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第四節 芽是未發育的枝條或花濟南版生物七年級下第三單元第二章開花結果是被子植物的顯著特征學習目標1、通過觀察芽的著生位置及形態特征,說出芽的類型2、通過分組實驗,認識并描述芽的基本結構,學會解剖和觀察葉芽。3、通過觀察、分析枝芽和枝條的結構,闡明葉芽經過細胞的分裂、生長、分化逐漸發育成莖和葉;說出木本植物莖的基本結構與功能,認同植物莖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觀點4、嘗試利用頂端優勢原理解釋園林綠化、作物栽培中“整枝打頂”等生產生活實際問題1、芽的基本結構2、木本植物莖的基本結構與功能重點難點一、芽有多種類型閱讀P49-52,思考下列問題:1、根據芽的著生位置、將來發育成器官、位置是否固定等來劃分,芽分哪幾類?2、在分組實驗觀察枝芽的結構實驗中,思考:(1)如何縱切枝芽?(2)如何觀察枝芽結構?2、枝芽的基本結構有哪些?3、花芽形態、結構有何特點?花芽將來發育成什么枝條結構?混合芽花芽形態、結構有何特點?混合芽將來發育成什么枝條結構?自主學習(一)芽的類型1、按著生位置分:(1)頂芽:著生在枝條的頂端(2)側芽:著生在枝條側面的葉腋處。頂芽側芽2、按將來發育成器官分:(1)葉芽:①形態特征:芽體頂端尖;基部較粗②結構組成:③本質:分生組織④功能:芽軸發育成莖幼葉發育成葉生長點產生新的芽結構芽原基發育成側芽葉原基發育成幼葉整個葉芽發育成莖和葉萌發后形成莖和葉。(2)花芽:萌發后形成花的芽。生長點葉原基幼葉芽軸芽原基④(2)花芽:①形態特征:芽體頂端鈍圓;基部較細②結構組成:內部有花原基③功能:花芽發育成花或花序(2)花芽:萌發后形成花的芽。(3)混合芽:①形態特征:芽體頂端鈍圓;牙體肥大②結構組成:內部有葉原基、花原基、芽原基③功能:混合芽發育成莖、葉、花(2)花芽:萌發后形成花的芽。3、按著生位置是否固定分:(1)定芽:頂芽和側芽著生在莖上相對固定的位置(2)不定芽:從植物的葉、根、莖節間等部位生出的芽。作用:大量繁殖新植株(二)分組實驗 觀察葉芽的結構1、目的要求:(1)學會解剖葉芽的方法;(2)認識葉芽的結構2、材料器具:放大鏡或顯微鏡、鑷子、解剖刀、碘液、解剖盤、刀片、帶有葉芽的莖3、步驟:(1)?。哼x取一個較大的葉芽,用鑷子將它從莖上取下,放在解剖盤中。(2)切:一手用鑷子夾住芽的基部,一手用刀片將它縱向切開。(3)觀察:用解剖針輕輕撥開葉芽內部,借助放大鏡或雙目立體顯微鏡觀察葉芽上的結構二、葉芽發育成莖和葉(一)、莖1、結構組成:2、本質:營養器官3、功能:(1)支持輸導(2)制造有機物、貯存營養物質(3)繁殖(2)花芽:萌發后形成花的芽。形成層細胞不斷分裂,使莖長粗木質部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支持具有保護作用周 皮運輸有機物韌皮部(二)、導管和篩管2、篩管:(1)位置:韌皮部(2)、本質:管狀活細胞上下貫通形成的管道(3)、功能: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2)花芽:萌發后形成花的芽。1、導管:(1)位置:木質部(2)、本質:死細胞上下貫通形成的管道(3)、功能: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2)花芽:萌發后形成花的芽。(三)、頂端優勢1、概念:頂芽生長占優勢而側芽生長受抑制的現象2、生產應用:(1)整枝修剪或摘心:通過調整頂芽和側芽的生長發育狀況,提高果樹的產量或塑造株形(2)、保留頂芽:抑制側枝生長使主干長得筆直高大1、按著生位置分:頂芽、側芽(一)、芽的類型2、按芽發育結果分:枝芽、花芽、混合芽總結一、芽有多種類型(二)、芽的結構和發育枝芽的結構生長點分裂分化產生新的芽結構葉原基幼葉芽原基側芽芽軸莖幼葉葉二、葉芽發育成莖和葉1、莖的基本結構由外到內以此是:周皮 、形成層、 木質部、 韌皮部2、頂端優勢1、生長在側枝頂端的芽是( )A、頂芽 B、側芽 C、枝芽 D、花芽2、枝芽中將來發育成莖的是( )A、生長點 B、芽軸 C、側芽 D、葉原基3、枝條的側芽是由( )發育成的?A、葉原基 B、生長點 C、芽原基 D、芽軸4、合歡樹是常見的綠化樹種,它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 )A、分生區的細胞能不斷分裂B、生長點的細胞能不斷分裂C、形成層的細胞能不斷分裂D、韌皮部的細胞能不斷分裂AC隨堂練習BC4、泡在水里的種子不易萌發的原因是( )A、水溫太低 B、缺少空氣 C、缺少陽光 D、淀粉不溶于水5 .在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時,選出了1000粒種子,在適宜的 條件下,有40粒種子沒萌發,這批種子的發芽率是( )。A、96% B、9.6% C、4% D、90.6%6、在適宜的條件下,下列種子能夠萌發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種子 B、蟲 蛀空了的水稻C 、 切去胚的小麥種子 D、籽粒飽滿的菜豆種子CDD感謝收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