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2節 生物的進化第2課時 生物進化的原因【學習目標】科學思維:理解并概述自然選擇學說。科學探究:知道人工選擇的原理和應用。社會責任:認同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在生物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為什么有些生物種類會滅絕?新的生物種類又是怎樣形成的?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學家提出了多種有關生物進化的理論,其中,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最有說服力。情境導入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跡,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生物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材料,通過化石了解生物進化的歷程。(一)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直接證據課堂探究1.達爾文和他的自然選擇學說達爾文的祖父和父親是醫生,16歲時他被送到愛丁堡學習醫學,但他更喜歡自然科學,1827年父親將“愛捉老鼠”的兒子送到劍橋基督學院學習神學。1831年12月27日,22歲的達爾文隨“貝格爾號”皇家海軍探險船,進行了為期5年的環球旅行。“貝格爾號” 首先沿著南美洲海岸線在巴西和阿根廷,達爾文看到了許許多多千姿百態的動物,他對生物的多樣性感到驚奇,古代的樹懶遺骸比現在的數量個體大得多,這也使他產生疑問,為什么體型小的樹懶,能夠延續下來?在南美洲西海岸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達爾文發現群島上有許多罕見的生物,例如,26種陸棲鳥類中有25種是特有的,海生魚類有15種是新種,25種甲殼蟲中,只有2—3種在其他地方有,185種綠色開花植物中,有100種是新種。生活在南美洲大陸上的鬣蜥,體色為綠色,爪小而適合爬樹和吃樹葉,群島上的鬣蜥爪比較大,能緊緊抓住光滑的巖石,吃水邊的海草,大陸上的鵜鶘會飛,群島上的鵜鶘卻不會飛。兩種鬣蜥不會飛的鵜鶘達爾文還注意到群島上棲息著十三種地雀,這些小鳥的共同祖先,是從南美洲遷徙而來的,但每種地區的鳥喙和大小,都與他們所吃的食物相適應。不同島嶼上的龜殼形態也不同,有的呈圓拱形,有的呈馬鞍形等等,他意識到群島上動物,與環境的協調一致,不是神創造的,而是各種生物發生著適應環境的變化,這種變化,揭示出環境的影響和大自然的選擇。人工選擇的啟示:達爾文注意到人們飼養的動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從野生原種,經過代代的精心選擇和培育形成的,如寵物狗、金魚、菊花和毛質優良的綿羊等。達爾文曾選擇一些尾羽豐滿的鴿子,通過雜交選擇出尾羽呈扇形巨大的鴿子。達爾文1859年發表巨著《物種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選擇學說” 為核心的生物進化理論。在《物種起源》中,達爾文認為,絕大多數物種繁衍的后代數量往往超過生存環境的承受力,導致后代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水和棲息條件等,在競爭生存空間或有限的自然資源時,某些微小變異是生物能夠適應環境變化,這樣的個體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他們的后代可能繼承了這種有利性狀,這樣經過許多代以后,微小的有利變異在物種內積聚起來,一個更加適應環境的生命力更強的新物種形成,這就是“自然選擇” ,總之,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競爭實現的,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樺尺蛾長滿地衣的樹干上的樺尺蠖 淺色個體占多數黑褐色樹干上的樺尺蠖 深色個體占多數1850年考察1950年考察思考: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地點:英國曼徹斯特討論:1.你能解釋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原因嗎?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只有和環境一致的體色的樺尺蠖才能生存下去。2.如果人們要使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淺色的樺尺蠖又重新恢復為常見類型,你認為該怎樣做?治理環境,減少工廠排出的煤煙,使環境恢復到正常并進行保護。討論: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的進化。2.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生物變異有利變異淘汰適應環境不利變異生存遺傳1.如果沒有變異,生物就不可能進化。2.有利于生物生存的變異都可能被自然選擇保留下來。3.古代的長頸鹿因為經常吃樹葉,所以頸部變長,形成了現代的長頸鹿。4.自然選擇留下了的變異永遠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5.有些動物如某種蛾類幼蟲的體表具有鮮艷的顏色和斑紋,并長有毒毛,很容易被食蟲鳥發現,因此,這種具有與保護色不一致的體色是不利于它們的生存的。√×√××當堂檢測6.在生物進化論中,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科學家是( )A. 林奈 B. 巴斯德 C. 達爾文 D. 虎克7.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自然選擇的結果是( )A.保留了高等的生物類群,淘汰了低等的生物類群B.保留了新出現的物種,淘汰了低等的生物類群C.保留了有益于人類的物種,淘汰了有害于人類的物種D.保留了適應環境的物種,淘汰了不適應環境的物種CD8.家養的動物同野生的動物相比,往往會發生較大的變異,請解釋其原因。這是因為人工選擇的結果。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的選擇可以加快生物演變的歷程,縮短生物演變的時間。9.剛開始使用蚊香的時候,殺蚊子的效果很好,可到后來,效果不明顯,請你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分析此現象。經過一代代選擇,蚊子普遍具有了抗藥性,所以到了后來使用蚊香時效果不明顯。(共17張PPT)第2課時 生物進化的原因生物學 八年級下冊BSD欄目導航課前預習·熟知教材層級演練·能力提升一、人工選擇1.