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 “邏輯”的多種含義 練習一、單選題1.一天,初學邏輯的小明和小芳一起進行推理練習。小明:所有馬都是動物,所有白馬都是馬,所以,所有白馬都是動物。小芳:所有馬都是動物,所有牛都不是馬,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動物。兩位同學進行推理的前提都是正確的,推出的結論卻不都是真的。這說明( )A.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唯一條件B.在形式邏輯中,前提的真實性對推理結果的真假無關緊要C.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D.形式邏輯結論的真假既取決于前提內容的真實性,也取決于推理形式的有效性2.“邏輯”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下列各句中的“邏輯”含義為“邏輯規律與規則”的是( )①我們要善于運用邏輯思維明確地表達思想②這人說話顛三倒四,毫無邏輯,思路混亂③美國圍獵TikTok,凸顯霸凌做派和強盜邏輯④我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經濟邏輯使然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3.形式邏輯總結了人類思維的經驗教訓,以保持思維的確定性為核心,用一系列規則和方法幫助人們思考問題,正確表達思想。它研究演繹推理及其規律,提供了檢驗有效推理和無效推理的標準。可見,一個真前提要推導出真結論( )A.取決于前提和結論的思想內容 B.取決于思維的形式結構C.取決于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 D.要選擇正確的推理形式4.與動物相比,由于有思維參與人類的社會實踐,人成了萬物之靈。狹義思維與理性認識同義。邏輯與思維中的思維就是從狹義角度講的。狹義思維( )①是由正確前提推導出正確結論 ②是認識的高級階段,能把握事物規律的思維方式③成果具有真實性和預見性的特征 ④是對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具有間接性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下列關于形式邏輯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運用形式邏輯要嚴格遵循邏輯規律與規則B.形式邏輯過度強調形式,而忽略了內容的重要性C.形式邏輯可以幫助人們進行準確、清晰的思考和表達D.形式邏輯認為,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6.列寧說:“黑格爾要求這樣的邏輯:其中形式是具有內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實在的內容的形式,是和內容不可分離地聯系著的形式。”下列關于“邏輯”的認識符合黑格爾觀點的是( )①形式邏輯把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作為研究對象②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不是空洞的外殼,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③任何思維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④只有形式結構正確,才能推出真結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人民日報》刊文指出要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貫通相契合的內在邏輯。下列語句中與刊文中的“邏輯”含義相同的是( )①這篇文章前后自相矛盾,毫無邏輯可言②烏云密布就是快下雨了,這是自然邏輯③要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④邏輯學專業的就業方向包括數據分析、金融、法律等多個領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下列關于形式邏輯的說法正確的是( )A.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B.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就能獲得科學思維C.形式邏輯認為,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主要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D.形式邏輯特別關注判斷問題9.三位同學在討論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意義。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同學所說的“邏輯”指的是邏輯學這門學問②乙同學所說的第一個“邏輯”指的是學習的規律③丙同學所說的第三個“邏輯”指的是思維方法④丙同學所說的第二個“邏輯”指的是思維方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雖說馬克思沒有遺留下‘邏輯’,但他遺留下《資本論》的邏輯,應當充分地利用這種邏輯來解決這一問題。”這一論斷前后的“邏輯”一詞分別指( )A.邏輯 規律與規則規律B.邏輯學 邏輯規律與規則C.規律 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D.邏輯學 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11.下列說法中的“邏輯”,屬于邏輯學研究對象的有( )①說話、寫文章都要合乎邏輯 ②“強權即公理”,這是霸權主義邏輯③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邏輯很難學 ④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是自然界的邏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列寧曾說:“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不是空洞的外殼,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人的實踐經過億萬次的重復,在人的意識中以邏輯的形式固定下來。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億萬次的重復才有著先入之見的鞏固性和公理的性質。”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終究是實踐的產物②思想的邏輯形式結構決定了邏輯推理結論的真與假③思維的內容通過邏輯思維形式固定下來④形式邏輯是人們在實踐中對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習近平經濟思想緊緊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出了一系列彼此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指引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的辯證統一,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以下上述的三個“邏輯”分析正確的是( )①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中的“邏輯”側重指“規律”②理論邏輯中的“邏輯”側重指工具性學科“邏輯學”③理論邏輯中的“邏輯”側重指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④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中的“邏輯”側重指“邏輯規律與規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蘸醬、卷肉、放蔥、用手一擼……自今年3月初開始,不少游客慕名奔赴山東淄博,只為體驗一把“方桌火爐小馬扎,露天碳烤半自助”模式的正宗山東淄博燒烤。