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首考考前仿真技術試題-高中信息技術 Word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首考考前仿真技術試題-高中信息技術 Word版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一學期鎮海中學考前仿真試題
技術
本試題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技術,第二部分通用技術。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考生注意:
1.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分別填寫在試題卷和
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答題時,請按照答題紙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規范作答,在本試題卷上
的作答一律無效。
3.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寫在答題紙上相應區域內,作圖時可先
用2B鉛筆,確定后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描黑,答案寫在本試題卷上無效。
第一部分 信息技術(共5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 下列關于數據信息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收集的數據有時不直接具備價值和意義
B. 隨著傳感器的應用,大數據時代數據的結構化程度越來越高
C. 電腦中的音樂數據屬于模擬數據
D. 科學測量設備的提升提高了測量精度,說明修正之前的數據是錯誤數據,體現了數據具有真偽性
2. 過去幾年,西工大長期遭受美國國家安全局網絡攻擊,利用多種網絡武器竊取敏感武器科研數據,也涉及我國關鍵基礎設施與人員信息,引發廣泛關注。下列關于提升西工大信息系統安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敏感設備需要開啟軟件防火墻來預防病毒
B. 即使內網也應該加密傳輸信息,防止被中間設備竊取內容
C. 通過可移動設備(U盤)植入病毒是典型的入侵攻擊手段,敏感設備應禁止可移動設備的接入
D. 合理分配用戶權限,即使個別賬號密碼被盜取,也能控制影響范圍,屬于身份認證技術
3. 我國首款3A游戲《黑神話悟空》在國內外掀起西游熱潮,游戲角色“天命人”的流暢生動、真實的棍棒動作令人印象深刻,制作過程中大量應用了真人動作捕捉技術和AI動作預測生成技術,下列選項是關于該技術的介紹,請判斷與之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演員演示動作過程中有多臺相機360度拍攝。人工智能模型需要學習這些采集到的數據來強化模型生成動作動畫的連貫性。該人工智能屬于強化學習流派
B. AI可以通過風格遷移算法將某種風格的動作遷移到新的角色。例如,將武術的動作風格應用到不同體
型的角色上,而無需重新捕捉。體現出跨領域人工智能
C. 人類負責主導動作的創意設計、場景規劃和角色行為的核心邏輯,AI一鍵生成重復動畫,修復不連貫動作。體現了混合增強人工智能技術
D. 在使用AI技術之前需要大量的人力把動作附到虛擬角色中,現在不需要這些勞動力了,體現出人工智能導致的失業大于就業
4. 下列關于編碼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矢量圖能夠保證不論放大多少倍都清晰,說明其保存的信息量足夠多,因此容量較大
B. 圖像A為5120×2880像素,位深度為24位的位圖,將其轉換為2560×1440像素的16色的位圖圖像B。則圖像A與圖像B的存儲容量之比為24:1
C. jpg圖片作為未壓縮格式,保留了圖片原始內容,適合在互聯網傳播
D 音頻數字化過程中量化位數與聲音保真度成反比
5. 某農業公司利用智能溫室系統實時監控植物生長環境。該系統通過傳感器收集溫室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數據,并將這些信息通過串口傳輸到智能終端并上傳至云服務器。溫室管理人員可通過智能手環或面部識別進入溫室,并通過專用的管理網頁查看植物的生長狀態和環境數據;農場游客可以在家通過手機APP了解農業種植的知識、遠程預約參觀,并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溫室參觀。在溫室內,游客還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觀看不同的種植場景與未來農業的趨勢。下列關于該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被觀測的植物是這個信息系統一部分,也是信息系統的用戶
B. 數據最終會被存儲在服務器的ROM中,方便后期分析處理
C. 虛擬現實技術的引入體現了信息系統的數據收集和輸入功能
D. 游客進入溫室掃描的二維碼是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
6. 某農業公司利用智能溫室系統實時監控植物生長環境。該系統通過傳感器收集溫室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數據,并將這些信息通過串口傳輸到智能終端并上傳至云服務器。溫室管理人員可通過智能手環或面部識別進入溫室,并通過專用的管理網頁查看植物的生長狀態和環境數據;農場游客可以在家通過手機APP了解農業種植的知識、遠程預約參觀,并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溫室參觀。在溫室內,游客還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觀看不同的種植場景與未來農業的趨勢。下列關于該系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傳感器與智能終端通信,沒有網絡協議支持
B. 刷智能手環就能進入溫室,是因為手環是RFID讀寫器
C. 為了使用預約參觀功能,游客需要連接該公司的WIFI網絡
D. 為了防止設備IP沖突,云服務器應該開啟DHCP協議
