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地理·歷史 答題卷判斷題(每題1分,共8題,正確寫T,錯誤寫F)1 2 3 4 5 6 7 8二、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按序為12分、10分、9分、11分、10分,共52分)29.(1)(4分)(3分)(2分)(3分)(1)(2分)(2)(4分)(4分)(1)(4分)(3分)(3)(2分)(1)(4分)(2)(4分)(3)(3分)(1)(6分)(2)(2分)(3)(2分)第1頁 / 共2頁1 2 3 4 5 6 7 8F F T T F T T F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C C B A C A D C C A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D B B A D A A A D B29.(1)亞洲 南極洲 非洲 北冰洋 (4分)(2)不均 東半球、北半球(3分)(3)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或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2分)(4)蘇伊士運河 白令海峽 歐 (3分)(1)高;匱乏(2分)冰島位于美洲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地帶(2分),地殼比較活躍(2分),所以火山災害頻發。(3)建議:合理且明確(2分)理由:包括圖中獲取的信息并且與建議邏輯自洽(2分)31.(1)斯里蘭卡位于東半球、北半球,低緯度帶,熱帶,亞洲南部,西臨大西洋,西北部與印度隔海相望,6°N——10°N,79.5°E——82°E(4分)(2)熱帶季風氣候(1分) 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2分)(3)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水往低處流,所以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四周(2分)32.(1)馬六甲 印度 紅 蘇伊士(4分)黃色人種 白色人種 伊斯蘭教 清真寺(4分)B 該地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故房屋多墻厚窗小,有利于防風沙、隔熱。(3分)33.(1)張騫通西域(2分);絲綢之路(2分);長安(2分)(2)促進了商品和知識的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2分)(3)實現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2分)七年級地理·歷史 試題卷判斷題(每題1分,共8題,正確寫T,錯誤寫F)1.地球是一個球體,自古以來就是再清楚不過的認識。2.人口自然增長率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和。3.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4.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5.在地球儀上,經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指示南北方向。6.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7.禹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8.公元 208年的官渡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礎。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如圖是利用該系統開發的某城市車載導航界面示意圖。讀圖,回答 9-10 小題。9.圖中箭頭所代表的汽車行進方向是( )A.正南向正北 B.正西向正東C.東北向西南 D.西南向東北10.如果擴大車載導航界面示意圖的比例尺,查找某居民小區,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示意圖顯示的實地范圍擴大②示意圖顯示的實地范圍縮小③示意圖的內容更詳細④示意圖的內容更簡略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近期,某校組織學生到成都西嶺雪山進行研學實踐。讀“成都西嶺雪山局部地形圖”,回答 11-12 小題。11.由于高海拔地區,氣溫低,多積雪。此次研學實踐,同學們最有可能發現“千秋雪”的地點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12.根據調研分析,當地公路多呈“之”字形修建是為了( )A. 降低路線坡度 B. 視覺上的美觀C. 減少遇河修橋 D. 連接更多村莊讀右側亞洲范圍圖,回答第 13-16題。13.從所在半球來看,亞洲主要位于( )A.西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C.東半球、北半球 D.東半球、南半球14.亞洲瀕臨的大洋不包括( )A.大西洋 B.太平洋C.北冰洋 D.印度洋15.下列經線或緯線沒有穿過亞洲的是( )A.北回歸線 B.赤道C.北極圈 D.本初子午線16.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主要依據有( )①它跨緯度最廣 ②它面積最大③它周圍被大面積海洋包圍 ④它東西距離最長 ⑤它絕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東半球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17.受地勢影響,亞洲河流的總體流向是( )讀北美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回答第18、19題。18.北美洲的氣候特點是( )A.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面積廣大B.氣候單一,溫帶大陸性氣候面積廣大C.以熱帶氣候為主,各地氣候差異大D.季風氣候顯著,熱帶氣候面積廣大19.北美洲溫帶海洋性氣候在西海岸呈南北狹長帶狀分布,主要原因是受( )A.緯度位置的影響 B.海陸位置的影響C.季風的影響 D.地形的影響20.2025年亞冬會在哈爾濱舉辦,要想了解哈爾濱在中國的位置,需要查找的是( )A.中國氣候圖 B.中國政區圖 C.中國地形圖 D.中國河流圖21.本屆亞冬會于2025年2月7日至2月14日舉行,這段時間內地球公轉的位置最接近下圖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22.以下是我國不同地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含有“龍”元素的器物,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①“龍”的崇拜由來已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②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點③生活在新石器時代的遠古人類掌握了制陶技術④考古發掘成果是認識中華文明起源的唯一依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繪制歷史思維導圖可以構建知識體系、提升思維能力和激發學習興趣。