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1生態系統的結構課件(共60張PPT1個視頻)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學選擇性必修2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1生態系統的結構課件(共60張PPT1個視頻)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學選擇性必修2

資源簡介

(共60張PPT)
第1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
本節聚焦:
生態系統有哪些主要組成成分?它們是如何構成生態系統的?
生態系統具有怎樣的營養結構?
食物網的復雜性對于解決生態學問題有什么啟示?
第3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思考 :如圖是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一角,請用學過的知識判斷:一只熊貓、保護區所有熊貓、保護區所有生物、保護區分別屬于什么?
生物個體
種群
生物群落
生態系統
同種
所有
+無機環境
一只熊貓
保護區
所有的熊貓
保護區
所有的生物
保護區
大豆是發源于我國的重要糧食作物。大豆田里生長著稗(bài)草、苘(qǐnɡ)麻、鴨拓(tuò)草等多種雜草,分布著七星瓢蟲、大豆蚜等動物,土壤里還有蚯蚓、線蟲,以及多種微生物。每公頃大豆與共生根瘤菌每年固氮可以超過100kg。
稗草
鴨拓草
苘麻
七星瓢蟲
大豆蚜
蚯蚓
線蟲
問題探討
大豆是發源于我國的重要糧食作物。大豆田里生長著稗草、苘麻、鴨跖草等多種雜草,分布著七星瓢蟲、大豆蚜等動物,土壤里還有蚯蚓、線蟲,以及多種微生物。每公頃大豆與共生根瘤菌每年固氮可以超過100kg。
1. 大豆根系會給土壤帶來哪些變化?
問題探討
②大豆根的呼吸作用會增加土壤中CO2的含量;
①大豆的根會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使土壤的水和無機鹽減少;
③大豆與根瘤菌互利共生固氮,會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
④死亡和脫落的大豆根,會增加土壤中有機物的含量。
2.大豆與其他生物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大豆是發源于我國的重要糧食作物。大豆田里生長著稗草、苘麻、鴨跖草等多種雜草,分布著七星瓢蟲、大豆蚜等動物,土壤里還有蚯蚓、線蟲,以及多種微生物。每公頃大豆與共生根瘤菌每年固氮可以超過100kg。
2.大豆與其他生物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互利共生
問題探討
大豆與稗草、苘麻、鴨趾草
大豆與大豆蚜
大豆與根瘤菌
種間競爭
捕食
大豆是發源于我國的重要糧食作物。大豆田里生長著稗草、苘麻、鴨跖草等多種雜草,分布著七星瓢蟲、大豆蚜等動物,土壤里還有蚯蚓、線蟲,以及多種微生物。每公頃大豆與共生根瘤菌每年固氮可以超過100kg。
環境決定了哪些生物可以在這里生存,生物反過來會影響和改變環境;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生物與環境之間有復雜的相互作用;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
3.大豆田中除了存在生物間的聯系,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有哪些聯系?請用一句話概括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4.像這樣在一定空間內,由生物群落與它的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稱為什么?
問題探討
生態系統
在_________內,由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叫作生態系統。
一定空間
生物群落
它的非生物環境
1.概念:
個體
種群
群落
非生物環境
生態系統
生物圈
相互作用
統一整體
2.范圍:
生態系統的范圍可大可小
一個池塘、一片草地、一塊農田、一條河流等
一、生態系統的范圍
生態系統=群落+無機環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一塊朽木
3.類型:
一、生態系統的范圍
(1)自然生態系統
水域生態系統
陸地生態系統
海洋生態系統
淡水生態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
草原生態系統
荒漠生態系統
凍原生態系統
(2)人工生態系統
農田生態系統
人工林生態系統
果園生態系統
城市生態系統
海洋生態系統
淡水生態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
草原生態系統
荒漠生態系統
凍原生態系統
農田生態系統
人工林生態系統
果園生態系統
城市生態系統
1.判斷以下例子是否為生態系統
①一片樹林____  ⑥生物圈____
②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____ 
③一個動物園中的全部動物和植物____ 
④一個果園中的全部果樹及其非生物環境____ 
⑤一個果園中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環境____






