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四步讀文法助力文言文閱讀第06講 七年級下冊第17課愛蓮說中考考什么考點 本課重點考查內容實詞解釋 課下注釋:蕃、獨、濯、、漣、蔓、、益、植、鮮、宜非課下注釋:謂虛詞辨析 1.之:①水陸草木之花(結構助詞,的);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2.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連詞,表轉折,卻)句子翻譯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文意理解 寫作手法(托物言志、襯托):①托物言志.通常以填空、筒答等形式要求概括文章所寫植物的特點,或作者通過植物表現的人生態度;或與課外素材對比考查兩文所言之志。②襯托:通常以選擇形式要求辨析文中襯托的事物及作用。2.主旨(君子之德):通常以簡答形式概括君子應具備的美好品德,以及君子品格的現實意義,或以對比形式概括君子所應具備的美好品質,以及作者通過植物表現的思想情感的不同之處。3.體裁(說):通常以選擇形式要求辨析“說”的特點及文章所表達的志課內檢測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⑧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⑧出淤泥而”不染⑥,濯「清漣⑧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田清,亭亭①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羅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子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文章主旨]本文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人格,從而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以及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視和厭惡。宇詞積累①之: ②蕃: ③獨: ④之: ⑤而:⑥染: ⑦濯: ⑧漣: ⑨妖: ⑩墓: 枝: 益: 亭亭: 植: 褻: 謂: 鮮: 宜:句子翻譯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答:②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褒玩焉。答:課外遷移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夫受天地之正者,惟松柏而已。故圣人稱其有心,美其后凋。豈無他木 莫可儔匹”。余嘗謂柏之為物,貞苦有馀, 華滋”不足,徒植于精舍,列于幽庭,不得處園池 中, 松竹相映。獨此郡有柳柏,風姿濯濯田,宛若荑楊,而冒霜停雪,四時不改,斯得謂之具美矣。(選自《柳柏賦》,有刪減)[注釋]①儔(ch6u)匹:匹敵。②華滋:茂盛。③精舍:學舍,書齋。④濯濯:肥大有光澤的樣子。⑤莢:泛指草木的嫩芽。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1)故圣人稱其有心。故 :( ) (2)余嘗謂柏之為物 謂:( )2.請你將“與”“之”“而”三個文言虛詞準確還原到下面的方框內。(3分)(1)貞苦有馀, 口華滋不足(2)不得處園池口中(3)口松竹相映3.請將下列兩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夫受天地之正者,惟松柏而已。答: (2)四時不改,斯得謂之具美矣。答: 4.作者認為柳柏具備何“美” 請簡要概括。(3分)答: 對接教材5. 新考法開放性試題周敦頤愛蓮,本文作者費美柳柏,若要從中選擇一個寄托你的志向,你會選擇哪一個 請結合選文或《愛蓮說》談談你的看法。答: 四步讀文法第一步了解大意-借助注釋通讀全文,圈出不懂的字詞第二步理解字詞一根據遷移方法推斷詞義[1]稱: (交口稱譽成)[2]美: (詞典義:①美麗;②美好;③贊美)[3]謂: (予謂菊《愛蓮說》)[4]徒: (家徒四壁成)[S]獨:(晉陶淵明獨愛菊《愛蓮說》)[6]時: (詞典義:①季,季節;②當時,那時;③時常,時時)[7]斯: (斯是陋室《陋室銘》)第三步學會翻譯一結合文言文知識理解文章核心句豈無他木 該句是 (省略句/反問句)。第四步讀懂文章一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脈絡二、新考法 詩文聯讀學完《愛蓮說》后,班級開展了“賞草木詩文,,讀文人志向”學習活動,請你閱讀資料,完成題目。(11分)[資料一)梅品淳熙歲乙巴,予得曹氏荒圃于南湖之濱”,有古梅數十,移種成列。增取西湖北山別固紅梅,合三百馀本。值春凝寒,反能留花,過孟月”始盛,名人才士題詠層委,亦可謂不負此花矣。但花艷并秀,非天時清美不宜,又標韻孤特,若三閭大夫、首陽二子固,寧槁山澤,終不俯首屏氣,受世俗湔拂”。間有身親貌悅,而此心落落⑥不相領會,甚至于污褻”附近略不自揆者?;m眷田客,然我輩胸中空洞,幾為花呼叫稱冤,不特三嘆而足也。