率快,是長期適于飛行生活的結果D動物名稱 心臟占體重 比例/% 每分鐘心跳次數/次蛙 0.57 22人 0.42 72鴿 1.72 135~24416.家鴿是由野生的原鴿經過長期的人工養殖培育而成的,現在全世界已有1 500多個家鴿品種,主要分成食用鴿、觀賞鴿、信鴿等大類。請據圖回答問題:(1)家鴿的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小飛行時的 。 空氣阻力(2)家鴿的前肢變成 ,呈扇形,增大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有利于飛行。(3)身體最發達的肌肉附著在 上,收縮時產生的力量大,可以牽動兩翼飛行。 (4)家鴿具有的特殊呼吸方式是 ,即呼吸一次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鳥類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是[ ] ,儲存氣體的結構是[ ] ,起輔助呼吸的作用。吸氣時,氣體進入的途徑為 (用圖中字母和箭頭表示),呼氣時相反。 (5)家鴿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有 無齒,直腸短,糞便能及時排出體外,減輕體重,有利于飛行。 翼龍骨突雙重呼吸c肺b氣囊a→c→b喙17.某學習小組為了解鳥的體形是否真的有利于飛行,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探究方案:用同等大小的泡沫,將甲加工成圓柱體,將乙加工成流線型,用細線將甲、乙兩泡沫懸掛起來,分別用一個彈簧測力計牽引,并在彈簧測力計前方用相同風力的吹風機吹甲、乙兩泡沫,然后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顯示的力的大小。請據圖回答問題。(1)該學習小組在本次探究活動中采用泡沫來代替鳥的身體,這種方法是 (填“觀察法”或“模擬法”)。 (2)該學習小組作出的假設是 。 (3)如果牽引乙泡沫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牽引甲泡沫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則說明鳥的體形有利于飛行。 (4)也有人提出,實驗中使用了兩個彈簧測力計會增大實驗的誤差,你的看法是什么 請說明理由。 。 (5)請你再舉出一個鳥類適于飛行的特征(任舉一例): 。 模擬法鳥的流線型體形有利于飛行小有道理,對照實驗要保證單一變量,兩個彈簧測力計的差異增大了實驗誤差前肢變成翼(或有的骨中空)謝謝觀賞!(共27張PPT)第五節 哺乳類欄目導航自主學習 預習新知情境探究 拓展思維達標訓練 鞏固提升自主學習 預習新知一、哺乳類的主要特征1.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1)體表:大都 ,具有很好的 作用,可以維持恒定的體溫。(2)生殖發育:絕大多數哺乳動物 、 ,使后代得到良好的照顧和充足的營養,大大提高了后代的 。 (3)消化:牙齒有 、 和 的分化(如圖),提高了哺乳動物攝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被毛保溫胎生哺乳野兔的牙齒 獅子的牙齒成活率門齒犬齒臼齒(4)感覺:具有高度發達的 和 ,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對環境的復雜多變及時作出反應。 2.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 ;胎生, ;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等的分化。 二、哺乳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1.有益方面(1)家畜是人類食物中 的重要來源。 (2)部分哺乳動物是人類的得力助手,如導盲犬、警犬、軍馬等。2.有害方面:如 猖獗會對農、林、牧業造成危害,有時還會傳播疾病。神經系統感覺器官被毛哺乳動物蛋白鼠類情境探究 拓展思維牛是一種哺乳動物。印度野牛是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以野草、嫩芽、嫩葉等為食,特別喜食嫩竹和筍。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問題1]據此,你認為印度野牛的牙齒會分化為哪幾種 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提示:印度野牛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判斷的依據是印度野牛以植物為食,是植食性動物。