實例:人們飼養的動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從野生原種經過代代的 和培育形成的。 2.啟示:自然界中也一定存在著與人工選擇相似的過程,即 。二、自然選擇學說1.達爾文于1859年發表巨著《 》,提出了以 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理論。 課前預習·熟知教材精心選擇自然選擇物種起源自然選擇2.內容承受力過度繁殖 (基礎) 絕大多數物種繁殖的后代數量,往往超過生存環境的 生存競爭 (動力) 后代數量過多,無法獲得足夠的 、水和棲息條件等,從而通過 獲得生存空間或有限的自然資源遺傳變異 (內因) 某些適應環境變化的微小變異,使某些生物個體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它們的后代可能繼承了這種 適者生存 (結果) 微小的 變異在物種內積累起來,形成一個更加 環境和生命力更強的新物種 食物競爭有利性狀有利適應3.特點(1)自然選擇是通過 實現的,生物的 和 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選擇在自然界中是 存在的。 (3)環境的 作用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生存競爭多樣性適應性普遍定向選擇(1)過度繁殖引起生存競爭,由于生物具有遺傳變異的特性,所以會出現適應者生存的現象。(2)人工選擇不一定促進生物的進化,而自然選擇一定促進生物的進化。(3)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變異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但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4)生物的進化不會停止,現在地球上的生物將來會進化成什么樣子,是以后的環境變化所決定的。下列關于生物進化觀點或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A.長頸鹿長頸的形成是努力吃高處樹葉的結果B.長期噴灑殺蟲劑,蒼蠅還是很多,是因為殺蟲劑使蒼蠅發生了變異C.獵豹和羚羊奔跑速度都很快,這是長期相互選擇的結果D.刺猬的身體長有刺,這是為了保護自己而發生的有利變異思路分析:長頸鹿的長頸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不是長期努力伸向高處的結果;實驗證明,蒼蠅原來就存在著抗藥性比較強的個體,并不是殺蟲劑使蒼蠅個體產生了抗藥性的變異;刺猬的身體長有刺,是為了保護自己,是環境選擇的結果。答案:C1.(2024鎮沅模擬)人們栽培的菊花有很多品種,其中“山村春色”“黃鶴云飛”“七寶樓臺”“仙露蟠桃”“古都瑞雪”等優良品種為群芳中的佼佼者。不同品種的菊花在顏色、形態等方面都有差別,造成這些差別的主要原因是( )A.各地氣候條件不同B.菊花為了滿足人類的喜好而產生了變異C.自然選擇D.人工選擇層級演練·能力提升D2.翻車鲀是魚類中產卵量最多的,在繁殖季節一條翻車鲀可產卵3億粒,孵出的幼魚大部分成為其他魚蝦的餌料,只有30條左右能存活至繁殖季節,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這種現象作出的解釋是( )A.遺傳變異和適者生存B.生存競爭和遺傳變異C.過度繁殖和生存競爭D.過度繁殖和遺傳變異C3.在“模擬保護色形成過程”的活動中,取紅、綠、紫、黃四種顏色的小紙片各25張,放在一塊綠色布上,實驗者快速拿取。最后剩下的小紙片數量最多的可能是( )A.紅色的B.綠色的C.紫色的D.黃色的B4.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生活著多種地雀,地雀的喙在形態和大小上存在差異,并且它們取食不同類型的食物(如下表所示)。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喙的形態、大小 鑿狀 尖而長 粗而尖 細而長取食類型 果實 仙人掌 種子 昆蟲(1)根據表格中的信息可以推測:喙的形態、大小的差異與 有關。(2)加拉帕戈斯群島中某個島上的主要植物是仙人掌,此島上地雀喙的形態、大小多數 ;對于此島上的地雀來說,粗而尖的喙屬于 (填“有利”或“不利”)變異,在生存競爭中,具有此種變異的個體容易 (填“生存”或“被淘汰”)。 (3)環境的改變對地雀喙的形態和大小具有 作用。生物就是通過 、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取食類型尖而長不利被淘汰選擇遺傳1.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枯葉蝶擬態形成的原因是( )A.遺傳→自然選擇→適應B.遺傳→變異→進化C.變異→遺傳→適者生存D.變異→生存競爭→適者生存D2.(2024云南)海南角螳是海南特有的一種螳螂,經過長期的進化,其體色和苔蘚植物的顏色相似,有助于它們生活在長滿苔蘚植物的巖壁或者樹干上。下列敘述符合自然選擇學說的是( )A.海南角螳為適應環境發生了變異B.海南角螳可以隨環境改變體色C.與苔蘚植物顏色相似的海南角螳更易存活D.海南角螳與其他螳螂之間不存在生存競爭C3.在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野兔奔跑的速度越來越快,鷹的視覺也越來越敏銳。這種現象說明( )A.生存是生物進化的根本原因B.野兔和鷹在生存競爭中相互選擇、共同進化C.一種生物的進化與周圍生物沒有關系D.自然選擇在野兔和鷹的進化中沒發揮作用B4.(2024平原期末)下面讓我們運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流感病毒致病性的進化趨向進行分析。(1)流感病毒的變異,有可能導致其致病性更強,也可能導致其致病性更弱,這兩種不同方向的變異為 提供了材料。 (2)為了爭奪生存的機會,獵豹和羚羊之間要進行捕食和反捕食,流感病毒與人類之間則要進行入侵與反入侵,這在自然選擇學說中被稱為 。 自然選擇生存競爭(3)致病性更強和更弱的流感病毒哪一種更容易生存,哪一種更容易被淘汰呢 致病性更強的病毒容易導致病人死亡,病毒隨之減少了傳播機會;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導致病人死亡,病毒因此獲得了更多傳播機會。這就是自然選擇學說中的 。 (4)由上述分析可以作出如下推測: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流感患者的死亡率會呈逐漸 趨勢,感染率會呈逐漸 趨勢。適者生存下降上升謝謝觀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21.2生物的進化 第2課時授課課件2024-2025學年度八年級下學期北師大版生物學.pptx 第2課時 生物進化的原因習題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