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題 第2課時 勾股定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學目標 1.會運用勾股定理求線段長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這一幾何模型,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已知邊與未知邊長度之間的聯系,并進一步求出未知邊長.教學重點 運用勾股定理求線段長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 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這一幾何模型,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已知邊與未知邊長度之間的聯系,并進一步求出未知邊長授課類型 新授課 課時 1教學步驟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 內容調整及原因復習回顧 直角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_.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 a,b,斜邊長為 c,那么___________. a、b、c 為正數 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扎牢基礎情景引入 有一人拿著一根桿子進屋門,橫著拿,不能進,豎著拿,也不能進,干脆將其折斷,才解決了問題.請問同學們,這樣是真正解決了問題了嗎?讓你做的話,你感覺怎么辦合適? 生活問題導入,提高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新知探究 問題 1 觀看下面同一根長竹竿以三種不同的方式進門的情況,對于長竹竿進門之類的問題你有什么啟發? 這個跟我們學的勾股定理有關,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預設問題: 通過將實際問題轉為數學問題,勾股定理解決教師總結 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幾何模型,畫出圖形,分析已知量、待定量,這是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思路.例題 例1 一個門框的尺寸如圖所示,一塊長3 m,寬 2.2 m的長方形薄木板能否從門框內通過?為什么? 例2 如圖,一架2.6米長的梯子AB 斜靠在一豎直的墻AO上,這時AO 為2.4米. (1)求梯子的底端B距墻角O多少米? (2)如果梯子的頂端A沿墻下滑0.5米, 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米嗎? 例3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兩點 A(-3,5), B(1,2),求 A,B 兩點間的距離. 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一般地,設平面上任意兩點 思考 : 在八年級上冊中,我們曾經通過畫圖得到結論: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分別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學習了勾股定理后,你能證明這一結論嗎? 已知:如圖,在 Rt△ABC 和 Rt△A′B′C′ 中, ∠C =∠C′ = 90°,AB = A′B′,AC = A′C′. 求證:△ABC≌△A′B′C′. 例題難度初見升級,設置有一定梯度,符合學生思維與能力發展 用新知識解決老問題,拓展思維方法,建立之間的練習練習 1.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 適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各幾何?(具體見課本第29頁第10題) 2.如圖,學校教學樓前有一塊長為 4 米,寬為 3 米的長方形草坪,有極少數人為了避開拐角走“捷徑”,在草坪內走出了一條“徑路”,卻踩傷了花草. (1)求這條“徑路”的長; (2)他們僅僅少走了幾步(假設2步為1米)? 及時鞏固,提高知識的應用熟練程度當堂檢測 1.從電線桿上離地面 5 m的 C 處向地面拉一條長為 7 m的鋼纜,則地面鋼纜 A 到電線桿底部 B 的距離是( ) A. 24 m B. 12 m C. m D m 如圖,一支鉛筆放在圓柱體筆筒中,筆筒的內部底面直徑是 9 cm,內壁高 12 cm,則這只鉛筆的長度可能是( ?。?9 cm B. 12 cm C. 15 cm D. 18 cm 3. 已知點(2,5),(-4,-3),則這兩點的距離為____. 4. 如圖,有兩棵樹,一棵高 8 米,另一棵高 2 米,兩棵樹相距 8 米. 一只鳥從一棵樹的樹梢飛到另一棵的樹梢,問小鳥至少飛行多少米? 5.能力提升 如圖,有一秋千,當它靜止時,踏板離地 1 尺,將它往前推送 10 尺,秋千的踏板就和人一樣高,這個人的身高為 5 尺,如果這時秋千的繩索拉得很直,試問它有多長? 當堂檢測,及時發現反饋問題,及時調整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作業: 1.課后練習; 2.同步練習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