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附件:教學設計模板聚焦教學重難點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課題名稱:《采山》學科年級: 三年級 教材版本: 人教版一、教學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來源、學習內容、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采山》是一首民歌風的創作歌曲,采用2/4拍,徵調式,一段體結構。這首歌曲歡快、清新、別致。歌曲的旋律大跳和級進音程的交替進行,節奏鮮明、緊湊,使歌曲具有朝氣并富有動力感,生動的描述了小朋友采山的愉快心情。二、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指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山》,并樂于用多種藝術形式來表現歌曲,讓學生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 認識前八后十六分和四十六分節奏,能準確的拍讀,并在實踐活動中運用。 3、能從歌曲中感受到勞動的愉快,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感情。三、學習者特征分析(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最好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本校三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有意注意還不是很穩定,對于較枯燥的重復練習之類的難點,需要教師采取各種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學唱歌曲方面有了一點基礎,能很好地掌握聽唱法、分句學唱法。對于模唱歌曲旋律、自學歌曲還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認清旋律的高低起伏并跟琴模唱。學生大部分都能養成隨音樂進行律動的好習慣,每一首歌曲都會創設動作來配合表演,紀律良好。歌曲的理解和運用情感來演唱,仍是教學的重點,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方法來引導、讓生感受和體驗、演唱和表演等,來完成歌曲的學習。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啟發法,體驗法,游戲,創造和表現法。五、教學重點及難點(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指導學生用歡快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掌握前八后十六分和四十六分節奏。六、教學過程(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節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導語)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激情導入 1. 用音樂的形式向學生問好。 2、引導學生觀看山景視頻。(生思考:大山美嗎?并回答問題) 3、師問:同學們想不想跟著老師去到這美麗的山景去采山呢 生:想。 師:老師也想去,可是老師今天呀被一條節奏難住了,出不了門,誰能幫助一下我呢?(節奏練習) 4、師:同學們的表現真了不起!讓我們踏上快樂的音樂節拍一起出發吧! 用音樂的形式向老師問好。 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生練習前八后十六分、四十六分節奏。 生隨師跟著音樂一起律動 讓學生在輕松的音樂氛圍中進入課堂。 用ppt嵌入的視頻,美麗的山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節奏練習有效鍛煉學生的節奏感和分辨能力、觀察能力和聽覺能力。幻燈片的超鏈接設計目的是刺激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引導學生律動,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聽力和模仿能力、動作協調能力等。二、學唱歌曲 1、踩著春雨,伴著小鳥的歌唱,很快我們便來到了美麗的大山腳下,請抬起你們的小眉毛,微笑起來,來和大山打個招呼吧! 2、真是一群有禮貌的孩子,大山聽到了大家的呼喚,打開了山門,山里長滿了許多可愛的小蘑菇,這是山里的小姑娘最開心的時刻,你聽,她哼著小曲兒來了!(師示范唱) 3、聽完問:孩子們去山上都采了什么? (生回答的同時師點擊幻燈片依次出現蘑菇、木耳、山菜、野花、野果同) 師:對了,我們把這樣的活動就叫做采山。 4、師: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歌曲的旋律。 5、師:下面就請大家根據老師的琴聲分句用“la”分句模唱出你剛才欣賞到的旋律。 6、師:小朋友的聲音可真好聽,就連歌詞寶貝們也想來和寶貝們交一交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先聽聽老師是怎樣來和他們交朋友的?(師示范按節奏讀歌詞) 7、師:你們也來試試!我們一起合著伴奏讀一讀! 8、同學們的節奏感非常的了不起,有些同學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唱一唱這首歌曲了,我們學校有一位大姐姐也非常喜歡這首歌曲,下面我們一起聽聽她的演唱,在欣賞的同時,請小朋友們在心里默唱,并請記住你最喜歡的那一句!(回答問題并初步唱一唱歌詞) 9、師生合作演唱歌曲。 (1)師唱第一三行 師: 現在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來感受一下采山的樂趣,你們來唱采到果實的第二行,老師來唱其他的,可以嗎? (2)解決另一個難句——“ 直向夢里 鉆0 ” 師:全曲最高的樂句在哪? (教唱后提問組別或個別學生演唱) 10、引導學生完整連貫演唱整首歌曲。 (1)師生對唱。 (2)生生對唱。 生做發聲練習。 生聆聽第一遍。 生答:蘑菇、木耳、山菜、野花、 野果。 學生觀看依次出現。 幻燈片出示標題《采山》 生隨師的琴聲聆聽旋律 生隨師的琴聲分句模唱、齊唱 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同時做律動. 生帶著問題再一次欣賞歌曲 學生唱第二行 生答:可以! 生答:結束句! 演唱結束句 生在玩樂中充分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同時也再次熟悉了歌曲。 依次出現不同的圖片讓學生增添樂趣和增加真實感,同時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力。 師邊講邊彈出字的幻燈片設計,能很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利用多媒體出示歌譜的幻燈片。 鍛煉學生的節奏分辨能力同時熟悉歌詞內容。 師生合作演唱激發學生的唱歌熱情。 鍛煉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音高的能力。 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讓學生不感覺到演唱的單調乏味,增加樂趣的同時分小組能讓全體學生不開小差。另外又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三、創編活動 1、加入打擊樂器伴奏。 師:聽著大家動聽的歌聲,老師仿佛已經置身于這鳥語花香的山林中,如果這個時候能加上我們的樂器伴奏起來,我相信我們的歌聲會更美的。 2、舞蹈律動。 師:小朋友的伴奏可真了不起,老師也想加入你們,跟著老師的律動一起跳起來吧! 通過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的表演非常的棒,在學習歌曲中,我們和小姑娘一樣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用自己各自的勞動換來更多的快樂。下課! 用音樂的形式跟師道別后排隊唱著歌走出教室 引導學生聯系到平時的生活中,讓他們懂得熱愛勞動的意義并做個熱愛勞動并熱愛生活的好學生!七、教學評價設計(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采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歌曲,在備課時,我首先認真的熟悉了歌曲,仔細閱讀教參,把握歌曲特點,了解歌曲的難點,確定了以體驗快樂為主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這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唱歌曲,讓學生在聽、做、體驗的過程中,感受仿佛自己在濛濛的細雨中光著小腳丫去采山的愉快心情,并指導學生歡快地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在學唱《采山》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并掌握多樣化的節奏。 這節課的導入,我先解釋了“采山”的含義,首先讓學生觀看一些山里面的孩子采蘑菇和采野花的圖片將學生引入到“采山”這個教學內容上來,這個環節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音樂情緒也一下子調動起來了。 在教唱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兩遍,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印象,為學唱歌曲奠定了基礎。然后我把比較難的地方先教給學生,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是很快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在節奏訓練時,教材上設計是讓學生根據歌曲前八后十六的節奏型進行拍擊,但我發現這點難度偏高,學生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先叢X X X X 的節奏型入手,等學生掌握后再拍擊前八后十六的節奏型,課堂效果明顯好轉。 為了熟練歌曲,在練習中我通過表演啟發學生隨音樂創編一些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動作來表現歌曲情緒,熟悉歌曲的旋律;通過讓學生用拍手、跺腳的一些簡單律動演唱歌曲,幫助他們感受歌曲的節奏和句式。 這節課的某些細節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自己會設計出更加精彩的教學活動,來豐富我和學生們共同的音樂課堂。八、板書設計(本節課的主板書)采 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