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26頁例7教學目標:1、經歷從現實背景中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過程,通過計算、觀察、比較、 驗證、舉例、概括、說理等活動,積累數學探究活動經驗。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內容和字母表達式,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知道它的一些應用。3、體會乘法分配律的現實背景,了解乘法分配律的作用、意義和價值,初步感知轉化、歸納等數學思想。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教學難點:從現實背景中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學過程:一、探究1、初步感知(1)出示圖片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2)認真看圖,要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我們要從題中選擇哪些條件 (3)誰來說說自已的算法。先算的是什么 再算的是什么 據學生回答寫算式。(4)有沒有不一樣的算法。像這樣算的請舉手,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5)這兩個算式,解決了同一個問題,計算的結果也相等,那么這兩個算式可以用什么符號來連接 (6)設疑:這兩個算式真有趣,明明是不同的算式,卻得到了一樣的結果,它們之間一定有什么內在的聯系和區別,請同學們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些什么 (每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7)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發現。相同點:左右兩邊算式都用了乘法和加法;參與運算的數相同,右邊算式兩個積中有一個相同的因數;意義相同(都算的是25組挖坑、種樹的人數和25組抬水、澆樹的人數的和即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不同點:運算順序不同(左邊算式先算和,再算積;右邊先算積,再算和)2、舉例驗證從上面的例題中我們得到了一個等式:(4+2)×25=4×25+2×25這樣的等式有什么特點呢?(左邊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右邊是把兩個積相加),這樣的等式是不是普遍存在呢 我們可以舉些例子來進行驗證。教師找一個寫得正確的等式和一個寫得不正確的等式并箭頭表示。3、歸納定律我們已經得到了好幾個等式:從上面的等式中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 (豎著看,左邊都有什么?橫著看,右邊的第一個積同左邊的算式有聯系嗎 第二個積呢?然后把這兩個積怎樣了呢?怎樣說語言才更簡練)一個組一個組地讓學生歸納出乘法分配律。教師再歸納(見幻燈片)語言游戲:爸爸和媽媽都疼我分成兩句話是:爸爸疼我,媽媽疼我。如果把疼改成乘就成了我們學的乘法分配律即(爸+媽)×我=爸×我+媽×我我疼爸爸和媽媽也可以分成兩句話是我疼爸爸,我也疼媽媽。如果把疼改成乘就成了我們學的乘法分配律即我×(爸+媽)=我×爸+我×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字母表示簡潔,明了)二、鞏固大家已經發現了乘法分配律并知道了乘法分配律的內容,下面我們運用你們發現的規律來進行闖關練習。第一關:連線(12+50) × 3 15 ×40+15 ×2078 ×20+22 ×20 12 ×3+50 ×315 × (40+20) (99+1) ×2699 ×26+26 (78+22) × 20第二關:判斷(1)、56 ×(19+28)=56 ×19+28 ( )(2)、32 ×(7 × 3) =32 ×7 +32 ×3 ( )(3)、64 ×64+36 × 64=(64+36) ×64 ( )第三關:據乘法分配律寫出等號右邊的式子。(1)、(32+a) ×10=(2)、(56+24) ×5=(3)、66 ×32+66 ×67+66=(4)、47×A+A×53=第四關:下面每組算式的得數是否相等 請選擇其中一個算 出得數(1)、25 ×(200+4) 25 ×200+25 ×4(2)、35 ×201 35×200+35(3)、25 ×(205-5) 25 ×205-25 ×5(4)、25 ×11 ×4 11 ×(25 ×4 )三、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已的探索、發現了乘法分配律,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條很重要的運算定律,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要經常用到,希望大家牢牢掌握。四、作業:書第28頁第4、9題。附:板書設計:乘法分配律爸爸和媽媽都疼我=爸爸疼我+媽媽疼我(4+2) ×25=4 ×25+2 ×25 25 ×(4+2)=25 ×4+25 ×2學生舉例(a+b) ×c=a ×c+b ×c a ×(b+c)=a ×b+a ×c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