因審其性情,思所以為獎護之策。(選自《齊東野語》,有刪減)[資料二]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注釋]①濱:邊。②孟月:每一季的第一個月。此處指正月。③委:累積。④三閭大夫、首陽二子:“三閶大夫”指屈原。“首陽二子”指伯夷、叔齊。⑤湔(jian)揣:浸染。⑥落落:孤高的樣子。⑦污褻:輕慢。⑧眷:垂愛,關注。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4分)(1)有古梅數十 (2)過孟月始盛 (3)因審其性情 (4)不要人夸好顏色 2.請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但花艷并秀,非天時清美不宜,又標韻孤特。答: 3.請用“/”給下面詩句劃分朗讀節奏。(劃四處)(2分)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4.《梅品》和《墨梅》都借梅花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志趣 (2分)答: 對接教材同寫“花”,《愛蓮說》中的蓮和資料中的梅花分別具有怎樣的特點 請簡要概括。答: 四步讀文法第一步了解大意一借助注釋通讀全文,圈出不懂的字詞第二步理解字詞一根據遷移方法推斷詞義[1]數: (又數刀斃之《狼》)[2]值: (詞典義:①遇,遇到;②價錢,價值;③執持)[3]始: (詞典義:①開始,開端;②最初,當初;③才,方才)[4]負: (不負眾望團)[5]因: (因往曉之《杞人憂天》)第三步學會翻譯一結合文言文知識理解文章核心句①予得曹氏荒圃于南湖之濱。該句為倒裝句中的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 ②甚至于污褻附近略不自揆者。該句為被動句,意思是: 第四步讀懂文章一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脈絡文學文化知識拓展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偉大的愛國詩人。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同大夫,后遺責族撇擠誹謗、被流放。在楚國鄧都被秦軍攻破后,自沉于汨羅江。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詩。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0分)孟陋拒官孟陋宇少孤。少而貞潔,清操絕倫①”,口不言世事。時或漁弋②,雖家人亦不知所之。太宗輔政以為參軍不起?;笢毓煅?或謂溫宜引在府,溫嘆曰:“會稽王不能屈,非敢擬議也?!甭勚?“億兆之人,無官者十居其九,豈皆高士哉 我病疾,不堪恭相王之命,非敢為高也?!?選自《太平御覽》,有刪減)[注釋]①倫:輩,類。②漁弋:捕魚射獵。③太宗:指東晉筒文帝司馬昱。下文“會稽王”指的也是他。④桓溫:東晉時期權臣,政治家、軍事家。⑤恭:奉行。1.新考法引導學習方法根據提示,完成表格。(2分) 句子文言現象釋義或謂溫宜引在府一詞多義:①合適;②應當;③事物(1)會稽王不能屈詞類活用:注意動詞有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2)2.請用“/”給下列句子斷句。(斷2處)(2分)太宗輔政以為參軍不起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少而貞潔,清操絕倫。答: (2)不堪恭相王之命,非敢為高也。答: 4,孟陋的話反映出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2分)答: 對接教材5. 新考法開放性試題你認為本文中的孟陋能否稱得上周敦顧《愛蓮說》中所說的“君子” 請結合選文內容闡明理由。答: 四步讀文法第一步了解大意一借助注釋通讀全文,圈出不懂的字詞第二步理解字詞一根據遷移方法推斷詞義[1]絕: (詞典義:①斷;②超過;③極,非常)[2]躬: (事必躬親成)[3]或: (詞典義:①有人;②迷惑;③有時)[4]宜: (宜乎眾矣《愛蓮說》)[5]引: (詞典義:①拉;②推薦;③邀請)[6]屈: (威武不屈成)[7]聞: (有聞而傳之者《穿井得一人》)豈: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孫權勸學》)[9]皆: (皆大歡喜成)[10]堪: (不堪設想成)第三步學會翻譯一結合文言文知識理解文章核心句豈皆高士哉 該句是 (疑問句/反問句)。第四步讀懂文章一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脈絡【參考答案】第16課愛蓮說[字詞積累]①結構助詞,的②多③只④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⑤表轉折,卻⑥沾染(污穢)⑦洗⑧水波⑨艷麗①0橫生藤蔓①旁生枝莖①更加13聳立的樣子④豎立⑤親近而不莊重16認為①少18應當[句子翻譯]①我則只喜愛蓮,蓮從河溝、池塘里積存的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艷麗②香氣遠聞更加清芬,潔凈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賞玩啊。