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6.3 課時2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能夠闡述隔離在物種形成過程中的作用。能夠闡述物種、地理隔離、生殖隔離的概念。0102知識回顧:“長脖子”鹿是新的物種嗎?同種生物不同種群,由于突變和選擇因素不同,其基因組成可能會朝不同方向改變,導致種群出現形態和生理上差異。但它們并不一定分化為不同物種。那么,怎樣判斷兩個種群是不是同一個物種呢?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1)馬跟驢是一個物種嗎?為什么?馬(2n=64)驢(2n=62)騾(2n=63)不可育+一、物種的概念以下生物是否是同一物種?(2)獅子和老虎是一個物種嗎?不可育(3)全世界的人都是一個物種嗎?黑色人種白色人種黃色人種是,可產生可育后代。(4)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是不是一個物種?不是,因為后代三倍體西瓜不可育,存在生殖隔離。(5)三倍體西瓜是一個新物種嗎?不是。同一物種雌雄個體間要能相互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而三倍體不可育,因此不是新物種。1.下列關于物種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不同種群的生物可能屬于同一個物種 B.一個物種只含有一個生物C.同一物種具有相似的形態和生理特征D.同一物種在自然狀態下,能通過有性生殖繁殖后代,且后代也有繁殖能力2.如果有兩個小種群的動物,在形態結構上相近,它們必須具備下列哪一特征,才能歸為一個物種( )A.它們必須分布在同一地理區域 B.它們的基因一定要相同C.它們的毛色一定要相同 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產生可育后代新物種如何形成?需具備哪些條件?BD1.隔離概念及類型隔離的類型地理障礙而成不同種群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地理隔離雌鼠和雄鼠之間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后來由于地質和氣候的變化,山谷中形成一條洶涌的大河。鼠種群的個體,一半在河這邊,一半在河那邊。這樣過了幾千年。后來,河流干涸了,兩個鼠種群又相遇了。它們發現彼此大不相同,它們之間還能繁殖后代嗎?隔離的概念不同群體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二、隔離及其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隔離的概念不同群體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隔離的類型不能夠相互交配能交配后代不可育×不能交配生殖隔離馬驢騾子(不可育)×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之間有什么聯系呢?(2)解讀①圖中A:屬于地理隔離,一旦發生某種地質變化,兩個分開的小種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②圖中B:屬于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種間基因的不可交流性,從而保證了物種的相對穩定。③二者聯系: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量變階段,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質變階段。 (1)模型2.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的比較求偶方式不同繁殖期不同開花季節不同花的形態不同植物動物生殖隔離種群間的個體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產生可育的后代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思考.討論達爾文在環球考察中觀察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加拉帕戈斯群島位于南美洲附近的太平洋中,由13個主要島嶼組成,這些島嶼與南美洲大陸的距離為160-950km。加拉帕戈斯群島不同島嶼環境有較大差別,比如島的低洼地帶,布滿棘刺狀灌叢;而在只有大島上才有的高地,生長著茂密森林。這些島嶼是500萬年前由海底的火山噴發后形成的,比南美大陸的形成晚的多。達爾文在環球考察中觀察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加拉帕戈斯群島位于南美洲附近的太平洋中,由13個主要島嶼組成,這些島嶼與南美洲大陸的距離為160~950km。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生活著13種地雀。這些地雀的喙差別很大,不同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而在遼闊的南美洲大陸上,卻看不到這13種地雀的蹤影。不同島嶼的環境有較大差別,比如島的低洼地帶,布滿棘刺狀的灌叢;而在只有大島上才有的高地,則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雀1. 設想美洲大陸一種地雀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后,先在兩個島嶼上形成兩個初始種群。這兩個初始種群個體數量都不多。它們基因頻率一樣?由于這兩個種群個體數量都不夠多,基因頻率可能不一樣。2. 不同島嶼上地雀種群,產生突變情況一樣?不一樣。突變是隨機發生。3.對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來說,環境的作用有沒有差別?這對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會產生什么影響?不同島嶼地形植被條件不一樣,環境作用有差別,導致種群基因頻率朝不同方向改變。4. 如果這片海域只有一個小島,還會形成多種地雀嗎?不會。個體間有基因交流。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思考.討論5. 構建經過長期地理隔離而達成生殖隔離,形成新物種模型?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雀是通過長期地理隔離形成新物種,產生生殖隔離的著名實例。同一物種地理隔離,阻隔基因交流突變、基因重組種群基因庫出現明顯差異自然選擇,基因頻率發生改變生殖隔離,新物種形成的標志物種形成的三個環節①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②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③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新物種新物種形成是否必須經過地理隔離?(1)漸變式(絕大多數)自然選擇地理隔離原物種種群1種群2變異類型1新種1自然選擇變異類型2新種2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生殖隔離3.新物種形成的類型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2)爆發式(驟變式):二倍體四倍體不需地理隔離就在很短時間內出現生殖隔離,從而形成新物種。主要是通過異源多倍體染色體變異等方式形成新物種,一出現可很快形成生殖隔離。物種A雜種植物異源多倍體雜交染色體加倍物種B短時間內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體的形成。4、生物進化了一定能產生新物種嗎?不一定,必須出現生殖隔離。物種形成 生物進化標志變化后生物與原生物的關系二者聯系生殖隔離出現基因頻率改變屬于不同物種可能屬于同一物種;也可能屬于不同物種只有不同種群基因庫產生明顯差異,出現生殖隔離才形成新物種;進化不一定產生新物種,但新物種產生的過程中一定存在進化種群1種群2物種自然界物種實際上是以一個個種群存在的,物種和物種看生殖隔離,種群和種群看地理隔離5.物種與種群的關系物種形成本身表示生物類型的增加。同時,它也意味著生物能夠以新的方式利用環境條件,從而為生物的進一步發展開辟新的前景。3.下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圖中A表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B.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是形成新物種的前提C.圖中B表示地理隔離,短時間內會導致生殖隔離D.圖中C表示生殖隔離,指兩種生物不能雜交產生后代B4.穿梭育種是將一個地區的品種與其他地區的品種進行雜交,然后通過在兩個地區間不斷地反復交替穿梭種植、選擇、鑒定,最終選育出優良作物新品種的育種方法。目前穿梭育種已經在小麥、水稻和玉米等作物上取得了成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穿梭育種的遺傳學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組B.不同地區作物種群的基因庫之間存在著差異C.人工選擇作用的本質是提高作物種群中隱性基因的基因頻率D.穿梭育種打破了地理隔離,實現了不同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C物種概念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產生可育后代概念不同群體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類型地理隔離生殖隔離隔離必要條件形成形成標志同種生物由于地理障礙,不能發生基因交流概念不同物種間一般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概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