[問題2]哺乳動物生殖和發育的典型特征是胎生、哺乳,這對哺乳動物來說有什么重要意義 提示:胎生和哺乳使后代能得到母體的保護,免遭其他動物的傷害,并且能得到充足的營養。因此,胎生和哺乳使哺乳動物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增強了對陸地環境的適應能力。[問題3]鯨、海豚等生活在水中,看上去很像魚,但屬于哺乳動物,它們必定具有哪些特點 提示:鯨、海豚等雖然生活在水中,但是它們的生殖發育方式是胎生、哺乳,這是哺乳動物的典型特征。[問題4]哺乳動物分布廣泛,無論在嚴寒的南極洲,還是在炎熱的熱帶,都有哺乳動物的身影。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提示:因為哺乳動物感覺器官和大腦發達,適應能力強。達標訓練 鞏固提升1.生活在海里的儒艮,人類在觀察它們時一般距離比較遠。當儒艮出海時,頭上偶爾會披著海草,遠遠看上去就像一位披著長發的美女。另外,儒艮在喂養幼崽時,在海草叢中露出半截身子,再加上傳說的渲染,被人們稱為“美人魚”,是因為其雌體胸鰭旁邊長著一對乳房,用于給幼儒艮喂奶,像人類哺乳的情形。你認為“美人魚”屬于( )哺乳類的主要特征DA.魚 B.軟體動物C.兩棲動物 D.哺乳動物2.(2024鄄城模擬)下列哪項是哺乳動物所特有的特征( )A.體溫恒定 B.胎生、哺乳C.用肺呼吸 D.體內受精3.(2024泰安期中)如圖是某動物的頭骨,下列對這種動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體表被毛 B.食肉動物C.用肺呼吸 D.胎生、哺乳BB4. 藍鯨是地球上體積最大的動物,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歷10~12個月的妊娠期后,一般會在冬初產仔。下列關于藍鯨的敘述錯誤的是( )A.藍鯨特有的生殖方式是胎生B.藍鯨有發達的神經系統C.藍鯨體溫恒定,屬于哺乳動物D.藍鯨在水下用鰓呼吸D5.(2024宿遷)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其前肢和尾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適應海洋生活。在下列特征中,最能說明鯨屬于哺乳動物的是( )A.食物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B.體溫總是保持在36 ℃左右C.通常每胎產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鯨D.心率一般為9~10次/分C6.(2024東阿月考)哺乳動物與其他各種動物相比較,最顯著的區別是( )①胎生哺乳 ②牙齒有多種類型的分化 ③完全用肺呼吸 ④有四肢 ⑤體溫恒定 ⑥體內受精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⑤⑥C.①② D.①④⑥C7.有這樣一個童話故事:大灰狼披上了羊皮,混進了羊群。然后,每天都有一只小羊失蹤。老綿羊爺爺開始調查,當詢問大灰狼時,大灰狼剛一張嘴說話,就被老綿羊爺爺識破了。回答下列問題:甲 乙(1)圖中門齒是 ,犬齒是 ,臼齒是 (填序號)。 ①③④②⑤(2)“老綿羊爺爺”斷定圖 是狼的牙齒,它判斷的依據是 ,與其肉食性生活相適應。 (3)①的作用是 。 (4)羊和狼的牙齒分化不完全相同,產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乙有犬齒切斷食物食性不同8.哺乳動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選項表現出哺乳動物有時會困擾人類的生活的是( )A.鼠類會傳播疾病B.養殖的貂、狐等可提供皮毛C.家畜是人類食物中蛋白質的重要來源D.導盲犬幫助盲人出行哺乳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A9.下列關于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可供人們娛樂、觀賞 ②有的動物可供人們做中藥材 ③飼養家禽、家畜可提供蛋、奶等食物 ④動物皮革可用于制鞋、做皮具等 ⑤許多動物的皮毛可做人們御寒的衣物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②③D.①②③④⑤D10.(2024高唐期末)下列動物中,屬于恒溫動物的一組是( )①螃蟹 ②野駱駝 ③灰野鴿 ④黑斑蛙 ⑤華南虎 ⑥雉鳥 ⑦壁虎 ⑧蠑螈 ⑨揚子鱷A.①③⑥⑧ B.②④⑦C.③⑤⑦⑨ D.②③⑤⑥D11. 如圖分別為兔和狼的牙齒,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① ②A.①是狼的牙齒,②是兔的牙齒B.②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C.①適于肉食,②適于草食D.人類牙齒的分化更接近①B12.