一、[四步讀文法]第二步:[1]稱贊[2]贊美[3]認為[4]只,僅僅[5]只[6]季,季節[7]這第三步:反問句第四步:[1]不能在園池中與其他樹木相映成趣[2]風姿綽約,冒霜停雪,四時不改1.(2分)(1)因此(2)認為(每空1分)2.(3分)(1)而(2)之(3)與(每空1分)3.(4分)(1)(能夠)接受天地間的正氣的,只有松柏罷了。(2)四季不變,這才能說它具備了(松柏和楊柳的)美好。評分標準:(1)“惟(只有)”翻譯正確1分,句意通順1分,共2分。(2)“時(季,季節)”翻譯正確1分,句意通順1分,共2分。4.(3分)風姿綽約,冒著霜雪挺立,四季不變。(言之有理即可)5.示例一:我選擇蓮。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好,不慕名利。它啟示我在成長的道路上面對誘惑時,要專注自我,潔身自好。示例二:我選擇柳柏。柳柏不懼風霜雨雪,四季不變,是堅貞的象征。它啟示我在成長的道路上要不懼困難,積極向上,堅韌挺拔。[參考譯文](能夠)接受天地間的正氣的,只有松柏罷了。因此圣人稱贊它有(堅定的)心志,贊美它最后凋謝。難道沒有其他樹木嗎 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我曾經認為松柏是品質十分堅貞但是不夠茂盛(的樹木),只(能)種植在學舍,排列在幽靜的庭院中,無法栽種在園池中,與松樹、竹木相互映襯。只有這個郡縣的柳柏樹,(它)風姿綽約,就像新生的楊樹一樣,卻又(能)冒著霜雪而挺立,四季不變,這才能說它具備了(松柏和楊柳的)美好二、[四步讀文法]第二步:[1]幾[2]遇,遇到[3]才,方才[4]辜負[5]于是第三步:①予于南湖之濱得曹氏荒圃②甚至被附近不度量自己的人輕慢第四步:[1]名人才士題詠層委[2]思所以為獎護之策1.(4分)(1)幾 (2)才,方才(3)于是(4)夸贊費(每空1分)2.(3分)但是花的艷麗和秀美,只有氣候清新美好才適宜,也需要格調氣韻和孤高特別(的氣質)。評分標準:“并(和)”“宜(適宜)”翻譯正確各1分,句意通順1分,共3分。3.(2分河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劃對兩處給1分)4.(2分)都借梅花表達了作者不屈于世俗,追求高潔人格的人生志趣。(答出“不屈于世俗,追求高潔人格”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5.蓮:生活在污濁環境,但正直清芬、清高端莊;梅花:秀美高潔、格調氣韻孤高特別。[參考譯文][資料一]淳熙十二年,我在南湖邊得到了曹氏荒廢的園子,(那里)有幾十棵古老的梅樹,(我將它們)移植成列。(又)增加了西湖北山另一座園子的紅梅,共三百多棵。遇到春天嚴寒,只能留住花朵,過了正月才盛放,名人才士們詠唱寫文積累很多,也可以說是不辜負這些花了。但是花的艷麗和秀美,只有氣候清新美好才適宜,也需要格調氣韻和孤高特別(的氣質),就像三間大夫屈原和首陽山的伯夷、叔齊二人一樣,寧愿去山野中,最終(也)不中屈服,受世俗的浸染。(他們的)形象親切,容貌令人愉悅,但他們的心境孤高(別人)無法領高悟體會,其至被附近不度量自己的人輕慢。花雖然受到關注,但我們這些人內心空洞失意,(我)幾乎要為花呼喊冤枉,不只是多次嘆息就足夠了。于是(我)仔細考察了花的性情,思考鼓勵保護它的方法,三、[四步讀文法]第二步:[1]超過[2]親自[3]有人[4]應當[5]邀請[6]屈服。這里是使動用法,使......屈服[7]聽說[8]難道[9]都[10]能夠第三步:反問句第四步:不起1.(2分)(1)應當(2)使...屈服(每空1分)2.(2分)太宗輔政/以為參軍/不起(每處1分)[解析]“太宗輔政”句子成分完整,應在其后斷開,后面分句寫孟陋被授予官職時的態度,“參軍”為官職名稱,“不起”指不出仕,指出“以為參軍”的結果,應在其間斷開。3.(4分)(1)(他)年少時就有節操,品行高潔超過同輩,(2)不能夠奉行宰相和君王的命令,并不敢做清高(的樣子)。評分標準:(1)“絕(超過)”翻譯正確1分,句意通順1分,共2分。(2)“堪(能夠)”翻譯正確1分,句意通順1分,共2分。4.(2分)淡泊名利;謙虛樸實。(每點1分)5.示例一:能?!稅凵徴f》贊頌了蓮高潔自守的君子品格。孟陋情操高潔,超過同輩;太宗授予官職,孟陋不出仕,并以身體有疾回應桓溫的邀請,淡泊名利。符合《愛蓮說》中描述的君子形象。示例二:不能。《愛愛說》中的蓮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君子,境界極高。孟陋不談論世事,并且推辭做官,是一個隱士形象,并非《愛蓮說》中描述的君子。[參考譯文]孟陋字少孤。(他)年少時就有節操,品行高潔超過同輩,嘴里不談論世上的事。有時他去捕魚射獵,即使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太宗輔佐治理政事時,讓(他)擔任參軍,(但他)不出仕。桓溫親自前去拜訪他,有人對桓溫說應當將(孟陋)邀請到府中,桓溫嘆息說:“會稽王(都)不能使他屈服,(我)不敢揣度議論?!泵下犝f這件事后說:“萬民中,沒有官職的人占十分之九,(這些人)難道都是品行高尚的人嗎 我身體不健康,不能夠奉行宰相和君王的命令,并不敢做清高(的樣子)?!?br/>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