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數學魯教版(五四學制)七年級下冊第十一章1 不等關系一、教學目標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用不等號(如>、<、≥、≤、≠)表示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2. 能根據具體問題列出不等式,體會不等式是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系的有效模型。3. 通過生活實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活動,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符號的過程,發展符號意識和數學建模能力。4.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列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學會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語言。二、教學重難點重點:不等式的概念及用不等式表示數量關系。難點: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不等關系,準確列出不等式。解決方法:通過生活案例(如行李尺寸限制、樹圍增長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分析關鍵詞,提煉不等關系。三、教學過程1. 情境導入(5分鐘)活動:提問:“生活中哪些情況需要比較大小?比如購物比價、身高限制等。”展示案例:1. 鐵路行李規定:長+寬+高≤160cm。2. 汽車限速標志:車速v≤40km/h。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激發興趣,引出不等關系的必要性。2. 探究新知(20分鐘)任務一:認識不等式定義:用不等號連接的式子稱為不等式。補充符號“≥”(不小于)、“≤”(不大于)、“≠”(不等于)。判斷練習:判斷下列式子是否為不等式(如:3>-1、2x+3=5、a ≥0),強化概念理解。任務二:列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例題1:某樹栽種時樹圍6cm,每年增長3cm,設x年后樹圍超過30cm,列式:6+3x>30。例題2:用長度l cm的繩子圍正方形,若正方形面積≤25cm ,則需滿足()2 ≤25 ,即l≤20。小組討論:列舉生活中的不等關系(如年齡限制、成績分數線),并嘗試列不等式。3. 典例精講(10分鐘)例題3:用不等式表示下列關系:1. a是正數 → a > 0 ;2. x的3倍與8的和比x的5倍大 → 3x + 8 > 5x ;3. 兩數的平方和不小于它們積的2倍 → a2 + b2 ≥ 2ab 。關鍵點總結:抓關鍵詞:“超過”“至少”“不大于”等對應不等號;注意隱含條件(如非負數、整數范圍)。4. 鞏固練習(10分鐘)基礎練習:1. 用不等式表示“x與17的和比它的5倍小”: x + 17 < 5x 。2. 某飲料配制要求維生素C≥4200單位,若甲原料含300單位/kg,乙含200單位/kg,設甲用x kg,列式:300x + 200(10 x) ≥ 4200。拓展思考:討論“≠”在不等式中的應用(如比賽得分不相等)。5. 課堂小結(5分鐘)知識梳理:不等式的定義及符號意義;列不等式的步驟:分析問題→確定不等關系→選擇符號→列出式子。思想提升:體會數學模型(不等式)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6. 作業布置(5分鐘)必做題:教材習題1-3,鞏固基礎列式能力。選做題:設計一個實際問題(如購物預算、行程時間),并列出對應不等式。四、板書設計課題:11.1 不等關系1. 定義:用不等號(>, <, ≥, ≤, ≠)連接的式子。2. 列不等式步驟:(1) 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2) 確定不等方向;(3) 選擇合適的不等號;(4) 寫出完整式子。3. 示例:樹圍增長:6 + 3x > 30正方形面積:()2 ≤25五、教學反思成功之處:生活化案例增強代入感,小組討論提升參與度。改進方向:對“≤”“≥”符號的辨析需加強練習,可增加圖形輔助(如數軸)幫助學生理解不等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