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3 依法收集運用證據 練習一、單選題1.張某駕駛車輛在某路段招攬乘客,與乘客議價車費60元但尚未收取時被公安執勤干警發現。該地交通運輸局經調查后認定張某無證從事道路客運經營,對其作出罰款2萬元的決定。經該地人民政府復議維持該處罰決定后,張某仍不服,訴至法院,請求撤銷處罰決定和復議決定。關于該訴訟,下列正確的是( )①張某作為原告,應當承擔主要的舉證責任 ②張某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自己訴訟③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行政處罰單據是書證 ④若張某不服一審判決,有權申請再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某奶粉店內安裝有某空調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立式空調一臺。2022年7月,某奶粉店發生火災,該縣消防救援大隊作出火災事故認定書,認定起火原因為立式空調線路故障引發起火。某奶粉店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某空調股份有限公司賠償貨物損失、房屋修復費用、停止經營期間損失等各項損失60余萬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該公司若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應當承擔侵權責任②某奶粉店可向本縣或涉案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③某奶粉店需對空調與火災事故間存在因果承擔舉證責任④該公司與某奶粉店存在合同關系,侵犯了其安全消費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李某在某電子商城促銷活動期間,用手機支付3088元購買了一臺平板電腦。后李某因平板無故黑屏與該商家發生糾紛,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該商家店面圖片,并配文“黑心商家”,給該商家帶來了不利影響。對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李某的行為侵犯了該商家的名譽權②若李某提起訴訟,可將消費記錄作為電子數據提交法院③若李某和商家經人民調解達成協議,該協議具有強制執行力④若李某提起訴訟,該商家不提交答辯狀,會影響法院審理案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張某駕駛車輛在某路段招攬乘客,與乘客議價車費60元但尚未收取時被公安執勤干警發現。該地交通運輸局經調查后認定張某無證從事道路客運經營,對其作出罰款2萬元的決定。經該地人民政府復議維持該處罰決定后,張某仍不服,訴至法院,請求撤銷處罰決定和復議決定。關于該訴訟,下列正確的是( )①張某作為原告,應當承擔主要的舉證責任 ②張某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自己訴訟③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行政處罰單據是書證 ④若張某不服一審判決,有權申請再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年2月7日上午,多家網絡媒體報道了某知名互聯網公司將ChatGPTAI項目名稱確定為“文心一言”,該公司后續實際開發并運用了“文心一言”AI產品。A公司于當日下午申請登記注冊,注冊名稱中完整包含了“文心一言”文字,經營范圍包括互聯網信息服務等,A公司存續期間備案運營了16個名稱包含“文心”文字的網站。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A公司侵犯了該知名互聯網公司的專利權②A公司實施了“混淆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③A公司將“文心一言”注冊為企業字號并未構成侵權④該知名互聯網公司如要起訴A公司侵權,需承擔舉證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家住東城區的孫小明在西城區上班時闖紅燈,被西城區的交警處200元罰款,孫小明不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可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B.可向東城區的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C.公安機關應對孫小明作出的行政處罰承擔舉證責任D.孫小明想申請法律援助,法院應直接為其提供法律服務7.吳女士在某寶網上購買了李某售賣的牦牛肉干,品嘗后發現不是真的牦牛肉干,而是李某用劣質的豬肉冒充“牦牛肉干”,吳女士與李某協商未果,吳女士向法院提起訴訟。案例中( )①李某以假充真侵犯吳女士的知情權和安全消費權②李某的行為違背了平等和自愿原則③吳女士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其上訴④本案實行舉證責任倒置,李某負有舉證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王某與李某系同村鄰居,王某院內種植有多棵樹木,緊挨著李某房屋,李某多次找到王某告知其樹木有安全隱患,讓王某修剪加固,王某未予理睬。