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4.1-4.3生物技術的安全性與倫理問題第1節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P101)一、轉基因成果1.轉基因微生物⑶成果:對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廣泛和取得實際應用成果最多的領域。⑵優點:微生物具有生理結構和遺傳物質簡單、生長繁殖快、對環境因素敏感、容易進行遺傳物質操作等優點。第1節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P101)一、轉基因成果1.轉基因微生物⑴地位:①減少啤酒酵母雙乙酰的生成,縮短啤酒的發酵周期。②構建高產、優質的基因工程菌生產氨基酸是目前工業化生產氨基酸的重要途徑。③基因工程菌生產藥物幾乎涉及各種類型疾病的治療。第1節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P101)一、轉基因成果2.轉基因動物⑴將生長激素基因、促生長激素釋放激素基因等轉入動物體內,培育了生長迅速、營養品質優良的轉基因家禽、家畜。⑵將某些抗病毒的基因轉入動物體內,培育了抵抗相應病毒的動物新品種。⑶建立某些人類疾病的轉基因動物模型,模擬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為研究該疾病的致病機制和開發治療藥物提供依據。普通番茄(左)和轉基因耐儲藏番茄(右)第1節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P101)一、轉基因成果3.轉基因植物⑴研究成果:科學家已經培育出了大批具有抗蟲、抗病、抗除草劑和耐儲藏等新性狀的作物。⑵舉例:轉基因耐儲藏番茄轉基因技術抑制乙烯形成酶的活性乙烯生成量降低延長了番茄的儲藏期第1節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P101)轉基因成果轉基因微生物轉基因動物轉基因植物碩果累累的轉基因成果在帶給人們喜悅的同時,也促使人們關注轉基因的安全性問題。實際上,轉基因技術及其應用就是伴隨著質疑、擔憂甚至反對的聲音而不斷發展的。二、對轉基因產品安全性的爭論【辯論會】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轉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第1節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P101)三、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1.轉基因產品上市要求轉基因作為一項技術本身是中性的,由這項技術研發出來的產品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安全性評價,符合相應標準后才能上市。第1節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P101)三、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2.如何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①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詆毀科學創新、造謠惑眾,而是需要以完備的相關科學知識為基礎,即清晰地了解轉基因技術的原理和操作規程。②應該看到人們的觀點受到許多復雜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③要靠確鑿的證據和嚴謹的邏輯進行思考和辯論。④堅持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第1節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P101)我國還成立了專門的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即維護了消費者對轉基因產品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又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轉基因技術和已經上市的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06年《轉基因作物田間試驗安全檢查指南》《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管理辦法》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2002年《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2001年《農業轉基因工程生物管理條例》1996年《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1993年《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三、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3.