7. 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圖如下,變量ys={"110" : "A","111" : "B","10": "C","0" : "D"},raw= “111101100”,程序運行結束以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程序輸出為“BCAD”
B. 判斷語句i < len(raw)一共執行了9次
C. 如果ys新增“101”:“F”,程序將得到相同輸出
D. 這是一個單重循環
8. 某完全二叉樹包含8個節點,其根節點在后序遍歷序列、中序遍歷序列中的位置序號分別記為x,y,則x-y的值為( )
A. 3 B. 4 C. 5 D. 6
9. 有如下函數定義:
def func(nums, k) :
que = [0] * k ; head, tail = 0, 0 ; result = []
for i in range(len(nums)) :
if head < tail and i - que[head] >= k :
head +=1
while head < tail and nums[i]>nums[que[tail-1]] :
tail -= 1
que[tail] = i
tail += 1
if i >= k - 1 :
result.append(nums[que[head]])
return result
假設輸入的nums為[1, 3, -1, -3, 5], k的值為3,調用該函數以后,函數返回的結果為( )
A. [3, 3, 5,5, 5] B. [-1, -3, -3] C. [3, 3, 5] D. [-1, -3, -3,-3,-3]
10. 在圖片分類任務訓練神經網絡時,損失函數的值(模型錯誤預測程度)通常會在訓練開始階段時較高,隨著訓練輪數的增加而逐漸下降,直到達到最小值(即最優解),但繼續訓練可能會導致出現過擬合現象(此時損失函數的值反而增高),小明使用如下算法確定效果最好時損失函數的值
def find_peak(arr):
left, right = 0, len(arr) - 1
while left <= right:
mid = (left + right) // 2
if arr[mid] <= arr[mid - 1] and arr[mid] <= arr[mid + 1]:
return arr[mid]
elif arr[mid] > arr[mid - 1]:
right = mid - 1
else:
left = mid + 1
return -1
loss = [95, 87, 65, 48, 21, 15, 20, 28]
peak_value = find_peak(loss) # 運行完以后 peak_value 為 15
下列關于這個算法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算法的時間復雜度是O(nlog2n)
B. 該算法在單調遞減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運行
C. 如果連續多輪損失函數的值都是最優解(如本例中:連續3輪都是15),則該算法可以找到第一次出現最優解的輪次
D. 在本例中,函數返回時left和right分別是4,7
11. 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d = [9, 3, 1, 8, 4, 2]
s = [0, 1, 2, 3, 4, 5]
n = len(d)
for i in range(1, n):
key = s[i]
j = i - 1
while j >= 0 and d[s[j]] > d[key]:
s[j + 1] = s[j]
j -= 1
s[j + 1] = key
print(s)
執行該程序過程中,第4次(從1開始計數)輸出的內容為( )
A. [2, 5, 1, 4, 3, 0] B. [2, 1, 3, 0, 4, 5] C. [2, 1, 4, 3, 0, 5] D. [2, 1, 0, 3, 4, 5]
12. 使用列表d模擬鏈表結構(節點數大于0),每個節點包含數據區域和指針區域,head為頭指針。現要判斷鏈表是否為回文鏈表,如1->2->1就是回文鏈表。我們可以先找到中間節點,然后反轉后半部分鏈表,最后逐節點比較前后部分鏈表節點的值,實現該功能的部分程序段如下,方框中應填入的正確代碼為:
def func(lst, head):
p = q = head
while q != -1 and lst[q][1] != -1:
p = lst[p][1]

pre = -1; c = p
while c != -1:

a,b = head, pre
while b != -1:
if lst[a][0] != lst[b][0]:
return False
a,b = lst[a][1], lst[b][1]
return True
link_list =[[1, 3], [1, 4], [0, 1], [0, -1], [2, 0], [1, 2]]
head = 2
print(func(link_list, head)) # 輸出: True
方框中要填入的代碼可能如下,為了實現程序功能下列組合正確的是( )
① ②
if lst[q][1] == -1: q = 1st[q][1] else: q = - 1 if lst[q][1] != -1: q = lst[lst[q][1]][1] else: q = -l
③ ④
cn = lst[c][1] 1st[c][1] = pre pre = c c = cn c = cn lst[c][1] = pre pre = c cn = lst[c][1]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其中第13小題8分,第14小題8分,第15小題10分,共26分)
13. 網站注冊需要有用戶名和密碼,編寫程序以檢查用戶輸入密碼的有效性。合規的密碼應滿足以下要求:
(1)只能由a~z之間26個小寫字母、A~Z之間26個大寫字母、0~9之間10個數字以及!@#$四個特殊字符構成。
(2)密碼最短長度:6個字符,密碼最大長度:12個字符。
(3)大寫字母,小寫字母和數字必須至少有其中兩種,以及至少有四個特殊字符中的一個。
輸入格式:輸入一行不含空格的字符串。約定長度不超過100。該字符串被英文逗號分隔為多段,作為多組被檢測密碼。
輸出格式:輸出若干行,每行輸出一組合規的密碼。輸出順序以輸入先后為序,即先輸入則先輸出。
輸入舉例:
seHJ12!@, sjdkffH$123, sdf!@&12HDHa!, 123&^YUhg@!