下列關于哺乳動物生殖發育的敘述錯誤的是( )A.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營養B.哺乳動物都是體外受精C.母體的乳汁使后代有優越的營養條件D.胎生哺乳有利于后代存活B13.(2024墾利期中)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坐騎俗稱“四不像”,它的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關于上述幾種動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A.鹿、馬、牛、驢都屬于哺乳動物B.馬具有很強的運動能力,這有利于其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C.鹿具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D.牛利用胎生、哺乳的生殖方式大大提高了產仔量D14.(2024青島期末)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一類動物,有很強的生存能力。關于哺乳動物敘述錯誤的是( )A.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動物后代的成活率B.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動物攝取食物的能力C.不斷變化的體溫,增強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分布范圍D.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對環境的復雜多變及時作出反應C15.把青蛙和小白鼠從25 ℃的環境中移到5 ℃的環境中,這兩種動物的耗氧量變化是( )A.都減少 B.增加、減少C.都增加 D.減少、增加D16.根據短文回答問題: 洞熊是一種史前動物,它與棕熊同屬于哺乳動物。洞熊體型巨大,體寬可達1.7米,身長可達 3.5米。科學研究發現,洞熊擁有強壯的頜骨,臼齒大而平,居住地周圍只生長密集的植被。這一切都表明,洞熊是草食動物,食物非常單一,而這種特殊的飲食結構,正是洞熊在28 000年前滅絕的原因。相比之下,棕熊的食物有水果、蜂蜜、魚等,豐富的飲食結構使它們對環境的適應性更強,從而能廣泛分布。(1)洞熊和棕熊同屬于哺乳動物,絕大多數哺乳動物的 在雌性體內發育,通過 從母體獲得營養,出生后,雌性用自己的 哺育后代,使后代在優越的營養條件下成長,從而提高了后代的 。(2)由資料得知,洞熊是草食動物,它適應草食生活的結構特點是 。與肉食動物相比,它的 齒不發達。 (3)洞熊滅絕,而棕熊可以存活至今、分布廣泛的原因是 。 胚胎胎盤乳汁成活率臼齒大而平犬棕熊食性復雜,獲得的營養豐富,更易適應復雜的環境17.(2024聊城月考)請根據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牙齒對動物的生存和生活有重要的意義。海豹在冰下游泳時,隔一段時間就要用鋒利的牙齒咬破堅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海豹牙齒的損壞即意味著死亡的來臨。資料二:狼的犬齒特別發達,能夠撕裂食物,有利于捕食各種小動物。牙齒損壞可能導致食物缺乏而影響其生活。資料三:如圖是不同動物牙齒的形態。(1)海豹隔一段時間就要用鋒利的牙齒咬破堅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它的呼吸器官是 。 (2)狼的牙齒與圖中的 (填“甲”或“乙”)相似,圖中①所示牙齒名稱為 ,③所示牙齒名稱為 。 (3)根據其生殖發育的特點,狼和海豹在分類上屬于 動物,原因是它們具有 的特征。幼體通過 從母體獲得營養。肺甲門齒臼齒哺乳胎生、哺乳胎盤謝謝觀賞!(共29張PPT)第二章 動物的主要類群第一節 無脊椎動物欄目導航自主學習 預習新知情境探究 拓展思維達標訓練 鞏固提升自主學習 預習新知一、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1.根據體內有無由脊椎骨構成的 ,可將動物分為兩大類:魚、蛙、鳥、獸等有脊柱的動物,統稱為 ;蜜蜂、蜘蛛、蝎等沒有脊柱的動物,統稱為 。 2.