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步練習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欣賞精彩絕倫的展演、收集獨具匠心的文創、“打卡”地方特色美食……各地通過深挖地方特色與文化特質,積極打造更豐富的特色夜間消費業態和更多元的消費場景,即豐富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又促進了地區經濟繁榮。這表明( )①文化是人們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③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 ④文化有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也是愛讀書人的節日。我國每年都會舉辦各種活動鼓勵閱讀,推進書香中國建設,推動全民閱讀。這是基于( )A.文化是人創造的,是人與生俱來的素養B.書籍是表達和展現文化的唯一載體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D.優秀文化能夠提升全民族文明素養3.某中學積極開展“悅讀悅成長”主題讀書活動。小張閱讀分享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和錢鐘書的《圍城》片段,同學們聽后收獲頗深。該活動體現了( )①文化具有教育人民的功能 ②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能決定人的思想行為 ④我們充分認同國內外一切文化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4.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影響力。從古至今,經過了無數醫家的智慧積累和經驗總結,中醫藥形成了獨特的療法和傳承方式,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類健康作出了卓越貢獻。由此可見,中醫藥文化( )①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共同核心③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④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國慶檔熱映影片《志愿軍:存亡之戰》聚焦抗美援朝鐵原阻擊戰,還原了當時的戰爭場面,呈現了志愿軍在逆境中的信念堅守,深深感動了無數觀眾,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這說明( )①文化載體是文化記錄和表現的物化內容②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③革命文化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征④愛國主義是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年9月25日,“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主題活動在云南省普洱市啟動。舉辦了與茶相關的非遺項目交流展,組織“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相關44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以及其他與茶相關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傳承人進行展示,生動呈現茶文化獨特魅力;搭建茶飲文化展示空間、舉辦茶文化市集等,展現茶文化在當代的創新與發展;以情景演繹等方式再現茶馬古道文化盛景。可以看出( )①新的社會和文化因素注入可以更好地實現茶文化的傳承②茶飲文化作為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要不斷傳承③茶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整體風貌的集中體現④茶已經融入中國人的生活并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年9月14日晚,長江文化藝術季在武漢開幕。開幕式的精彩畫面在各大社交媒體瘋狂刷屏,不僅吸引國內觀眾,也收獲了外國友人的關注。這場以“賡續長江文脈,共創時代華章”為主題的文化盛宴,不僅是對長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當下人民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的深刻體現。長江文化藝術季活動的舉辦( )①說明了中華文化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②有利于延續中華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③說明借鑒外來文化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④表明文化服務社會,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幾塊不起眼的木頭,在木匠的巧手下,搖身一變成了金箍棒、高跟鞋;幾根尋常的竹子,在編織匠的手中,成了一只只實用的竹籃、精致的竹筐……借助互聯網平臺,一些手藝人重新受追捧,他們高超精湛的技藝和蘊藏生活智慧與文化韻味的工藝品讓觀者贊嘆不絕。這體現了( )①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②優秀精致的工藝品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③人們能夠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④優秀傳統技藝對人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挺立的鼻梁、溫潤的鼻孔以及微微上揚的唇角”,這匹萌萌的小馬,正是孔子博物館的流量密“馬”——戰國圓雕黃玉馬擺件。它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承載著文化的傳承,讓我們感受到古代工匠的匠心獨運。能夠成為流量密“馬”,是因為該藏品( )①作為“活”的歷史,對研究文明演進有重要意義②融合中外文化資源,彰顯中華文化突出的包容性③作為文化載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見證④立足于中華美學精神,塑造中華文化強大感召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年11月12日,李子柒在停更三年后微博上發布的一條中國非遺“漆器”為主題的視頻,她用細膩的筆觸和精湛的技術,將一幅雕漆隱花的漆器作品“紫氣東來”呈現在觀眾面前,為觀眾帶來了視覺與心靈的雙重享受。平臺賬號一日漲粉超350萬。對此有網友評論“子柒歸來,依然是頂流”。李子柒作品的成功在于( )①厚重的歷史底蘊是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的前提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③講好可親、可愛的中國故事,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④傳統文化有超越時空的藝術價值,是文化創新的源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我國某魔術節目的創作團隊融合了國內外魔術創作理念,巧妙運用雜技倒立技巧,使“變鴿子”這一傳統魔術節目在整體技術和藝術效果上都上了一個臺階。