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賣報歌》教案教材分析《賣報歌》人民音樂家聶耳在30年代創作并流傳至今的優秀兒童歌曲。這首歌以樸素的語言,辛辣的筆調,刻畫了舊社會賣報兒童的苦難生活,全曲為F凋,2/4拍子,一段體結構,分節歌形式。歌曲既反映了孩子們對舊社會的控訴,又表現了孩子們對光明的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和樂觀主義精神。教學目的:(1)知識目標: 通過《賣報歌》歌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及作曲者聶耳。(2)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用輕快而有彈性的歌聲演唱《賣報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參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3)情感目標:通過歌曲情感的表現,幫助學生了解解放前報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學生熱愛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而努力學習。教學重點: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能用富有表現力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學難點:(1)感受其音樂形象,體驗天真活潑、凄苦樂觀、奔跑叫賣的報童形象。(2)前八后十六節奏的正確演唱。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鋼琴 打擊樂器教學過程:1、情景導入(5分鐘)1、齊唱國歌(1).出示課件: 提問:畫面上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老師:每當國旗升起時,我們都要唱響什么歌?(國歌)你們知道這首雄壯、振奮人心的國歌是誰作曲的嗎?(聶耳)2、認識了解聶耳(1).老師: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聶耳是云南玉溪人。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但是他從小就愛好音樂,小小年紀就學會演奏多種民族樂器,被人們視為“神童”“天才少年”。聶耳的代表作有《義勇軍進行曲》、《賣報歌》、《金蛇狂舞》、《大路歌》、《碼頭工人歌》等。(課件展示聶耳圖片,師講解資料,并配有字體。)(2).介紹《賣報歌》創作背景。播放視頻。(設計意圖:通過視頻,了解聶耳創作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讓孩子們對報童們的苦難生活有個更直觀的了解。)二、學習歌曲《賣報歌》(25分鐘)1.初聽歌曲 師: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賣報歌》,先聽一聽。【設計意圖】通過初聽歌曲,體會歌曲的情緒。2、解決難點出示課件:解決前八后十六節奏(設計意圖:師生共同突破歌曲中的難點節奏和難點曲譜,特別是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小節為學唱歌曲做好準備、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地去攻克,從而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難點)3、按節奏讀歌詞4、再聽歌曲師:這是一首大家很熟悉的歌,今天聽起來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音樂情緒如何?……(活潑、歡快、優美、跳躍。)這首歌曲是幾拍子?學生自由討論、發言。5、視唱旋律師:請同學們跟老師逐句視唱旋律,速度放慢。生:學唱旋律師:你們能自己來視唱一遍整首歌曲的旋律嗎?生:跟鋼琴唱旋律6、學唱歌曲(1)學習第一段師:第一段, 雖是反映孩子們對舊社會痛苦生活的控訴,但曲調色彩明朗。唱時聲音要明快、活潑,速度稍快。可以理解為“小毛頭”為了生活,每一天都希望買出更多的報紙,多賺點錢。這是一種天真活潑的想法,所以在演唱時要唱得天真活潑。(2)學習第二段師:小毛頭賣報時怎么了?她的心情怎么樣?(情緒低落,難過)應該有什么樣的聲音和速度來演唱?學生演唱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音量稍弱,表達報童內心的凄苦形象(3)學習第三段師:面對苦難生活的小毛頭渴望著什么?(幸福、光明)她的心情怎樣?(激動的、興奮的)應該用什么樣的情緒、什么樣的速度演唱 (先是慢的、弱的聲音,然后是快的、激動的聲音),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要表現出報童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7、教師鋼琴伴奏,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設計意圖:通過學習歌曲的三段歌詞內容,幫助學生了解解放前報童的苦難生活,能更好的流露情感表現,進一步教育學生熱愛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而努力學習。)3、不同形式表演歌曲(10分鐘)分組比賽來演唱歌曲(1).認識打擊樂(2).全班分為三個大組,選三個組長,分發樂器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3).學生討論不同段用不同樂器伴奏,學生自己探究,教師小結統一伴奏型(老師節奏型:如:雙響筒 X X ︱X X ︱ 三角鐵 X-︱X-︱)(設計意圖:用不同演唱形式來表演歌曲是歌曲教學中很難突破的一大難點。此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學習的主動性。)4、創編動作表演歌曲師:為了讓小毛頭多多賣報紙,讓我們一起來幫她唱一唱,比一比誰唱的動聽,誰賣的報紙就越多?生:分組討論,上臺表演。(設計意圖:通過邊跳邊唱創編表演歌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謂是調動了學生的各部感官,深切地感受了報童的苦難生活和對未來生活憧憬的美好明天。)五、教學小結:時間過得真快,轉眼要到下課時間了,同學們,我們今天在這里深切的緬懷了人民音樂家聶耳,學習和演唱了他為我們少年兒童創作的歌曲《賣報歌》,通過歌曲的演唱,讓我們體會到當年的小報童悲慘的童年?而你們今天能坐在這明亮的教室唱歌學習,回到家里總有媽媽溫暖的懷抱,和百般的呵護,你們說你們幸福嗎?所以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