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昆蟲備忘錄》朗讀單(3.7班)姓名:___________ 我讀了( )遍 家長簽字:___________聽寫詞語順順溜溜 嚴絲合縫會認字組詞錄:(記錄)(目錄)(錄音)(錄像) 凡:(平凡)(凡是)(凡夫俗子)敏:(敏感)(靈敏)(敏捷)(機敏) 距:(差距)(距離)(邊距)款:(款式)(款待)(付款)(存款) 綢:(絲綢)(綢緞)(未雨綢繆)膜:(耳膜)(薄膜)(貼膜)(膜拜) 瞎:(瞎說)(瞎忙)(瞎話)益:(益蟲)(利益)(公益)(效益) 約:(大約)(節約)(約定)螞:(螞蚱) 斑:(斑點)(黑斑)(斑馬)形近字距:(間距)(行距)(相距) 拒:(拒絕)(婉拒)(抗拒)綢:(綾羅綢緞)(棉綢) 稠:(粘稠)(稠密)斑:(雀斑)(光斑)(斑駁) 班:(班級)(班長)(班風)膜:(耳膜)(鼓膜)(眼角膜) 模:(規模)(模式)(模范)多音字mǎ(螞蟻)(螞蟥)螞mà(螞蚱)近義詞琢磨——揣摩/推敲 靈敏——機敏 收攏——合攏合成——組成 款款——緩緩 順順溜溜——順順當當反義詞靈敏——遲鈍/笨拙 完整——殘缺 收攏——張開/展開嫩——老 益——害 順順溜溜——別別扭扭詞語解釋備忘錄:能夠幫助我們記憶的圖片、表格或者文字等。琢磨:思考;考慮。3.復眼:甲殼類、昆蟲類等節肢動物的視覺器官,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構成。復眼能分辨物體的形狀、大小和顏色。4.靈敏:反應快;能對極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應。5.款款:慢慢地。6.膜翅:昆蟲中最常見的一種翅,膜質翅,其薄而透明,翅脈明顯可見。如蜂類、蟬和蜻蜓的前后翅。7.嚴絲合縫:縫隙密合,形容合攏得很嚴實,也用來形容言行周密,沒有一點兒漏洞。課文重點(昆蟲都有秘密,大自然真有趣)主題:課文由《復眼》《花大姐》《獨角仙》《螞蚱》四篇短文組成,作者以輕松隨意的筆調,描寫了昆蟲的復眼和花大姐、獨角仙、螞蚱的外形、習性、活動等,寫得情趣盎然,表達了作者對這些昆蟲的喜愛之情,激發了我們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汪曾祺(1920-1997):中國當代作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所作小說以短篇為主,代表作有《受戒》《端午的鴨蛋》《晚飯花集》等。標題由來《復眼》:是根據蜻蜓和蒼蠅的特點擬寫的;《花大姐》:是根據瓢蟲的別名擬寫的;《獨角仙》:是根據昆蟲的名字擬寫的;《螞蚱》:是根據昆蟲的名字擬寫的。總結:取小標題時既可以用昆蟲名,又可以用昆蟲的典型特點來命名。文章結構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凡是有復眼的昆蟲,視覺都很靈敏。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寫瓢蟲的外形、分類、食性。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寫獨角仙的外形和莽撞、力氣大的特點。第四部分(第11-14自然段):寫尖頭螞蚱和土螞蚱的特點。5.這份備忘錄記錄了哪些昆蟲?記錄了昆蟲的哪些秘密?昆蟲名稱 秘密(特征)蜻蜓、蒼蠅 有復眼、視覺靈敏瓢蟲 (花大姐) 黑色膜翅,朱紅色的、瓷漆似的硬翅,翅膀上有小圓點,圓點有定數。獨角仙 個頭大、殼多為深色、殼硬、頭的尖端有犀牛一樣的角、動作笨拙力氣大螞蚱 尖頭螞蚱 (掛大扁兒) 動作:飛起來咯咯作響外形:尖頭、綠色、膜翅是淡淡的桃紅色土螞蚱 外形:身體粗短、方頭、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動作:被抓時吐褐色口水6.《復眼》①“一直在琢磨”說明作者琢磨了很長時間,表明作者對昆蟲的復眼興趣濃厚,想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②“那它怎么看東西呢?……合成一個完整的形象?”連續的三個疑問既大膽又有意思,表明作者是一個善于觀察、樂于思考的人。③“噌——飛走了。”“噌”是擬聲詞,突出了復眼昆蟲的機警與視覺的靈敏,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花大姐》(1)“瓢蟲款款地落下來了,折好它的黑綢襯裙——膜翅,順順溜溜;收攏硬翅,嚴絲合縫。”(動作描寫)動作優雅①“——”在這里的作用是:解釋說明。②這句話細致貼切地描寫了瓢蟲膜翅的美麗,以及瓢蟲款款落下時的優雅姿勢,細致貼切,很有畫面感,并透露著作者對花大姐的喜愛之情。③能把“款款”換成“慢慢”嗎?不能,因為“款款”表現了瓢蟲落下時的優雅與美麗,如同一位高貴的公主。換成“慢慢”則體現不出瓢蟲動作的優雅。④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花大姐的膜翅比作了黑綢襯裙,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瓢蟲的膜翅的美麗,表達了作者對花大姐的喜愛之情。“朱紅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圓點,特別漂亮。”外形漂亮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瓢蟲翅膀的色澤和質感。“圓點是有定數的……星點不同”:寫瓢蟲的種類及命名依據。種類多樣“有的瓢蟲吃蚜蟲……是害蟲”:不同瓢蟲吃的食物不一樣。習性不一《獨角仙》(1)“嗚——撲!”①“嗚——撲!”是擬聲詞,仿佛讓人看到獨角仙嗚地響著,橫行霸道地飛來,然后撲的一聲,重重地摔在燈下的滑稽情景,表現了獨角仙的笨拙莽撞,意外轉變,充滿童真童趣。②“——”在這里表示聲音的延續。“從頭到腳,約有兩寸”點明了獨角仙的大小,顯示了文字語言的準確性。“它的殼多為深色,挺硬的,頭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樣的角。”這句話抓住獨角仙的殼和角的特點進行描寫,從顏色、質地、形狀三個方面寫出了獨角仙的外形特點。作者為什么說獨角仙是昆蟲里的“霸王”。①獨角仙個頭很大,從頭到腳約有兩寸。②獨角仙殼挺硬,頭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樣的角。③獨角仙力氣很大。《螞蚱》“頂討厭”:以兒童化的口吻,透露出作者的童真童趣。我為什么討厭“土螞蚱”?“土螞蚱”相貌丑陋,愛吐口水。課文的語言很有特點:一是能抓住昆蟲的外形特點。比如,“朱紅的”“瓷漆似的硬翅”形象地寫出了瓢蟲翅膀的色澤和質感;“它的殼多為深色,挺硬的,頭部尖端有犀牛一樣的角”,形象地寫出了獨角仙的樣子。二是動作描寫細致貼切,很有畫面感。比如,“瓢蟲款款地落下來了,折好它的黑綢襯裙——膜翅,順順溜溜;收攏硬翅,嚴絲合縫。”小瓢蟲優雅降落的形象躍然紙上。三是使用“噌——”等擬聲詞來表現復眼昆蟲的機警和獨角仙的莽撞笨拙,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四是語言親切自然,充滿童真童趣。比如:“我曾經想過:如果人長了一對復眼……那成什么樣子!”“我說,吃馬鈴薯……也吃蚜蟲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