對點訓練1 生態系統的概念
2、動物園里飼養著各種動物,栽培了多種植物,它們構成一個群落嗎?動物園是一個生態系統嗎?
不同動物分開飼養,彼此之間沒有內在聯系和相互影響,不是一個有機整體,不是一個群落,因此動物園也不是一個生態系統。
要分析生態系統的結構,首先要分析生態系統有哪些________,以及____ ____________。
組成成分
各組分之間的關系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食物鏈和食物網)
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
生態系統的結構
重點
生態系統1:某荒漠生態系統
豆科植物檸條有根系發達、具有根瘤,有很好的固氮作用,能夠使土壤更加肥沃,耐貧瘠、耐寒耐旱。檸條常被用來人工固沙。某沙化地種植后群落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加并趨于穩定,土壤養分也在改善。
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
(一)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植物
生態系統1:某荒漠生態系統
(一)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植物
植食性動物
生態系統1:某荒漠生態系統
(一)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植物
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昆蟲或其他小動物
生態系統1:某荒漠生態系統
(一)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植物
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昆蟲或其他小動物
土壤微生物
土壤養分
土壤表層含水量
這些成分在其他生態系統中是否也有?
生態系統1:某荒漠生態系統
(一)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睡蓮
團藻
柵藻
草履蟲
水蚤
水草
田螺
細菌、真菌
青魚