2023年8月,王某院內的一棵樹木被大風刮倒,砸到李某的房屋。經所在村委會調解未果,李某向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王某對樹木疏于管理造成損害,應承擔侵權責任②天氣因素屬于不可抗力,應當減輕王某的責任③若李某通過訴訟解決糾紛,則全部舉證責任由李某承擔④李某對事故的發生沒有明顯過錯,無須對損害后果承擔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下列對漫畫《懲罰與賠償》(作者:任廣強)解讀正確的是( )①該企業如能證明自己對損害的發生沒有過錯,則無須承擔賠償責任②該企業如能證明莊稼歉收并非企業排水所致,則無須承擔賠償責任③本案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但種植戶仍需對自己的損失提供證據④生態環境局可對該企業的侵權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維護種植戶的權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0年11月18日某區人民政府對呂某位于該區的房屋進行了強制拆除,后法院判決區政府實施的強制拆除行為違法。該判決生效后,呂某于2023年5月28日向區政府郵寄了《國家賠償申請書》,區政府收悉后直未予答復,呂某遂提起行政賠償訴訟。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呂某可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幫自己訴訟②某區政府應當承擔相應證據的舉證責任③若對法院判決不服,呂某可提請行政復議④一審判決生效后,當事人不服判決有權申請再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劉某路過超市時,被超市樓上落下的玻璃砸傷,住院治療共花費3萬余元。出院后,劉某要求超市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以及營養費共計6萬元,但超市只同意賠償醫療費。劉某遂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超市賠償6萬元。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本案應由劉某承擔舉證責任 ②本案適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③劉某要求的損害賠償范圍合理 ④劉某已經起訴不能再申請調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小丁經甲公司面試招用后,于2024年3月1日正式入職,但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2024年12月9日,小丁與公司雙方發生爭議,小丁被解聘。在職期間,甲公司未為小丁繳納社會保險。后小丁將甲公司起訴至法院,請求判決甲公司為其補繳社會保險費、支付經濟補償金。以下對本案例的分析,正確的有( )①小丁與甲公司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小丁有權主張甲公司保障其權益②法院不會受理小丁的訴訟,因為該爭議未經勞動仲裁部門進行仲裁③甲公司有權提供證據,以引導案件事實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④如經仲裁,若雙方當事人對仲裁結果不服,可在有效時間內提起訴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某公司在長江流域金沙江支流河道一側埋設暗管,用于排放生產廢水。經鑒定,該公司偷排廢水期間,河道內水質指標超基線水平13.0倍—239.1倍,上述行為對地表水造成污染,并對河道下游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人民檢察院可提起公益訴訟,旨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②若居民提起民事訴訟,居民無需提供權益受損的證據③如果對一審判決不服,該公司應該在10日內提起上訴④在法庭調查階段,法院必須對該案事實進行全面調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王女士用繩索牽引著兩條寵物狗乘電梯下樓。小劉進入電梯,被狗咬傷小腿,小劉本然地將狗一腳踢開,為此小劉獲得王女士的賠償款805元。事后,王女士又認為小劉在電梯內踹飛寵物狗,對她的身心及精神造成多重打擊,將小劉起訴至法院,要求小劉道歉并賠償6萬余元。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小劉因過錯侵害王女士的民事權益,須擔責 ②本案適用舉證責任倒置,應由小劉提供證據③小劉行為屬于緊急避險,無需承擔侵權責任 ④養狗是個人自由,但不應侵犯他人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4年6月25日,李某到甲公司應聘并通過了面試并同時收到甲公司的錄用要約。李某因與乙公司未辦理離職手續,所以李某與甲公司人事通過微信溝通確定于7月5日正式入職。7月2日,李某解除了與乙公司的勞動關系。7月3日,甲公司人事通過微信告知李某被拒絕錄用。下列說法或措施正確的是( )①甲公司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損害了李某的權益②生效的要約具有法律效力,要約人不得隨意撤銷③李某與甲公司人事的兩次微信聊天記錄屬于書證④李某可以就此事件向勞動仲裁部門主張相應權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羅某因打理自家果園需要,花費1萬元網購了一臺農用挖掘機。