淄博燒烤究竟為何會爆火?淄博燒烤網紅現象是否會“曇花一現”?這引起人們的思索:淄博燒烤背后的邏輯是什么?這里的“邏輯”指的是( )A.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機制 B.形式邏輯的規則C.思維形式結構 D.人們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15.每一門學科均有其核心任務。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 )A.把握從假前提推導出假結論的規律和規則B.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假結論的規律和規則C.把握從假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D.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16.下列說法中的“邏輯”,所表達意思一致的是( )①《墨經》是第一個集中反映中國邏輯史上完整邏輯體系的文本②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臺獨”是歷史逆流,是不合邏輯的③“以人民為中心”的邏輯驅動社會主義現代化,推動我國全面發展④經濟發展中要合理運用市場邏輯,將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17.應用一 沙汀《還鄉記》二:“這個想法也許不合邏輯,但在情理上卻是很有根據的。”王西彥《夜宴》一:“不過,按照廖淑宇先生自己的邏輯講起來,卻實在是有幾分冤枉的。”應用二 艾蕪《談短篇小說》:“認真研究下去,就可以找出社會生活的某些客觀規律,即生活的邏輯。”楊沫《林道靜的道路》:“這是歷史的邏輯,也是生活的邏輯。”應用三 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六章三:“至于聯合變化的方法,他指出,一個劇情可以邏輯地引起第二個劇情。”老舍《黑白李》:“黑李并不黑,只是在左眉上有個大黑痣,因此他是黑李;弟弟沒有那么個記號,所以是白李;這在給他們送外號的中學生們看來,是很合邏輯的。”(1)上述三個應用情境中,“邏輯”各是什么含義?(2)邏輯學中的邏輯是什么意思?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記筆記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如圖為高二某同學的筆記本,“記錄區”用來在上課時快速記錄,“整理區”用來課后歸納重點、補充疑問,“提示區”用來寫下整個筆記的提綱或延伸說明。材料二 利用短而不連續的時間片段進行簡短而少量的文本閱讀,被稱為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使人們能充分利用空閑的短暫時間進行閱讀,快速、及時地獲取大量信息。但是碎片化閱讀在方便人們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同時,也大量擠占了人們深度閱讀的時間,易使人形成惰性依賴,習慣于通過搜索、提問來獲得知識碎片,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不利于提高人們的理性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不利于人們形成深度的、理性化的、系統的知識體系。我們學習和生活中處處可見邏輯的身影,請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邏輯學這門學科是怎么產生的。19.材料一 1941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作整風報告時,批評了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他指出,在學校的教育中,在職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經濟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經濟的特點,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其結果,謬種流傳,誤人不淺。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中,批駁國民黨政府對共產黨的誣蔑時,指出,……但是國民黨人卻說:“共產黨破壞抗戰,危害國家。”唯一的證據,就是共產黨聯合了各界人民創造了英勇抗日的中國解放區。這些國民黨人的邏輯,和中國人民的邏輯是這樣的不相同,無怪乎很多問題都講不通了。1958年,毛澤東同志號召廣大干部要學點邏輯;在1964年春節談話中,毛澤東同志又提出,中學生要學一點邏輯。材料二 小張對邏輯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善于獨立思考,很有鉆研精神。有一次,他碰到了一個疑難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為此,他去請教李老師。小張告訴李老師,他發現了一個推理,前提是真實的,推理結構是正確的,但結論卻是虛假的。李老師笑了笑,很自信地說,這是不可能的。李老師說正確的邏輯思維的功能,就在于從真前提一定能得出真結論。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整個邏輯學就要垮臺。(1)材料一中毛澤東在不同場合提到的“邏輯”的含義分別是什么?為什么毛澤東說“中學生要學一點邏輯”?(2)結合材料,運用教材知識談談你對推理的認識。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和邏輯規律的科學。思維形式的結構就是思想各個因素之間的聯系。思維形式的結構的正確錯誤是由邏輯規律決定的。形式邏輯,它是一種“思維的語法”。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形式邏輯是一種“思維的語法”的認識和理解。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C B C C A B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A A D C1.D【詳解】A: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唯一條件,故A不選。B:在形式邏輯中,前提的真實性對推理結果的真假具有直接影響,故B不選。C: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但材料強調的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不體現其核心任務,故C不選。D:兩位同學進行推理的前提都是正確的,推出的結論卻不都是正確的,這說明形式邏輯結論的真假既取決于前提內容的真實性,也取決于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故D正確。故本題選D。2.B【詳解】①②:我們要善于運用邏輯思維明確地表達思想,這人說話顛三倒四,毫無邏輯,思路混亂,這兩句邏輯的含義是“邏輯規律與規則”,①②正確。③:美國圍獵TikTok,凸顯霸凌做派和強盜邏輯,這里的“邏輯”指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③排除。