這主要說明( )①文化發展既要不忘本來又要吸收外來②回答時代問題是進行文化創新的關鍵③創新表達方式能煥發傳統文化生命力④文化創新要尊重和弘揚外來優秀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傳統文化時指出,要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很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努力挖掘其時代價值,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要求我們( )①全面認識我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②努力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③大力改造創新傳統文化,拒絕外來文化④虛心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花兒》是我國西北地區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民歌,它被多個民族共同傳唱了幾百年。《花兒》因歌詞中把女性比喻為花朵而得名,用漢語演唱,在音樂上受到羌、藏、土等民族傳統音樂的影響,生動體現了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相處原則。材料表明( )①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個性②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④中華民族精神維系著中華民族的共同生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4.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si)升升”造型參考甲骨文的“巳”字,頭部輪廓與臉頰上的螺旋形狀源于陜西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銀質鎏金如意,眉眼取自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蛇的歧羽紋、臣字目,寓意事事如意、生生不息。該創作成功之處在于( )①立足傳統,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②古為今用,實現傳統美學和現代情感融會貫通③銳意創新,以豐富的文化表現形式為根本追求④與時俱進,深入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北京時間2024年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通過評審,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博物館里過大年”成為老百姓歡度新春的一種新年俗。這表明( )①我們應該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②我們為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中國經驗,貢獻更多中國色彩③春節能夠集中體現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增進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④春節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進一步引領世界文明注入新力量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④16.去時少年身,歸時報國骨。“祖國不會忘記,我們不會忘記!”“盛世中華,接你回家!”從2014年至2024年,我國連續11年接981位抗美援朝志愿軍烈士回家。接烈士遺骸回國( )①能夠承襲革命文化堅定理想信念②可發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③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④是開展全民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實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4年以來,國家博物館累計推出各類文創產品200余款,涉及350余個品類。這不僅為公眾提供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也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與經濟價值。由此可見( )①文化發展要借助一定的載體②一定的文化以一定的經濟為基礎③發展文化產業能滿足人們的基本文化需求④文化發展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去時少年身,歸時報國骨。鐵血今猶在,山河已無恙”。2024年11月29日上午,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43位為國戰斗、犧牲在異國他鄉的志愿軍英烈在祖國的大地上安息。從2014年至2024年,我國連續11年接981位志愿軍烈士回家。這一儀式( )①引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方向②營造了敬畏歷史、善待英雄的良好社會氛圍③有助于推動我們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④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2024年8月,備受矚目的首款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一經發布就在全球爆火。游戲的故事背景源于中國經典名著《西游記》,創作團隊花大量時間在全國多處名勝古跡進行實景掃描,讓玩家仿佛置身于一個真實的歷史文化場景中。精美絕倫的東方美學世界、精彩紛星的中國神話故事、酣暢淋漓的游戲體驗,為全球玩家帶來一場視覺與文化的雙重盛宴。其爆火出圈反映了(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②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須要立足優秀傳統文化③中華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蘊,文化產業發展要堅定文化自信④只有創新傳統文化的呈現方式才能保持文化吸引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撫州采茶戲青春版《穆桂英》入選2024年“茶香中國”第三屆全國采茶戲匯演名單。該劇目在保留故事原型的基礎上,將傳統老戲創作成為符合現代觀眾審美和欣賞需求的新戲。該劇演員平均年齡19歲,充滿青春朝氣,是近年來撫州戲曲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成功實踐。該劇目成功入選得益于( )①依托當地資源,形成文化產品的特色品牌②融入時代元素,為傳統文化注入鮮活動力③挖掘文化內涵,創新傳統戲曲的表達方式④借助文旅融合,滿足不同受眾的文化需求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二、簡答題:本題共4題,共40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作為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屆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為主題,于晚會中巧妙呈現百余種非遺元素。