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新部編版第四單元第9課《法律為我們護航》課時練習一、選擇題1.對下框的時事進行歸類,最適合的主題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管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同時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消除各種亂象。A.良法護航雙減工作 B.取消作業減輕負擔C.落實雙減促進成長 D.取締一切校外培訓2.《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發布以來,各地陸續出臺具體舉措,守好學校課堂教學主陣地,豐富課外體驗活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這樣做有利于( )①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②消除學生的畢業升學壓力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④實現學生學習方法的統一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十一)》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批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由十四周歲調整到十二周歲,這( )①表明法律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將從重處罰②能更好地對未成年人發揮法律的警示和威懾作用③可以杜絕低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④為懲治未成年人惡性暴力犯罪提供法律依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面對如圖所示的“難題”,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了回應。這說明( )第七十條學校應當合理使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學校發現未成年學生沉迷網絡的,應當及時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幫助其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①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是學校的主要職責②法律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③未成年人在校學習期間不享有通信自由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有了更全面的規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 點播影院、電競酒店、劇本殺、盲盒……近年來,伴隨著新興業態的興起,未成年人保護治理難題日益凸顯。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新興業態治理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是對全國檢察機關做好新興業態治理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工作的有力指引。這表明檢察機關( )①堅持科學立法,不斷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②堅持司法為民,保障了未成年人合法權益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維護社會秩序④發揮公益訴訟職能,讓未成年人更好成長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針對留守兒童得不到適當照護、缺乏親情關愛的問題,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中明確規定“應當委托具有照護能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代為照護”“聽取有表達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見”,并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與未成年人和被委托人至少每月聯系和交流一次”。這說明( )①國家不斷完善相關法律,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②留守兒童是制約發展的嚴重社會問題,需要得到普遍關注③該規定的出臺,影響了親子關系,不利于家庭穩定和諧④該規定有利于緩解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幫助其健康成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電子煙管理辦法》明確提出:從2022年5月1日起,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產品落實這一規定( )A.能確保所有未成年人健康成長B.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C.有利于維護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D.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8.近年來,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以“幫教、保護、教育”為主題創新工作方法。針對失足少年群體,幫助他們重新找到正確人生目標,在監獄中通過學習改造思想,培養技能,增強回歸本領和信心。目前已有多名刑滿釋放的失足少年經法官推薦在轄區內企業找到工作,回歸正常生活。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此舉( )①增強了對失足少年群體的司法保護②旨在警示失足少年要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③公平地對待了犯罪的未成年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④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是對受害者的不公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如漫畫所示,網絡游戲設置“青少年模式”( )A.能確保所有未成年人健康成長B.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C.有利于維護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D.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10.育才造士,為國之本。3月21日,《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發布,為未成年人構建良好網絡環境。我國開展“護苗”行動是因為( )A.未成年人享有特殊權利和特殊保護B.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C.網絡保護為未成年人成長奠定基礎D.未成年人應善于借助網絡慎重交友1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所指的未成年人是指( )A.未滿18周歲沒有違法犯罪的人 B.未滿18周歲的中國公民C.未滿16周歲的中國公民 D.未滿18周歲的在校學生12.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期間,某校通過舉辦心理美文誦讀比賽、“我繪我心”繪畫展、團體沙盤游戲、心理班會課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舒緩情緒、注入能量。學校開展此類活動旨在( )A.服務教學,提高學生考試成績 B.以生本,助力文明校園建設C.化解沖突,促進男女生的交往 D.守護成長,關愛學生心理健康13.《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通過在智能終端產品上安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選擇適合未成年人的服務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危害或者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的網絡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時間,有效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這體現了對未成年的( )A.司法保護 B.政府保護 C.網絡保護 D.學校保護14.我國憲法和民法典等法律,都對保護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別規定,這是由于未成年人( )①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傷害②生存發展事關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③不適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④和成年人同樣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5.綜合探究題。材料一:據《中國教育報》報道,全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這其中,除去那些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以外,約有80%的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名學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意外傷害成為青少年的“頭號殺手”。材料二: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多次寄語少年兒童并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材料三:2020年10月和12月,《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先后進行了修訂,并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作為姊妹篇,《未成年人保護法》注重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注重預防,兩部法律的呼應與銜接共同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1)根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請你回答國家為什么要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呢?(2)請你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規定,閱讀下列生活情境及法律條例,填入對應的“六大保護”的內容。生活情境及法律條例 “六大保護”武漢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場所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 ① 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對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 ② 人民法院不公開審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 ③ 小佳的爸媽常常陪伴他學習、關心他的健康 ④ 小麗所在的學校加強法治教育,預防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 ⑤ 多家網絡視頻平臺按照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要求,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 ⑥ 16.凝聚關愛力量,護航未成年人成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二十二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四條受教育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1)《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通過體現了我國法律的哪一特征?結合法律條款說說法律具有什么作用。(2)未成年人的成長需要特殊保護。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將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到“國事”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我們青少年該怎么做?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這是國家首次為家庭教育專門立法,家長進入了“依法帶娃”時代。該法規定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明確了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責任。(1)家庭教育促進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體現了法律的哪一特征?(2)家長“依法帶娃”需要遵守哪兩部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3)共同構筑保護未成年人防線的六大保護是什么?18.實踐探究題。小童上七年級時,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后,對小童不管不問。為了學費,小童第一次偷了500元錢。父親知道后,和繼母一起對他大打出手……老師對成績直線下降的小童也是越來越反感。有一次,他因為沒有背會課文,放學后,老師便把他反鎖在教室里……郁悶的小童開始放縱自己,經常曠課、逃學。一次偶然的機會,小童被網吧老板“招呼到”網吧,從此迷上了網絡游戲……為了弄到錢到網吧玩游戲,小童和另外幾個“朋友”手持匕首對同學威脅敲詐,共作案19起,搶得現金3 800元及一部手機。在小童又一次作案時,被警方當場抓獲。由于小童是未成年人,公安機關對外沒有透露其姓名,法院也進行了不公開審理……(1)小童的父親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哪方面的保護?請結合材料說明。(2)學校老師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哪方面的保護?請結合材料說明。(3)網吧老板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哪方面的保護?請結合材料說明。(4)司法機關的行為是否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屬于何種保護?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答案1.C2.A3.C4.D5.D6.B7.B8.B9.B10.B11.B12.D13.C14.A15.(1)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2)社會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網絡保護16.(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家庭教育促進法》二十二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是規范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實施家庭教育的行為,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規定保護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2)在我國,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紗,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保護;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的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3)我們要珍惜自己的權利,依法行使權利,同時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17.(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2)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和司法保護。18.(1)家庭保護。父親再婚后,對小童不管不問,沒有盡到監護和撫養義務;父親和繼母對他大打出手,侵犯了小童的生命健康權。(2)學校保護。老師對成績直線下降的小童也是越來越反感,沒有做到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耐心教育、幫助的義務;將小童反鎖在教室里,侵犯了小童的人身自由權。(3)社會保護。網吧老板允許小童進入網吧玩游戲,違反了營業性網吧等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的規定。(4)①是,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②公安機關對外沒有透露其姓名,法院也進行了不公開審理都體現了對小童的司法保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