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西欽州市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五周周測政治試卷一、單選題(25×2=50)1.當前,國際格局中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有的國家特別強調本國利益優先,國際上對多邊主義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如何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問題,中國貢獻了智慧和方案: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兩個構建”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認同。這是因為中國的主張( )①堅持了多邊主義,有利于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發展②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促使世界多極化格局形成③超越了國別、制度的差異,蘊含著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④倡導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了各國政治經濟一體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太空探索是和平利用太空、更好造福各國人民的重要手段。嫦娥六號搭載了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國際載荷,嫦娥七號任務已遴選6臺國際載荷,嫦娥八號任務收到30余份國際合作申請……中國不斷擴大國際月球科研站全球合作“朋友圈”,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了中國方案。材料表明( )①維護共同利益是外交活動的出發點②和平與發展緊密相連并且相互促進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鮮明主題④我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生態環境攸關人類存續,生態文明攸關人類發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強調“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①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②源于世界各國對生態治理的經驗總結③實現了中國由全球生態治理參與者到主導者的轉變④將中國自身發展與世界整體發展緊密聯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4年10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在俄羅斯舉行。這是金磚歷史性擴員后舉行的首次領導人會晤。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此次會晤,深刻闡述推動“大金磚合作”的中國主張,提出以金磚合作引領全球南方國家團結自強的中國方案。該方案的提出有利于( )①保障金磚國家成員平等享有主權國家權利,掌握國家命運②為南南合作提供重要機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③推動金磚國家走向世界舞臺中央,主導國際話語權④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在2025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我國外交部王毅部長用“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兩句中國古語,表明了我國在中美關系中的態度和立場。這表明( )①中國根據問題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②中國應保持戰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提升綜合國力③國家實力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我國愿意同美方通過談判與合作使雙方根本利益一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5年2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發布聯合聲明,雙方強調在雙邊、瀾湄合作等地區合作機制下,以零容忍的堅決態度,加強打擊人口販運、電信網絡詐騙、毒品走私、非法網絡賭博、洗錢等跨境犯罪,開展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行動。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從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看,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政權組織形式②中泰兩國立足共同利益,共同維護世界公正、合理的新秩序③中泰兩國是相互尊重、愿景一致的好鄰居、好親戚、好伙伴④中泰兩國加強戰略合作,推進更穩定的中泰命運共同體建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年4月,《習近平談“一帶一路”(2023年版)》一書英文版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內外發行。該書全面呈現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進而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的發展歷程。該書英文版的海外發行有助于( )①國外讀者學思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②彰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智慧、使命和擔當③中國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④進一步豐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年9月,中國代表在聯合國未來峰會上表示,當今世界變亂交織,風險挑戰層出不窮,我們愿同世界各國攜手同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更加和平美好的明天。這表明( )①中國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以應對全球共同挑戰②中國主張以平等對話解決政治沖突,實現和平③中國在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中承擔主要責任④中國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會議發布《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北京宣言》。習近平指出,我們要深刻領悟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傳承與發展,汲取歷史智慧,擔當時代使命,匯聚現實力量,為開創人類文明進步的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上述材料表明( )A.在對外交往中,和平共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B.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習近平外交思想體系的核心理念D.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國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0.2025年是聯合國成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致力于同全球伙伴一道,促進大國關系穩定發展,深化睦鄰友好,與全球南方國家共謀新合作,為完善全球治理增添新動力,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不懈努力。這表明我國( )①堅定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致力于維護各國根本利益②為紛繁復雜的世界形勢注入穩定性、確定性和正能量③在全球南方共同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領導作用④以博大情懷關照人類命運,堅定支持全球和平與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達成了名為“巴庫氣候團結契約”的一攬子平衡成果,為發展中國家開展氣候行動、2025年提交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奠定了基礎,進一步鞏固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勢。