開場視覺秀《迎福》在打鐵花、剪紙等非遺中呈現天南地北的年味民俗;2024年春節就曾大范圍“出圈”的英歌舞激情亮相,在熱烈奔放的《潮起舞英歌》中,多名英歌舞傳人跳起非遺舞步,盡顯一脈相傳的中華豪情。分會場中,從銅梁龍舞、大足鯉魚燈、梁平木版年畫、川劇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到編鐘、古箏、古琴的歷史文化之音,再到千人鼓潮融匯熱巴舞、卓舞等西藏傳統舞蹈,熒屏上的春節不僅滿載文化韻味,亦可感可親。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分析《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展現非遺元素的意義。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調研時強調,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要保護弘揚黃河文化,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目前沿黃各省區結合本地具體文化特點,采取不同措施,讓古老的黃河文化跨越千山萬水、飛進尋常百姓家。河南順應時代發展需求,開發“老家河南黃河之禮”小程序,聚焦當地的非遺資源及相關文旅內容,讓人們產生想來河南看一看的想法;山東淄博依托黃河流域文化資源優勢,在學校開設本地特色文化體驗課程,以黃河陶藝、劇團、攝影、手工坊等為載體,讓學生感受黃河自然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傳承黃河文化和精神。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沿黃各省區的做法讓古老的黃河文化跨越千山萬水、飛進尋常百姓家的文化意義。2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回望整個2024年文旅市場宛如爆款制造機,多個城市文旅火爆出圈!從各地文旅局長紛紛“變身”秀才藝,只為那一句“你來不來”;“爾濱”剛結束,淄博燒烤便隨之到來,天水麻辣燙的長隊讓人長到懷疑人生,更有“《黑神話·悟空》帶火山西文旅”、李子柒回歸,為文旅行業發展注入新的力量。以《黑神話·悟空》帶火山西文旅為例,2024年8月20日,國產第一部3A大作《黑神話·悟空》橫空出世,在這部游戲當中,許多場景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古代建筑,其中有27處取自山西省的古建,那些莊嚴、精妙的古剎、牌樓、石窟、寶殿在游戲中與千萬天命人見面,潑天的流量也降臨山西。山西文旅成功接住了這波流量。山西省也在8月20日游戲上線當日同步啟動了“跟著悟空游山西”活動,在發布系列主題線路,發放通關文牒、周邊文創以及規劃設置線下打卡等方面提前做好準備。國慶假期,全省接待國內游客量較上年同期增長84.99%,游客旅游總花費較上年同期增長101.85%。山西省內29個“必玩榜”上榜目的地在某OTA平臺的線上瀏覽量環比增長4倍,其中山西的應縣木塔、云岡石窟、小西天、懸空寺、鸛雀樓景區等游戲取景地的熱度最高,山西小西天的搜索熱度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5倍。結合材料,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關知識,簡要說明山西文旅能夠成功接住《黑神話·悟空》帶來這波流量的原因。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偉大建黨精神誕生之后,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相繼形成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兵團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屯墾戍邊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兵團人鑄就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用好這些寶貴財富。”兵團由駐疆人民解放軍集體轉業而來,人民軍隊革命傳統是兵團精神形成的堅實根基,在新疆的荒漠戈壁,駐疆人民解放軍肩負屯墾邊疆的重任,他們以革命軍隊精神賦予了新疆兩千多年屯墾戍邊傳統以社會主義和民族團結的新意,實現了人民軍隊革命精神與新疆屯墾戍邊傳統的深度交融,為新中國屯墾戍邊事業注入了新的動力。結合材料,運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知識,說明為什么要用好兵團精神這個寶貴財富。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B C B C B B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A B C C D B D B B1.C【詳解】①:文化是人們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①錯誤。②④:各地通過特色與文化特質積極打造更豐富的特色夜間消費業態和更多元的消費場景,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又促進了地區經濟繁榮,這表明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文化有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②④符合題意。③:材料強調的是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而不是經濟對文化的決定作用,③排除。故本題選C。2.D【詳解】A:文化是人通過實踐創造的,而不是與生俱來的素養,需要通過后天的實踐才能培養,A錯誤。B:文化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器物、行為、制度等是文化的載體。書籍是表達和展現文化的重要載體,并不是唯一載體,B錯誤。C:材料講述全民閱讀的意義,而未講述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C不符合題意。D:我國每年都會舉辦各種活動鼓勵閱讀,推進書香中國建設,推動全民閱讀,這是基于文化是人創造的,也在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優秀文化能夠提升全民族文明素養,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3.B【詳解】①②: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幫助人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小張閱讀分享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和錢鐘書的《圍城》片段,同學們聽后收獲頗深,體現了文化具有教育人民的功能,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①②正確。③:文化能夠影響人們的思想行為,不是“決定”,③不選。④:我們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優秀文明成果,④不選。故本題選B。