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四調)政治一、單選題1.南盤石遺址位于河北省臨城縣。2024年8月,考古人員對該遺址進行首次發掘,發掘出房址、墓葬、灰坑等遺跡,以及陶器、石器、骨器等遺物,為進一步了解新石器時期人類社會生活情況提供了豐富材料。下列場景符合當時社會生活狀況的是( )①人們集體勞動,從事畜牧業生產 ②人們已經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③鐵制工具被廣泛用于農業生產 ④人們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關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出版,猶如一顆火種,在世界點燃理想之光,照亮了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道路,也照亮了中國革命先驅者在漫漫長夜里摸索前行的道路,開辟了中國人民救亡圖存、尋求民族復興的苦難輝煌征程的新道路。這說明( )①《共產黨宣言》為中國共產黨人指明了前進方向②《共產黨宣言》為各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指導③《共產黨宣言》拓展了進步分子思考近代中國命運的視野④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心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1956年,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關于這個歷史性勝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實現了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②實現了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③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④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深化改革要把握好“堅持什么”與“改變什么”的關系。一方面,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另一方面,也要正視“想改”的也是“難改”的,要敢于面對新矛盾、新挑戰。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①堅持什么——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②堅持什么——將改革開放作為黨的中心工作③改變什么——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④改變什么——新時代我國社會的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新時代既非憑空產生,也非一個簡單的新概念,而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發生的必然歷史飛躍,新時代需要我們不斷發展、不斷前進,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努力縮小貧富差距,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解決老百姓的“兜底”問題。這說明新時代( )①是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②是我國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時代③是我國順利跨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時代④是黨領導人民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的奮斗歷程,在長期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創造性地提出“第二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可見,“第二個結合”( )①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②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③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社會主義性質④深化了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規律性認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年10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草案第一次將“兩個毫不動搖”等寫入法律,明確“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這是基于( )①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②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平等的③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④民營經濟是穩定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某合作社積極流轉村集體閑置土地,引導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出資,實現了核桃規模化種植。2024年,出資農戶年增收30萬元;其中,土地收益28萬元、分紅收益2萬元。由此可見( )①創新農業經營模式是農民增收的基礎 ②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③適度調整農村生產關系能夠解放生產力 ④堅持新發展理念能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某公司以“新國潮、新健康、新鮮感、新口味”為基點,在保留傳統經典糕點風味的同時,將民族文化、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元素與中式糕點進行更多結合,設計出更符合年輕群體消費需求的中式國潮糕點,該公司的產品銷量出現了大幅提升。這對企業經營的啟示是( )①提高專業化分工水平 ②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③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④生產經營要面向市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年2月和9月,中國人民銀行兩次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繳存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共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流動性資金約2萬億元;全年1年期和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分別下降了35個基點和60個基點。該政策屬于( )A.財政政策 B.貨幣政策 C.產業政策 D.環境政策11.2024年1—10月,河北省外貿進出口總值511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1%。其中,出口3100億元,同比增長10.9%;進口2016.9億元,同比增長11.4%。此外,河北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470.4億元,同比增長11.1%。這表明河北省堅持( )A.創新發展理念 B.共享發展理念 C.綠色發展理念 D.開放發展理念12.新興產業、新型能源體系、新型基礎設施、新型消費……無處不在的“新”,彰顯我國經濟發展嶄新趨向與強勁動能。這告訴我們( )①經濟發展必須實現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相互轉化②我國通過創新驅動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③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構筑起我國國際競爭的新優勢④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4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2024年全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工作方案》,要求加大對集成電路、量子技術、人工智能、移動通信、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保護力度。上述舉措發揮作用的傳導路徑是( )①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②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③激發產業創新活力 ④擴大國內消費需求A.②→③→①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④→③→①14.小王大學畢業后順利入職某國企,擔任軟件開發工程師。三年后,他辭去國企的工作,來到舅舅個人獨資的公司上班。小王前后兩份工作的薪酬分別屬于( )A.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B.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C.勞動性收入、財產性收入D.按生產要素分配、按勞分配15.2024“愛心河北助殘暖冬”行動于12月2日正式啟動,即日起至2025年春節前,河北省將開展多種形式公益助殘活動,為2萬余名困難殘疾人提供暖心幫扶。上述舉措屬于( )A.社會保險 B.社會救助 C.社會福利 D.社會優撫16.下表為2024年廣東省各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部分)。深圳 廣州 珠海 汕尾 云浮 湛江城鎮(元/人月) 1483 1282 1240 995 895 860農村(元/人月) - 1282 1240 806 672 645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①各地社會保障水平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②廣東各地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兜住兜牢民生底線③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居民福利水平不斷改善④轉移性收入已成為廣東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主觀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站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節點回望,中華大地發生的歷史巨變令我們無比自豪: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也沒有辜負社會主義!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新中國的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再到改革開放……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一步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間正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帶領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談談你對“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的理解。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首次建立了鄉村振興指標體系。2024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770億元,較2023年增加20億元;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支持鄉村振興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從六個方面梳理形成了109項稅費優惠政策支持鄉村振興,推動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業農村發展保持穩中向好勢頭。結合材料,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的知識,說明黨和國家是如何推動鄉村振興的。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年至2023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從7.88億人、1.52億人、1.9億人增加到10.66億人、2.44億人、3.02億人;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由1686元提高到3162元。2024年,我國社會保險覆蓋農村、城市,在職、失業等各類人群,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顯著擴大,城鄉居民的參保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醫療保險方面,很多地方探索將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納入保障范圍,讓患者病有所醫。此外,我國加快完善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提升失業保險的補償標準,使失業保險涵蓋更多的失業人群。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說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我國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經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傳統產業蝶變升級,鋼鐵、紡織、機械等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新賽道崛起;未來產業加速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前沿領域創新捷報頻傳……東、中、西、東北地區深化產業協作,釋放更多區域發展潛力。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已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160多個陸、海、空、郵相關協議協定……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更好聯通。(1)結合材料,運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知識,探尋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密碼。(2)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青年大有可為。請你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就青年應當如何作為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B B B D C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C A B A17.①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領導中國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在新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的發展構建了制度基礎。②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使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③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中國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18.①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振興提供政治和組織保障。②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通過財政政策支持鄉村振興,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③堅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讓農民共享鄉村振興成果。19.①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②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③發揮社會保障的互助功能,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0.(1)①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②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化區域產業協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③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2)①提升職業素養與技能水平,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②參與鄉村振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③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推動可持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