④:我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經濟邏輯使然,這里的“邏輯”指規律,④排除。故本題選B。3.B【詳解】ABCD: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而不是取決于取決于前提和結論的思想內容、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也不是要選擇正確的推理形式,故A正確,BCD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4.C【詳解】①: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思維不是由正確前提推導出正確結論,①不選。②④:狹義的思維與理性認識同義,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是能把握事物規律的思維方式,具有概括性、間接性、能動性,②④正確。③:從性質上看思維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故思維的成果不一定真實, ③不選。故本題選C。5.B【詳解】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A:遵循形式邏輯的邏輯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A不符合題目要求。B:形式邏輯也重視內容,B符合題目要求。C: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形式邏輯可以幫助人們進行準確、清晰的思考和表達,C不符合題目要求。D:形式邏輯認為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并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而是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D不符合題目要求。故本題選B。6.C【詳解】①:列寧的話中更多的是在強調形式和內容之間的聯系,而不是單獨強調形式邏輯的研究對象。因此,這個選 項雖然正確,但并不符合列寧的論述。故 ①不選。②: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不是空洞的外殼,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強調了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與客觀世界的聯系,與列寧的話中提到的“形式是具有內容的形式”相呼應,故②正確。③:任何思維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現了列寧的話中的核心思想,即形式和內容是不可分離的,是統一的, 故③正確。w④:前提真實,推理結構正確,才能推出真結論。因此,只有形式結構正確,才能從真前提中推出真結論;且該選項更多地是在強調形式結構的重要性,但列寧的話中并沒有特別強調這一點,而是強調了形式和內容的關系,故④不選。故本題選C。7.C【詳解】②③:《人民日報》刊文指出要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貫通相契合的內在邏輯中的“邏輯”一詞指客觀規律。烏云密布就是快下雨了,這是自然邏輯,要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這兩句話中的“邏輯”指客觀規律,②③符合題意。①:這篇文章前后自相矛盾,毫無邏輯可言中的“邏輯”指思維規則,不符合題意,排除①。④:邏輯學專業的就業方向包括數據分析、金融、法律等多個領域中的“邏輯”指的是“邏輯學”這門學問,④不合題意。故本題選C。8.A【詳解】AC:形式邏輯認為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并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主要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因此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A符合題意,C排除。B: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是獲得科學思維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B說法錯誤。D:形式邏輯特別關注推理問題,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9.B【詳解】①:“毛主席曾號召大家都要學一點邏輯”,甲同學所說的“邏輯”指的是邏輯學或邏輯知識,①正確。②:“學邏輯也要合乎學習的邏輯,先易后難,不能拔苗助長”,這里乙同學所說的第一個“邏輯”指的是邏輯學或邏輯知識,第二個“邏輯”指的是學習的規律,②錯誤。③④:“邏輯太重要了,邏輯混亂的文章別人看不懂,不講邏輯的人別人懶得理”,這里丙同學所說的第二個“邏輯”指的是思維方法;第三個“邏輯”指的是邏輯規律與規則,③錯誤,④正確。故本題選B。10.D【詳解】A:“馬克思沒有遺留下‘邏輯’”,指馬克思沒有寫過邏輯學的專門著作,因此這里的“邏輯”指“邏輯學”,A錯誤。B:“但他遺留下《資本論》的邏輯”,指馬克思留下了闡析有關資本問題的思維方法,可見這里的“邏輯”指的是“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B錯誤。C:“馬克思沒有遺留下‘邏輯’”,指馬克思沒有寫過邏輯學的專門著作,因此這里的“邏輯”指“邏輯學”,C錯誤。D:“馬克思沒有遺留下‘邏輯’”,指馬克思沒有寫過邏輯學的專門著作,因此這里的“邏輯”指“邏輯學”;“但他遺留下《資本論》的邏輯”,指馬克思留下了闡析有關資本問題的思維方法,可見這里的“邏輯”指的是“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D正確。故本題選D。11.A【詳解】①②:“邏輯規律與規則”,以及“思維方法”意義上的“邏輯”是邏輯學的研究對象。“說話、寫文章都要合乎邏輯”中的“邏輯”指的是邏輯規律與規則,“這是霸權主義邏輯”中的“邏輯”指的是思維方法,①②符合題意。③:“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邏輯很難學”中的“邏輯”指的是“邏輯學”這門學問,不屬于邏輯學的研究對象,③排除。④:“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是自然界的邏輯”中的“邏輯”指的是規律,不屬于邏輯學的研究對象,④排除。故本題選A。12.B【詳解】①: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不是空洞的外殼,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這說明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終究是實踐的產物,①符合題意。②: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并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而是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材料沒有涉及思想的邏輯形式結構的重要性,②排除。③:思維的內容不能通過邏輯思維形式固定下來,思維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形式不能固定內容,③說法錯誤。④:人的實踐經過億萬次的重復,在人的意識中以邏輯的形式固定下來。