輸出舉例:
seHJ12!@
sjdkffH$123
實現上述功能的代碼如下:
s=input().split(",")
for i in range(len(s)) :
if len(s[i])<=5 or len(s[i])>=13 :
________
num1=num2=num3=num4=0
flag1=flag2=flag3=flag4=0
j=0
while j < len(s[i]) :
if s[i][j] >="a" and s[i][j] <="z" :
num1+=1;flag1=1
elif s[i] [j] >="A" and s[i] [j] <="Z" :
num2+=1;flag2=1
elif s[i] [j] >="0" and s[i] [j] <="9" :
num3+=1;flag3=1
elif s[i] [j] in " !@#$" :
num4+=1;flag4=1
________
if ________ and flag1+flag2+flag3>=2 :
print(s[i])
(1)按照題目要求,判斷“Ab321_@”是否是合格的密碼_________(填:是/否)
(2)請在劃線處填上合格的代碼
14. 小明利用所學知識搭建了“小雞自動孵化系統”,主要是為孵化箱提供一個合適的溫度,模擬母雞孵小雞的過程。該系統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服務器端程序采用FlaskWeb框架編寫,使用micro:bit作為智能終端,連接溫度傳感器采集溫度數據(每分鐘上傳1次溫度數據),傳感器的數據由智能終端經IOT模塊發送到Web服務器,當溫度數據異常時(超過一定的溫度范圍),蜂鳴器會報警;也可以通過瀏覽器隨時查詢實時溫度數據和歷史溫度數據,并且通過瀏覽器控制“溫度調節器”調節環境溫度。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雞自動孵化系統”應用軟件的實現架構是________(單選,填字母:A.B/S架構;B.C/S架構)
(2)孵化器初步搭建完成后,測試時,通過瀏覽器可以隨時查看孵化箱內實時溫度數據,但蜂鳴器一直報警,請結合圖1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注:智能終端與傳感器和蜂鳴器連接正常)
(3)若提交數據到Web服務器的URL為http://10.49.18.100:8080/temp id=1&val=30,則服務器端與該URL關聯的路由設置語句是@app.route("_________")。
(4)圖2表格中所列是某一天傳感器采集到的溫度值(整點時的數據),利用所給數據,求當天的平均溫度,并繪圖顯示當天溫度變化(圖3)。實現代碼如下,請在劃線處填上合適的代碼。
df=pd.read_excel("data1.xlsx")
n=len(df)
if n>60:
st=n-60
else:
st=0
Temp=[ ] ; sum=0
for i in range(n-1,st-1,-1) : #求當前查詢時刻最近 1 個小時的平均溫度
t=float( ) #獲取溫度值
Temp.append(t)
sum+=t
average=round(sum/len(df) ,1)
time=[]
for i in range(1,61): #用圖表展示查詢時刻之前 1 小時每分鐘的溫度情況
timeappend(i)
plt. ______ (time,Temp)
plt.title("孵化箱最近 1 小時溫度變化,最近 1 小時平均溫度是"+ ______ +"度")
pltxlabel("時刻")
plt.ylabel("溫度")
plt.show( )
15. 有一個內存大小為n的內存條a,起始為空,每次進來一個任務它都會占用空余的最前面的一段或多段內存,刪除任務則解放它占用的所有內存部分。
例如:n=100
進內存 S01 20 S01 占用的內存為[0,20),a存儲為[0,20)
進內存 S02 10 S02 占用的內存為[20,30),a存儲為[0,20), [20,30)
進內存 S03 30 S03 占用的內存為[30,60),a存儲為[0,20), [20,30), [30,60)
刪除 S02 內存[20,30)清空,a存儲為[0,20), [30,60)
進內存 S04 20 S04 占用的內存為[20,30),[60,70),a存儲為[0,20), [20,30) , [30,60), [60,70)
(1)已知內存大小為100的占用情況為[0,10),[20,25),[30,45),[70,75)。現有任務:進內存S021 30,所占用的內存區間為____________
(2)在劃線處填上合適代碼
a=[] #保存元素存儲情況
dict1={} ;tmp=0 #將任務名按照順序對應 0,1,2,3…以便列表作為元素下標 ans=[ ]
def add(name,v) :
start=0
i=0
while i < len(a):
now=a[i][0]-start
if now>=v :
a.insert(i, [start,start+v])
ans[name].append(start)
i+=1
break
elif _________:
a.insert(i, [start,a[i][0]])
ans[name].append(start)
v-=now
i+=1
________
i+=1
def find(key) :
L=0;R=len(a)-1
while L<=R:
m=(L+R)//2
if a[m][0]==key:
________
elif a[m][0]L=m+1
else:
R=m-1
def delete(name):
for i in range(len(ans[name])) :
t= ________
a.pop (t)
n=int(input( ))
a.append([n+1,n+1])
while 1 :
T=input().split()
if T[0]=='進內存' : #T[1]表示占用的任務名,T[2]表示任務內存大小 dict1[T[1]]=tmp
tmp+=1
ans.append([])
add(dict1[T[1]],int(T[2]))
else: #T[1]表示刪除的任務名
delete(dict1[T[1]])
print(a)2024學年第一學期鎮海中學考前仿真試題
技術
本試題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技術,第二部分通用技術。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考生注意:
1.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分別填寫在試題卷和
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答題時,請按照答題紙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規范作答,在本試題卷上
的作答一律無效。
3.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寫在答題紙上相應區域內,作圖時可先
