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第1節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第2課時)第3章 體液調節1.內分泌系統的組成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胰腺(胰島)卵巢睪丸內分泌系統的組成:相對獨立的內分泌腺:垂體甲狀腺腎上腺性腺胰島兼有內分泌功能的細胞:如在小腸黏膜上有分泌促胰液素等的眾多內分泌細胞; 下丘腦中的某些神經細胞。2.人體的主要內分泌腺—下丘腦與垂體下丘腦中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合成催產素和抗利尿激素(ADH),并沿軸突向下運輸至垂體后葉。激素在垂體中儲存,直到下丘腦的神經沖動觸發其釋放。垂體后葉(神經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等多種激素。這些激素作用于垂體,調控垂體分泌釋放相應的激素。合成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2.人體的主要內分泌腺—甲狀腺與腎上腺甲狀腺:接受垂體分泌的激素的調節,分泌甲狀腺激素等;甲狀腺激素的作用:①調節體內的有機物代謝;②促進生長和發育;③提高神經的興奮性。腎上腺:接受垂體分泌的激素的調節,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前者主要分泌醛固酮、皮質醇等,調節水鹽代謝和有機物代謝;后者可分泌腎上腺素,提高機體的應激能力。【合作探究】有甲、乙兩人都表現為甲狀腺激素水平低下,為找出病變的部位,先給兩人注射適量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分別測定每個人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的促甲狀腺激素的濃度,測定結果如下表。基于下丘腦、垂體、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及功能,分析以下問題:1.從注射激素種類判斷,是要在哪兩個部位確定出病變部位?2.病人乙的病變部位是什么?判斷的依據是什么?3.據以上信息分析甲狀腺受哪些內分泌腺的調節?還有哪些內分泌腺的調節機制與甲狀腺相同?4.在甲狀腺分泌的調節過程涉及的激素中,哪些可以口服,哪些必須注射?為什么?提示:是要在下丘腦和垂體之間進行確認。提示:病變部位是下丘腦,判斷的依據是乙注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后,促甲狀腺激素的濃度升高;而該注射激素是下丘腦分泌的,說明注射前分泌不足,所以乙的病變部位是下丘腦。提示:下丘腦、垂體;性腺、腎上腺皮質。提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的化學本質為多肽或蛋白質類,在消化道中會被分解而失去作用,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甲狀腺激素的化學本質為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歸納】高等動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及功能【歸納】常見激素分泌異常引起的疾病大脖子病侏儒癥與巨人癥肢端肥大癥呆小癥(1)一般思路:(3)實驗案例①驗證甲狀腺激素的功能Ⅰ.飼喂法(加法原理)3.動物激素功能的實驗探究(2)常用的三種處理方法①切除法和移植法:切除相應腺體,適用于個體較大的動物。②飼喂法:在飼料中添加激素,只適用于甲狀腺激素或性激素等氨基酸類衍生物或固醇類物質,多肽和蛋白質類激素不能用飼喂法。③注射法:向動物體內注射某激素,適用于各種激素。(3)實驗案例①驗證甲狀腺激素的功能Ⅱ.切除法(減法原理)②驗證胰島素的生理功能Ⅲ.注射法(加法原理)3.動物激素功能的實驗探究(4)實驗設計注意事項①動物分組的基本要求:選擇性別、年齡、體重、生理狀況基本相似的動物進行平均分組,且每組不能只有一只。②實驗設計時要注意設置對照實驗,控制變量個數,保證單一變量。做假手術目的是為了平衡無關變量(手術本身)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對照組中,生理鹽水不能用蒸餾水代替。③若研究物質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則必須是注射法,而不能用飼喂法,因為該物質會被消化分解;如研究胰島素有降血糖的生理作用,必須選用注射法,對成年個體注射胰島素后觀察、記錄血糖濃度的變化情況;如果是脂質或氨基酸衍生物類等小分子物質,可以注射,也可飼喂。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如摘除某種內分泌腺(如公雞的睪丸),一段時間后再注射該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睪酮),或重新植入該內分泌腺等。⑤對于幼小的動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或注射法,例如研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發育的影響就應該采用飼喂法。3.動物激素功能的實驗探究【基礎診斷】1.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都能促進生長發育( )2.激素調節能調節物質和能量代謝( )3.缺少甲狀腺激素的人,會表現出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怕冷等癥狀( )4.分泌激素的細胞本身不可能是其分泌激素的靶細胞( )5.動物激素可能來自內分泌腺、內分泌細胞和某些神經細胞( )1.√ 2.√ 3.× 提示:缺少甲狀腺激素的人神經系統興奮性減弱。4.× 提示:有些激素的作用對象是全身細胞,如甲狀腺激素。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