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億萬次的重復才有著先入之見的鞏固性和公理的性質,這說明形式邏輯是人們在實踐中對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3.A【詳解】①: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中的“邏輯”是指歷史和現實發展的規律,因此側重指“規律”,①說法正確。②:理論邏輯中的“邏輯”側重指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而不是工具性學科“邏輯學”,②說法錯誤。③:理論邏輯中的“邏輯”側重指思維方式,是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③說法正確。④:理論邏輯中的“邏輯”側重指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而現實邏輯中的“邏輯”側重指“規律”,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4.A【詳解】A:人們做事取得成功的內在邏輯,指的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機制,A符合題意。BCD:材料強調的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機制,未涉及形式邏輯的規則、思維形式結構、人們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等,BCD排除。故本題選A。15.D【詳解】ABCD:形式邏輯 研究人的認識知性階段思維規律的學說,狹義指演繹邏輯,廣義還包括歸納邏輯。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也是思維形式和思維內容的統一。形式邏輯的對象是事物的質,形式邏輯靠概念、判斷、推理反映事物的質,所以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D說法正確,ABC 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16.C【詳解】①:該項中的邏輯指邏輯學。②:該項中的邏輯指規律。③:該項中的邏輯指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④:該項中的邏輯指規律。②④項所表達的意思一致。故本題選C。17.(1)①指“思維的規律”或“邏輯規律與規則”。②指“規律”或“客觀的規律性”。③指“順理成章”。(2)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思維中最一般、最普遍的規律、規則與思維方法。【分析】背景素材:三個應用情境考點考查:“邏輯”的多種含義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分析上述三個應用情境中“邏輯”的各個含義,需要調用“邏輯”的多種含義的有關知識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這個想法也許不合邏輯,但在情理上卻是很有根據的”→可聯系“思維的規律”或“邏輯規律與規則”進行分析說明。關鍵詞②:社會生活的某些客觀規律,即生活的邏輯→可聯系“規律”或“客觀的規律性”進行分析說明。關鍵詞③:一個劇情可以邏輯地引起第二個劇情→可聯系“順理成章”進行分析說明。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2)本題是簡答題,考查邏輯學中的邏輯的意思,根據教材內容直接作答即可,詳解略。18.人是有理性的,可以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對已知的認識進行推理而得出新的認識。人不僅能推理,而且可以對自己的推理進行“反思”,思考什么樣的推理是正確的、可以推出的,什么樣的推理是錯誤的、不能推出的。這種“可推”與“不可推”的反思能力,是人類“理性”的根基所在。對這種“可推”與“不可推”的規律與規則的思考與把握,就產生了邏輯思想,將這樣的思想條理化、系統化,就構成了邏輯這門學問。【分析】背景素材:碎片化閱讀的優點和缺點考點考查:邏輯學的產生能力考查: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邏輯的有關知識,分析邏輯學這門學科是怎么產生的。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人們可以進行碎片化閱讀,但是根據碎片化閱讀的特點,可以推理出碎片化思考的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不利于提高人們的理性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并進行反思,這是我們的理性所在→可聯系教材邏輯思想的產生知識;關鍵詞②:人們會對碎片化閱讀的推理,進行反思,從而產生邏輯思想。由個別,到一般,將一系列的推理產生的邏輯思想進行條理化、系統化就構成了邏輯學→可聯系教材邏輯學的產生知識。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信息等相結合。19.(1)①材料一中“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中的“邏輯”,指的是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國民黨人的邏輯和中國人民的邏輯”中的“邏輯”都指某種理論、觀點或說法。“要學點邏輯”中的“邏輯”指的是狹義邏輯學(形式邏輯)。②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及其基本規律的科學。中學生學習形式邏輯,第一,有利于學會科學思維,糾正邏輯錯誤,駁斥詭辯,捍衛真理;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習的質量。第二,有助于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獲取新知識;提高表達能力,正確地表達思想,增強說話、寫文章的條理性;提高論證能力,學會論辯,善于說理。(2)①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并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而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因此,如果推理前提真實、推理結構正確,結論不可能是虛假的。②把推理的理由講出來作為“論點”的“論據”,就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論證”。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說服人,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或者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反駁別人的觀點,就構成了“論辯”。論證和論辯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說服的效果。【分析】背景素材:邏輯案例;考點考查:邏輯的多種含義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科學精神。【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毛澤東”, 需要調用“邏輯的多種含義”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所述內容。