草魚
烏鱧
荷花
植物
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雜食性動物
微生物
主要攝食活的植物,包括攝食植物的葉、種子和果實,吸取植物葉汁及真菌的動物
生態系統2:某池塘生態系統
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
(一)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討論1:兩個生態系統中有哪些生物?
討論2:在上述生態系統中,除生物之外還存在哪些成分?它們對生態系統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嗎?為什么?
還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物質和能量是生命活動存在的最基本條件,生命活動本質上也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非生物物質還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
植物 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微生物 非生物物質和能量
荒漠生態系統 檸條、地錦、胡枝子、 畫眉草、狗尾草、豬毛蒿 蝗蟲、螻蛄、葉蛾、土蜂 姬蜂、步甲、園蛛、蜈蚣 真菌、細菌、放線菌 陽光、水、空氣、無機鹽等
池塘生態系統 柵藻、團藻、水草 草履蟲、 水蚤、田螺、草魚 烏鱧、黑魚 細菌、真菌
思考 · 討論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一)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討論3:每個生物體的生存都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這些生物是怎樣獲得物質和能量的?不同種類的生物獲取物質和能量的途徑一樣嗎?
植物 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微生物 非生物物質和能量
荒漠生態系統 檸條、地錦、胡枝子、 畫眉草、狗尾草、豬毛蒿 蝗蟲、螻蛄、葉蛾、土蜂 姬蜂、步甲、園蛛、蜈蚣 真菌、細菌、放線菌 陽光、熱、水、空氣、無機鹽等等
池塘生態系統 柵藻、團藻、水草 草履蟲、水蚤、田螺、草魚 青魚、黑魚 細菌、真菌
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通過捕食植物或其他動物獲得物質和能量。
分解動植物的遺體或排遺物等獲得。
思考 · 討論
(一)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植物 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微生物 非生物物質和能量
荒漠生態系統 檸條、地錦、胡枝子、 畫眉草、狗尾草、豬毛蒿 蝗蟲、螻蛄、葉蛾、土蜂 姬蜂、步甲、園蛛、蜈蚣 真菌、細菌、放線菌 陽光、熱水、空氣、無機鹽等等
池塘生態系統 柵藻、團藻、水草 草履蟲、水蚤、田螺、草魚 青魚、黑魚 細菌、真菌
思考 · 討論
(一)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討論4:按照不同種類生物的營養方式,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將上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進行歸類。并總結生態系統的組成。
1、按營養方式分
自養生物:能把CO2和H2O制造成有機物的生物
異養生物:不能把CO2和H2O制造成有機物的生物,只能利用現有的有機物。
光合作用,如綠色植物
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細菌
自養生物:能把CO2和H2O制造成有機物的生物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CO2+H2O 有機物+O2
光能
CO2+H2O 有機物+O2
化學能
NH3 HNO2 HNO3
硝化細菌
異養生物:不能把CO2和H2O制造成有機物的生物,只能利用現有的有機物。如絕大多數動物
1、按營養方式分
生態系統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植物 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微生物 非生物物質和能量
荒漠生態系統 檸條、地錦、胡枝子、 畫眉草、狗尾草、豬毛蒿 蝗蟲、螻蛄、葉蛾、土蜂 姬蜂、步甲、園蛛、蜈蚣 真菌、細菌、放線菌 陽光、熱水、空氣、無機鹽等等
池塘生態系統 柵藻、團藻、水草 草履蟲、水蚤、田螺、草魚 青魚、黑魚 細菌、真菌
討論4:按照不同種類生物的營養方式,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將上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進行歸類。并總結生態系統的組成。
2、按作用分
(一)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思考 · 討論
能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主要是細菌和真菌。
動物,包括植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和寄生性動物等。
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
光、熱、水、空氣、無機鹽等。
非生物的
物質和能量
生產者
(producer)
消費者
(consumer)
分解者
(decomposer)
生態系統
(一)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②有機物:腐殖質(蛋白質、糖類、脂質等)
③氣候條件:光照、溫度、氣壓等
①無機物:H2O、CO2、O2、無機鹽等
(2)作用:
(3)地位:
為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是生態系統的必需成分——生態系統的基礎。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1)種類:
(一)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光、熱、水、空氣、無機鹽等。
2.生產者:
(1)種類:
②化能自養型:
①光能自養型:
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主要)、光合細菌
化能合成作用
硝化細菌、鐵細菌、硫細菌等
(2)作用:
(3)地位:
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固定在所制造的有機物中,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從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 。
基石
(自養生物)
綠色植物
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光合細菌
硝化細菌
(1)種類:
②寄生生物:菟絲子、病毒、寄生菌
①絕大部分動物:植食性、肉食性、雜食性動物
(2)作用:
①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②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
(3)地位:
是生態系統 。
最活躍的成分
3.消費者:
(異養生物)
是生態系統中的必需的關鍵成分。
主要是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
4.分解者:
(異養生物)
(1)種類:
(2)作用:
(3)地位:
乳酸菌、酵母菌、蘑菇等
從無生命的有機體(動物尸體、糞便,植物枯枝落葉等)獲取有機物維持自身生活的生物叫“腐生生物”。
藍細菌(舊稱藍藻),屬原核生物。
藍細菌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由于每種藍細菌細胞內所含各種色素的比例不一,所以可呈現藍、綠、紅等顏色。以硝酸鹽或氨作為氮源,有固氮作用。進行放氧性的光合作用。
生產者
判斷資料中的生物屬于生態系統哪種成分?
對點訓練2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菟絲子是寄生植物,其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爬藤狀結構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從接觸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達韌皮部,吸取養分以維生,更進一步還會儲存成淀粉粒于組織中。
消費者
豬籠草是一種食蟲的綠色植物。它的捕蟲囊內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引誘昆蟲,昆蟲進入捕蟲囊后,囊蓋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合上,但是捕蟲囊的囊口內側囊壁很光滑,所以能防止昆蟲爬出。捕蟲囊下半部的內側囊壁稍厚,并有很多消化腺,這些腺體泌出稍帶黏性的消化液儲存在囊底。消化液呈酸性,具有消化昆蟲的能力。
捕蠅草屬于維管植物,擁有完整的根、莖、葉、花朵和種子。它在葉的頂端長有一個酷似“貝殼"的捕蟲夾,且能分泌蜜汁,當有小蟲闖入時,能以極快的速度將其夾住,并消化吸收。
豬籠草
捕蠅草
生產者 消費者
判斷資料中的生物屬于生態系統哪種成分?
禿鷲主要以大型動物的尸體和其他腐爛動物為食,被稱為“草原上的清潔工”,常在開闊而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翱翔,窺視動物尸體。偶爾也沿山地低空飛行,主動攻擊中小型獸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有時也襲擊家畜。
分解者
消費者
判斷資料中的生物屬于生態系統哪種成分?
蜣螂(屎殼郎)通常以糞便或腐殖質為食,它們能分解復雜的動植物尸體,而且還將糞便制成球狀滾動到巢穴貯藏起來,大面積地清除了地面上對于人類來說的垃圾,有“自然界清道夫"之稱號。
分解者
1.所有植物都是生產者( )
3.所有動物都是消費者( )
Х
5.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
菟絲子寄生植物,豬籠草屬于消費者。
2.生產者一定是植物( )
Х
硝化細菌,光合細菌也是生產者。
Х
腐生性動物如蚯蚓、蜣螂、禿鷲等屬于分解者。
4.消費者一定是動物( )
Х
寄生細菌屬于消費者
硝化細菌屬于生產者,寄生細菌屬于消費者,腐生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
Х
6.生產者都是自養生物,消費者都是異養生物( )

