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練習一、單選題1.恩格斯把人類意識譽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提出“思維著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斷地轉化成豐碩的果實,并積累下來”。“思維著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這是因為( )A.意識能夠決定物質活動 B.人類思維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C.人能夠改造規律,戰勝自然 D.意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2.有的人思想古板,有的人則天馬行空;有的人古靈精怪,有的人卻一板一眼……這說明( )A.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風格B.思維是對客觀存在的正確反映C.不同思維風格的人具有共同特征D.思維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3.下列認識分別屬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是( )①太陽東升西落 ②晝夜交替 ③小李長得很漂亮④小王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 ⑤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 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A.①③⑤是感性認識;②④⑥是理性認識B.①③是感性認識;②④⑤⑥是理性認識C.①②③是感性認識;④⑤⑥是理性認識D.③⑤是感性認識;①②④⑥是理性認識4.《呂氏春秋》中說:“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由此可見思維的特征具有( )①間接性 ②概括性 ③能動性 ④類比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當地時間2023年10月1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0%,2024年將增長2.9%,2024年增速較今年7月預測值下調了0.1個百分點。這體現了( )①思維的概括性 ②思維的間接性③思維的能動性 ④思維反作用于實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韌性城市是指在逆變環境中具備承受、適應和快速恢復能力的城市,是城市安全發展的新范式。北京市提出,到2025年,建成50個韌性社區、韌性街區或韌性項目;到2035年,韌性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設韌性城市必須( )①堅持政府主導,協調引導社會力量和資源參與建設②堅持底線思維,全面防范、徹底化解各種風險挑戰③堅持系統觀念,整合資源、完善跨部門協作應急機制④提升市、區、街鄉、社區等各級政府的應急處理能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中國古典詩歌是中華文化智慧的結晶。陶然于詩的綺麗如畫之美,也不應忽視其璀璨的智慧之光。下列詩句與思維特征對應正確的是( )①“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主要體現了思維的概括性②“月暈而風,礎潤而雨”,體現了思維的概括性、間接性、能動性③“白鷺立雪,愚人看鷺,聰者觀雪,智者見白”,主要體現了思維的科學性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主要體現了思維的概括性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8.對于同樣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對普通人來說,一粒沙子就是沙子。在詩人的眼中,一粒沙子可以填滿整個世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表明( )A.思維是人所特有的屬性B.不同的思維主體存在著思維方式的差別C.思維方式有優劣之分D.不同人的思維風格都包含著思維的共同特征9.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風格。不同風格的思維在速度、方式、質量乃至結果上具有很大的差異。但無論哪一種風格的思維,都包含著思維的共同特征。思維具有的共同特征有( )①思維具有間接性 ②思維具有概括性 ③思維具有能動性 ④思維具有直接現實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下列觀點中體現思維在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 )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難成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1.在一列火車的車廂里有3個人,途中上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將手里端著的魚缸放在空座上。第一個人開始發問:“您能告訴我這種魚的名稱嗎?它在生物學上屬于什么類別?有哪些特征?”第二個人接著問:“請問這種魚熱帶國家能不能引進?根據熱帶的氣候、水溫、水質,這種魚能不能生長?”輪到第三個人來問了:“這種魚是紅燒好吃,還是清蒸好吃?”這主要表明( )A.不同思維主體存在著思維方式的差別B.思維是實踐的產物,是人所特有的屬性C.不同的思維風格蘊含著思維的共同特征D.思維方式往往因人而異,具有優劣之分1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嚴峻。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些舉措,必將助力中國經濟發展。這表明( )A.思維是人所特有的屬性B.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C.思維能夠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D.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又反作用于實踐13.清早起來如果發現院子里地面濕了,房頂也濕了,那么我們可以據此推測昨天晚上下過雨。這說明( )A.思維能夠從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B.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C.思維能夠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D.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14.2022年10月19日,中核集團科研團隊再傳佳績,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科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HL-2M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創造了我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紀錄。這標志著我國核聚變研發距離聚變點火邁進了重要一步,躋身國際第一方陣。