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4.2總體離散程度的估計(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數學必修第二冊第九章)一、教學目標1.結合實例,能用樣本估計總體的離散程度參數(標準差、方差、極差).2.會求樣本數據的方差、標準差、極差.3.理解離散程度參數的統計含義.二、教學重難點1.方差、標準差的計算方法2.利用樣本的方差、標準差對總體數據進行分析三、教學過程(一)方差、極差和標準差的概念引言: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為我們提供了一組數據“中心位置”的重要信息,可以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但有時候僅僅知道“中心位置”不足以讓我們做出有效的決策,請看下面的案例。問題1:有兩位射擊運動員在一次射擊測試各射擊10次,每次命中的環數如下:甲7 8 7 9 5 4 9 10 7 4 乙9 5 7 8 7 6 8 4 7 7如果你是教練,你如何對兩位運動員的射擊情況做出評價?如果這是一次選拔性考核,你應當如何做出選擇?預案:通過簡單的排序和計算,可以發現甲、乙兩位運動員射擊成績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均為7。從這個角度來看,兩位運動員之間沒有差別。結合初中知識,現在我們用方差來刻畫兩位射擊運動員成績的離散程度。,甲運動員10次射擊成績的方差為4,乙運動員10次射擊成績的方差為1.2;由此可知,甲的成績離散程度大,乙的成績離散程度小,說明乙比甲的射擊成績穩定。追問:高中的方差和我們初中學的有什么不同嗎?方差的定義:假設一組數據是,用表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用每個數據與平均數的差的絕對值作為“距離”,即,則這組數據到的平均距離為,為了避免式子中含有絕對值,通常改用平方來代替,即,我們將定義為這組數據的方差,用表示。公式的推導,因為.有時為了計算方差的方便,也用上述表達式計算方差。設計意圖:通過案例,幫助學生回憶方差的概念和統計含義。問題2:除了方差,你還能想到其他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統計量嗎?預案:一種簡單的度量數據離散程度的方法就是極差。極差是數據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即甲命中環數的極差=10-4=6,乙命中環數的極差=9-5=4。極差在一定程度上刻畫了數據的離散程度,可以發現甲的成績波動范圍比乙大。但因為極差只使用了數據中最大、最小兩個值的信息,所含的信息量很少。設計意圖:讓學生主動探索多個統計量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并認識到每個統計量的優缺點。問題3:問題1中方差的單位是什么?預案:由于方差的單位是原始數據的單位的平方,與原始數據不一致。為了使二者單位一致,我們對方差開方,取它的算數平方根,即,我們稱之為這組數據的標準差,用表示。問題4:方差和標準差的取值范圍是什么?如果方差和標準差為0,這組數據有什么特點?預案:非負數;方差和標準差都為0,那么這組數據都一樣,都等于平均數。進一步說明,方差和標準差都是刻畫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的指標,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一般多采用標準差。分層隨機抽樣樣本方差的計算引言:在實際問題中,往往很難獲得所有的數據,可以用簡單隨機抽樣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用樣本的方差估計總體的方差。請看下面的例題:問題5:在對樹人中學高一年級學生身高的調查中,采用樣本量比例分配的分層隨機抽樣,如果不知道樣本數據,只知道抽取了男生23人,樣本的平均數和方差分別為170.6和12.59,抽取了女生27人,樣本的平均數和方差分別為160.6和38.62。你能由這些數據計算出樣本的平均數和方差嗎?并對高一年級全體學生的身高方差做出估計嗎?預案:把抽取的男生樣本記為,樣本的平均數記為,方差記為;把抽取的女生樣本記為,樣本的平均數記為,方差記為;把總樣本數據的平均數記為,方差記為。根據平均數的定義,算出;根據方差的定義和變形公式,總樣本的方差由可得同理可得所以,,將=170.6,=12.59和=160.6,=38.62以及=165.2代入上式,可得因此,總樣本的平均數為165.2,方差為51.4862,據此估計高一年級學生身高的總體方差為51.4862。追問:比較總樣本方差與男生組及女生組的方差,你能發現什么?預案:可以看到總樣本反差既大于男生組的方差,也大于女生組的方差.男、女生的平均數相差越大,即兩組差別越大,總樣本方差比男、女生的方差均大得多,這說明分層隨機抽樣的效果也就越好。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統計結果進行解釋,進而更好地理解分層隨機抽樣的使用范圍。問題6:一般地,如果知道兩組數據各自的數據個數、平均數和方差,如何計算全部數據的平均數和方差呢?預案:一般地,如果已知第一組數據的個數為,平均數和方差分別為和,第二組數據的個數是,平均數和方差分別為和,那么總樣本的平均數,總樣本方差為設計意圖:將總樣本平均數和總樣本方差從問題5推廣到一般,讓學生體會由具體到一般的思想。用平均數和標準差反映數據取值信息問題8:平均數反映數據的集中趨勢,標準差刻畫了數據的離散程度,那么將平均數和方差綜合在一起.例如,考察以平均數為中心的區間[,],[,],觀察數據分別落在這兩個區間的百分比,你能發現什么規律?預案:以100戶居民用戶的月均用水量數據為例。可以發現,100個數據中大部分都集中在[,]內,在[,]外的只有7個數據,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數據落在[,].通過平均數和標準差兩個統計量,就可以得到大部分數據的取值范圍.方差越大,則這個區間越大;方差越小,則這個區間越小.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利用平均數和標準差也可以部分反映數據的取值規律.課堂小結問題9:假設老師請你幫忙完成一個數據分析任務,給了你們學校全體高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成績數據,請你寫一份數據分析報告.結合這節課的學習內容,你會用哪些統計量?為什么?預案:引導學生對平均數和方差等統計量的特點進行歸納概括.設計意圖:通過時間里,讓學生體會平均數和方差等統計量的特點及應用.布置作業教科書第213,214頁練習第2,3,4,5題.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