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在學校的教育中,在職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經濟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經濟的特點,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可聯系“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中的“邏輯”,指的是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國民黨人的邏輯和中國人民的邏輯”中的“邏輯”都指某種理論、觀點或說法。“要學點邏輯”中的“邏輯”指的是狹義邏輯學;有效信息②:1958年,毛澤東同志號召廣大干部要學點邏輯;在1964年春節談話中,毛澤東同志又提出,中學生要學一點邏輯→聯系中學生學習形式邏輯,有利于學會科學思維,糾正邏輯錯誤,駁斥詭辯,捍衛真理;有助于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獲取新知識。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中的“邏輯”,指的是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得分點②:“國民黨人的邏輯和中國人民的邏輯”中的“邏輯”都指某種理論、觀點或說法。。得分點③:“要學點邏輯”中的“邏輯”指的是狹義邏輯學。得分點④:中學生學習形式邏輯,有利于學會科學思維,糾正邏輯錯誤,駁斥詭辯,捍衛真理;有助于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獲取新知識。(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小張”, 需要調用“邏輯的多種含義”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所述內容。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發現了一個推理,前提是真實的,推理結構是正確的,但結論卻是虛假的→可聯系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并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而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因此,如果推理前提真實、推理結構正確,結論不可能是虛假的;有效信息②:李老師說正確的邏輯思維的功能,就在于從真前提一定能得出真結論。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整個邏輯學就要垮臺→聯系把推理的理由講出來作為“論點”的“論據”,就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論證”。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說服人,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或者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反駁別人的觀點,就構成了“論辯”。論證和論辯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說服的效果。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并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而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得分點②:把推理的理由講出來作為“論點”的“論據”,就構成了通常所說的“論證”。【點睛】非選擇題的審題要求:(1)審設問:一是明確題目考查的知識范圍和考查意圖,正確聯想相關知識,形成綜合性的信息認識;二是明確設問的指向性和規定性,分清題干要求答題的類別,即回答“是什么”、或“為什么”、或“怎么樣”、或“怎樣體現”中哪一類。(2)審主體:明確主體有幾個,不同主體的言論和行為各是什么。這些應從解讀設問和材料中獲取。(3)審材料:獲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關鍵詞、關鍵句子。這樣做,一是為了正確聯想相關知識,二是進一步明確答題的主體,不同主體的言論和行為各是什么;三是關鍵的句子要作為“材料語言”寫入答案要點中。審材料實質上就是為了進一步證實“審設問和審主體”的正確與否。20.①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和邏輯規律的科學。形式邏輯特別關注推理的問題。從形式邏輯的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思維形式的結構就是思想各個因素之間的聯系。②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思維形式的結構的正確錯誤是由邏輯規律決定的。③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分析】背景素材:形式邏輯是一種“思維的語法”考點考查:形式邏輯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形式邏輯是一種“思維的語法”的認識和理解。本題屬于認識類主觀題,知識限定為形式邏輯的有關知識,屬于微觀考查,解答時,考生應首先調動教材相關知識,然后結合材料提取信息,堅持理論與材料相結合。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和邏輯規律的科學。思維形式的結構就是思想各個因素之間的聯系。”——可從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和邏輯規律的科學。形式邏輯特別關注推理的問題。從形式邏輯的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思維形式的結構就是思想各個因素之間的聯系等角度分析;有效信息②:“思維形式的結構的正確錯誤是由邏輯規律決定的。”——可從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思維形式的結構的正確錯誤是由邏輯規律決定的角度分析;有效信息③:“形式邏輯,它是一種‘思維的語法’”——可從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角度分析;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和邏輯規律的科學。形式邏輯特別關注推理的問題。從形式邏輯的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思維形式的結構就是思想各個因素之間的聯系。得分點②: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思維形式的結構的正確錯誤是由邏輯規律決定的。得分點③: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點睛】“認識類”主觀題一、主要設問方式:設問有“如何認識xxx”、“如何看待xxx”、“談談對某一現象的看法”、“如何評析、評價什么行為”等等。二、解題方法與技巧:策略一:判斷表態——闡述道理——明確做法。策略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是什么”即題目說(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題目觀點是對還是錯;“為什么”即說(做)這件事的依據、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這件事的危害性等。“怎么辦”即黨、國家、公民、企業、消費者、個人等準備怎樣做這件事、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解決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