取得上述突破性進展,是基于( )①思維具有間接性,憑借已有知識把握未知事物②思維具有能動性,通過抽象思維形成新的認識③思維具有預見性,根據感官直接感知認識對象④思維具有實踐性,善于解決新出現的實際問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思維是在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是揭示認識對象本質和規律的過程,具有間接性、概括性、能動性。下列能反映思維具有概括性的是( )①看到太陽東升西落②某某同學長得很帥③人在其本質上是社會關系的總和④某某同學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6.恩格斯說,鷹比人看得遠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識別的東西遠勝于鷹。狗比人具有敏銳得多的嗅覺,但是它連被人當作各種物的特定標志的不同氣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別不出來。人的感官的識別能力高于動物,除了人腦及感官發育得更加完善之外,還因為( )A.人不僅有感覺還有思維 B.人不僅有理性思維還有非理性思維C.人不僅有知覺還有想象 D.人不僅有生理機能還有心理活動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呂氏春秋》中說:“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益所見知所不見。故審堂下之陰(意為觀察屋堂下太陽和月亮的影子),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意為品嘗鼎中的一塊肉,就可以知道一鼎肉的味道)。”(1)上述材料體現了思維的哪些特征?(2)“以益所見知所不見”是難能可貴的。請聯系現實試舉一例大家所見的,然后就此推出大家所未見的。要求:①導向正確;②所未見的與所見的具有內在邏輯性,且發他人之未發。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者用一個鐵絲網編成灶,灶口用火封住,灶內放著猩猩愛吃的食物,猩猩只能看見卻不能取出來吃,旁邊放著一個安裝著水龍頭的水罐和一個茶杯。研究者讓猩猩學會擰開水龍頭,用茶杯盛水去把灶口的火澆滅,然后取出食物來吃。之后,研究者將鐵絲網、灶口、茶杯和一塊跳板放在湖中的一條木筏上,水罐放在另一條木筏上。觀察發現,猩猩將跳板放在兩條木筏之間,到另一只木筏上擰開水龍頭倒了一杯水,回到原先的木筏上澆滅灶口的火,取到食物。由此可以看出,猩猩雖然比較聰明,但是它卻沒發現湖中的水也同樣可以滅火。(1)材料說明了什么道理?(2)請簡要說明思維的特征。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伽利略通過觀察吊燈隨風搖曳的現象發現擺的等時定律,發明了擺;德國科學家魏格納通過觀察墻壁上掛的世界地圖創立了“大陸漂移”學說;牛頓由蘋果落地引發了“為什么蘋果不飛上天而落到地上”的聯想,因此深入地研究、推理,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運用“思維的特征”的知識,分析說明材料中的事例。20.對于同一棵古樹的美,植物學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長習性,把古樹頑強的生命力看作美;木材商考慮的是它的木質、樹圍,把古樹的使用價值看作美;畫家則驚嘆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樹的形態看作美。美的日常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于滿足生理需要時的感嘆和對滿足生理需要的對象的肯定性評價。如將食物、酒稱之為“美食”“美酒”,吃飽喝足之后情不自禁地發出“美極了”的贊語,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美”的漢字詞源含義之一是羊大為美。日常生活中對美的用法,顯然是對其古代含義的一種沿襲,即把美等同于甘,指的是感官的快適。二是用于倫理評價,對人的行為、思想、言論符合規范的一種贊同,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體現了我國文化中“美與善同義”的傳統觀念。(1)結合情境材料,從思維的角度上講,對于同一棵古樹的美,植物學家、木材商、畫家“各美其美”說明了什么?(2)人們對“美的日常含義”的思考,是怎樣體現思維的共同特征的?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C B C A B B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B A B A1.B【詳解】A:物質決定意識,A錯誤。B:題干說思維著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正是因為意識的能動作用,B符合題意。C:規律是客觀的,不能改造規律,人與大自然應該和諧共生,C錯誤。D: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只有正確的意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D錯誤。故本題選B。2.A【詳解】A:有的人思想古板,有的人則天馬行空;有的人古靈精怪,有的人卻一板一眼……這說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風格,A項符合題意。B:思維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反映,B項錯誤。C:材料強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風格,C與題意不符。D:思維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但在材料中未體現,D排除。故本題選A。3.C【詳解】ABCD:感性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指認識的高級階段。①②③都是人通過感覺器官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屬于感性認識。④⑤⑥都是需要通過人的理性思考作出的判斷或推理,屬于理性認識。C正確,ABD排除。故本題選C。4.B【詳解】①③:題干強調“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說明思維的特征具有間接性、能動性,①③符合題意。②:材料并沒有涉及概括性,思維概括性強調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②不符合題意。④:思維并沒有類比性的特征,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5.C【詳解】②③:思維的間接性是指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思維的能動性是指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未來數據發展的預測體現了思維的間接性和能動性,②③符合題意。①:思維的概括性是指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題目沒有涉及思維的概括性,①排除。④:題目僅介紹了預測結果,沒有涉及思維對于實踐的反作用,④排除。故本題選C。6.A【詳解】①③:建設韌性城市,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協調引導社會力量和資源參與建設,堅持系統觀念,整合資源、完善跨部門協作應急機制,①③正確。②:要努力化解但不能徹底化解各種風險挑戰,②排除。④:社區實行基層群眾自治,不包括政府等國家機關,④排除。