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教學質量檢測思想政治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構成了社會基本矛盾。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對此,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原始社會人們平等互助的關系決定了共同占有生產資料②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促進生產力發展,是歷史的進步③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等級森嚴是為了服務其經濟基礎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決定了其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 “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 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共產黨宣言》的這段話①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②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立場③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④提出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正確途徑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黨領導人民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 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 年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①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②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堅實基礎③使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逐步成為經濟主導性因素④實現了中華民族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飛躍①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②得益于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成功結合③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④意味著我國基本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 2024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 周年。下面是某校舉辦的“獻禮偉大祖國”主題創作活動優秀作品之一。對此優秀作品解讀正確的是①馬克思主義為解決中國問題提供了科學指引②我們黨自成立起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本色③改革開放是我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志著我國實現共同富裕A.①②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 近代以來, 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發展普遍面臨的歷史任務。西方現代化建立在殖民血腥掠奪基礎上, 中國式現代化克服了西方現代化所固有的弊端, 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 的迷思, 展現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美好前景。這表明①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一成不變的現代化模式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③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社會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④中國式現代化取代西方現代化開拓人類文明新形態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 在二十屆中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科學回答了我們黨為什么要自我革命、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樣推進自我革命的重大問題。這是基于自我革命是①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②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擔當③中國共產黨確保執政根基穩固的內在要求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決定因素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8. 截至2024 年9 月底, 我國實有民營經濟主體達18086.48 萬戶, 占經營主體總量的96.37%; 研發投入前1000 家民企研發費用總額為1.39 萬億元,共實現營收38.97 萬億元,較上年增長7.56%;服務業中民營企業的數量、從業人員與銷售總額超過一半,特別是生活消費服務業,民營經濟占3/4以上。據材料,可以推斷出①民營經濟成為社會主義經濟重要組成部分②公有制占主體地位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③民營經濟技術創新活力正轉化為發展優勢④民營經濟快速發展適應社會化大生產要求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9. 圖形是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活動的重要工具。以下曲線圖表示的是商品價格與供給、需求之間的關系。下列關于圖1、圖2 說法正確的是圖1 圖2①圖1 中,發放新能源汽車消費券可能會導致該商品的需求曲線往右平移②圖2 中,地區沖突等緊張局勢可能會導致世界原油的供給曲線往左平移③圖2 中, 發放糧食生產補貼可能會導致該部分糧食的需求曲線往左平移④圖1 中,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可能會導致該部分家電的供給曲線往右平移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0. 在出行軟件上預訂同一間酒店, 不同賬號價格不同; 使用打車軟件, 鉆石會員價格還高于新會員,且更難打到車……下列對“大數據殺熟” 所反映的經濟現象認識正確的是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 有些商品的供給不能由市場來調節②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 商家可能會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③市場機制像一只“看不見的手” ,引導著資源的合理配置④企業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必須重視算法使用的合規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1. 2024 年12 月11 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2025 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對此, 下列舉措恰當的是①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社會總供給②適時降準降息,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③適度增加央行正回購, 保持流動性充裕④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擴大有效投資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 首發經濟是指企業發布新產品, 推出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新技術, 開設首店等經濟活動的總稱, 涵蓋了企業產品或服務的首次發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開設門店、首次設立研發中心,再到設立企業總部的鏈式發展全過程。下列關于首發經濟傳導路徑正確的是①新業態、新模式豐富消費者消費體驗促進消費提質擴容②新產品、新服務→優化產品供給結構提高消費者消費能力③首次設立研發中心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④首發經濟鏈式發展加大產業鏈投資力度提高企業經濟效益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 商務部發布2024 年版的外資準入負面清單, 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據統計, 上半年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418.6 億元人民幣, 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637.5 億元人民幣,兩者較去年同期均提高2.4 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①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 促進國際收支平衡②優化利用外資結構,不斷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③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建設制造強國④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構建新發展格局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4. 下表為2024 年上半年我國居民收入狀況一覽表。指標 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來源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工資性收入 經營凈收入 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絕對量(元) 27561 11272 11950 3235 1780 3768同比增長(%) 4.6 6.8 5.8 6.4 2.1 5據材料, 下列推斷正確的是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居民表明協調發展理念得以落實②工資性收入的絕對量最大意味著勞動要素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③轉移性收入的增長體現了再分配環節的調節功能日益增強④居民收入來源的多樣化意味著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升級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5. 