用2B鉛筆,確定后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描黑,答案寫在本試題卷上無效。
第一部分 信息技術(共5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 下列關于數據信息說法,正確的是( )
A. 收集的數據有時不直接具備價值和意義
B. 隨著傳感器的應用,大數據時代數據的結構化程度越來越高
C. 電腦中的音樂數據屬于模擬數據
D. 科學測量設備的提升提高了測量精度,說明修正之前的數據是錯誤數據,體現了數據具有真偽性
【答案】A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數據、信息。A 選項正確,收集的數據在未經處理和分析時,有時確實不直接具備價值和意義,需要進一步挖掘和處理才能體現其價值。 B 選項錯誤,隨著傳感器的應用,大數據時代數據來源廣泛且多樣,包含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如文本、圖像、音頻等,并非結構化程度越來越高。 C 選項錯誤,電腦中的音樂數據是以二進制編碼形式存儲的,屬于數字數據,而非模擬數據。模擬數據是連續變化的物理量表示的數據。 D 選項錯誤,科學測量設備提升提高測量精度,只能說明新數據更精確,但不能說之前的數據是錯誤數據,數據的真偽性強調數據本身是否真實可靠,而不是因精度不同就判定之前數據為假。 因此,本題選擇 A。
2. 過去幾年,西工大長期遭受美國國家安全局網絡攻擊,利用多種網絡武器竊取敏感武器科研數據,也涉及我國關鍵基礎設施與人員信息,引發廣泛關注。下列關于提升西工大信息系統安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敏感設備需要開啟軟件防火墻來預防病毒
B. 即使在內網也應該加密傳輸信息,防止被中間設備竊取內容
C. 通過可移動設備(U盤)植入病毒是典型的入侵攻擊手段,敏感設備應禁止可移動設備的接入
D. 合理分配用戶權限,即使個別賬號密碼被盜取,也能控制影響范圍,屬于身份認證技術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信息系統安全。合理分配用戶權限,使得即使個別賬號密碼被盜取,也能控制影響范圍,這屬于訪問控制技術,而不是身份認證技術。身份認證技術主要是驗證用戶的身份,如通過用戶名和密碼、指紋識別等方式確認用戶是否是其聲稱的身份。因此,本題選擇D。
3. 我國首款3A游戲《黑神話悟空》在國內外掀起西游熱潮,游戲的角色“天命人”的流暢生動、真實的棍棒動作令人印象深刻,制作過程中大量應用了真人動作捕捉技術和AI動作預測生成技術,下列選項是關于該技術的介紹,請判斷與之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演員演示動作過程中有多臺相機360度拍攝。人工智能模型需要學習這些采集到的數據來強化模型生成動作動畫的連貫性。該人工智能屬于強化學習流派
B. AI可以通過風格遷移算法將某種風格的動作遷移到新的角色。例如,將武術的動作風格應用到不同體型的角色上,而無需重新捕捉。體現出跨領域人工智能
C. 人類負責主導動作的創意設計、場景規劃和角色行為的核心邏輯,AI一鍵生成重復動畫,修復不連貫動作。體現了混合增強人工智能技術
D. 在使用AI技術之前需要大量的人力把動作附到虛擬角色中,現在不需要這些勞動力了,體現出人工智能導致的失業大于就業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人工智能。A 選項錯誤,強化學習是智能體通過與環境交互獲取獎勵信號以優化策略,而此場景中模型基于相機采集數據學習強化動作連貫性,更符合監督學習利用標記數據學習的特征,并非強化學習。B 選項錯誤,跨領域人工智能強調跨越不同領域應用知識技能,而將武術動作風格遷移到不同體型角色,仍局限于游戲動作設計這一領域,不屬于跨領域應用。C 選項正確,混合增強人工智能技術旨在結合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優勢,此情景中人類主導創意設計等核心內容,AI 負責生成重復動畫與修復動作,實現了兩者優勢互補。D 選項錯誤,雖 AI 使部分動作附著人力需求減少,但同時催生如 AI 算法研發、數據標注等新崗位,不能簡單認定人工智能導致失業大于就業。因此,本題選擇C。
4. 下列關于編碼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矢量圖能夠保證不論放大多少倍都清晰,說明其保存的信息量足夠多,因此容量較大
B. 圖像A為5120×2880像素,位深度為24位的位圖,將其轉換為2560×1440像素的16色的位圖圖像B。則圖像A與圖像B的存儲容量之比為24:1
C. jpg圖片作為未壓縮格式,保留了圖片原始內容,適合在互聯網傳播
D. 音頻數字化過程中量化位數與聲音保真度成反比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數據編碼。A選項錯誤,矢量圖無論放大多少倍都清晰,是因為它基于數學公式描述圖形,而非保存信息量多。其容量通常較小,因為只需記錄圖形的關鍵信息和算法,而非像位圖那樣記錄每個像素點信息。 B選項正確,圖像A存儲容量計算:5120×2880×24÷8(字節),圖像B存儲容量計算:2560×1440×4÷8(字節),兩者容量之比為(5120×2880×24÷8):(2560×1440×4÷8) = 24:1 。這里16色對應4位(2^4 = 16)。 C選項錯誤,jpg圖片是壓縮格式,通過有損壓縮減少文件大小,適合在互聯網傳播是因其壓縮后文件較小,便于傳輸。 D選項錯誤,音頻數字化過程中,量化位數越高,對聲音信號的劃分越細,聲音保真度越高,二者成正比。因此,本題選擇B。
5. 某農業公司利用智能溫室系統實時監控植物生長環境。該系統通過傳感器收集溫室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數據,并將這些信息通過串口傳輸到智能終端并上傳至云服務器。溫室管理人員可通過智能手環或面部識別進入溫室,并通過專用的管理網頁查看植物的生長狀態和環境數據;農場游客可以在家通過手機APP了解農業種植的知識、遠程預約參觀,并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溫室參觀。在溫室內,游客還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觀看不同的種植場景與未來農業的趨勢。下列關于該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被觀測的植物是這個信息系統一部分,也是信息系統的用戶
B. 數據最終會被存儲在服務器的ROM中,方便后期分析處理
C. 虛擬現實技術的引入體現了信息系統的數據收集和輸入功能
D. 游客進入溫室掃描的二維碼是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信息系統的組成和功能。A 選項錯誤,被觀測的植物是信息系統監測的對象,并非信息系統的用戶。用戶一般指能夠主動與信息系統進行交互,利用系統功能的人,如溫室管理人員、農場游客等。 B 選項錯誤,服務器通常使用硬盤等存儲設備來存儲數據,方便大量數據的長期存儲和后期分析處理,ROM 是只讀存儲器,一般用于存儲計算機啟動時所需的基本程序和數據,不適合用于存儲大量動態變化且需頻繁讀寫的業務數據。 C 選項錯誤,虛擬現實技術在該場景中主要用于為游客提供虛擬的參觀體驗,讓游客觀看不同種植場景與未來農業趨勢,體現的是信息系統的輸出功能,將處理后的數據以虛擬