4.B【詳解】①:由“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影響力”等可知,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①符合題意。③:“經過了無數醫家的智慧積累和經驗總結”體現了中醫藥文化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③符合題意。②: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而非中醫藥文化,②錯誤。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④錯誤。故本題選B。5.C【詳解】①:文化載體是文化記錄和表現的物化形式,而不是內容,①不選。②④:《志愿軍:存亡之戰》呈現了志愿軍在逆境中的信念堅守,深深感動了無數觀眾,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這表明愛國主義是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②④入選。③: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出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更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③不選。故本題選C。6.B【詳解】①:搭建茶飲文化展示空間、舉辦茶文化市集等,展現茶文化在當代的創新與發展;以情景演繹等方式再現茶馬古道文化盛景,說明新的社會和文化因素注入可以更好地實現茶文化的傳承,①正確。②:中國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②錯誤。③: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結晶,中國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體現,③錯誤。④:組織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以及其他與茶相關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傳承人進行展示,生動呈現茶文化獨特魅力;搭建茶飲文化展示空間、舉辦茶文化市集等,展現茶文化在當代的創新與發展;以情景演繹等方式再現茶馬古道文化盛景,說明茶已經融入中國人的生活并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④正確。故本題選B。7.C【詳解】①:認同本民族的文化,①說法錯誤。②④: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式以“賡續長江文脈,共創時代華章”為主題,不僅吸引國內觀眾,也收獲了外國友人的關注。它既是對長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當下人民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的深刻體現。可見,活動的舉辦有利于延續中華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也說明了文化服務社會,可以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需求,②④符合題意。③:材料未涉及到借鑒外來文化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8.B【詳解】①:幾塊不起眼的木頭,在木匠的巧手下,搖身一變成了金箍棒、高跟鞋;幾根尋常的竹子,在編織匠的手中,成了一只只實用的竹籃、精致的竹筐,表明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①符合題意。③:一些手藝人重新受追捧,他們高超精湛的技藝和蘊藏生活智慧與文化韻味的工藝品讓觀者贊嘆不絕,這體現了人們能夠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③符合題意。②: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工藝品是文化的載體,不是文化本身,②不選。④:材料體現的是文化對人有重要的影響,未體現優秀傳統技藝對人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④排除。故本題選B。9.B【詳解】①③:它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承載著文化的傳承,說明能夠成為流量密“馬”,是因為該藏品作為文化載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見證,作為“活”的歷史,對研究文明演進有重要意義,①③符合題意。②:材料沒有涉及融合中外文化資源,沒有體現中華文化的包容性,②不符合題意。④:要立足實踐,而不是立足中華美學精神,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0.C【詳解】①:厚重的歷史底蘊有利于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但不是前提條件,①說法錯誤;②:她用細膩的筆觸和精湛的技術,將一幅雕漆隱花的漆器作品“紫氣東來”呈現在觀眾面前,為觀眾帶來了視覺與心靈的雙重享受,體現文化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人民的精神生活,②正確;③:非物質文化遺產“漆器”為觀眾帶來了視覺與心靈的雙重享受,可見,其成功在于講好可親、可愛的中國故事,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③正確;④:文化創新的源泉是社會實踐,④表述錯誤。故本題選C。11.A【詳解】①③:我國的魔術創作團隊,融合了國內外魔術創作理念,巧妙運用雜技倒立技巧,達到了較好的效果,這表明創新表達方式能煥發傳統文化生命力,文化發展既要不忘本來又要吸收外來,堅持中華文化的主體性,①③入選。②:文化創新的關鍵在于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但材料沒有體現,材料強調的是要融通不同資源,實現綜合創新,②不選。④:材料體現的是文化創新需要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但我們要堅持文化的主體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④不選。故本題選A。12.A【詳解】①: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就要全面認識我國傳統文化,區分其中的精華與糟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①正確。②: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是要讓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使其能在當代展現價值、發揮作用,②正確。③:我們要大力改造創新傳統文化,但不能拒絕外來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吸收借鑒外來優秀文化成果,③不選。④:題干強調的是對我國傳統文化如何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主體是圍繞我國傳統文化展開,而非強調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④不選。故本題選A。