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脊柱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輻射無動物類群 代表動物 主要特征刺胞動物 水螅 身體呈 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 肛門 扁形動物 渦蟲 身體呈 對稱;背腹扁平;有口 肛門 線蟲動物 蛔蟲 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 ;有口 肛門 環節動物 蚯蚓 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 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軟體動物 蝸牛 身體柔軟,有 ;大多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節肢動物 蝗蟲 體表有堅韌的 ;身體和附肢都 棘皮動物 海星 生活在海洋中,體表有 兩側無角質層有體節外套膜外骨骼分節棘3.從進化和適應的角度認識無脊椎動物(1)輻射對稱的動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身體能感知來自 方向的刺激,可以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和進行防御。兩側對稱的動物,身體有了 之分,具有了蠕動的能力,為陸地生活創造了條件。 (2) 的出現,使動物的消化功能進一步完善,提高了動物對環境的適應性,這也是線蟲動物和環節動物比刺胞動物和扁形動物分布廣泛的原因。 各個背腹、左右和前后肛門(3)身體出現 ,特別是附肢的分節,使動物的運動和適應能力進一步增強。 (4)節肢動物除身體和附肢均分節外,體表的 還能有效地防止體內水分蒸發,這是節肢動物能夠適應陸地各種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二、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1.為人類提供益處:蚯蚓、土壤線蟲能 ,提高土壤肥力;蝦、蟹能為人類和其他生物提供豐富的 ;有些無脊椎動物可以入藥、防治害蟲。 分節外骨骼疏松土壤動物蛋白2.給人類帶來諸多困擾:蛔蟲易使人患 ;蜱蟲、跳蚤、蚊子、釘螺等可傳播疾病;蝗蟲、松材線蟲等會危害植物;福壽螺、美國白蛾等造成生物入侵。 3.既有益,又有害:蛾和蝶的成蟲可以協助植物 ,但是它們的幼蟲取食植物,是農林害蟲。 蛔蟲病傳播花粉情境探究 拓展思維康康是一個對自然充滿好奇的人,他經常利用周末時間在自己家附近的河流、田野和森林中探索。在一次探險中,他遇到了形態各異的生物,這些生物的外形和習性讓他既感到驚奇又有些困惑。他決定記錄下這些發現,回家后在書本中尋找答案。[問題1]康康在一條清澈的溪流邊發現了一種小型水生生物,它的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布滿了能夠用來攻擊和防御的刺細胞,而且它沒有肛門。它可能屬于哪一類動物 你能舉出這一類別中其他兩種生活在海洋中的例子嗎 無脊椎動物提示:這種生物可能屬于刺胞動物。舉例:海葵和海蜇(或珊瑚蟲等)。[問題2]康康注意到一種生活在土壤中的蠕蟲狀生物,它的身體扁平且呈兩側對稱,腹面有口但無肛門。它很可能是哪一類動物 請描述這類動物的一般特征。提示:這種生物很可能是扁形動物。扁形動物的特征: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問題3]康康在森林中的一塊巖石附近發現了兩種小型動物——蚯蚓和蜈蚣,康康發現它們的身體都分節,于是他認為二者屬于同一類群。康康的看法正確嗎 為什么 提示:不正確。蚯蚓的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輔助運動,屬于環節動物;蜈蚣的身體也是由很多體節構成的,體表有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屬于節肢動物。達標訓練 鞏固提升1.與無脊椎動物相比,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征是( )A.都是陸生動物 B.都用鰓呼吸C.體內都有脊柱 D.都是哺乳動物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C2.(2024淄博期中)桃花水母又稱桃花魚,是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刺胞動物,距今已有6.5億年,出現時間比恐龍早幾億年。桃花水母對生存環境有極高的要求,水質不能有任何污染,活體罕見,極難制成標本,被列為“極危生物”。下列有關桃花水母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有攻擊和防御的利器——刺細胞B.有消化食物的消化腔C.身體呈輻射對稱D.食物從口進入,從肛門排出食物殘渣D3.渦蟲和水螅的身體結構都很簡單,二者的共同特征是( )A.身體呈兩側對稱 B.有口無肛門C.背腹扁平 D.有專門的運動器官4.(2024淄川期中)絳蟲是人類研究遺傳、發育、衰老等過程的重要實驗動物,已多次進入太空。下列有關其特征描述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背腹扁平 B.