我國針對轉基因技術的方針轉基因標簽非轉基因標簽練習與應用1. 當面對日常生活中與轉基因技術有關的話題時,我們需要理性地表明觀點和參與討論。下 列不屬于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的是( )A. 要靠確鑿的證據和嚴謹的邏輯來思考轉基因技術的影響B. 只要有證據表明產品有害,就應該禁止轉基因技術的應用C. 要看到經濟、文化和倫理道德觀念等的差異使人們對轉基因技術有不同的看法D. 要在清晰地了解轉基因技術的原理和操作規程的基礎上來討論轉基因技術的相關問題B練習與應用2. 我國為保證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頒布相關的法規B. 制定相關的技術規程C. 減少農業轉基因技術的研發D. 成立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C練習與應用二、以下內容摘自網絡某論壇。可食用的轉基因作物一般具有如下特征:⑴與傳統作物的味道不同,例如,傳統的玉米略帶甜味,而現在流行的轉基因甜玉米的甜度非常高,像加了蜜一樣;⑵與傳統作物的色彩不同,如彩椒、紫薯;⑶凡是害蟲喜歡吃的作物都是非轉基因的,而沒有害蟲或很少有害蟲吃的作物,絕對是轉基因的。請你辨析上述說法的可靠性。不能用口味、顏色或大小等指標來判斷一種作物是否是轉基因作物。天然植物本來就多種多樣,不同品種雜交就可能出現新的性狀。如甜玉米、彩椒、紫薯等都是通過雜交育種培育的,培育過程中并沒有用到轉基因技術。也不能用害蟲是否喜歡吃或有沒有害蟲吃來判斷一種作物是否是轉基因作物,因為不同轉基因作物轉入的基因是不同的,如果轉入的是抗蟲基因,那么目標害蟲可能會被殺死;如果轉人的并非抗蟲基因,那么轉基因作物在預防蟲害方面就不會有特殊的作用。綜上所述,習題中摘選的網絡上的說法都不可靠。第2節 關注生殖性克隆人(P106)一、生殖性克隆人面臨的倫理問題1.生殖性克隆指通過克隆技術產生獨立生存的新個體。2.治療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術產生特定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用它們來修復或替代受損的細胞、組織和器官,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治療性克隆 生殖性克隆目的處理方式水平聯系第2節 關注生殖性克隆人(P106)一、生殖性克隆人面臨的倫理問題治療人類疾病用于生育,產生新個體獲得早期胚胎主要用于獲得胚胎干細胞,再誘導胚胎干細胞分化出所需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獲得早期胚胎需通過胚胎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成個體細胞水平個體水平無性繁殖,產生新個體、新組織,遺傳物質相同贊成反對你支持生殖性克隆嗎?對生殖性克隆人研究的不同見解①生殖性克隆是一項科學研究,有內在的發展規律,社會應該允許科學家研究。②雖然現在人們的倫理道德觀念不能接受,但是人的觀念是可以的改變的。倫理方面:①生殖性克隆有違人類尊嚴。②生殖性克隆是人為地制造心理上和社會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嚴重地違反了人類倫理道德,是克隆技術的濫用。技術方面:克隆技術還不成熟,構建重構胚成功率低,胚胎移植到母體子宮后著床率低、流產率高、胎兒畸形率高和出生后死亡率高等。支持(少數)反對(大多數)第2節 關注生殖性克隆人(P106)二、我國禁止生殖性克隆人1.我國對待生殖性克隆人的態度“四不原則”2002年2月和9月,在聯合國總部召開的制定《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國際公約》特委會和工作組會議上,我國代表團指出,中國政府積極支持制定該公約,堅決反對克隆人,不允許進行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實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實驗不贊成不允許不支持不接受第2節 關注生殖性克隆人(P106)二、我國禁止生殖性克隆人2.原因①社會角度:克隆人只是某些人出于某種目的制造的”產品”,沒有”父母”,這可能導致他們在心理上受到傷害。②健康角度:由于技術問題,可能孕育出有嚴重生理缺陷的克隆人。③家庭角度:克隆人的家庭地位難以認定,這可能使以血緣為紐帶的父子、兄弟和姐妹等人倫關系消亡。④倫理角度:生殖性克隆人沖擊了現有的一些有關婚姻、家庭和兩性關系的倫理道德觀念。⑤尊嚴角度:生殖性克隆人是對人類尊嚴的侵犯。⑥進化角度:生殖性克隆人破壞了人類基因多樣性的天然屬性,不利于人類的生存和進化。復習回顧:iPS細胞干細胞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雖然將干細胞用于臨床治療還面臨一些問題,如存在導致腫瘤發生的風險,但是我們相信,隨著理論和技術的不斷完善,干細胞將在再生醫學、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檢測等領域發揮大作用。第2節 關注生殖性克隆人(P106)三、警惕用新技術研究生殖性克隆人1.干細胞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可能會涉及克隆人研究:⑴外國科學家用4種轉錄因子誘導人的成纖維細胞轉變成為iPS細胞。