13.B【詳解】②:《花兒》用漢語演唱,在音樂上受到羌、藏、土等民族傳統音樂的影響,生動體現了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相處原則,表明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②符合題意。③:《花兒》是我國西北地區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民歌,它被多個民族共同傳唱了幾百年,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③符合題意。①④:材料只強調了西北地區的民歌,未涉及各地域的文化,也未涉及中華民族精神,①④排除。故本題選B。14.C【詳解】①:文化創作應立足社會實踐,而不是“立足傳統”,①錯誤。②: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巳(si)升升”造型參考甲骨文的“巳”字,頭部輪廓與臉頰造型源于唐代地宮出土文物,眉眼取自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賦予其“事事如意、生生不息”的現代情感寓意,實現了古為今用,傳統美學與現代情感的融會貫通,②符合題意。③:春晚吉祥物的創作體現了銳意創新,但豐富文化表現形式不是藝術創作的根本追求,③排除。④:“巳(si)升升”的創作將古代文化元素與現代寓意相結合,體現該創作成功之處在于與時俱進,深入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5.C【詳解】①:博物館里過大年創新春節的實踐形式,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①正確 。②:春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利于為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中國經驗,貢獻更多中國色彩,更好地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蓬勃生機,增強文化自信,②正確。③: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③錯誤。④:春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但并不意味著引領世界文明,④錯誤。故本題選C。16.D【詳解】③④:連續11年接志愿軍烈士回家,是我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實踐,有利于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精神,③④正確。①:承襲指接受并繼承前人所留下的遺產或傳統,我們要傳承革命文化堅定理想信念而不是簡單的承襲,①錯誤。②:材料強調弘揚和傳承愛國主義精神,與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無直接關聯,②排除。故本題選D。17.B【詳解】①④:國家博物館推出各類文創產品,不僅為公眾提供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也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與經濟價值,這說明文化發展要借助一定的載體,文化發展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①④正確切題。②:材料體現的是文化對經濟的作用,而不是體現經濟對文化的作用,②排除。③: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能滿足人們的基本文化需求,③錯誤。故本題選B。18.D【詳解】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方向,而不是這個儀式,①排除。②④:從2014年至2024年,我國連續11年接981位志愿軍烈士回家,這一儀式營造了敬畏歷史、善待英雄的良好社會氛圍,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②④正確。③:志愿軍英烈屬于革命文化,不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排除。故本題選D。19.B【詳解】①:該款游戲在全球的爆火可以帶來經濟效益,其爆火出圈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①正確。②:文化創新應該立足實踐,而不是立足于優秀傳統文化,②錯誤。③:中華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蘊,《黑神話:悟空》的創作正是堅定文化自信的表現,其爆火出圈反映了中華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蘊,文化產業發展要堅定文化自信,③正確。④:創新文化呈現方式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吸引力,但創新文化呈現方式只是影響文化吸引力的因素之一,④錯誤。故本題選B。20.B【詳解】②③:該劇目在保留故事原型的基礎上,將傳統老戲創作成為符合現代觀眾審美和欣賞需求的新戲。該劇演員平均年齡19歲,充滿青春朝氣,是近年來撫州戲曲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成功實踐。說明該劇目的成功得益于融入時代元素,為傳統文化注入鮮活動力,挖掘文化內涵,創新傳統戲曲的表達方式,②③符合題意。①:材料強調要創新,不是依托當地資源形成特色品牌,①排除。④:材料中強調的是創新,不是強調借助文旅融合,滿足不同受眾的文化需求,④排除。故本題選B。21.①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春節聯歡晚會展現非遺元素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②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③非遺元素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文化名片”,春節聯歡晚會展現非遺元素有助于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分析】背景素材:《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考點考查: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為意義類主觀題,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從中華文化、文化功能、文化自信的角度來分析《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展現非遺元素的意義。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熒屏上的春節不僅滿載文化韻味,亦可感可親→從文化的功能、中華文化的內容的角度: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春節聯歡晚會展現非遺元素有助于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效信息②:開場視覺秀《迎福》在打鐵花、剪紙等非遺中呈現天南地北的年味民俗→從文化自信的角度:說明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有效信息③:分會場中,從銅梁龍舞、大足鯉魚燈、梁平木版年畫、川劇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到編鐘、古箏、古琴的歷史文化之音,再到千人鼓潮融匯熱巴舞、卓舞等西藏傳統舞蹈,熒屏上的春節不僅滿載文化韻味→從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的角度:說明春節聯歡晚會展現非遺元素有助于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2.