體表有刺細胞C.能自由生活 D.身體呈輻射對稱BA5.(2024臨沭期中)蛭素是從蛭及其唾液中提取出來的活性成分,蛭素具有極強的抑制凝血作用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在臨床治療和預防各種血栓形成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蛭與沙蠶、蚯蚓都是常見的環節動物,下列不屬于環節動物的特征是( )A.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構成B.有口有肛門C.有疣足或剛毛D.用肺呼吸D6.小明在海邊抓到幾只活蟶,回家養在水盆中,他在入水管和出水管周圍滴幾滴墨汁,發現墨汁隨水流由入水管進入,過一會兒,又從出水管流出。下列他對蟶的該生理過程的認識,不合理的是( )A.通過該過程完成攝食B.水流在蟶體內要經過一些器官C.在吸入和排出水的過程中,攝取水中的食物顆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殘渣D.利用外套膜進行氣體交換D7.“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戴盔披甲舞長須,刀劍隨身一勇夫”,這兩句詩分別描述的是蟬和小龍蝦,你認為它們都屬于節肢動物的理由是( )A.身體都分為頭、胸、腹三部分B.都有相同的生活環境C.都有三對足,兩對翅D.體表有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D8.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棘皮動物的是( )A.海星 B.海膽C.海參 D.烏賊9.下列關于動物輻射對稱和兩側對稱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輻射對稱的動物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B.輻射對稱的動物只能從一個方向捕獲獵物和進行防御C.兩側對稱的動物可以使身體定向運動D.兩側對稱的動物使運動更加準確、迅速和有效DB10. 下列動物個體與特征,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A.珊瑚蟲——刺胞動物,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B.絳蟲——扁形動物,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C.蛭——環節動物,身體和附肢都分節D.蛔蟲——線蟲動物,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C11.下列有關無脊椎動物與人類關系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蜜蜂作為傳粉昆蟲,能夠提高作物產量B.蝗蟲啃食農作物,使其產量降低,應徹底消滅蝗蟲C.醫學上利用提取的蛭素生產抗血栓藥物D.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B12.(2024周村月考)下列無脊椎動物與人類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由大量珊瑚蟲分泌物形成的珊瑚礁能為海洋動物提供棲息場所B.絳蟲可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內,幫助人體消化小腸中的食糜C.秀麗隱桿線蟲是人類研究遺傳、發育、衰老等過程的重要實驗動物D.許多昆蟲可以傳播花粉,保證農作物有好的收成B13. 如圖所示,渦蟲和水螅都有口無肛門,但它們卻分別屬于不同的無脊椎動物類群。這兩種動物的主要區別是( )A.身體呈兩側對稱還是輻射對稱B.單細胞還是多細胞C.身體是否分節D.生活環境是淡水還是海水A14.絳蟲和蛔蟲都是寄生蟲,但分屬于無脊椎動物的兩個類群。下列敘述中,屬于二者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共同特征是( )A.身體呈兩側對稱 B.生殖器官發達C.體表有刺細胞 D.運動器官發達B15.下列關于幾種無脊椎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蝗蟲依靠氣門進行呼吸,依靠足和翅運動B.線蟲動物都營寄生生活C.河蚌和烏賊雖然外形差距很大,但同屬于軟體動物D.水螅依靠體壁內的肌肉實現翻筋斗運動C16.(2024廣饒期中)蝗蟲比蚯蚓能更好地適應陸地生活,是因為( )①胸部有三對足,兩對翅,擴大了活動范圍②有外骨骼,能防止體內水分蒸發 ③蝗蟲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蛻皮現象 ④用氣管進行呼吸,能適應干旱的環境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C17.