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1)》教學設計一、課程內容分析本課程圍繞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展開,通過“裝蛋黃酥”“運菠蘿”等生活實例,引導學生理解并運用“進一法”,同時對比不同情境下余數的處理方式,讓學生學會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取舍余數,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教學目標學生能正確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至少”“最多”等實際問題,理解“進一法”的含義,并能準確計算。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數學思維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精神。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至少”“最多”等實際問題,理解“進一法”的應用原理,能準確計算并得出合理結果,如解決裝蛋黃酥、運菠蘿這類問題時,正確確定所需盒子數或運輸次數。教學難點根據實際情況對余數進行合理地取舍與安排,準確區分不同情境下余數處理方式的差異。在面對復雜的實際問題時,學生可能難以判斷是該“進一”還是直接舍去余數,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問題情境,理解其中的數學邏輯,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四、教學過程(一)游戲導入活動內容: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問題:“烘焙小組做了 22 塊蛋黃酥,要裝到盒子里。每個盒子最多裝 4 塊,他們至少要準備多少個盒子?”引導學生思考并猜測答案。設計意圖:以生活中常見的烘焙裝盒問題導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快速將學生帶入課堂情境,同時為后續探究活動做鋪墊。(二)探究新知理解題意:引導學生仔細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提問學生:“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后總結:知道蛋黃酥有 22 塊,每個盒子最多裝 4 塊,要求至少要準備多少個盒子。討論解答方法方法一:直觀畫圖法:教師在黑板上或借助課件,用簡單圖形代表蛋黃酥和盒子,一個一個地將蛋黃酥放進盒子,每 4 個放一盒,放滿 5 盒后還剩 2 塊。向學生展示剩余的 2 塊也需要一個盒子,所以一共需要 6 個盒子。方法二:除法計算法:引導學生思考,求要準備幾個盒子,就是求 22 里有幾個 4,用除法計算,列式為 22÷4。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巡視指導。之后請學生匯報計算結果:22÷4 = 5(個)……2(塊)。教師提問:“這里的商 5 和余數 2 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引導學生回答:商 5 表示能裝滿 5 個盒子,余數 2 表示裝完 5 盒后還剩下 2 塊蛋黃酥。接著追問:“剩下的 2 塊怎么辦?”引導學生得出剩下的 2 塊也需要 1 個盒子,所以至少要準備 5 + 1 = 6 個盒子。檢驗答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檢驗答案是否正確。提問:“我們算出至少要準備 6 個盒子,對不對呢?”引導學生從每盒最多裝 4 塊的角度思考,5 盒最多裝 20 塊,6 盒肯定能裝 22 塊,所以解答正確。歸納總結:教師總結像這樣的情況,余下的不管是多少,都要給商加上 1,這種方法叫做“進一法”。并強調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問題都可以用“進一法”解決。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進一法”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檢驗答案,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三)深化理解教材 P65 做一做第 1 題:展示題目“有 27 箱菠蘿,王叔叔每次最多能運 8 箱。至少要運多少次才能運完?”讓學生獨立思考,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請學生匯報解題過程:27÷8 = 3(次)……3(箱),3 + 1 = 4(次)。教師提問:“為什么這里要加 1 呢?”引導學生回答因為剩下的 3 箱也需要運 1 次。教材 P65 做一做第 2 題第(1)小題:展示題目“小麗有 10 元錢,買 3 元一個的面包,最多能買多少個?”學生獨立完成,列式為 10÷3 = 3(個)……1(元)。教師提問:“這里剩下的 1 元錢怎么辦?為什么不加 1 呢?”引導學生回答剩下的 1 元錢不夠再買一個面包,所以最多能買 3 個。第(2)小題:展示題目“用這些錢能買多少個 4 元一個的面包?”學生獨立計算,10÷4 = 2(個)……2(元)。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剩下的 2 元錢不夠買一個面包,所以最多能買 2 個。對比分析:引導學生對比這兩道題,提問:“這兩道題都是有余數的除法問題,為什么第 1 題余數要加 1,第 2 題余數不用加 1 呢?”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小組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在實際生活中,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余數進行合理地取舍與安排,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類型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有余數除法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對比分析余數不同處理方式,加深學生對根據實際情況處理余數的理解。(四)拓展練習教材 P68 練習十五第 8 題:展示題目“用上面的花扎花束。如果 7 枝郁金香、3 枝月季花和 2 枝百合花扎成一束,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多少束?”同時展示花的數量:郁金香 10 枝、月季花 22 枝、百合花 16 枝。引導學生分別計算每種花能扎成的束數:郁金香 10÷7 = 1(束)……3(枝);月季花 22÷3 = 7(束)……1(枝);百合花 16÷2 = 8(束)。提問學生:“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多少束呢?”引導學生思考因為要按要求扎成完整的花束,所以應以能扎成束數最少的花為準,即最多可以扎成 1 束。備選練習:展示備選練習題目如“狀狀拿 19 元錢去購物。(1)狀狀想買 3 元一個的乒乓球,最多能買幾個?(2)用這些錢最多能買幾個毽子(毽子 4 元 / 個)?”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請學生匯報答案,教師進行點評。設計意圖:通過拓展練習,進一步提升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五)課堂小結引導回顧:教師提問:“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你們有哪些收獲呢?”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法”的含義以及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根據余數合理取舍等。教師總結: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完善,強調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用有余數除法解決的問題,要仔細分析題意,根據實際情況處理余數。鼓勵學生在課后多觀察生活,發現更多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的問題。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小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加深對本節課重點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和反思意識。五、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際問題導入和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對“進一法”有了較好的理解。但在對比不同余數處理方式時,部分學生理解還不夠深入,后續應增加更多生活實例進行練習,強化學生對根據實際情況處理余數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