商家周某承諾挖掘機在農村果園可以用,羅某反復確認后才付款。10天后羅某卻收到一臺玩具挖掘機。雙方協商未果,羅某告到法院,并提交了與周某的購物聊天記錄。據此分析( )①訴訟能夠依法簡便解決爭議,是消費者維權的理想途徑②雙方的購物聊天記錄作為視聽資料可用來證明案件事實③周某違背誠信原則構成欺詐,應退還羅某1萬元購物款④對羅某就商品提出的詢問,周某未做出真實明確的答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17.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當遭遇生態環境侵權時,提起民事訴訟是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2024年2月20日,祥明物流有限公司所有的油罐運輸車在公路上發生意外事故,所載變壓器油泄漏。事故發生后,泄漏的變壓器油順著公路邊坡流入下方雨水溝,經涵洞流入周先生承包的魚塘,造成魚塘的魚類經濟損失達35萬元。經當地環境監測站監測報告表明,魚塘揮發酚、石油類濃度均超標。周先生欲向當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祥明物流有限公司承擔侵權責任,賠償其損失。請你根據上述事實,幫周先生草擬民事起訴狀的主要條款。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劉是一家酒店的冷菜廚師,從事拌黃瓜、水煮毛豆等冷菜配菜工作。一天,他突然被自己此前工作的餐飲公司告上了法庭。原來,小劉在該餐飲公司工作時,被要求簽訂了一份競業限制協議。協議條款約定:小劉對該公司負有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義務,在與該公司終止勞動合同兩年內,不得直接或間接從事與該公司業務相競爭或相似的業務崗位。如果違反此協議,那么小劉因此取得的受益歸該公司所有,還要賠償相關損失,并支付違約金5000-10000元。該公司得知小劉離職后繼續做冷菜廚師,遂以此為據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小劉違反了競業限制協議,請求法院判令小劉支付違約金并賠償損失總計10萬元。法院審理后最終駁回了該餐飲公司的訴訟請求。法律鏈接: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勞動合同法》第24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于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后,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結合案例,運用所學《法律與生活》知識,分析法院駁回該餐飲公司訴訟請求的理由。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學畢業后,小張通過某互聯網公司面試后開始工作,但雙方僅口頭約定每月工資為1萬元,未簽訂勞動合同。工作9個月后,公司要求小張離開。但在工作的9個月中,公司未向小張發放工資,小張多次要求發放工資并辦理入職手續未果。后小張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出具裁決書后,雙方均不服,小張將該公司起訴至法院。【雙方主張】 【證據呈現】 【法院判決】小張:給付工資并給予賠償公司:小張以運營實習生身份在公司實習,實習期間不發放工資 小張:提交了微信聊天記錄、工作檔案、視頻照片等證據,證明其從事公司產品調研、會議記錄、整理數據等工作,并且多次向部門負責人催辦手續。公司:未就雙方約定小張以實習生身份進入公司等情況進行舉證。 確認小張與公司存在勞動關系,公司支付小張工資、未簽訂勞動合同工資差額、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共計20余萬元。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分析法院作出以上判決的依據,并談談該案對勞動者的啟示。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4月18日,黃先生通過某外賣平臺訂購了某餐館的菜品小炒黃牛肉。食用后,黃先生出現腹痛癥狀,同事遂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將黃先生送醫,最后醫院診斷結果為黃先生患急性腸胃炎。當日,黃先生將該餐館投訴至市場監督管理局并要求該餐館對其進行賠償。后經市場監督管理局檢查,發現該餐館衛生不達標,責令其停業整頓,但該餐館拒絕賠償黃先生的損失。無奈之下,黃先生以餐館生產并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致其身體健康損害為由將該餐館訴諸法院,并向法院提交了涉案外賣食品存在衛生不達標情況的照片、訂餐時間截圖、餐品食用后身體不適向外賣平臺客服尋求幫助和反饋的截圖,同時要求餐館退還其餐費,并賠償其就醫費用及各項相關損失。此外,涉事餐館未能證明其餐食無安全隱患問題,同時辯稱,黃先生的病因并不是因為餐館售賣的菜品引發,其也沒有將剩余菜品送檢,無法證明是餐食存在問題。法院審理該案件后判令餐館賠償原告黃先生醫療費等各類損失共計2000余元。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說明法院對該案件判決的合理性。