⑵我國科學家用4種小分子化合物誘導小鼠成纖維細胞轉變成為iPS細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用特定的轉錄因子誘導iPS細胞可能帶來的致癌風險。⑶科學家已經成功用iPS細胞克隆出了活體小鼠。試想:如果將小鼠的iPS細胞換成人的iPS細胞,不就可以克隆人了嗎?第2節 關注生殖性克隆人(P106)三、警惕用新技術研究生殖性克隆人2.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引起了倫理方面的擔憂:⑴國外部分科學家和企業家希望合成人類整個基因組。⑵支持者認為這將培育出用于移植的人體器官,還會加速疫苗的研發,反對者認為這可能造出“無父母”人類或者擁有相同基因組的“克隆人”。資料分析:設計試管嬰兒是指在試管嬰兒培育的技術基礎上,在早期胚胎移入母體子宮之前,對胚胎進行遺傳學診斷,有選擇地把胚胎植入母體子宮,以達到生出所需類型嬰兒的一種技術手段。1.3 傳統發酵技術思考·討論Q1.結合上圖分析,與試管嬰兒培育過程相比,設計試管嬰兒多了哪幾個過程?取早期胚胎細胞,對早期胚胎進行遺傳學診斷,即圖中③④過程。資料分析:設計試管嬰兒是指在試管嬰兒培育的技術基礎上,在早期胚胎移入母體子宮之前,對胚胎進行遺傳學診斷,有選擇地把胚胎植入母體子宮,以達到生出所需類型嬰兒的一種技術手段。1.3 傳統發酵技術思考·討論Q2.假如有一對夫婦為生男孩而提出做設計試管嬰兒的申請,你覺得是否合理?說明理由。不合理,這是對試管嬰兒技術的濫用,設計試管嬰兒的性別會破壞自然狀態的性別比例,有悖于倫理道德。設計試管嬰兒與試管嬰兒的比較項目 設計試管嬰兒 試管嬰兒技術手段實踐應用聯系 胚胎移植前需要進行遺傳學診斷不需要進行遺傳學診斷解決不孕不育問題用于白血病、致命貧血病等疾病的治療等二者都是體外受精,體外進行早期胚胎發育,再進行胚胎移植,生殖方式都為有性生殖對設計試管嬰兒的爭論觀點 理由不符合 倫理道德 ①把試管嬰兒當作人體零配件工廠,是對生命的不尊重②早期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權利,拋棄或殺死多余的胚胎,無異于“謀殺”③有人會濫用設計試管嬰兒技術,例如,將此技術用于設計嬰兒性別等符合 倫理道德 ①設計試管嬰兒是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的最好、最快捷的方法之一②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細胞并不會對試管嬰兒造成損傷③臍帶血是試管嬰兒的“身外之物”2.試管嬰兒與設計試管嬰兒的比較歸納提升P81練習與應用一、概念檢測1.生殖性克隆和治療性克隆既有相同點,又有本質的區別。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兩者都涉及體細胞核移植技術B.前者為了產生新個體,后者為了治療疾病C.前者面臨倫理問題,后者不會面臨倫理問題D.我國允許生殖性克隆動物,但禁止生殖性克隆人C練習與應用一、概念檢測2.下列有關生殖性克隆人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殖性克隆人能豐富人類基因的多樣性B.可以運用重組DNA技術進行生殖性克隆人研究C.雖然生殖性克隆人存在倫理問題,但克隆技術已經成熟D. 我國政府不贊成、不允許、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實驗D第3節 禁止生物武器(P106)1.種類致病菌類病毒類生化毒劑類波特淋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等天花病毒等肉毒桿菌毒素等第3節 禁止生物武器(P106)2.特點成本低、使用方法簡單致病能力強1有一定的潛伏期5攻擊范圍廣26傳播途徑多3不易被發現難以防治4特點第3節 禁止生物武器(P106)3.傳播途徑直接通過食物生活必需品帶菌昆蟲呼吸道消化道皮膚人、畜體內侵入散布第3節 禁止生物武器(P106)4.對生物武器的威脅,不能掉以輕心①細菌武器、生化毒劑的威脅:國家以科學研究為名,進行細菌武器、生化毒劑的研究和儲存,如生產和儲存傳染性極強、致死率極高的炭疽桿菌,保存著天花病毒毒株等。②新型致病菌的威脅:轉基因技術的出現后,使得制造各種新型的致病菌成為可能。(如:新型鼠痘病毒、改造過的蠟狀桿菌、改造過的流感病毒)第3節 禁止生物武器(P106)4.對生物武器的威脅,不能掉以輕心③《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徹底銷毀生物武器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期望。1972年4月,蘇聯、美國、英國分別在其首都簽署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該公約與1975年3月生效,1984年11月,我國也加入了這一共約。④我國對生物武器的態度:在任何情況下不發展、不生產、不儲存生物武器,并反對生物武器及其技術和設備的擴散。支持《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宗旨和目標,全面、嚴格履行公約義務,支持不斷加強公約的約束力,并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生物武器等各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