中方代表在會上指出,面對氣候變化挑戰,人類是命運共同體,我們唯有團結協作,共同應對。如果給這則消息擬寫一個標題,最恰當的一項是( )A.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注入中國動力 B.聯合國是解決氣候問題的關鍵力量C.為全球氣候多邊治理注入正能量 D.全球氣候變化的傳統安全問題威脅著人類12.2025年2月17日,針對美日韓三國在聯合聲明中發表涉臺問題消極表態,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這說明( )①領土和主權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②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③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④對話協商是妥善處理分歧的重要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在柬埔寨,中柬友好扶貧示范村項目讓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在馬達加斯加,經過中國農業專家手把手指導.農戶蒂娜種植的雜交水稻產量大幅增加;在斐濟,中國菌草技術不僅培育出高品質的食藥用菌,還作為優質飼料帶動畜牧業發展……一個個合作故事( )①彰顯中國是全球減貧事業的主導力量②凝聚起以發展促進減貧的國際合力③通過共同發展實現了消除貧困的目標①為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5年2月,泰國總理佩通坦受邀成功訪華,拉開了“中泰友誼金色50年”兩國高層交往的序幕。兩國共同簽署了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多項合作文件。佩通坦強調,愿同中方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應對傳統和新興挑戰,打擊網賭電詐等跨境犯罪,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這體現出中泰兩國( )①以兩國元首外交引領深化雙邊關系②踐行共同的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③在安全問題上具備廣泛的合作空間④致力于通過合作共贏推動創新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4年11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黃巖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政府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劃定并公布黃巖島領?;€,是中國政府依法加強海洋管理的正常舉措,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材料表明( )①中國政府依法采取措施,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②中國政府享有自衛權,擁有保衛黃巖島海域的有關權利③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目標,以自己意志處理外交事務④中國為黃巖島劃定基線,是行使國家主權和管轄權的必要行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新年伊始,中國向非洲提供10億元人民幣無償軍事援助,用于培訓非洲6000名軍隊人才和1000名警務執法人員。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國堅決支持非洲用自身方式解決問題,反對外部干涉,支持非洲國家和區域組織在和平安全方面發揮作用。這說明中國( )A.幫助非洲盟友提升和平能力B.以對話和政治途徑解決問題C.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積極推進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17.2025年,中國和歐盟迎來建立外交關系50周年。50年來,中歐在各自的發展道路上相互支持,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地區地緣政治沖突和氣候變化等諸多全球性挑戰中開展互利合作,為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作為經濟總量合計超過全球的三分之一的世界兩大主要經濟體,中歐攜手合作,必將給世界經濟包容性增長帶來穩定性和確定性。由此可見( )①中國和歐盟都以促進共同發展為首要外交目標②中國和歐盟加強合作有利于世界多極化發展③中國和歐盟主導全球治理的能力不斷提升④中國和歐盟是相互成就、共同進步的伙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2024年12月18日,首屆中國—拉美共同體法治論壇在上海舉行。與會嘉賓表示,法治合作是中國和拉美國家合作的重要內容,是拉共體各成員國的共同愿望。中拉法治合作( )①能為推動中拉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法治力量②是深化國際交往、廣泛凝聚共識、增強互信的重要途徑③擴大了我國法治領域“朋友圈”,推動中拉法治一體化④有利于建立以雙方共同利益為基礎的國際新秩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025年2月14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中國外交部負責人用“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表達了對中美關系問題的立場。這表明( )①中國根據國際問題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②中美關系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對待的基礎上③國家力量決定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轉為科技和軍事實力的較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是“全球南方”的一員,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是中國對外關系不可動搖的根基。中國提出“全球南方”開放包容合作倡議,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項舉措,向160多個國家提供發展援助,同150多個國家攜手共建“一帶一路”。這表明( )①中國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②全球南方聯合自強、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是時代的主題③維護共同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④中國以實際行動為“全球南方”的發展振興注入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和贊賞,并被寫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基因在于( )A.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以及優秀文化傳統B.中華“和合”文化和追求“天下大同”的價值理念C.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偉大實踐22.近年來,中國積極同國際社會特別是阿拉伯國家開展協調合作,為?;鹬箲鸨甲?,為巴勒斯坦問題的解決貢獻力量。中阿積極從對方的文明中汲取智慧和營養,通過中阿青年發展論壇等一系列活動,深化文化、教育等各領域人文交流,共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這表明( )①中阿進一步擴大文明交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②中阿關系發展的前景和目標推動兩國由競爭轉向合作③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中阿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得以豐富④中阿探索長治久安之道,為世界和平穩定事業增添新動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義利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本思想”、“天下大同”相結合,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原創性貢獻。