(2024肥城期中)從古到今有許多歇后語與動物有關,如“寒蟬抱枯枝——日暮窮途”“蝎子戰蜈蚣——以毒攻毒”“蝗蟲打噴嚏——滿嘴莊稼氣”“河里的螃蟹——都有夾(家)”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蟬、蝗蟲、蝎子、螃蟹都是節肢動物,身體和附肢都分節B.蟬、蜈蚣和蝗蟲的體表均有外骨骼,能更好地適應陸地生活C.蜈蚣酷似沙蠶,身體都是由許多體節構成,屬于環節動物D.螃蟹的“家”在水里,和蝦一樣,它們的呼吸器官都是鰓C18.為了探究環境因素對蚯蚓生活的影響,有同學設計了下面的實驗:取兩個大小一樣的瓶子,貼上甲、乙標簽。在甲瓶中放入濕潤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等量的已經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兩瓶中同時各放入5條大小及生理狀況相同的蚯蚓(如圖)。甲 乙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哪一個瓶中的蚯蚓蠕動逐漸減弱,一段時間后就不動了 。(2)這一實驗說明,環境中的哪一個因素影響蚯蚓的生活 。 (3)蚯蚓的呼吸依靠 來完成。 (4)在本實驗中,設置甲瓶的作用是 。 (5)請你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稍做變動,設計一個探究土壤中農藥對蚯蚓生活有影響的實驗。①把乙瓶中的土壤 。 乙瓶水分濕潤的體壁對照換成與甲瓶中等量相同的土壤②在甲瓶中噴入 的農藥,在乙瓶中噴入 。③把甲、乙兩瓶放到 中培養,一段時間后,觀察蚯蚓的生活情況。 一定量(少量)等量的清水相同的環境謝謝觀賞!(共19張PPT)階段復習(二)欄目導航基礎知識整合中考考場體驗基礎知識整合輻射兩側角質層體節外套膜分節棘鱗片皮膚鱗片或甲恒定氣囊胎生,哺乳中考考場體驗1.(2024江西)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下列結構與功能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A.蚯蚓的剛毛——輔助運動B.渦蟲的眼點——感受光線C.水螅的刺細胞——攻擊防御D.河蚌的外套膜——氣體交換一、選擇題D2.(2024煙臺)雨后的校園里,常常會在靠近花壇的甬道上看到蚯蚓。關于蚯蚓的敘述正確的是( )A.蚯蚓喜歡雨后爬到地面覓食B.靠身體腹面的剛毛收縮爬行C.蚯蚓和沙蠶、馬陸都屬于環節動物D.能疏松土壤、提高肥力,還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D3.(2024陜西)依據①~④動物的自述,小蝌蚪的媽媽最可能是( )①一生都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運動②終生用肺呼吸,體內受精,體表有甲③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水中受精④陸地上產卵,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A.① B.③C.② D.④B4.(2024四川)關于如圖四種動物的描述,正確的是( )甲 乙 丙 丁A.甲的體表有貝殼,可分泌產生外套膜B.乙體表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散失C.丙的氣體交換發生在肺和氣囊D.丁在四種動物中結構最復雜B5.(2024煙臺)春天去煙臺長島游玩,有時會看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海豹,它們從渤海遼東灣游至長島海域休養生息,然后繼續向西北太平洋遷徙。下列對斑海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用肺呼吸B.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維持體溫恒定C.胎生、哺乳D.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陸地上生活,屬于兩棲動物D6.(2024涼山州)2015年5月,西昌邛海濕地迎來3只新成員——彩鸚!《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曾宣布彩鸚在中國絕跡,在中國消失近70年,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數量比朱鸚還少。下列關于彩鸚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肺和氣囊都能進行氣體交換B.骨骼輕、薄、堅固,長骨中空,減輕體重C.兩翼肌肉發達,能完成飛行動作D.