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1 復數加減法及其幾何意義(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數學必修第二冊第七章)一、教學目標1.掌握復數加、減法的運算法則及其運算律.2.掌握復數加、減法運算的幾何意義.3.發展學生邏輯推理、數學運算、數學建模數學學科素養二、教學重難點1.復數加、減法的運算法則及其運算律2.復數加、減法運算的幾何意義三、教學過程1.復數的加法運算1.1情境導入,引發思考問題1:你是否學習過某些復數的加減運算?能否用復數形式表達 若能,從復數的概念角度如何解釋?【預設答案】或者類似的回答.【設計意圖】從已知到未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數域的擴充需滿足不改變原數域的結構和基本性質,包括運算性質,可通過觀察比較熟悉的實數運算所對應的復數代數形式的運算,以觀察其結構.問題2:復數還有其它特殊情形嗎?是什么?對這類復數的加法,你有什么想法?舉例說明【預設答案】純虛數2i與3i的和是多少呢 即=0+2i ,=0+3i, 猜想+=(0+0)+(2+3)i=0+5i=5i .1.2 歸納整理,學習規則教師教授:我們規定,復數的加法法則如下:設是任意兩個復數,那么它們的和點評:(1)復數的加法運算法則是一種規定.當時與實數加法法則保持一致.(2)兩個復數的和仍然是一個復數.對于復數的加法可以推廣到多個復數相加的情形.【活動預設】通過老師的講授感知復數加法的法則及其定義的合理性.【設計意圖】在這里,運算法則是一種定義,教師的完整詳細的介紹有助于豐富學生對規則的認識.1.3 推演復數加法運算律問題3:復數的加法滿足交換律,結合律嗎?【活動預設】教師引導學生嘗試寫出復數所滿足的交換律與結合律,即:對任意的,有,要求學生對其進行證明,并對證明給出合理的評價.【設計意圖】規則的建立需要一個認同的過程,只有經過嚴密的推理記憶才能更加長久.1.4 類比推理,學習減法法則問題4:類比復數的加法法則,你認為復數有減法嗎 復數的減法法則如何呢?【活動預設】學生可根據實數中加法是減法的逆運算,嘗試給出復數減法的運算法則.教師講授:我們規定,復數的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即把滿足的復數叫做復數減去復數的差,記作.根據復數相等的定義可知.點評:根據復數相等的定義,我們可以得出復數的減法法則,且知兩個復數的差是唯一確定的復數。小結:兩個復數復數的加、減法,類似與兩個多項式的加、減.【設計意圖】通過類比實數的減法運算,推演復數減法的運算法則,通過與多項式類比,加強對復數加、減法運算法則的理解與記憶,發展學生的邏輯推理等數學素養。1.5 典型例題 運用法則請同學根據剛給出的復數加、減法的運算和運算律完成例1.例1、計算【活動預設】根據復數加、減法的運算法則,可得原式=.【設計意圖】運用法則解決簡單的復數的加、減運算問題,可以檢驗學生對法則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發展邏輯推理數學素養.2.復數加、減法的幾何意義2.1 復數加法的幾何意義問題5:復數加法運算有什么幾何意義呢?【活動預設】我們知道復數中的點與以原點為起點的向量一一對應,你能幾何向量的加法討論復數加法的幾何意義嗎?設分別與復數對應,則,,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得.這說明與復數對應,即復數的加法可以按照對應向量的加法進行,這就是復數加法的幾何意義【設計意圖】從數與形兩個角度理解復數的加法.多角度認知一個事物會讓認知更加立體、豐富.此設計為學生處理復數加法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與手段,發展了學生的直觀想象數學素養.2.2 復數減法的幾何意義問題6:你能類比復數加法運算的幾何意義,得到復數減法的幾何意義嗎?【活動預設】設分別與復數對應,則,,.這說明與復數對應,即復數的加法可以按照對應向量的減法法進行,這就是復數減法的幾何意義.【設計意圖】通過類比復數加法的幾何意義,得到復數減法的幾何意義,體會類比在獲取新知中的應用,發展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2.3 復數加、減法的幾何意義的應用【活動預設】例2.根據復數及其運算的幾何意義求復平面內的兩點,之間的距離解:因為復平面內的點,對應的復數分別為,,所以點之間的距離為=【設計意圖】(1)利用復數減法的幾何意義解決問題,加深理解;(2)從這個例題中推導復平面內兩點的距離公式.【活動預設】例3.利用復數減法的幾何意義,思考在復平面內所有滿足的組成的圖形是什么?解:滿足,則復平面中與對應的點到點的距離為1.所有這樣的組成的圖形為以為圓心,1為半徑的圓.【設計意圖】在解題中加深對復數加減運算的理解,形成解題的基本思路:復數與點、向量之間一一對應,利用其幾何意義思考問題的解,再反饋給原問題。3.歸納小結,沉淀成長思考: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復數的加、減法及其幾何意義,它們分別是什么呢?【設計意圖】梳理本節課對于復數加、減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的認知.四、課外作業1.教材第77頁練習題1-4.2.根據今日所學,命制一道能利用復數加、減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的題目,并給出答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