故本題選A。7.B【詳解】①:思維具有能動性。任何思維都是對認識對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對認識對象的機械反映。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認識對象。“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主要體現了思維的能動性,而不是概括性,①錯誤。②:“月暈而風,礎潤而雨”“月暈”和“礎潤”都是中介物,人們通過它們了解天氣的變化,體現了思維具有概括性、間接性、能動性,②正確。③:“白鷺立雪,愚人看鴛,聰者觀雪,智者見白”強調愚人、聰者、智者對白鷺立雪這一事物的不同認識,主要體現了思維的能動性,③錯誤。④:思維具有概括性。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詩人對月亮的看法賦予了很多的情感,主要體現了思維的概括性,④正確。故本題選B。8.B【詳解】B:“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表明不同的思維主體存在著思維方式的差別,B符合題意。A:材料強調人們思維方式的差異,不強調思維是人所特有的屬性,A與題意不符。C:材料強調思維方式的差異性,不強調思維方式有優劣之分,C與題意不符。D:材料強調不同人的思維方式有差異性,不強調共同特征,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9.A【詳解】①:思維具有間接性。人們不可能對所要認識的每一個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①正確。②:思維具有概括性。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②正確。③:思維具有能動性。任何思維都是對認識對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對認識對象的機械反映。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認識對象。③正確。④: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④錯誤。故本題選A。10.D【詳解】A:材料強調的是思維的重要作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強調實踐的重要性,A不符合題意。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強調人們辦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一定的客觀物質條件,與題干無關,B排除。C: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難成,取得讀書的重要性,與題干無關,C排除。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思維在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1.A【詳解】A:由材料可知,對于同一缸魚,三個人分別提出了不同的問題,反映了人們思維方式的差異,A符合題意。B:思維是實踐的產物,是人所特有的屬性,但材料沒有體現“是實踐的產物,是人所特有的”,B不符合題意。C:不同的思維風格蘊含著思維的共同特征,但材料并沒有體現“不同思維的共同特征”,C不符合題意。D:思維方式往往因人而異,但沒有優劣之分,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2.D【詳解】D: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嚴峻。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這些舉措,必將助力中國經濟發展。這說明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又反作用于實踐,D符合題意。A:材料并沒有涉及“思維是人所特有的屬性”,A不符合題意。B:材料強調的是思維的反作用,B不符合題意。C:正確的思維能夠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13.B【詳解】B:思維具有間接性,它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正是通過對地面、房頂濕了這一現象的認識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推測出昨天晚上下過雨,B符合題意。A:思維具有概括性。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材料提到的是透過現象揭示本質,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A不符合題意。C:正確的思維能夠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C說法錯誤。D: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能動反映,既反映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也包括本質和內部聯系,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4.A【詳解】①②: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科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反映出思維具有間接性,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可以憑借已有知識認識未知事物,也反映出思維具有能動性,能提煉加工感性材料產生新認識,①②正確。③:思維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科學思維具有預見性;思維具有間接性,人們不可能對所要認識的每一個事物都去直接感知,③錯誤。④:思維不具有實踐性的特征,④錯誤。故本題選A。15.B【詳解】③:思維過程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即思維具有概括性。“人在其本質上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是對人的本質的概括,體現思維的概括性,③符合題意。④:“某某同學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是對某某同學是個什么樣學生的概括,體現思維的概括性,④符合題意。①②:這兩項是憑借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到的,屬于感性認識,不屬于思維,①②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6.A【詳解】A:人與動物的區別之一是人有思維,有意識,能對客觀世界作出能動反映,A正確。B:人們在實踐中,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不僅有理性思維還有非理性思維,這不是人的感官的識別能力高于動物的原因,B不符合題意。C:動物也有知覺,因此“人不僅有知覺還有想象”不是人的感官識別能力高于動物的原因,C錯誤。D:人和動物都具有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因此“人不僅有生理機能還有心理活動”不是人的感官識別能力高于動物的原因,D錯誤。故本題選A。17.(1)①思維具有間接性。