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音 樂三年級(下)第五單元《采山》教材分析:《采山》是一首活潑的少兒歌曲,歌曲中旋律的跳進、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運用增添了采山的樂趣和山歌風格的濃郁度,體現(xiàn)了小朋友在蒙蒙細雨中去采山的愉悅心情。本首歌曲采用四二拍子,單一部曲式,五聲徵調(diào)式。全曲共有六個樂句,第一、二樂句相同,強調(diào)了主題鮮明的音樂形象;第三樂句四個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小朋友采摘蘑菇、木耳、鮮花、野果時輕快的腳步和愉悅的心情;第五、六樂句是對第一、四樂句的變化與重復,附點的出現(xiàn)和樂句的重復再次強調(diào)了小朋友采山愉快的心情;結束句時九度的大跳和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的運用給人一種強烈的收束感。學情分析:小學階段的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比較強,他們會對自己所聽到的音樂自然地做出身體律動感受音樂情緒。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有一定的識譜及拍打節(jié)奏的能力,并且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他們有較強的好奇心、感受力、模仿力、表現(xiàn)力的特點以及目前已有的音樂基礎知識來進行教學,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使學生達到真正理解歌曲,會唱并唱好本歌曲。教學目標:1、能夠體會歌曲的情緒,用活潑歡快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2、在聆聽和演唱歌曲的過程中,通過聲勢和律動表現(xiàn)和感受音樂情緒,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教學難點:唱準歌曲中密集的節(jié)奏,做到吐字清晰。教具:鋼琴、多媒體課件、串鈴、雙響筒教學過程:一、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音樂,學生拍手進教室。(設計意圖: 利用與《采山》歌曲情緒一致的并且孩子熟悉的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來調(diào)整好學生上課的狀態(tài)及感受歌曲帶來的情緒,為《采山》的學習做鋪墊。)二、導入新課1、初聽歌曲。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名字叫《采蘑菇的小姑娘》,很顯然她是去山上采蘑菇去了,她一大早就去采,說明小姑娘特別的勤勞。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勤勞的小姑娘,你們瞧,她來了!(出示采山姑娘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聽一聽她都采了些什么?(播放《采山》)(設計意圖:這樣設置問題的目的:1、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2、帶著問題去聽音樂找答案,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生:采了蘑菇、木耳、山菜、山花、山果。2、復聽歌曲。師:嗯,同學們的耳朵非常的靈,聽得非常準確。同學們,山上物產(chǎn)豐富,一到收獲的時候,山民們就會去山上采摘他們看上的寶貝,我們稱之為“采山”。(板書課題)。你們覺得小姑娘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采這些果實的?生:歡快喜悅地師:讓我們再聽一次歌曲,感受一下采山姑娘的心情,通過面部表情和晃動身體來表現(xiàn)。(設計意圖:揭示課題,使學生了解采山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復聽音樂感受音樂情緒。)三、學習歌曲師:相信大家的情緒都被這位采山姑娘帶動起來了,就讓我們跟著這位姑娘一起去采山,好嗎?采山分三步:去、采、回家。哪一個過程最重要?(采),所以我們?nèi)ブ拔覀円獙W習一下采山的技巧,請跟老師模仿,看誰最先學會采山的方法。1、學唱最重要的一步——“采”。(第3、4樂句)(1)解決難點四個十六的節(jié)奏型。X X X X X O | (出示節(jié)奏)生:模仿老師拍打的四個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學生分成兩組,比一比,哪組學的快、齊)(設計意圖:用“學采山技巧”的說法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四個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的難點問題)(2)體會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師:剛才打的節(jié)奏中的第二拍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現(xiàn),它的運用體現(xiàn)了小姑娘怎么樣的特點?