現實的形式呈現給用戶,而非數據收集和輸入功能。 D 選項正確,游客進入溫室掃描的二維碼包含了身份驗證、權限管理等相關信息,是信息系統實現身份識別、訪問控制等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因此,本題選擇 D。
6. 某農業公司利用智能溫室系統實時監控植物生長環境。該系統通過傳感器收集溫室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數據,并將這些信息通過串口傳輸到智能終端并上傳至云服務器。溫室管理人員可通過智能手環或面部識別進入溫室,并通過專用的管理網頁查看植物的生長狀態和環境數據;農場游客可以在家通過手機APP了解農業種植的知識、遠程預約參觀,并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溫室參觀。在溫室內,游客還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觀看不同的種植場景與未來農業的趨勢。下列關于該系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傳感器與智能終端通信,沒有網絡協議支持
B. 刷智能手環就能進入溫室,是因為手環是RFID讀寫器
C. 為了使用預約參觀功能,游客需要連接該公司的WIFI網絡
D. 為了防止設備IP沖突,云服務器應該開啟DHCP協議
【答案】A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信息系統的應用。
A項正確,將這些信息通過串口傳輸到智能終端,因此不需要網絡協議支持。
B項錯誤,智能手環不是讀寫器,應該是發射端。
C項錯誤,預約參觀功能通過手機APP實現,無需連接公司WiFi網絡,移動通信網絡即可滿足需求。
D項錯誤,云服務器是在云端,不在系統的內網中。云服務器開不開啟 DHCP 對系統內網的 IP 沒有作用。防止 IP 沖突應開啟內網服務器的 DHCP 才行。
故選A。
7. 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圖如下,變量ys={"110" : "A","111" : "B","10": "C","0" : "D"},raw= “111101100”,程序運行結束以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程序輸出為“BCAD”
B. 判斷語句i < len(raw)一共執行了9次
C. 如果ys新增“101”:“F”,程序將得到相同輸出
D. 這是一個單重循環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算法流程圖的執行。分析程序算法流程圖可知,
程序輸出為“BCAD”。
i初值為0,因此判斷語句i < len(raw)一共執行了10次。
如果ys新增“101”:”F”程序將得到相同輸出。因為在程序執行過程中,沒有出現“101”這個子串,所以新增“101”:“F”不會影響輸出。
這是一個單重循環。
故選B。
8. 某完全二叉樹包含8個節點,其根節點在后序遍歷序列、中序遍歷序列中的位置序號分別記為x,y,則x-y的值為( )
A. 3 B. 4 C. 5 D. 6
【答案】A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二叉樹。 完全二叉樹是一種特殊的二叉樹,除了最后一層外,每一層上的節點數都是滿的,并且最后一層上的節點都集中在該層最左邊的若干位置。已知完全二叉樹有8個節點,后序遍歷的
順序是先左子樹,再右子樹,最后根節點。對于此二叉樹,根節點在后序遍歷序列中的位置序號x=8。 接著求中序遍歷序列:中序遍歷的順序是先左子樹,再根節點,最后右子樹。根節點在中序遍歷序列中的位置序號y=5。 x y=8 5=3。因此,本題選擇A。
9. 有如下函數定義:
def func(nums, k) :
que = [0] * k ; head, tail = 0, 0 ; result = []
for i in range(len(nums)) :
if head < tail and i - que[head] >= k :
head +=1
while head < tail and nums[i]>nums[que[tail-1]] :
tail -= 1
que[tail] = i
tail += 1
if i >= k - 1 :
result.append(nums[que[head]])
return result
假設輸入的nums為[1, 3, -1, -3, 5], k的值為3,調用該函數以后,函數返回的結果為( )
A. [3, 3, 5,5, 5] B. [-1, -3, -3] C. [3, 3, 5] D. [-1, -3, -3,-3,-3]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隊列。該函數實現了在給定數組 nums 中,以長度為 k 的窗口滑動,每次滑動窗口找到窗口內的最大值,并將這些最大值按順序存入 result 列表返回。 它使用一個隊列 que 來輔助記錄窗口內元素的索引。head 和 tail 分別表示隊列的頭和尾。因此,當輸入的nums為[1, 3, -1, -3, 5], k的值為3時,第一個窗口:處理 [1, 3, -1],這三個數中最大值為 3,que[head] 存儲的是最大值 3 的索引 1,所以第一個加入 result 的值是 3。 第二個窗口:處理 [3, -1, -3],此窗口內最大值還是 3,que[head] 對應索引指向的最大值仍為 3,所以第二個加入 result 的值同樣是 3。 第三個窗口:處理 [-1, -3, 5],該窗口內最大值為 5,que[head] 存儲的是最大值 5 的索引 4,所以第三個加入 result 的值為 5。 整個過程中,result 依次記錄每個窗口內的最大值,最終 result 的值為 [3, 3, 5]。因此,本題選擇C。
10. 在圖片分類任務訓練神經網絡時,損失函數的值(模型錯誤預測程度)通常會在訓練開始階段時較高,
隨著訓練輪數的增加而逐漸下降,直到達到最小值(即最優解),但繼續訓練可能會導致出現過擬合現象(此時損失函數的值反而增高),小明使用如下算法確定效果最好時損失函數的值
def find_peak(arr):
left, right = 0, len(arr) - 1
while left <= right:
mid = (left + right) // 2
if arr[mid] <= arr[mid - 1] and arr[mid] <= arr[mid + 1]:
return arr[mid]
elif arr[mid] > arr[mid - 1]:
right = mid - 1
else:
left = mid + 1
return -1
loss = [95, 87, 65, 48, 21, 15, 20, 28]