依據材料,下列觀點能體現這一貢獻的是( )①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我將無我、不負人民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③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④人民是歷史的主體,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中國和巴西30多年來共同研制的6顆地球資源衛星接力守護亞馬孫雨林;中國風云氣象衛星幫助廣大非洲國家提升了早期預警能力;中國幫助“全球南方”國家培養本土航天人才,推動技術轉讓……這些合作打破了過去太空領域只是“精英俱樂部”的局面,真正惠及了當地民生。中國的上述作為( )①能夠助力全球航天科技躍升,加快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②旨在打破航天技術壟斷,提升發展中國家在航天領域的地位③能夠推動多邊主義發展,增強全球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④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彰顯中國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立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威脅對加拿大大幅加征關稅,并數次提及如果想要美國補貼,加拿大可以成為“美國第51個州”、加總理特魯多可以當“州長”,引發世界輿論嘩然和加拿大國內的恐慌。美當選總統對加總理的這一“建議”( )①違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定程度阻礙加拿大經濟發展②啟示世界建立國際新秩序才能真正推動全球和平與發展③或將從根源上引起兩國的沖突,凸顯兩國復雜利益關系④背后是美國憑借本國經濟優勢實施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II卷(非選擇題)二、綜合題(共50分,請考生按要求作答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道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相知者,不以萬里為遙。2013年3月,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就來到非洲,2024年9月,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舉行。11年來,習近平主席5次出訪非洲,多次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等雙方重要活動。新時代以來,在中非雙方領導人共同引領下,中非在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道路上結伴前行,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把雙方緊緊聯系在一起。根植于傳統友好,彰顯于合作共贏,壯大于與時偕行,中非人民攜手逐夢必將推動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更加光輝的典范。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中有關中國外交的相關知識,分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如何書寫中非合作新篇章。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國成立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國外交取得新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從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外交在國際風云激蕩中成長奮進。如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經從中國倡議擴大為國際共識,從美好愿景轉化為豐富實踐,有力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多年來,中國在國際社會廣交朋友。進入新時代,中國持續建設覆蓋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越走越堅實。2021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秉持發展優先、以人民為中心等理念,重點推進減貧,糧食安全、發展籌資等領域合作。2022年,面對層出不窮的國際安全挑戰,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在此引領下,中國深化反恐、信息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治理、公共衛生、打擊跨國犯罪等領域國際合作,充分彰顯負責任大國擔當。(1)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闊步前行的。(2)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外交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充滿了不穩定和不確定性,但同時也孕育著合作與對話的轉機。2024年,大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俄烏沖突的持續和升級,中東、亞太等地區的安全挑戰,共同塑造了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世界。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努力,以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和平與發展。2024年是金磚合作機制實現歷史性擴員后的第一年,金磚國家密集發力,推動人文交流合作持續走深走實。金磚國家媒體機構代表共同啟動《熊貓刷場》“金磚展播季”,累計播出超過200小時中國主題影視節目,讓金磚國家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發展變遷,體悟中國人民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充分感受中華文化的多彩魅力。金磚國家將繼續一道,匯聚“全球南方”磅礴力量,深化各領域合作,積極應對共同挑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金磚貢獻”。(1)以“當今國際社會充斥著未知的暗流和難以估量的變數,但也孕育著轉機”為議題,結合材料并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知識談談你的看法。(2)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探究金磚國家推進人文交流對中國和世界的意義。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材料一 2024年12月6日,宜春市政府新聞辦、宜春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宜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工作情況。2024年以來,宜春市生態環境局聚焦主責主業,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共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案件215起;推行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罰制度,優化營商環境,出臺“首違不罰”“不予處罰”和“一般違法行為從輕減輕處罰”清單,目前已辦理免罰案件15件,免罰金額110.56萬元;強化非現場執法監管能力,全市500家重點排污單位實現了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安裝、聯網和運維監管“三個全覆蓋”,截至目前,開展非現場檢查企業逾643家次;不斷創新處理群眾環境信訪措施,健全完善局領導信訪包案制度和“三方座談”信訪事項調解制度,積極與信訪人主動溝通,第一時間查準問題癥結,及時有效溝通化解,推動環境質量改善。材料二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2024年11月28日,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全長3046千米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實現全面鎖邊“合龍”,成為中國積極防治荒漠化的又一生動縮影。2024年12月,在沙特阿拉伯舉行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上,到中國館學習借鑒荒漠化治理經驗的“取經者”絡繹不絕;截至2024年10月,中國已與42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3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通過開展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提供人員培訓等方式,助力應對氣候變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2024年11月在阿塞拜疆召開期間,中國舉辦系列活動,積極分享應對氣候變化經驗。