①有利于推動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展現黃河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增強文化自信和認同感。②有利于拓寬黃河文化遺產的藝術化發展空間與文旅產業發展空間,推動沿黃地區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做大做強,促進沿黃地區經濟發展。③有利于發揮黃河文化的育人功能,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升黃河文化育人成效,傳承黃河文化和精神。【分析】背景素材:沿黃各省區采取不同措施,讓古老的黃河文化跨越千山萬水、飛進尋常百姓家考點考查: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有關知識,說明沿黃各省區的做法讓古老的黃河文化跨越千山萬水、飛進尋常百姓家的文化意義。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河南順應時代發展需求,開發“老家河南黃河之禮”小程序,聚焦開封、新鄭、汝州、澠池、禹州等地的非遺資源及相關文旅內容,讓人們產生想來河南看一看的想法→可聯系推動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黃河地區經濟發展進行說明;關鍵詞②:山東淄博依托黃河流域文化資源優勢,在學校開設本地特色文化體驗課程,以黃河陶藝、劇團、攝影、手工坊等為載體,讓學生感受黃河自然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傳承黃河文化和精神→可聯系文化的功能,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進行說明;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3.山西文旅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堅定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符合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并借助現代傳播手段,擴大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分析】背景素材:《黑神話·悟空》帶火山西文旅考點考查: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公共參與【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為原因類主觀題,要求運用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知識,從山西文旅接住《黑神話·悟空》流量角度來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在《黑神話·悟空》游戲當中,許多場景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古代建筑,其中有27處取自山西省的古建,那些莊嚴、精妙的古剎、牌樓、石窟、寶殿在游戲中與千萬天命人見面,潑天的流量也降臨山西→可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點、當代價值的知識,說明山西文旅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堅定文化自信。有效信息②:山西省也在8月20日游戲上線當日同步啟動了“跟著悟空游山西”活動,在發布系列主題線路,發放通關文牒、周邊文創以及規劃設置線下打卡等方面提前做好準備→可運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知識,山西文旅認識弘揚民族精神,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有效信息③:山西文旅成功接住了這波流量。山西省也在8月20日游戲上線當日同步啟動了“跟著悟空游山西”活動→可運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山西文旅借助現代傳播手段,擴大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4.①兵團人鑄就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豐富和發展,集中展示了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核心,能夠激發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而不懈奮斗。②兵團精神是偉大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的體現、中華兒女甘于艱苦、勇于開拓。用好兵團精神有利于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兵團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好兵團精神,有利于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分析】背景素材:兵團精神考點考查: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為原因類主觀題,運用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作用的知識,說明要用好兵團精神這個寶貴財富的原因。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兵團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屯墾戍邊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聯系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的知識,說明兵團精神集中展示了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核心,能夠激發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而不懈奮斗。有效信息②:在新疆的荒漠戈壁,駐疆人民解放軍肩負屯墾邊疆的重任……為新中國屯墾戍邊事業注入了新的動力→可聯系“四個偉大精神”的知識,說明兵團精神是偉大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的體現,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效信息③:兵團人鑄就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用好這些寶貴財富→可聯系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說明用好兵團精神,有利于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