判斷
成分 營養方式 各成分的種類 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自養型
光、熱、空氣、水分、無機鹽等
為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
①綠色植物;
②光合細菌
③化能合成細菌
①通過光合作用將把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②為消費者提供食物和棲息場所
異養型
(1)絕大多數動物
(2)寄生生物
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②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
異養型
①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②腐食動物,如蚯蚓、蜣螂(屎殼郎)等
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
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
5.生態系統中各組分之間的區別(請復述)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關系示意圖
生產者
分解者
初級消費者
次級消費者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
(1)請據圖3-1,繪制出能反映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聯系的模型圖(用文字和箭頭表示)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攝食
尸體、糞便
枯枝落葉、遺體
活動:構建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活動:構建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2)生物組分與非生物組分間的關系如何體現?請模型圖上補充完善。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動物攝食
尸體、糞便
枯枝落葉、遺體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緊密聯系,才使生態系統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
化能合成作用
分解作用(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捕食
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P51)
CO2等



遺體、糞便等
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1
肉食性動物2
分解者




無機鹽等



6.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聯系
思考:圖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什么生理過程?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思考:聯系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間的必備成分是什么?
①聯系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間的必備成分是生產者和分解者。
②理論上,一個生態系統可以沒有消費者;但是實際上,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都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
③由于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緊密聯系,才使生態系統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
6.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聯系
A
D
C
B
生產者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分解者
消費者
判斷:ABCD分別屬于生態系統的哪種成分
方法規律:
1.先找雙向箭頭,雙向箭頭兩邊必定為“生產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2.再看指入箭頭,指入箭頭最多的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其次為分解者;
3.然后根據能量從“生”→“消”→“分”的順序判斷其他成分。
A
B
C
D
B
D
A
C
1.說出兩圖中字母對應的生態系統成分名稱,并總結識圖規律。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消費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生產者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生產者
分解者
消費者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1.先找雙向箭頭,雙向箭頭兩邊必定為“生產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2.再看指入箭頭,指入箭頭最多的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其次為分解者;
3.然后根據能量從“生”→“消”→“分”的順序判斷其他成分。
對點訓練3 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生態系統的結構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食物鏈和食物網
重點
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
生產者
第一營養級
第二營養級
第三營養級
第四營養級
第五營養級
初級消費者
次級消費者
三級消費者
四級消費者
玉米
蝗蟲
青蛙


1.食物鏈
(1)概念: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
(2)營養級: 食物鏈中的一個個環節,它是指處于食物鏈同一環節上所有生物的總和。不代表個體, 也不一定是某一個種群。
(二)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思考1:食物鏈的第一營養級是什么?
思考2:消費級別與營養級別有何關系?
第一營養級一定是生產者
營養級級別=消費者級別+1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體現的是一種很常見的捕食關系,請寫出該食物鏈,并分析“螳螂是第幾營養級?
思考?