(活潑、輕巧、靈活)如果是這樣:X X X X X | 呢?哪一個顯得小巧?(設計意圖:通過將一個四分音符與兩個八分后休止的節(jié)奏型之間的比較,讓學生體會八分休止符的作用)師:那這首歌曲中,有許多地方都含有八分休止符,請同學們給它找出來,并在八分休止符的位置上畫蘑菇。(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明白歌中出現(xiàn)多次的八分休止符,由此可見它刻畫人物的形象性和巧妙性,在八分休止符處畫上蘑菇,增加了趣味性。)(3)學生通過剛才拍打的節(jié)奏型,按節(jié)奏朗讀“采呀采蘑菇,采呀采木耳,采來山菜嫩又鮮”。(4)教師教唱這兩個樂句。2、學習第二步:“去”。(第1、2樂句)(1)教師根據(jù)第1、2樂句的節(jié)奏來創(chuàng)編聲勢和律動,學生模仿。X X X X | X X X O |腳 拍手(2)學生根據(jù)節(jié)奏朗讀第1、2句的歌詞。(出示第1、2樂句的歌詞)(設計意圖:通過節(jié)奏的模仿,引導學生自己讀歌詞,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3)出示第1、2樂句的樂譜,師:你們觀察一下這兩句樂譜,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生:第1樂句和第2樂句的樂譜是相同的。師:唱1、2小節(jié)樂譜生:接唱3、4小節(jié)的樂譜。(出示第1、2樂句的樂譜)(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現(xiàn)樂譜的相同,使學生覺得很容易,更積極地去學習和嘗試演唱,師生接唱也是很好的互動。)(4)教師慢速鋼琴伴奏,引導學生自己填入歌詞演唱第1、2樂句。(設計意圖: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教師起引導作用,提高學生自己填詞演唱的能力。)3、學習第三步:“回家”。(1)教師拍打八分附點節(jié)奏型X·X X X | ,學生模仿,并提問與X X X X|的區(qū)別在哪里?講解X·X 節(jié)奏。(設計意圖:使學生體會八分附點的作用,唱準八分附點的節(jié)奏,唱出姑娘收獲滿滿的心情。)(2)學生按節(jié)奏朗讀第5、6樂句的歌詞。(3)出示整首歌曲的樂譜,并提問。師:觀察一下第5和第6樂句的樂譜分別與哪個樂句的樂譜相近或者相同?生:第5樂句與第1樂句的樂譜幾乎相同,只有一個音符不同;第6樂句與第4樂句的樂譜是完全相同的。(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現(xiàn)樂譜的相同,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掌握歌曲的結構。)(4)教師慢速鋼琴伴奏,引導學生自己填入歌詞演唱第5、6樂句。(設計意圖: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教師起引導作用,提高學生自己填詞演唱的能力和學會歌曲的成就感。)4、隨琴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提問:歌曲分為幾個樂句?(設計意圖:學生對整個歌曲的鞏固以及熟悉歌曲的結構。)5、分形式演唱:(1)第一段:師1、2樂句,生3、4樂句,師生5、6樂句。(2)第二段:學生分兩組,接龍唱。(設計意圖:師生的合作和同學分組之間的合作,增加了趣味性,練習了樂句之間的銜接性,也鞏固了歌曲,進一步熟悉歌曲。)6、歌曲的處理:教師講解最后一小節(jié)的九度大跳,兩音跨度比較大,口腔打開,聲音往頭頂上唱,但是不能冒了,就像頭頂戴了一個帽子一樣,請同學們再嘗試一次。(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正確的聲音演唱最后的大跳,不能喊唱。)四、拓展1、利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出示節(jié)奏譜)將班級分成兩組,第一組同學分為兩個樂器:沙錘、串鈴,第二組同學隨伴奏唱歌。兩組再整體交換。(師)雙響筒:X X | O X X ‖(生) 沙錘:X X | X X X O ‖串鈴:X O | X O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為歌曲伴奏的能力與小組之間的合作能力,使音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五、課堂小結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領略了大山的美景,也靠自己的努力進行了一次采山的愉快勞動,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許多的快樂,相信大家的小籃子都收貨滿滿,讓我們拿起我們滿載而歸的小籃,一起回家吧。 (在《采山》的音樂聲中排隊出室)。(設計意圖:加深對樂曲的印象,同時也使學生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緒和體會勞動的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