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3.1頻率的穩定性(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數學必修第二冊第十章)一、教學目標1. 通過拋擲硬幣的實驗,理解頻率的穩定性;2. 通過計算機模擬實驗,理解頻率與概率的關系,掌握用頻率估計概率.二、教學重難點1. 用頻率估計概率.2. 理解頻率的穩定性.三、教學過程1.1新課導入問題1:重復做同時拋擲兩枚質地均勻的硬幣的試驗,設事件A=“一個正面朝上,一個反面朝上”,統計事件A出現的次數并計算頻率,再與其概率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規律?【設計意圖】通過日??梢姷纳顔栴},加深學生們對概率事件發生的理解.1.2探索新知【探究】把硬幣正面朝上記為1,反面朝上記為0,則這個試驗的樣本空間,,所以.【活動設計】下面分步實施試驗,考察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A的頻率的變化情況,以及頻率與概率的關系.第一步:每人重復做25次試驗,記錄事件A發生的次數,計算頻率;第二步:每4名同學為一組,相互比較試驗結果;第三步:各組統計事件A發生的次數,計算事件A發生的頻率,將結果填入下表中.小組序號 試驗總次數 事件A發生的次數 事件A發生的頻率1 1002 1003 100…合計問題2:比較在自己試驗25次、小組試驗100次和全班試驗總次數的情況下,事件A發生的頻率.(1)各小組的試驗結果一樣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2)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A發生的頻率有什么變化規律?【答案預設】(1)試驗次數n相同,頻率可能不同,這說明隨機事件發生的頻率具有隨機性.(2)從整體來看,頻率在概率0.5附近波動.當試驗次數較少時,波動幅度較大;當試驗次數較大時,波動幅度較小.但試驗次數多的波動幅度并不全都比次數少的小,只是波動幅度小的可能性更大.【實驗模擬】利用計算機模擬擲兩枚硬幣的試驗,在重復試驗次數為20,100,500時各做5組試驗,得到事件A=“一個正面朝上,一個反面朝上”發生的頻數和頻率如下表:序號 n=20 n=100 n=500頻數 頻率 頻數 頻率 頻數 頻率1 12 0.6 56 0.56 261 0.5222 9 0.45 50 0.50 241 0.4823 13 0.65 48 0.48 250 0.54 7 0.35 55 0.55 258 0.5165 12 0.6 52 0.52 253 0.506用折線圖表示頻率的波動情況如下圖:我們發現:(1)試驗次數n相同,頻率可能不同,這說明隨機事件發生的頻率具有隨機性.(2)從整體來看,頻率在概率0.5附近波動.當試驗次數較少時,波動幅度較大;當試驗次數較大時,波動幅度較小.但試驗次數多的波動幅度并不全都比次數少的小,只是波動幅度小的可能性更大.【結論】大量試驗表明,在任何確定次數的隨機試驗中,一個隨機事件A發生的頻率具有隨機性.一般地,隨著試驗次數n的增大,頻率偏離概率的幅度會縮小,即事件A發生的頻率會逐漸穩定于事件A發生的概率.我們稱頻率的這個性質為頻率的穩定性.因此,我們可以用頻率估計概率.1.3典例分析例1 新生嬰兒性別比是每100名女嬰對應的男嬰數.通過抽樣調查得知,我國2014年、2015年出生的嬰兒性別比分別為115.88和113.51.(1)分別估計我國2014年和2015年男嬰的出生率(新生兒中男嬰的比率,精確到0.001);(2)根據估計結果,你認為“生男孩和生女孩是等可能的”這個判斷可靠嗎?【答案預設】(1)2014年男嬰出生的頻率為,2015年男嬰出生的頻率為.由此估計,我國2014年男嬰出生率約為0.537,2015年男嬰出生率約為0.532.(2)由于調查新生兒人數的樣本非常大,根據頻率的穩定性,上述對男嬰出生率的估計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生男孩和生女孩是等可能的”的結論.【設計意圖】通過頻率的穩定性來估計事件的概率,理解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例2 一個游戲包含兩個隨機事件A和B,規定事件A發生則甲獲勝,事件B發生則乙獲勝.判斷游戲是否公平的標準是事件A和B發生的概率是否相等.在游戲過程中甲發現:玩了10次時,雙方各勝5次;但玩到1000次時,自己才勝300次,而乙卻勝了700次.據此,甲認為游戲不公平,但乙認為游戲是公平的.你更支持誰的結論?為什么?【答案預設】當游戲玩了10次時,甲、乙獲勝的頻率都為0.5;當游戲玩了1000次時,甲獲勝的頻率為0.3,乙獲勝的頻率為0.7. 根據頻率的穩定性,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頻率偏離概率很大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相對10次游戲,1000次游戲時的頻率接近概率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我們更愿意相信1000次時的頻率離概率更近.