螳螂
黃雀
樹葉
(3)食物鏈的特點
①起始點
每條食物鏈的起點一定是___________;
終點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動物,即_____________;
②組成
食物鏈只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和_______,不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方向——不可逆性
食物鏈中的捕食關系是_______________的結果,通常不會倒轉,箭頭表示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方向。
④營養級個數:一般來說,食物鏈不超過________個營養級;
生產者
最高營養級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長期自然選擇

1.食物鏈

螳螂
黃雀
樹葉
思考:食物鏈上一般不超過五個營養級,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各個營養級的生物都會因呼吸作用消耗掉大部分能量,其余能量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只有一小部分能夠被下一營養級的生物利用,流到第五營養級時,余下的能量很少(即能量沿食物鏈的流動是逐級遞減的,營養級越高獲得的能量越少),甚至不足以養活一個種群,因此食物鏈一般不超過五個營養級;
1.食物鏈
思考:該食物網中有幾條食物鏈?為什么不同的食物鏈能夠形成食物網?
4條
(1)概念: 彼此 連接成的復雜 。
食物鏈
相互交錯
營養關系
(2)形成原因:在生態系統中,一種綠色植物可能是多種植食性動物的食物,而一種植食性動物既可能吃多種食物,也可能被多種肉食性動物所食。
2.食物網
(二)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玉米
蝗蟲
青蛙


1、食物網中沒有體現生態系統的什么組成成分?
2、處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哪些?
3、該食物網中蛇屬于第幾營養級?
思考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青蛙、鼠
某一營養級的生物代表的是處于該營養級的所有生物。
三、四、五
各種動物所處的營養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玉米
蝗蟲
青蛙
老鼠

4、食物網中,蛇與老鼠是什么種間關系?
5、大量捕殺鼠會導致蛇的數量明顯下降嗎?
6、與P52食物網相比較,哪個食物網所在的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原因是什么?
思考
捕食和競爭
如果一條食物鏈上的某種動物減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鏈上的位置可能由其他生物來取代。
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
(3)食物網的特點
①在食物鏈中只有捕食關系,在食物網中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競爭關系。
②同一種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鏈中,可以占據不同的營養級。
③某一營養級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該營養級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單個生物個體,也不一定是一個種群,甚至可能不屬于同一物種。
(4)食物網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有食物聯系的生物種類,而非生物數量。
(5)食物網的意義
①錯綜復雜的食物網使生態系統保持相對穩定。如果一條食物鏈的某種動物減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鏈上的位置可能會由其他生物來代替。
②一般認為,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
①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 。
②生態系統的 和 就是沿著這種渠道進行的。
營養結構
物質循環
能量流動
(6)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功能
非生物物質和能量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生態系統
的組成成分
營養結構:
食物鏈和
食物網
生態系統的結構
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的渠道
課堂小結
課后習題
1.研究表明,在我國華北地區某蘋果園里生活著多種昆蟲,害蟲主要有卷葉蛾、蚧蟲、
蚜蟲和食心蟲等;害蟲的天敵(即天敵昆蟲)為草蛉、異色瓢蟲、螳螂等;既非害蟲又非
害蟲天敵的中性昆蟲有蚊、蠅、螞蟻等。在果園中種草,天敵昆蟲的種類和數量都有增
加。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卷葉蛾、蚧蟲、蚜蟲等植食性動物是初級消費者。( )
(2)卷葉蛾→螳螂→黃雀,構成一條食物鏈,其中螳螂位于第二營養級。 ( )
(3)中性昆蟲在果園生態系統中是多余的。( )
(4)種草后,果園中的食物網更復雜,有助于果園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 )
2.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形成食物網。以下有關食物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每種動物可以吃多種植物
B.每種生物都被多種生物捕食
C. 每種生物都只位于一條食物鏈上
D.一種生物可能屬于不同的營養級

