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8章 第2節生態安全學習目標1、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也能對其進行修復和改善;2、調查當地環境的變化活動,知曉可以通過防止環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等措施保障生態安全,積極參與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2023年世界地球日,發布了一組主題為“衛星視角下,這些地方變美了”的照片,展示了我國通過生態修復工程讓許多地方發生了美麗的“蝶變”,生態安全得到了保障。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有影響嗎?哪些措施可以保障生態安全?一、人類活動影響生態環境20世紀以來,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大,環境污染、資源濫用等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過度放牧退化沙漠化鹽堿化亂砍濫伐水污染討 論我們能修復和改善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嗎?目標:理解通過多種措施可以修復和改善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學習與討論:1.各小組研讀素材,分析上述兩個案例中環境被破壞的具體原因。2.聯系自己身邊環境被破壞和修復的實例,討論生態環境得以修復的原因。交流與評價:各小組相互交流,評價上述討論的結果,理解人類活動既會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也能對其進行修復和改善。潘安湖采煤塌陷地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塞罕壩荒山沙地(原因:過度圍墾,濫伐林木)塞罕壩綠色林海(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改善:二、我國重視保障生態安全是指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所需的生態環境處于不受或少受破壞與威脅的狀態,即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人類與地球生態系統之間都保持著正常的功能和結構。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國家所處的生態環境能夠維系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時,生態就是安全的;一旦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生態安全得不到保障,就會影響社會穩定,甚至危及國家安全。生態安全生態安全的地位長江禁漁使長江流域生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自2020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率先實行全面禁漁,自2021年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等保護區實行全面禁漁。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量急劇下降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呈現逐步恢復向好趨勢。三北防護林構筑起綠色生態屏障為了根治三北地區(東北、華北、西北)的沙塵暴和水土流失等問題,1978年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以來,從根本上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退耕還林還草扭轉了生態惡化的趨勢《中國退耕還林還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書顯示,20年來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超過3.3X105km2,成為人類修復生態系統的成功典范。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作為一名公民,我們應該共同擔負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觀,熱愛自然,保護生物圈,全球生態安全才能得到保障。課堂小結人類活動影響生態環境我國重視保障生態安全措施修復和改善生態安全:是指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所需的生態環境處于不受或少受破壞與威脅的狀態,即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人類與地球生態系統之間都保持著正常的功能和結構。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觀,保護生態環境。隨堂練習1、長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其獨特的生態系統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關于長江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A.長江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單向的B.長江生態系統能提供工農業用水,也能調節氣候C.實施“長江十年禁漁”可增加長江生態系統中消費者的數量D.陽光、溫度和水分是影響長江魚類分布的非生物因素A2、下列人類活動中,有利于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的是( )A.開墾草原 B.圍湖造田C.植樹造林 D.過度放牧3、我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是( )A.倡導少開車、多步行B.實行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C.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D.圍湖造田,大幅度增加糧食種植面積CD4、為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下列措施中不恰當的是( )A.對森林和草原實行依法治理B.積極參加當地綠化活動C.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D.禁止開發、利用森林5、成語“竭澤而漁”告誡人們不能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這是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體現。下列活動與此觀念相符的是( )A.毀林開荒 B.填湖建房C.張網捕鳥 D.退耕還DD6、“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列說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A.開墾荒山造田,大面積種植糧食B.發展生態農業,適度開發特色生態旅游C.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最美鄉村小鎮D.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