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C C C B B C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B D A D1.C【詳解】①:張某的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即行政機關)應當承擔主要的舉證責任,①錯誤;②:在訴訟中當事人有權委托代理人幫助其進行訴訟,這是當事人的基本訴訟權利,②正確;③:在行政訴訟中,行政處罰的單據作為書證,是證明行政處罰行為是否合法、合理的重要依據,③正確;④:當事人若不服一審判決,在規定時間內可提起“上訴”而不是申請“再審”,④錯誤。故本題選C。2.B【詳解】①:根據《民法典》中的產品責任規定,產品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無論該空調股份有限公司是否有過錯,只要其生產的產品(立式空調)因缺陷(線路故障)造成他人損害(奶粉店火災損失),若不能證明存在法定免責事由,則應當承擔侵權責任,①正確。②;因產品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侵權行為地法院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產品制造地或產品銷售地法院提起訴訟,題中某奶粉店與某公司是否存在合同關系不明確,②排除。③: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在侵權訴訟中,原告需證明侵權行為、損害結果及因果關系。本題中產品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但某奶粉店仍需證明產品缺陷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如空調線路故障導致火災)。雖然消防救援大隊的認定書可作為證據,但舉證責任仍在某奶粉店,③正確。④:當因產品缺陷造成損害時,被侵權人(奶粉店)既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空調股份有限公司)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④排除。故本題選B。3.A【詳解】①:李某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商家店面圖片并配文“黑心商家”,這種行為可能對商家的聲譽造成負面影響。如果李某的言論不屬實或具有侮辱性,構成了對商家名譽權的侵犯,故①正確。②:消費記錄是電子數據的一種,可以作為證據提交法院,若李某提起訴訟,可將消費記錄作為電子數據提交法院,故②正確。③:經人民法院依法確認有效的人民調解協議,才具有強制執行力,故③排除。④:商家不提交答辯狀,法院可以依據現有證據進行審理,但不會影響法院的審理程序,故④排除。故本題選A。4.C【詳解】①:張某的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即行政機關)應當承擔主要的舉證責任,①錯誤。②:在訴訟中當事人有權委托代理人幫助其進行訴訟,這是當事人的基本訴訟權利,②正確。③:在行政訴訟中,行政處罰的單據作為書證,是證明行政處罰行為是否合法、合理的重要依據,③正確。④:當事人若不服 一審判決,可提起“上訴”而不是申請“再審”,④錯誤。故本題選C。5.C【詳解】①:專利權保護技術方案或產品設計,而“文心一言”是名稱,不涉及專利侵權,①錯誤。②③:根據材料可知,A公司登記注冊名稱中完整包含了“文心一言”文字,容易導致公眾誤認為其與某知名互聯網公司存在特定聯系,實施了“混淆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②正確,③錯誤。④: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該知名互聯網公司如要起訴A公司侵權,需承擔舉證責任,④正確。故本題選C。6.C【詳解】A:孫小明不服交警處罰,這屬于對行政處罰不服,行政爭議不能仲裁,A錯誤。B:行政訴訟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孫小明應去西城區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B錯誤。C:在行政訴訟中,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C符合題意。D:國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設置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為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法院不直接提供法律服務,D錯誤。故本題選C。7.B【詳解】①:李某用劣質的豬肉冒充“牦牛肉干”,本案李某以假充真,侵犯吳女士的知情權和安全消費權,①符合題意。②:李某用劣質的豬肉冒充“牦牛肉干”,李某的行為違背了誠信原則,沒有涉及平等和自愿原則,②不符合題意。③: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本案屬于民事訴訟,吳女士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其上訴,③符合題意。