×
×
D

課后習題
3.動物園里飼養著各種動物,栽培了多種植物。它們構成一個群落嗎?動物園是個生態
系統嗎?
動物園中的全部動物不能說是一個系統,因為不同種動物是分開飼養的,彼此之間沒有內在聯系和相互影響,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同理,動物園中的全部動物和植物也不是一個系統。
4.下圖是某海洋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太陽能的數量與水深關系的曲線。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在遠洋水域,從水深30m處開始,隨著水深增加,固定太陽能的數量逐漸減少,影響這一變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 。
(2)近海水域水深為_____________ 時,生產者的數量最多。
陽光
10-15m
消費者、分解者
(3)生活在水深100m以下的生物,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主要是 ______________ 。
(1)圖中有 條食物鏈;
(2)圖中屬于次級消費者的有:
;
圖中屬于第二營養級的有:

(3)鷹和蛇的種間關系: ;
(4)蛇處于第幾營養級? 。
8
蛇、鷹、蛙、食蟲昆蟲、食蟲鳥
鼠、食草昆蟲
捕食和種間競爭
第三、第四、第五營養級
【課堂檢測】食物網實例分析:
植物→鼠→鷹
植物→鼠→蛇→鷹
植物→草昆→蛙→蛇→鷹
植物→草昆→蟲昆→蛙→蛇→鷹
植物→草昆→蟲昆→食蟲鳥→蛇→鷹
植物→草昆→蟲昆→食蟲鳥→鷹
植物→草昆→食蟲鳥→蛇→鷹
植物→草昆→食蟲鳥→鷹
技法提升:食物鏈(網)中生物數量變動的分析方法
植物

螳螂
黃雀
思考:如果植物減少,食物鏈中的其他生物的數量怎么變化?
一般來說,均減少
“一級生物若減少,其他生物跟著少”
思考:如果螳螂減少,食物鏈中蟬的數量怎么變化?
“如果天敵減少,被捕者先增后減再穩定”
因為第一營養級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間接的食物來源。
先增加后減少最后趨于穩定
如圖是某生態系統食物網的部分圖解。據圖回答問題:
(以下填“增加”“減少”或“基本不變”)
若青蛙突然 ,
則食草昆蟲的數量 ,
蛇的數量 ,
鷹的數量 ,
兔、食蟲鳥的數量 。
減少
增加
減少
減少
基本不變
技法提升:食物鏈(網)中生物數量變動的分析方法
因為鷹不只捕食蛇一種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來源維持數量基本不變。
生物富集
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的各營養級,在生物體內逐漸富集,這一過程稱為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
海水
沉積物
浮游植物
浮游動物
無脊椎動物

海鳥
海洋哺乳動物
0.000002mg/L
0.005~0.16mg/L
8mg/kg
10mg/kg
5~11mg/kg
1~37mg/kg
110mg/kg
160mg/kg
如下圖:PCB(多氯聯苯)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富集
可以確定食物鏈為____________
可以確定食物鏈為____________
1.根據能量或者有機物含量逐級遞減特點
營養級 A B C D
能量(有機物) 15.9 870.7 1.9 141.5
B→D→A→C
生物體 A B C D
有機汞濃度(mg.L-1) 0.05 7 0.51 68
A→C→B→D
2.根據重金屬、DDT等物質的富集現象
技法提升:構建食物鏈的方法
丙→甲→乙→丁
丙→丁→甲→乙
D→A
3.根據各種變式模型:
有機物總量比例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分解者
生產者
消費者
技法提升:構建食物鏈的方法
①信息:分析曲線走勢,先增加先減小者為 。
②食物鏈: 。
4.依據捕食曲線構建食物鏈:
乙→丙→甲
被捕食者
技法提升:構建食物鏈的方法
食物鏈和食物網
拓展:黃石公園滅狼與引狼入園的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沽源县| 凤冈县| 宝丰县| 合川市| 资溪县| 洛川县| 台南市| 台北县| 宝丰县| 贺兰县| 德江县| 平南县| 广河县| 梅河口市| 彰化市| 唐河县| 镇坪县| 沾化县| 平武县| 大荔县| 郓城县| 遂川县| 新密市| 大田县| 太仓市| 河间市| 昌黎县| 毕节市| 彭泽县| 嘉义市| 建宁县| 蓬安县| 乐东| 新邵县| 米林县| 依安县| 易门县| 蓝田县| 邵阳市| 江西省| 集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