peak_value = find_peak(loss) # 運行完以后 peak_value 為 15
下列關于這個算法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算法的時間復雜度是O(nlog2n)
B. 該算法在單調遞減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運行
C. 如果連續多輪損失函數的值都是最優解(如本例中:連續3輪都是15),則該算法可以找到第一次出現最優解的輪次
D. 在本例中,函數返回時left和right分別是4,7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二分查找。A選項錯誤,該算法采用二分查找的思想,每次迭代都將搜索區間縮小一半。 設數組長度為n,最壞情況下,需要進行log2n次迭代,每次迭代的操作次數是常數級別的,所以時間復雜度是O(log2n)。B選項錯誤,當數組單調遞減時,如[95,87,65,48,21],進入循環后,mid取中間位置,arr[mid]總是小于arr[mid-1],會使得left=mid+1,最終會導致數組越界等錯誤情況,無法正常運行。C選項錯誤,該算法的邏輯是尋找局部最小值(即滿足arr[mid]<=arr[mid 1]且arr[mid]<=arr[mid+1]的點),當存在連續多輪損失函數的值都是最優解時,只要其中一個滿足局部最小值的條件,算法就能找到,但不一定是第一次出現最優解的輪次。D選項正確,對于數組loss=[95,87,65,48,21,15,20,
28]: 初始left=0,right=7,mid=(0+7)//2=3,arr[3]=48,arr[2]=65,48<65,所以left=mid+1=4。 第二次,mid=(4+7)//2=5,arr[5]=15,arr[4]=21,arr[6]=20,滿足if條件,函數返回15,此時left和right分別是4,7。因此本題選擇D。
11. 有如下python程序段
d = [9, 3, 1, 8, 4, 2]
s = [0, 1, 2, 3, 4, 5]
n = len(d)
for i in range(1, n):
key = s[i]
j = i - 1
while j >= 0 and d[s[j]] > d[key]:
s[j + 1] = s[j]
j -= 1
s[j + 1] = key
print(s)
執行該程序過程中,第4次(從1開始計數)輸出的內容為( )
A. [2, 5, 1, 4, 3, 0] B. [2, 1, 3, 0, 4, 5] C. [2, 1, 4, 3, 0, 5] D. [2, 1, 0, 3, 4, 5]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插入排序。這是一個插入排序的變體,它不是直接對d列表進行排序,而是對d列表元素的索引列表s進行排序,排序依據是d列表中對應索引位置的元素值。 插入排序在每次循環時,會將當前元素插入已排序部分的合適位置。 當 i=4 時,意味著要對 d 列表中的前 5 個元素進行排序,這 5 個元素為 [9,3,1,8,4]。 經過前面幾次循環,到 i=4 時,要將索引 4 對應的元素 d[4]=4 插入已排序的前 4 個元素 [1,3,8,9](對應的索引為 [2,1,3,0])的合適位置。 插入后,前 5 個元素按升序排列為 [1,3,4,8,9],對應的索引分別為 [2,1,4,3,0]。 而此時索引 5 對應的值(即 s[5])并未參與這次排序,它仍保持初始值 5。 所以此時完整的 s 列表為 [2,1,4,3,0,5]。因此,本題選擇C。
12. 使用列表d模擬鏈表結構(節點數大于0),每個節點包含數據區域和指針區域,head為頭指針。現要判斷鏈表是否為回文鏈表,如1->2->1就是回文鏈表。我們可以先找到中間節點,然后反轉后半部分鏈表,最后逐節點比較前后部分鏈表節點的值,實現該功能的部分程序段如下,方框中應填入的正確代碼為:
def func(lst, head):
p = q = head
while q != -1 and lst[q][1] != -1:
p = lst[p][1]

pre = -1; c = p
while c != -1:

a,b = head, pre
while b != -1:
if lst[a][0] != lst[b][0]:
return False
a,b = lst[a][1], lst[b][1]
return True
link_list =[[1 3], [1, 4], [0, 1], [0, -1], [2, 0], [1, 2]]
head = 2
print(func(link_list, head)) # 輸出: True
方框中要填入的代碼可能如下,為了實現程序功能下列組合正確的是( )
① ②
if lst[q][1] == -1: q = 1st[q][1] else: q = - 1 if lst[q][1] != -1: q = lst[lst[q][1]][1] else: q = -l
③ ④
cn = lst[c][1] 1st[c][1] = pre pre = c c = cn lst[c][1] = pre pre = c
c = cn cn = lst[c][1]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鏈表。在尋找鏈表中間節點時,通常使用快慢指針的方法。快指針每次移動兩步,慢指針每次移動一步。 在代碼中,p 是慢指針,q 是快指針。在第一個while循環中,表示只要快指針沒有到達鏈表末尾,就繼續循環。在循環體中,p=lst[p][1] 讓慢指針移動一步。對于快指針,應該每次移動兩步,所以①框處應填入 q=lst[lst[q][1]][1],這樣才能保證快指針每次移動兩步,從而找到中間節點。所以①錯誤,②正確。 反轉鏈表的常見方法是迭代法。在迭代反轉鏈表時,需要保存當前節點的下一個節點(設為 cn),然后將當前節點的指針指向前一個節點(pre),接著更新 pre 為當前節點,c 為保存的下一個節點。 所以在②框處代碼為 cn=lst[c][1];lst[c][1]=pre;pre=c;c=cn 可以正確實現鏈表反轉。而④處代碼順序錯誤,先執行 c=cn ,此時cn并未事先賦值。所以③正確,④錯誤。 綜上,為了實現程序功能,正確的組合是②③。因此,本題選擇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其中第13小題8分,第14小題8分,第15小題10分,共26分)
13. 網站注冊需要有用戶名和密碼,編寫程序以檢查用戶輸入密碼的有效性。合規的密碼應滿足以下要求:
(1)只能由a~z之間26個小寫字母、A~Z之間26個大寫字母、0~9之間10個數字以及!@#$四個特殊字符構成。
(2)密碼最短長度:6個字符,密碼最大長度:12個字符。
(3)大寫字母,小寫字母和數字必須至少有其中兩種,以及至少有四個特殊字符中的一個。
輸入格式:輸入一行不含空格的字符串。約定長度不超過100。該字符串被英文逗號分隔為多段,作為多組被檢測密碼。
輸出格式:輸出若干行,每行輸出一組合規的密碼。輸出順序以輸入先后為序,即先輸入則先輸出。
輸入舉例:
seHJ12!@, sjdkffH$123, sdf!@&12HDHa!, 123&^YUhg@!