④:本案不屬于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一般民事案件,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吳女士要對自己的主張進行舉證,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8.B【詳解】①: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七條規定,因林木折斷、傾倒或者果實墜落等造成他人損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本案中,王某作為樹木所有人,應當對樹木進行合理修剪并采取必要防護措施,但其并未妥善履行管理、維護義務,致使該樹木在刮大風時倒塌導致李某房屋受損,王某的不作為行為與本次損害結果的發生具有因果關系。因此王某應承擔侵權責任,①正確。②:不可抗力為不能預見且不可避免的風險,本案中,樹木距離李某房屋較近,且李某多次提醒王某,王某應當可以預見樹木傾倒可能致人傷亡或財產損失的結果,若王某積極履行管理、維護義務,對樹木修剪加固等,本次損失是可以避免的,②排除。③:本案中,王某也需要提供證據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或存在免責事由,該選項的說法太絕對, ③排除。④:李某多次告知王某樹木存在安全隱患,要求修剪和加固,但王某未予理睬,這表明李某已經盡到了合理的提醒義務,李某沒有明顯的過錯,且損害是由王某的疏忽直接導致的,因此李某無須對損害后果承擔責任,④正確。故本題選B。9.C【詳解】②③:如圖所示,該案例是由環境污染引發的侵權糾紛,在該案例中,該企業如能證明莊稼歉收并非企業排水所致,則無須承擔賠償責任;本案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但種植戶仍需對自己的損失提供證據,②③正確。①:由環境污染引發的侵權糾紛適用無過錯侵權責任,①排除。④:生態環境局是行政機關,不能提起行政訴訟,④排除。故本題選C。10.C【詳解】①: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呂某遂提起行政賠償訴訟,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呂某可委托律師作為為“訴訟代理人”,而非刑事訴訟中的“辯護人”,①錯誤。②:根據《行政訴訟法》,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由被告(行政機關)承擔,區政府需提供證據證明其行為合法性,②正確。③:行政復議適用于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法院判決屬于司法裁判,不服應通過上訴或再審程序解決,而非行政復議,③錯誤。④:一審判決生效后,若當事人認為判決有誤,可依法申請再審(審判監督程序),④正確。故本題選C。11.B【詳解】①: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條規定,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采用過錯推定原則,被侵權人只需證明自己遭受的損害系因建筑物等設施或者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所造成的,即已完成初步舉證責任,由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對自己沒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所以本案主要不是由劉某承擔舉證責任,而是由超市證明自己沒有過錯,①錯誤。②: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條,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以本案適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②正確。③:根據法律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劉某要求超市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以及營養費是合理的,在法律規定的賠償范圍之內,③正確。④:在民事訴訟中,起訴后仍可申請調解,調解貫穿訴訟全程,④錯誤。故本題選B。12.A【詳解】①:根據《勞動合同法》,即使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只要存在實際用工,即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小丁自2024年3月1日入職并工作至12月,與甲公司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因此有權主張權益,①正確。②:勞動爭議需遵循“仲裁前置”程序,除特定情形外,未經勞動仲裁直接向法院起訴的,法院不予受理。小丁未申請勞動仲裁而直接起訴,法院不會受理,②正確。③:甲公司雖有權提供證據,但“引導案件事實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的表述不嚴謹。案件事實不會隨意發生變化,③排除。④:本案符合終局裁決的情形。勞動仲裁后,若裁決為終局,用人單位無權起訴,僅勞動者可起訴,④排除。故本題選A。13.B【詳解】①: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該公司對地表水造成污染,并對河道下游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響,人民檢察院可提起公益訴訟,旨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①正確。