而游戲玩到1000次時,甲、乙獲勝的頻率分別是0.3和0.7,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有理由認為游戲是不公平的. 因此,應該支持甲對游戲公平性的判斷.【設計意圖】通過模擬游戲兩個事件,來認識進一步加深概率的應用.【思考】氣象工作者有時用概率預報天氣,如某氣象臺預報“明天的降水概率是90%.如果您明天要出門,最好攜帶雨具”. 如果第二天沒有下雨,我們或許會抱怨氣象臺預報得不準確. 那么如何理解“降水概率是90%”?又該如何評價預報的結果是否準確呢?【答案預設】降水的概率是氣象專家根據氣象條件和經驗,經分析推斷得到的.對“降水的概率為90%”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大量觀察發現,在類似的氣象條件下,大約有90%的天數要下雨.只有根據氣象預報的長期記錄,才能評價預報的準確性. 如果在類似氣象條件下預報要下雨的那些天(天數較多)里,大約有90%確實下雨了,那么應該認為預報是準確的;如果真實下雨的天數所占的比例與90%差別較大,那么就可以認為預報不太準確.1.4課堂練習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任何事件的概率總是在之間B.頻率是客觀存在的,與試驗次數無關C.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頻率一般會越來越接近概率D.概率是隨機的,在試驗前不能確定【答案】C. 解析:任何事件的概率總是在之間,其中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任何事件”包含“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故A錯誤. 只有通過實驗,才會得到頻率的值,故頻率不是客觀存在的,一般來說,當試驗的次數不同時,頻率是不同的,它與試驗次數有關,故B錯誤. 當試驗次數增多時,頻率值會逐漸穩定于事件發生的概率,故C正確. 概率是一個確定的值,它不是隨機的,它是頻率的穩定值,故D錯誤. 故選C.2.某人將一枚硬幣連擲10次,正面朝上的情況出現了8次,若用表示“正面朝上”這一事件,則發生的( )A.概率為 B.頻率為 C.頻率為8 D.概率接近于8【答案】B. 解析:做次隨機試驗,事件發生了次,則事件發生的頻率為. 如果進行大量重復試驗,事件發生的頻率總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那么這個常數可看作事件的概率. 故為事件發生的頻率.3.任取一個由50名同學組成的班級(稱為一個標準班),至少有兩位同學的生日在同一天(記為事件)的概率是0.97. 據此我們知道( )A.取定一個標準班,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B.取定一個標準班,事件發生的概率大概是0.97C.任意取定10000個標準班,其中大約9700個班發生事件D.隨著抽取的標準班數不斷增大,事件發生的頻率逐漸穩定在0.97,在它附近擺動【答案】D. 解析:對于給定的一個標準班來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不是0就是1,故A與B均不對;對于任意取定10000個標準班,在極端情況下,事件有可能都不發生,故C也不對,請注意,本題中A,B,C選項中錯誤的關鍵原因是“取定”這兩個字,表示“明確了結果,結果是確定的”.4.在擲一枚硬幣的試驗中,共擲了100次,“正面朝上”的頻率為0.49,則“正面朝下”的次數為__________.【答案】51. 解析:由,知有49次“正面朝上”,故有 (次)“正面朝下”.5.為了研究某種油菜籽的發芽率,科研人員在相同條件下做了10批試驗,油菜籽的發芽試驗相關數據如下表:批次 1 2 3 4 5 6 7 8 9 10每批粒數 2 5 10 70 130 700 1500 2000 3000 5000發芽的粒數 2 4 9 60 116 637 1370 1786 2709 4490(1)如何計算每批試驗中油菜籽發芽的頻率?(2)由各批油菜籽發芽的頻率,可以得到頻率具有怎樣的特征?(3)如何確定該油菜籽發芽的概率?【答案】(1)利用公式:,可求出各批油菜籽發芽試的頻率.(2)批次1的頻率,批次2的頻率,批次3的頻率,批次4的頻率,批次5的頻率,批次6的頻率,批次7的頻率,批次8的頻率,批次9的頻率,批次10的頻率,當試驗次數越來越多時,頻率越來越趨近于一個常數.(3)由(2)可知,當試驗次數越來越多時,頻率在0.900附近波動,由此估計該油菜籽發芽的概率約為0900.【設計意圖】在解題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對概率的性質有進一步的認識。四、課外作業1. 完成課后相關習題;2. 試舉一些生活中概率很小和很大的事件.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