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第1課讓小車運動起來馬的拉力人的推力電動機的牽引力發(fā)動機的牽引力腳的蹬踏產(chǎn)生的力要使車輛或物體運動起來,必須要給它一種力量,它們是靠力量運動的。我們把這種可以使物體運動的力量——動力。探索利用墊圈和繩子,如何讓小車動起來呢?1.細繩拴在小車上的位置與小車運動的方向有關嗎? 2.拉小車的繩子多長比較合適?思考:活動一: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操作材料:回形針活動一: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操作方法:把小車和繩子連接到一起,在繩子末端系上回形針變成的鉤子,掛一些墊圈。注意:不要讓小車沖出桌面。1.繩子要拴在車頭中間。2.繩子長度不能超過桌子的高度。墊圈起了什么作用?墊圈起了拉動小車的作用,我們是用墊圈的重力使小車運動的。重力拉力現(xiàn)在我們也來感受一下重力,把書本放在手上,你的手有什么感覺?重力活動小結:重力拉力墊圈的重力作用在繩子上,產(chǎn)生的拉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了,墊圈的重力就是小車運動的拉力。活動二:拉力大小與小車的運動之間的關系1.用多大的拉力,剛好能使小車啟動呢? 2.用更大的拉力拉小車,小車運動的快慢會怎樣變化?預測:1.標明小車運動的起點和終點,每次實驗都要從起點開始,終點結束。操作方法:起點終點活動二:拉力大小與小車的運動之間的關系2.從掛一個墊圈開始,一個一個增加墊圈,直到小車動起來。3.再多個多個地增加墊圈,觀察小車的運動是怎樣變化的。4.記錄每次墊圈的數(shù)量和小車運動的時間。操作方法:填寫活動記錄表的時候,拉力的大小用墊圈的個數(shù)來表示。1.每種情況至少要測量三次,求平均值。2.小車通過終點后,我們可以用手擋住小車,形成阻力,讓它停止。注意:重物越重,說明拉力越大。我們用增加或減少墊圈的方法來改變拉力的大小。1.預測:從1個墊圈開始,每次增加1個墊圈,看看至少用幾個墊圈才能拉動小車。2.實驗時每次增加拉動小車墊圈個數(shù)的1倍,實驗效果較為明顯。拉力大小 (墊圈個數(shù)) 實驗 次數(shù) 小車運動得快慢從起點到終點的時間 平均時間6個 12312個 12318個 1239秒7秒8秒6秒4秒5秒2秒1秒3秒7秒4秒2秒活動記錄表:慢速中速快速我們發(fā)現(xiàn):拉力越大,小車運動越快;拉力越小,小車運動越慢。我們的結論:1.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2.拉力越大,小車運動速度越快。課后思考:還能通過其他的什么方式讓小車運動起來呢?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