②: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若居民提起民事訴訟,居民需提供權益受損的證據,②排除。③:如果對一審判決不服,該公司應該在15日內提起上訴,③排除。④:在法庭調查階段,法院必須對該案事實進行全面調查,④正確。故本題選B。14.D【詳解】①:本案中,小劉本然地將狗一腳踢開,屬于緊急避險,①排除。②:本案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由王女士提供相應的證據,②排除。③:本案中,小劉本然地將狗一腳踢開,屬于緊急避險,③正確。④:養狗人士要懂得尊重他人的權利,不應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④正確。故本題選D。15.A【詳解】①:甲公司發出錄用要約,李某與甲公司人事通過微信溝通確定入職時間,之后甲公司卻拒絕錄用李某,這一行為違背了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應遵循的誠實信用原則,①正確。②:甲公司發出錄用要約,李某與甲公司人事已就入職時間達成一致,在此情況下,甲公司不能隨意撤銷要約拒絕錄用李某,②正確。③:李某與甲公司人事的微信聊天記錄屬于電子數據,③排除。④:本案中,李某收到的錄用要約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勞動合同,此時其與公司之間并沒有建立起正式的勞動關系,所以李某不能就此向勞動仲裁部門主張權利,④排除。故本題選A。16.D【詳解】①:訴訟是維權的重要途徑,但并非“最簡便”,協商、調解等通常更快捷,①排除。②:聊天記錄屬于電子數據,而非視聽資料,②排除。③:周某承諾提供農用挖掘機卻發送玩具,明顯構成欺詐,違背誠信原則,應退還1萬元,③正確。④:周某雖對羅某的詢問做出答復,但內容虛假,屬于未提供“真實明確”的答復,④正確。故本題選D。17.原告:周先生被告:祥明物流有限公司訴訟請求:依法判令被告賠償原告魚塘的魚類經濟損失達35萬元;本案訴訟費、鑒定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24年2月20日,被告方所有的油罐運輸車在公路上發生意外事故,所載變壓器油泄漏,流入原告承包的魚塘造成魚類經濟損失35萬元。根據上述事實,原告方請求支持訴訟請求的理由如下:首先,原告方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經濟損失35萬元);其次,被告方交通意外引發的變壓器油泄露,是造成原告方經濟損失的直接原因(當地環境監測站檢測報告可證明);第三,本案屬于環境污染責任,無論交通意外中被告方是否具有主觀過錯,都應承擔侵權責任。證據和證據來源:監測報告(來源于當地環境監測站);事故及泄露現場照片及記錄等(來源于當地交通管理部門)。【分析】背景素材:生態環境侵權案例考點考查:民事權利與義務、侵權與侵權責任、依法收集證據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要求幫周先生草擬民事起訴狀的主要條款,需調用民事權利與義務、侵權與侵權責任、依法收集證據等相關知識結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祥明物流有限公司所有的油罐運輸車在公路上發生意外事故、經涵洞流入周先生承包的魚塘→可聯系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的知識,說明原告為周先生,被告為祥明物流有限公司。關鍵詞②:造成魚塘的魚類經濟損失達35萬元;經當地環境監測站監測報告→可聯系侵權責任的知識,從“依法判令被告賠償原告魚塘的魚類經濟損失達35萬元;本案訴訟費、鑒定費由被告承擔”的角度說明訴訟請求。關鍵詞③:2024年2月20日,祥明物流有限公司所有的油罐運輸車在公路上發生意外事故,所載變壓器油泄漏。事故發生后,泄漏的變壓器油順著公路邊坡流入下方雨水溝,經涵洞流入周先生承包的魚塘,造成魚塘的魚類經濟損失達35萬元。經當地環境監測站監測報告表明,魚塘揮發酚、石油類濃度均超標→可從侵權的構成要件、無過錯侵權責任的角度說明事實與理由。關鍵詞④:經當地環境監測站監測報告表明,魚塘揮發酚、石油類濃度均超標→可聯系證據的知識,說明證據和證據來源。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8.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是訴訟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小劉所從事的工作不屬于商業秘密,他的崗位也不屬于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競業限制人員范圍。該餐飲公司要求小劉簽訂的競業協議內容因違背公平原則、非法限制小劉作為勞動要選擇職業的權利而無效。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法院駁回該餐飲公司依據無效合同提出的訴訟主張,有利于正確解決糾紛、實現公平正義,依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分析】背景素材:違反競業限制糾紛案考點考查:依法收集運用證據、做個明白的勞動者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題型、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是依據類主觀題。