輸出舉例:
seHJ12!@
sjdkffH$123
實現上述功能的代碼如下:
s=input().split(",")
for i in range(len(s)) :
if len(s[i])<=5 or len(s[i])>=13 :
________
num1=num2=num3=num4=0
flag1=flag2=flag3=flag4=0
j=0
while j < len(s[i]) :
if s[i][j] >="a" and s[i][j] <="z" :
num1+=1;flag1=1
elif s[i] [j] >="A" and s[i] [j] <="Z" :
num2+=1;flag2=1
elif s[i] [j] >="0" and s[i] [j] <="9" :
num3+=1;flag3=1
elif s[i] [j] in " !@#$" :
num4+=1;flag4=1
________
if ________ and flag1+flag2+flag3>=2 :
print(s[i])
(1)按照題目要求,判斷“Ab321_@”是否是合格的密碼_________(填:是/否)
(2)請在劃線處填上合格的代碼
【答案】 ①. continue ②. j+=1 ③. num1+num2+num3+num4==len(s[i]) and flag4==1 ④. 否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Python程序綜合應用。
①密碼最短長度:6個字符,密碼最大長度:12個字符。當不在這個范圍內,則使用continue跳過本次循環,故填continue。
②此處添加 j += 1,以保證 while 循環能夠正常遍歷字符串中的每個字符。
③只能由a~z之間26個小寫字母、A~Z之間26個大寫字母、0~9之間10個數字以及!@#$四個特殊字符構成;大寫字母,小寫字母和數字必須至少有其中兩種,以及至少有四個特殊字符中的一個。此處填num1+num2+num3+num4==len(s[i]) and flag4==1,以檢查密碼是否滿足字符類型和特殊字符的要求。
④密碼“Ab321_@”不符合題目要求,因為“_”字符不在題目要求的規定字符范圍內,因此不是合格的密碼。
14. 小明利用所學知識搭建了“小雞自動孵化系統”,主要是為孵化箱提供一個合適的溫度,模擬母雞孵小雞的過程。該系統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服務器端程序采用FlaskWeb框架編寫,使用micro:bit作為智能終端,連接溫度傳感器采集溫度數據(每分鐘上傳1次溫度數據),傳感器的數據由智能終端經IOT模塊發送到Web服務器,當溫度數據異常時(超過一定的溫度范圍),蜂鳴器會報警;也可以通過瀏覽器隨時查詢實時溫度數據和歷史溫度數據,并且通過瀏覽器控制“溫度調節器”調節環境溫度。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雞自動孵化系統”應用軟件的實現架構是________(單選,填字母:A.B/S架構;B.C/S架構)
(2)孵化器初步搭建完成后,測試時,通過瀏覽器可以隨時查看孵化箱內實時溫度數據,但蜂鳴器一直報警,請結合圖1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注:智能終端與傳感器和蜂鳴器連接正常)
(3)若提交數據到Web服務器的URL為http://10.49.18.100:8080/temp id=1&val=30,則服務器端與該URL關聯的路由設置語句是@app.route("_________")。
(4)圖2表格中所列是某一天傳感器采集到的溫度值(整點時的數據),利用所給數據,求當天的平均溫度,并繪圖顯示當天溫度變化(圖3)。實現代碼如下,請在劃線處填上合適的代碼。
df=pd.read_excel("data1.xlsx")
n=len(df)
if n>60:
st=n-60
else:
st=0
Temp=[ ] ; sum=0
for i in range(n-1,st-1,-1) : #求當前查詢時刻最近 1 個小時的平均溫度
t=float( ) #獲取溫度值
Temp.append(t)
sum+=t
average=round(sum/len(df) 1)
time=[]
for i in range(1,61): #用圖表展示查詢時刻之前 1 小時每分鐘的溫度情況
time.append(i)
plt. ______ (time,Temp)
plt.title("孵化箱最近 1 小時溫度變化,最近 1 小時平均溫度是"+ ______ +"度")
plt.xlabel("時刻")
plt.ylabel("溫度")
plt.show( )
【答案】 ①. A ②. 蜂鳴器故障;該傳感器所在溫度異常;程序閾值設置不合理 ③. /temp ④. df["溫度"][i][0:-1]或df.at[i,"溫度"][0:-1] ⑤. plot ⑥. str(average)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信息系統搭建、pandas數據處理。
①B/S(瀏覽器 / 服務器)架構是通過瀏覽器來訪問服務器獲取服務,用戶不需要安裝專門的客戶端軟件。C/S(客戶端 / 服務器)架構需要在用戶端安裝專門的客戶端軟件。題目中提到可以通過瀏覽器隨時查詢實時溫度數據和歷史溫度數據,符合 B/S 架構特點,所以選 A。
②蜂鳴器報警的條件是溫度數據異常(超過一定的溫度范圍),在智能終端與傳感器和蜂鳴器連接正常的情況下,蜂鳴器一直報警,很可能是該溫度傳感器采集到的溫度一直處于超過設定范圍的狀態,或者從硬件層面分析,蜂鳴器自身故障會致其持續報警,從軟件方面分析,也可能是程序中閾值設置不合理。