(1)結合材料一,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說明宜春市生態環境局是如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2)結合材料二,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相關知識,分析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重要意義。3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精神永存】在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中,中國人民英勇不屈、頑強戰斗,其壯舉驚天地、泣鬼神,其氣概耀千秋、留青史,鑄就了彌足珍貴、光輝永存的抗戰精神。緬懷歷史是為了珍惜當下,紀念戰爭是為了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就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1)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意識的知識,闡釋弘揚抗戰精神的時代價值。【珍愛和平】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將舉辦一系列抗戰歷史學術研討會、國際和平論壇,加強抗戰遺址及紀念設施修繕保護,推進歷史檔案共享,向世界傳遞“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價值觀。中國堅持以史為鑒,堅定維護世界和平。中國鄭重承諾,無論發展到哪一步,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呼吁世界各國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2)結合材料,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知識,分析中國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實踐及態度所彰顯的大國責任與全球治理智慧。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B D A D A B B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C D B C C A A B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B B C A C26.①堅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為新時代的中國外交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②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共同利益是中非合作的基礎,我國順應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不斷夯實共同利益,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③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中非堅持合作共贏,努力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④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為構建公平正義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新秩序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27.(1)堅持科學執政,準確把握世界形勢,深刻洞悉國際社會發展規律,制定正確的外交政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順應國際形勢的變化,與時俱進地調整外交政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維護本國和本國人民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維護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相結合,不斷豐富和發展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新時代中國外交提供行動指南。(2)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答時代之問、世界之問貢獻中國方案;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堅持推動全球發展,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28.(1)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國的國家性質、利益追求、對外政策不同,這使得國際關系復雜多變,全球安全面臨諸多挑戰,世界充滿著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充斥著未知的暗流和難以估量的變數。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著共同利益,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促進了世界多極化發展。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應對全球挑戰;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大國力量逐漸增強,推動國際關系朝著民主化方向發展;中國致力于建立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和平與發展。因此,國際社會也孕育著轉機。(2)對中國:中國主題影視節目播出,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升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對世界:推動人文交流合作走深走實,匯聚金磚力量,有利于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推動世界文化繁榮發展,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29.(1)嚴格執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筑牢生態環境質量底線;公正執法,恰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能,助推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創新執法監管方式,推進生態環境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堅持執法為民,把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訴求作為執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捍衛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權益。(2)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加強荒漠化治理,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有益借鑒和示范,助推全球環境治理;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彰顯大國擔當,為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堅持正確的義利觀,積極分享應對氣候變化經驗,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智慧,成為引領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力量。30.(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抗戰精神產生于特定的戰爭年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表現,是激勵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反抗外敵入侵、爭取民族獨立的強大精神力量。新時代,弘揚抗戰精神,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中國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