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學科素養大單元整體分析★★單元教學課題 一年級數學下冊 第七單元 《觀 察 物 體(一)》 版本 蘇教版2025 年級 一年級單元 自然單元 教師 Xxx課標學情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從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物體 。一方面 , 觀察物體在本質上是把立體圖形畫在紙上,用圖形或圖像描述現實世界中物體的外部 形象 。這是射影幾何學產生的根源,而射影幾何學又是唯一一個產生于藝術而非科學 或數學的數學分支 。根據史料記載,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努力嘗試用一種被稱為表 象藝術的手法描繪出呈現在人們眼前的世界時,導致了一門新幾何學———射影幾何學(也稱投影幾何學)的誕生。 這些藝術家認為,視覺圖像在空間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因為 每個圖像必須進入瞳孔我們才能看到,所以,圖像必定形成 “光錐體 ”,并由此創立了用 二維圖像描繪現實世界的方法———透視法。這些藝術家為射影幾何學的誕生提供了進 一步研究的背景,也給出了一些具體的例子 。這在幾何學發展史上,幾乎與傳說中鼓舞 了希臘人開始研究幾何學的埃及的測量術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從這個意義上說,觀 察物體的內容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時通 過對數學文化的交流、體驗和感悟,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本質的認識,有利于學生樹立 正確的數學觀 。另一方面,學好這部分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周圍世界,感受 在三維物體與二維圖像之間進行相互轉換的方法,積累用幾何視角觀察客觀世界的經 驗,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同時,它也是學生未來學習從前面、右面和上面觀察由小正 方體擺成的幾何體,乃至中學學習射影幾何的必備基礎。單元課時結構分析 本單元教材安排了 2個例題和一個練習,其中,例 1 主要教學從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觀察同一物體,讓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照片或直觀圖;例 2 主要教學觀察 運動中的物體,讓學生能根據時間順序給看到的圖形編號。教學重點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是從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觀察物體,讓學生能辨認從不 同角度觀察簡單物體所對應的照片或直觀圖,能根據照片或直觀圖判斷相對應的觀察 位置 。觀察物體是學生認識現實空間,感受如何用二維圖形或直觀圖描述三維空間物 體的重要方法 。在這樣的活動中,無論是把三維物體描繪在平面上,還是根據看到的直 觀圖判斷被觀察的物體,都需要學生通過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通過觀察、操 作、想象和思考,實現二維圖像與三維物體之間的互相轉換,對學生形成和發展空間觀 念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學難點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難點是從左面和右面觀察物體 。 由于本單元的觀察對象都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茶壺、汽車、房子等,這些物體常常是前面和后面的特征明顯 , 相應的視圖也容易辨認,而左面和右面的特征不那么明顯,如從左面和右面觀察茶壺, 往往需要根據視圖中茶壺嘴的朝向來判斷觀察的方位 。這不但需要生活經驗的支持 , 更需要直觀想象的參與,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戰性 。教材內容分析 一、引導學生經歷從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觀察同一物體的過程,感受觀察位置與所看到視圖的對應關系,獲得一些用二維圖象描述三維物體的經驗 例 1 教學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觀察物體,主要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從 不同位置觀察茶壺,初步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感受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 樣子是不同的,并能在觀察位置與視圖之間建立起聯系,會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照片或直觀圖,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材創設了 4個小朋友觀察茶壺的活動情境,同時提出問題:“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茶壺,看到的各是什么樣子?”并要求學生“先看一看,再說一說 ”。為了便于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和交流,教材一方面以圖示的方式示范從不同位置觀察茶壺的方法,并給出圖中4個小朋友的名字,同時呈現了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表達,如“小華能看到壺嘴,看不到壺把”“小軍和小麗都能看到壺嘴和壺把”。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啟發學生思考“小軍和小麗看到的茶壺樣子相同嗎?”并通過交流,讓學生初步學會區分小軍和小麗看到的視圖的方法,如小麗看到的壺嘴在左邊,壺把在右邊;小軍看到的壺嘴在右邊,壺把在左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觀察位置與看到的視圖之間的對應關系完成連線,感受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及直觀表達觀察結果的方法 。最后,引導學生回顧觀察物體的過程,說說 “知道了什么 ”,并通過討論和交流 , 認識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樣子可能是不一樣的,初步感受觀察物體的意義與價值 。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一要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依次從前面、后面、左面和右 面觀察茶壺,初步學會觀察與表達的方法;二要引導學生根據例題的場景圖,通過想象 和交流,判斷觀察位置與視圖之間的對應關系,并通過示范讓學生體會到要從觀察者的 視角描述所看到物體的樣子;三要引導學生通過回顧與反思,進一步學會辨認從不同角 度觀察物體所對應的直觀圖的方法,感受從不同位置觀察對于認識事物屬性的意義和 價值。 二、引導學生經歷觀察運動中物體的過程,獲得一些描述物體空間位 置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例 2 教學觀察運動中的物體,主要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經驗,根據運動中物體所處的不同位置,按時間順序將照片或直觀圖排序,積累一些描述物體空間位置的經驗,形成初步的觀察、想象和思考等能力。 教材呈現了明明在一列動車進站時連續拍攝的三張照片 。