2024 年10 月起, 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并軌, 所有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按照統一標準計算。并軌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由之前的不用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變成需要個人繳納, 新的養老金計算方式能更準確地反映每個人的勞動貢獻。養老金并軌有利于①調節不同群體間的利益關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②增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收入,滿足高層次物質需求③健全貢獻決定報酬機制, 筑牢“最后一道防線”④緩解國家養老壓力,促進養老金制度可持續發展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8 分)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鮮明提出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創造性提出并闡述“兩個結合”等重要論述。“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鮮明特征。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致力于“解釋世界”, 而且更加致力于“改變世界”, 既闡述了怎么看、更指出了怎么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結合材料, 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 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 的鮮明特征。(8 分)17.(11 分)某校高一思想政治學習小組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主題進行探究式學習,收集到以下資料。具體舉措 意義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把保障公平競爭等各方面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上升為法律規范。 有利于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 ①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 ②建立政府投資支持基礎性、公益性、長遠性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 健全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體制機制。 ③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和數據市場,健全知識、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的機制。 ④閱讀材料,參考示例,運用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的知識完成上表。(11 分)18.(10 分)我國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新能源汽車發展離不開傳統汽車的基礎,新材料誕生也要仰仗傳統材料和化工產業……然而在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情況下,傳統產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國家發改委表示,要加快推進落后產能出清。傳統生產力主要依賴資源要素投入,而新質生產力則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來實現生產率的提升。有觀點認為, 發展新質生產力, 要淘汰傳統產業,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結合材料, 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 對該觀點加以評析。(10 分)19.(8 分)2024 年8 月1 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特大城市、超大城市要切實落實持居住證參保政策,推動外地戶籍中小學生、學齡前兒童在常住地參加居民醫保;對特困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符合條件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困難群眾參保按有關規定給予分類資助;醫保部門加強與衛生健康等部門聯動,推動醫療費用增長合理有度,基本醫保與商業保險協同發展。結合材料,運用社會保障的知識,闡明我國是如何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的。(8 分)20.(18 分)守正創新“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的。”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深刻闡釋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向什么目標前進,這是事關根本、事關長遠的問題, 也是改革必須首先要搞清楚的。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錨定改革總目標,確保改革在正確的方向上穩步前行。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新時代,我們既要有道不變、志不改的強大定力,又要有敢創新、勇攻堅的銳氣膽魄,定能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1)"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的",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 談談你的理解。(9 分)挺膺擔當2024 年12 月31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巴黎奧運賽場上,體育健兒奮勇爭先:海軍、空軍喜慶75 歲生日,人民子弟兵展現新風貌;面對洪澇、臺風等自然災害,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無數勞動者、建設者都在為夢想拼搏。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2)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以“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為主題撰寫一篇短評。(9 分)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250 字左右。 山東省淄博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政治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 1.C 2.D 3.C 4.A 5.B 6.A 7.B 8.C 9.A 10.D 11.D 12.B 13.C 14.B 15.B 二、非選擇題 16.“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鮮明特征。“明體”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致力于“解釋世界”,如鮮明提出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創造性提出并闡述“兩個結合”等重要論述,揭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內在規律,為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指引。“達用”方面,其更加致力于“改變世界”,指出文化建設“怎么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路徑,推動文化建設實踐發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貫通。 17. ①有利于推動國有企業更好地履行戰略使命,提高國有經濟發展質量,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②有利于穩定農民土地承包預期,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③有利于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④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提高要素利用效率,推動創新發展。 18.該觀點具有片面性。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新興產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生產率提升,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但不能淘汰傳統產業,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基礎和支撐,在制造業中占比高,且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發展離不開傳統產業。應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共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19.我國通過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落實持居住證參保政策,推動外地戶籍中小學生、學齡前兒童參保,擴大了醫保覆蓋范圍。對困難群眾參保給予分類資助,發揮了社會救助的兜底作用,保障困難群眾基本醫療權益。醫保部門加強與其他部門聯動,推動醫療費用合理增長,促進基本醫保與商業保險協同發展,優化了醫療保障體系,減輕群眾醫療負擔,提升保障水平。 20. (1)改革要有方向、有原則,是指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改革要堅持黨的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這是改革沿著正確道路推進的根本保證。改革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改革的總目標。只有明確方向、堅守原則,才能確保改革不偏離航道,避免改旗易幟的顛覆性錯誤,使改革穩步推進,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 (2)#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人人皆是主角 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奮斗。巴黎奧運健兒、人民子弟兵、面對災害沖鋒在前的黨員干部等,都在各自崗位拼搏奉獻。在新征程上,每個人都是主角。作為新時代青年,應堅定理想信念,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展。積極學習知識、提升能力,勇于創新實踐,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等領域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為中國式現代化添磚加瓦,共同書寫輝煌篇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