下圖是某位老師在課堂上繪制的思維導圖,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①中國是世界上原始農業產生最早的地區之一②生產力發展是推動原始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原因③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④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是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兇同域。”這一觀點源于(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25.1930-1934年,考古學家在新疆羅布泊北岸的樓蘭遺址附近發掘出一批漢簡,記載了漢朝與樓蘭國的交往。該遺址出土了漢代的青銅器、蜀錦等大量稀世文物。這一考古成果最能說明( )A.漢朝與西域交往密切 B.漢朝對外貿易繁榮C.樓蘭是絲綢之路起點 D.西域正式歸屬漢朝26.詩歌是鮮活的歷史,向我們講述了歷史的滄桑和社會的遷。下列詩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A. “城頭山雞嗚角角,洛陽家家胡樂” B.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雨中”C.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D.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27.我國古代科技文化絢麗多彩,下列有關人物與成就敘述正確的是( )28.東漢光武帝在分封功臣爵邑(爵位與城邑)時,陰鄉侯陰識雖有軍功,然以貴人陰麗華之兄身處外戚,竟不得增邑。當時,外戚授官,也以九卿為限。材料說明光武帝時期( )A.重用宦官 B.控制外戚 C.宦官專權 D.外戚專權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按序為12分、10分、9分、11分、10分,共52分)同學們在地理課上通過實踐活動探究“世界的海陸分布”。結合活動內容,回答下列問題。(共12分)【活動主題】探究世界的海陸分布【活動步驟】第一步:圖中給陸地涂上深灰色,給海洋涂上淺灰色。(1)涂色過程中可見:面積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__(填大洲名稱)。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_________(填大洲名稱)。從緯度位置看,熱帶面積最廣的是_________(填大洲名稱),平均溫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填大洋名稱)。(4分)第二步:沿大陸輪廓剪下陸地,包括面積較大的島嶼。(2)裁剪過程中可見:世界海陸分布__________,陸地主要集中在_____半球、____半球(3分)。第三步:將剪下的陸地和海洋依次粘貼到 10x10 方格紙上,見右圖。右圖中,根據A、B的比例,說明______________。(2分)【學習拓展】③⑤大洲的分界線為________,①⑤大洲的分界線為________。①②③④大洲中終年沒有陽光直射的洲是_________洲。(3分)30.冰島因其“冰火島”的獨特景觀,成為旅游勝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10分)(1)冰島位于________(高/中/低)緯度地區,熱量______,因此被稱為“冰之島”。(2分)(2)冰島因火山頻繁噴發被稱為“火之島”。根據圖7,分析當地火山災害頻發的原因。(4分)(3)參考示例,為前往冰島的中國旅行者再擬一條合理建議。(4分)示例:建議:游客應乘坐飛機前往冰島。理由:據圖7可知中國和冰島之間的距離很遠,飛機能幫助他們盡快到達目的地31.斯里蘭卡是一個島國。請運用區域認識方法,讀圖回答問題。(共9分)(1)根據圖1及所學知識描述斯里蘭卡的地理位置。(4分)(2)根據圖2判斷斯里蘭卡是屬于什么氣候類型?有何特征?(3分)(3)結合圖1和圖2說明該國地勢與河流流向之間的聯系。(2分)32.“海希輪”號國際集裝箱班輪主要來往于浙江寧波舟山港與埃及塞得港,途經新加坡、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11分)(圖2)(1)據圖1寫出“海希輪”號國際班輪航線:寧波—東海—臺灣海峽—南海—( )海峽—( )洋—曼德海峽—( )海—( )運河—塞得港(4分)(2)“海希輪”號從寧波出發后,途經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等國家,依次能看到的主要人種有______、______。沙特阿拉伯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______,他們宗教活動主要在_____舉行(填宗教建筑)。(4分)(3)圖2的民居會出現在A地還是B地?試從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33.對外友好交往,促進經濟文化發展和區域文明的融合與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材料二 ……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沿著……,中國將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傳到西方,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伊斯蘭教及阿拉伯的天文、歷法、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這是交流的魅力、互鑒的成果。—— 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材料三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對接發展戰略,……實現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 楊潔篪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演講據材料一,指出圖示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此后,逐漸形成的溝通歐亞的交通道路是什么?指出圖示中的A點是哪座城市?(6分)(2)據材料二,指出這條“通商易貨之道”、“知識交流之路”發揮了什么重要作用?(2分)(3)據材料三,指出今天中國建設“一帶一路”的目的是什么?(2分)第1頁 / 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 社會 答卷.docx 7 社會 答案.docx 7 社會 問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