其中,第一張照片表示 動車已經進站停穩,媽媽和明明正準備上車;第二張照片表示動車正徐徐開進車站,但還沒有停下,媽媽和明明在站臺上等待上車;第三張照片表示動車正從較遠處向車站開來,媽媽和明明已經在站臺上等車。 同時啟發學生思考“哪一張照片是最先拍的? 哪一張照片是最后拍的?”并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如要根據“動車離得越遠,看上去越小” 的經驗進行判斷;“第三張照片中動車看上去最小,是最先拍的 ”,等等,感受動車在進站 過程中所處的位置與所拍攝照片的先后順序之間的關系 。隨后的“試一試”,繼續沿用例題的問題情境,呈現了在這列動車出站時連續拍攝的三張照片,引導學生按時間順序給這三張照片排序并編上序號 。這一活動,需要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經驗,以及例 1 學習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展開想象和思考,對提高學生對于現實空間位置的感知能力、形成空 間觀念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經驗,理解一列動車進站時行 駛的過程,以及在站臺上觀察到的由遠及近駛來的動車的樣子,明確:生活中看離自己 遠的物體,看到的樣子會比較小,隨著物體慢慢靠近,看到的樣子也會越來越大 。這是 理解例題中三張照片在空間位置上相互關系的經驗基礎 。其次,在討論“哪一張照片是 最先拍的? 哪一張照片是最后拍的”這一問題時,要引導學生根據照片中動車的位置和 大小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比如,第三張照片看上去最小,離得最遠,所以是最先拍的 。第三,“試一試”的教學,不但要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經驗去感受和體驗,還要注 意引導學生主動把從例題學習中獲得的經驗遷移過來,利用動車進站時的運行過程反 向推演動車出站時的運行過程,厘清三張照片的先后順序。 三、引導學生在多樣的活動中,進一步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初步形成認識和表達現實空間的能力 教材結合“想想做做”和練習,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選一選、畫一畫等具體的活動,進一步感受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方法,讓學生能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簡單物體所對應的照片或直觀圖,或根據物體的運動方式按時間順序給照片或直觀圖排序,獲得一些關于觀察、想象、比較、推理等的活動經驗,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推理意識。例如,第 80 頁例 1后的“想想做做”第 3 題,呈現了四臺照相機從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給一幢農村住宅拍照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和交流,進一步感受照相機位置與所拍攝照片的對應關系,辨認從不同角度看到的農村住宅的樣子,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樣的練習,一方面拓展了學生探索和認識世界的范圍,把學生的視野逐步從學校和家庭生活擴展到社會生活,使他們在更大范圍內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對數學學 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圖中的農村住宅生動地反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就,有利于學生感受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再如,第 82 頁例 2后的“想想做做”第 2 題,呈現了航模展上展出的 C919 大型客機的模型,由于是在轉盤上展示,轉盤的轉動可以使參觀者看清飛機模型在各個角度的樣子。教材要求學生根據飛機模型的三幅圖,按時間順序給打亂后的三幅圖編號。這就巧妙融合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與觀察運動中物體的內容,練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觀 察物體的方法,獲得一些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現實世界中事物的認知體驗。同時,C919 客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架大型客機,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科學技術發展 的標志性成就之一,這對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都起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又如,第 83 頁練習十第 3 題,創設了 4 架無人機從不同位置給渡江勝利紀念碑拍照的現實場景,同時呈現了相應的四張照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和交流,辨識每一張照片 “分別是幾號無人機上的照相機拍攝的 ”,感受觀察位置與相應照片的對應關 系,積累一些觀察物體的經驗 。 同時,這樣的練習也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素材 。 四、關注對學習過程的評價,促進學生探索意識、合作意識、反思意識 的形成和發展,激發學生對觀察物體活動的興趣 本單元的評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能否正確地從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觀察 物體;二是能否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照片或直觀圖,能否根據照片或直觀圖辨 認所觀察的簡單物體;三是能否與同學展開有效的合作,是否對觀察物體的活動保持濃 厚的興趣。 由于本單元內容具有較強的活動性,對學生學業水平的評價應以課堂觀察為主,并輔以適當的書面評價 。例如,組織 4 人小組的觀察活動時,要通過課堂觀察,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觀察物體的方法;是否有與同學合作的意愿,并有序、有效地開展觀察活動 ; 能否有意識地記住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樣子,并進行有條理的表達 。再如,辨認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照片或直觀圖、按時間順序將照片或直觀圖排序時,能否主動展開直觀想象和推理,正確區分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照片或直觀圖,并能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 同時,要注意貫徹教—學—評一體化的要求,鼓勵學生在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評價 的同時,積極開展同學之間的互評;在關注學習結果的同時,更關注自己或同伴在學習 過程中的表現,特別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表現 。長度單位長度單位長度單位www.21cnjy.com長度單位長度單位精品試卷·第長度單位2長度單位頁長度單位(共長度單位2長度單位頁)(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