體外受精,陸地產卵,卵外有堅硬的卵殼B7.(2024黑龍江)氣體交換對于動物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義,每種動物都有專門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以下動物及其氣體交換的結構匹配正確的一組是( )A.青蛙——鰓B.鳥——氣囊C.鱷魚——皮膚D.蚯蚓——濕潤的體壁D8.(2024聊城)走進水族館,可以觀賞到形態各異的動物,它們有各自的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母生活在海水中,身體柔軟,屬于軟體動物B.鯨魚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屬于魚類C.海龜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上爬行,屬于兩棲動物D.海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屬于哺乳動物D9.(2024泰安改編)“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桂樹”是高大喬木,花呈綠白色,果實呈卵球形,屬于綠色開花植物B.“白兔”體表被毛;胎生哺乳;具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適于食草C.“蟾蜍”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主要用肺呼吸;變態發育D.“九烏”中的“烏”是指鳥類,飛行時氣囊輔助肺進行雙重呼吸B10.(2024湖南改編)《詩經》中“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描述了兩類動物的行為,下列有關這兩類動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鶴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適于飛行B.魚類依靠軀干部和尾部的擺動來游泳C.兩者的受精方式都是體內受精D.兩者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C二、非選擇題11.(2024煙臺模擬)河南博物院中珍藏著大量的青銅器文物,許多青銅器上都裝飾著動物紋飾,如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蟬 蟾蜍 魚鳥 鹿 蛇(1)以上動物,蟬和其余幾種動物均不屬于一類,是因為蟬體內沒有脊椎骨組成的 ;根據體溫是否隨環境變化而改變, (動物名稱)屬于恒溫動物。 (2)蟾蜍屬于 動物,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用 呼吸, 輔助呼吸。 (3)蟬屬于節肢動物,蛇屬于 動物,蟬和蛇均有蛻皮現象,不同的是,蟬蛻去的結構是 ,蛇蛻去的是體表的 。 (4)鹿的生殖方式是 ,與其他動物均不同,這種生殖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 。 脊柱鳥、鹿兩棲肺皮膚爬行外骨骼鱗片胎生成活率12.(2024無錫)鳥類有多種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征,生物興趣小組在學習鳥類相關內容時,用吸管、皮筋、大氣球、小氣球、紅/藍細線等材料制作了一個鳥類的呼吸模型。圖甲到圖丙分別是家鴿的外形、肌肉以及呼吸模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甲 乙 丙(1)如圖甲,家鴿身體呈 ,可以減小飛行的阻力。 (2)如圖乙,附著在胸骨上發達的[①] 可驅動雙翼上下扇動,利于飛行。 (3)圖丙模擬鳥類呼吸的模型中,大氣球模擬的是鳥類呼吸系統中的 ,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小氣球模擬的是 ,儲存大量空氣,能輔助呼吸。向吸管中鼓入新鮮空氣,發現大小氣球均鼓起,松開后發現小氣球中的氣體通過大氣球進入吸管并排出,這一過程模擬了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 。 流線型胸肌肺氣囊雙重呼吸謝謝觀賞!(共15張PPT)綜合實踐項目 飼養家蠶1.同學們在飼養家蠶過程中發現有蛻皮現象,蛻掉的皮與“金蟬脫殼”中的殼都是( )A.外套膜 B.貝殼C.外骨骼 D.角質鱗片一、選擇題C2.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項目小組收集我國養蠶史料,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制作飼養裝置,飼養并觀察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要給處于幼蟲期的蠶寶寶喂食桑葉B.