③Flask 框架中,@app.route裝飾器用于定義路由,括號內的字符串就是與該函數關聯的 URL 路徑,這里提交數據的 URL 為http://10.49.18.100:8080/temp id=1&val=30,所以路由設置語句是@app.route("/temp")。本空為/temp。
④該處需要獲取溫度值,可以通過df["溫度"][i]選取數據框 “溫度” 列第i行的值,因該值帶 “℃”,通過切片方法[0:-1]去掉 “℃” 留數字供后續處理;另外df.at[i,"溫度"]也可獲取指定行 “溫度” 列的值。因此,該空為df["溫度"][i][0:-1]或df.at[i,"溫度"][0:-1]。
⑤該空需要以time作 x 軸數據、Temp作 y 軸數據,繪制圖3所示折線圖,而plot函數可以實現繪制折線圖。因此該空為plot。
⑥plt.title()函數用于設置圖表標題,需要將平均溫度值顯示在標題中,average是浮點數類型,需要通過str()函數轉換為字符串類型才能與其他字符串拼接。因此,該空為str(average)。
15. 有一個內存大小為n的內存條a,起始為空,每次進來一個任務它都會占用空余的最前面的一段或多段內存,刪除任務則解放它占用的所有內存部分。
例如:n=100
進內存 S01 20 S01 占用的內存為[0,20),a存儲為[0,20)
進內存 S02 10 S02 占用的內存為[20,30),a存儲為[0,20), [20,30)
進內存 S03 30 S03 占用的內存為[30,60),a存儲為[0,20), [20,30), [30,60)
刪除 S02 內存[20,30)清空,a存儲為[0,20), [30,60)
進內存 S04 20 S04 占用的內存為[20,30),[60,70),a存儲為[0,20), [20,30) , [30,60), [60,70)
(1)已知內存大小為100的占用情況為[0,10),[20,25),[30,45),[70,75)。現有任務:進內存S021 30,所占用的內存區間為____________
(2)在劃線處填上合適代碼
a=[] #保存元素存儲情況
dict1={} ;tmp=0 #將任務名按照順序對應 0,1,2,3…以便列表作為元素下標 ans=[ ]
def add(name,v) :
start=0
i=0
while i < len(a):
now=a[i][0]-start
if now>=v :
a.insert(i, [start,start+v])
ans[name].append(start)
i+=1
break
elif _________:
a.insert(i, [start,a[i][0]])
ans[name].append(start)
v-=now
i+=1
________
i+=1
def find(key) :
L=0;R=len(a)-1
while L<=R:
m=(L+R)//2
if a[m][0]==key:
________
elif a[m][0]L=m+1
else:
R=m-1
def delete(name):
for i in range(len(ans[name])) :
t= ________
a.pop (t)
n=int(input( ))
a.append([n+1,n+1])
while 1 :
T=input().split()
if T[0]=='進內存' : #T[1]表示占用的任務名,T[2]表示任務內存大小 dict1[T[1]]=tmp
tmp+=1
ans.append([])
add(dict1[T[1]],int(T[2]))
else: #T[1]表示刪除的任務名
delete(dict1[T[1]])
print(a)
【答案】 ① [10,20),[25,30),[45,60) ②. now!=0 ③. start = a[i][1] ④. return m ⑤. find(ans[name][i])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Python程序綜合應用。
(1)已知內存大小為100的占用情況為[0,10),[20,25),[30,45),[70,75)。現有任務:進內存S021 30,會先占用前面空余內存,10~20之間,25~30之間,45~60之間,因此所占用的內存區間為[10,20),[25,30),[45,60)。
(2)第一空,now=a[i][0]-start,計算當前位置 a[i][0] 與 start 的差值,得到當前可用的內存空間大小,如果不滿足if判斷條件,且now不為空,則執行elif,將該段剩余空間全部用完,故判斷條件是now!=0。
第二空,當分配完區間之后,需要更新 start 變量為當前區間的結束位置,故填start = a[i][1]。
第三空,如果中間位置的元素的起始位置等于 key,返回該位置m,故填return m。
第四空,使用 find 函數找到該元素在 a 中的位置,并使用pop函數刪除,故填find(ans[name][i])。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海市| 锡林郭勒盟| 娄烦县| 封丘县| 常德市| 贺兰县| 寿宁县| 茌平县| 玉溪市| 江口县| 湘潭县| 绥滨县| 昌平区| 林芝县| 宁安市| 屯昌县| 灵丘县| 陆河县| 阿拉善左旗| 贺兰县| 白河县| 深水埗区| 嘉兴市| 韶关市| 绥宁县| 平阴县| 靖江市| 晋州市| 琼结县| 西平县| 维西| 封丘县| 二连浩特市| 板桥市| 龙口市| 隆回县| 达州市| 长宁县| 阿瓦提县| 松溪县|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