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材料中的有道之士用看得見的東西來推斷未知的領域,體現了思維的間接性。②思維具有能動性。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材料中的有道之士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體現了思維的能動性。(2) 生活中,常見小區內設置了舊衣物捐贈箱,居民紛紛捐出閑置衣物。從這可以推出:這些衣物經分揀消毒后,會被送往貧困地區或慈善機構。捐贈行為雖直觀可見,但后續捐贈衣物的高效分配、為受助者帶來的切實改變,雖不常被大眾目睹,卻與捐贈行為緊密相連,且意義非凡。【分析】背景素材:《呂氏春秋》中的一段話考點考查:思維的含義與特征的知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回答上述材料體現了思維的哪些特征,屬于體現類試題。解答時,考生應首先調動教材相關知識,然后結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堅持理論與材料相結合。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關鍵詞①: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可聯系思維具有間接性。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關鍵詞②: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可聯系思維具有能動性。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為開放型試題,言之有理即可。18.(1)思維專屬于人類,即使是靈長類的動物也沒有形成人類所特有的思維能力。(2)思維具有概括性。思維具有能動性。思維具有間接性。【分析】背景素材:關于猩猩的實驗考點考查:思維的含義,思維的特征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為材料分析類主觀題,運用邏輯與思維的知識,說明材料講了一個什么道理。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實驗者發現,猩猩雖然比較聰明,但是它卻沒發現湖中的水也同樣可以滅火→可聯系思維專屬于人類,即使是靈長類的動物也沒有形成人類所特有的思維能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2)本題為簡答題,根據教材知識直接回答即可,詳解略。19.①思維具有能動性。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伽利略發現擺的等時定律,魏格納創立“大陸漂移”學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都是通過觀察活動領悟出來的。②思維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思維能夠透過現象,從事物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③思維是對認識對象的能動反映。要獲得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占有豐富、真實的感性材料,并對其進行科學的思維加工制作,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分析】背景素材:運用思維的案例考點考查:思維的含義與特征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運用“思維的特征”的知識,分析說明材料中的事例。設問主體為“伽利略、魏格納、牛頓”, 需要調用“思維的特征”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所述內容。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伽利略通過觀察吊燈隨風搖曳的現象發現擺的等時定律,發明了擺;德國科學家魏格納通過觀察墻壁上掛的世界地圖創立了“大陸漂移”學說;牛頓由蘋果落地引發了“為什么蘋果不飛上天而落到地上”的聯想→可聯系思維的能動性。有效信息②:“通過觀察吊燈隨風搖曳的現象發現擺的等時定律,發明了擺”“通過觀察墻壁上掛的世界地圖創立“大陸漂移”→聯系思維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有效信息③:“觀察吊燈隨風搖曳的現象發現擺的等時定律”“觀察墻壁上掛的世界地圖”“由蘋果落地引發了為什么蘋果不飛上天而落到地上的聯想”→可聯系思維是對認識對象的能動反映。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0.(1)情境材料說明了人人都會思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風格。不同風格的思維在速度、方式、質量乃至結果上有很大的差異。思維的共同特征,都具有間接性、概括性和能動性。(2)①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美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美的現象,揭示事物美的本質,實現對“美的日常含義”的認識。這說明思維具有間接性。②思維能夠從多種美的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美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美的事物的共同本質,揭示出“美的日常含義”。這說明思維具有概括性。③思維能夠提煉加工美的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對客觀實際的“美的日常含義”的認識,并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對美的追求。這說明思維具有能動性。【分析】背景素材:美的日常含義考點考查:思維的特征的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核心素養:科學精神【詳解】(1) 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是體現說明類主觀題,設問的主體分別是“各美其美”,需要調動思維的特征的知識,考生在回答本題時,要結合教材相關知識,并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說明問題。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關鍵詞:對于同一棵古樹的美,植物學家、木材商、畫家“各美其美”→可聯系人人都會思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風格,思維具有共同特征。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結合材料,說明是怎樣體現思維的共同特征的,是體現類主觀題;需要調動思維的特征的知識,回答本題時,重點是聯系教材知識。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關鍵詞①:美的日常含義包括兩個方面,體現了對美的本質的揭示→可聯系思維的間接性特征。關鍵詞②:一是用于滿足生理需要時的感嘆和對滿足生理需要的對象的肯定性評價→這體現了思維具有概括性。關鍵詞③:二是用于倫理評價,對人的行為、思想、言論符合規范的一種贊同,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體現了我國文化中“美與善同義”的傳統觀念→可聯系思維具有能動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