成蟲吐出的蠶絲可織成綢緞C.幼蟲與成蟲的形態結構差異很大D.在發育過程中會出現蛻皮現象B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從事桑蠶絲織業的國家,自古就有“東方絲國”的美稱。某校開展了以“美麗中國蠶”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同學們在活動中觀察到了家蠶一生的變化。如圖是小青在飼養家蠶過程中拍攝的家蠶不同發育時期的照片,請你幫他按正確的發育過程排序( )① ② ③ ④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A4.在生物學實踐活動中,小明通過飼養家蠶,了解了家蠶的生殖與發育過程,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了總結與思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部分蠶種沒有孵化出幼蟲,可能是卵未受精B.幼蟲期有蛻皮現象,說明外骨骼不隨身體的長大而生長C.蛹期不食不動,說明蟲體內部不進行生命活動D.幼蟲和成蟲有明顯差別,說明家蠶的發育過程屬于完全變態發育C5.在課外飼養家蠶并觀察其生殖發育過程的實踐中,可以觀察到家蠶發育過程的四個時期(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取食桑葉的時期是c時期B.屬于變態發育的原因是a與c的差異很大C.家蠶蛻皮時脫掉原來的外骨骼,不利于家蠶在c時期的成長D.“作繭自縛”是指家蠶發育的d時期C二、非選擇題6.家蠶是一種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的吐絲昆蟲,以桑葉為食,繭可繅絲,絲是優良的紡織原料,在許多領域有廣泛用途。為了滿足大家對家蠶生長的好奇,王老師帶領大家進行了一次“飼養家蠶”的項目式學習活動。請回答下列問題:[任務一]查閱資料(1)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家蠶的發育方式為 (填“完全變態”或“不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為四個時期。 完全變態[任務二]培養觀察(2)將圖1中序號按家蠶的發育順序排列: 。 (3)圖1中,圖②中的家蠶處于發育過程中的 期。 圖1③→②→④→①幼蟲[任務三]成果反思(4)圖2是各組幼蟲成活率比較圖,據圖可知, 組的成活率最高, 組的成活率最低,請你分析造成幼蟲成活率低的原因: . (答出一點即可)。 圖2E桑葉受A到藥物的污染(合理即可)7.樂樂參加了學校開展的“飼養家蠶”的實踐活動,他對家蠶生殖及發育的過程進行了觀察,并做了“家蠶的一生”的筆記(圖1)。圖1(1)由圖1可知,家蠶的一生經歷了四個時期,其中③為 期。樂樂判斷家蠶的生長發育過程屬于 發育。 蛹完全變態(2)孵化家蠶卵時,樂樂收集了部分蠶卵,放在一個紙盒內,在盒底鋪一層衛生紙,在盒蓋上扎一些小孔,便于 。然后將紙盒置于一定 條件下,每天觀察蠶卵顏色的變化。 (3)剛孵化出的家蠶幼蟲形似螞蟻,稱為蟻蠶。蟻蠶發育大約要經過25天。在此期間,每天要采摘鮮嫩的 飼養家蠶,每天清理紙盒內家蠶吃剩的 碎屑和蠶沙(蠶糞便),每天觀察并記錄家蠶的生長狀況。樂樂發現,每過5~6天,家蠶的幼蟲便會停止取食,然后脫掉一層“外皮”,這是家蠶幼蟲的 現象,這層“外皮”是它的 。 空氣流通溫度和濕度桑葉桑葉蛻皮外骨骼(4)樂樂觀察到當家蠶發育到5齡后期停止進食,開始吐絲結繭,此時需要為家蠶提供紙板網格(圖2)便于蠶絲附著。為了保證每個格子可容納一條蠶完成吐絲結繭,應估測5齡蠶的 來確定格子的大小。 圖2體長(5)家蠶可將桑葉中的營養物質消化吸收并進行轉化,進一步合成蠶絲。樂樂查閱資料得知這一過程主要受兩種激素影響。為了說明不同激素的施加方式對家蠶產絲量的影響,科研人員利用大量5齡蠶進行多次實驗,結果如下表。項目 對照組 方案1:施 加激素A 方案2:施加激素A+激素B5齡期 時長/天 8 10 10繭層 率/% 28.70 29.29 29.88注:繭層率越高,家蠶產絲量越大。①據表結果可知,施加激素可以 家蠶5齡期的時長,樂樂推測這樣就使得5齡蠶的進食總量 ,為其制造蠶絲提供充足的原料,從而提高家蠶產絲量。 ②樂樂也想提高自己飼養的幾十條家蠶的產絲量,據上表實驗結果,建議樂樂可以采用方案 ,效果會更好。 延長增加2謝謝觀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節 無脊椎動物.pptx 第三節 兩棲類和爬行類.pptx 第二節 魚 類.pptx 第五節 哺乳類.pptx 第四節 鳥 類.pptx 綜合實踐項目 飼養家蠶.pptx 階段復習(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