明確本題考查的知識范圍是法律與生活,設問要求分析法院駁回該餐飲公司訴訟請求的理由。需要運用依法收集運用證據、做個明白的勞動者的知識進行分析說明。第二步, 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小劉是一家酒店的冷菜廚師,從事拌黃瓜、水煮毛豆等冷菜配菜工作。競業限制協議條款約定:小劉對該公司負有保密義務和競業限制義務,在與該公司終止勞動合同兩年內,不得直接或間接從事與該公司業務相競爭或相似的業務崗位→可調用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勞動者的權利、無效勞動合同的情形。本案中,該餐飲公司要求小劉簽訂的競業協議內容因違背公平原則、非法限制小劉作為勞動要選擇職業的權利而無效。關鍵詞②:該公司得知小劉離職后繼續做冷菜廚師,遂以無效的競業限制協議為據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小劉違反了競業限制協議,請求法院判令小劉支付違約金并賠償損失總計10萬元→可調用舉證原則。本案中,法院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駁回該餐飲公司依據無效合同提出的訴訟主張。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要求與材料信息、課本知識的結合。19.依據:證據是作出正確裁決的依據。法院判決必須遵循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基本原則。勞動者享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小張與該證券公司雖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雙方口頭約定了工資報酬,且小張提交了個人從事公司相關工作及催辦入職手續的證據,故雙方存在事實勞動關系;該證券公司未主動與小張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且未能就雙方約定小張以實習生身份進入公司等情況進行舉證,故該公司應支付小張工資、未簽訂勞動合同工資差額、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啟示:勞動者應增強合同意識,及時與用人單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要增強證據意識,善于收集和保存證據,以便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要增強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在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分析】背景素材:某民事糾紛案件考點考查:證據的重要性、勞動者的權利、勞動糾紛解決方式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法律與生活》的有關知識,從證據的重要性、勞動者的權利、勞動糾紛解決方式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雙方僅口頭約定每月工資為1萬元,未簽訂勞動合同→可從勞動者要增強法治意識,簽訂勞動合同,在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維護自身正當權益。關鍵詞②:在工作的9個月中,公司未向小張發放工資;公司要求小張離開→可從勞動者的權利角度闡述該公司應支付小張工資、未簽訂勞動合同工資差額、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關鍵詞③:提交了微信聊天記錄、工作檔案、視頻照片等證據,證明其從事公司產品調研、會議記錄、整理數據等工作,并且多次向部門負責人催辦手續→可從證據的重要性角度闡述勞動者增強證據意識,善于收集和保存證據,以便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0.①經營者應當保證消費者安全消費的權利。市場監督管理局檢查發現該餐館衛生不達標,危及黃先生的身體健康。②證據是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黃先生向法院提交了涉案相關證據;餐館沒有證據證明其餐食無安全隱患問題,要承擔不利后果。③侵犯他人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餐館作為食品生產經營者提供的食品出現了安全問題,導致黃先生患病,侵犯了黃先生的健康權,應賠償黃先生醫療費等各類損失。【分析】背景素材:消費者糾紛案例考點考查:自主創業與誠信經營、依法收集運用證據、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題型、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是依據類主觀題。明確本題考查的知識范圍是法律與生活,設問指向是法院判決的合理性。運用自主創業與誠信經營、依法收集運用證據、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的知識進行分析說明。第二步, 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黃先生通過某外賣平臺訂購了某餐館的菜品小炒黃牛肉。飯后,黃先生出現腹痛癥狀,診斷結果為急性腸胃炎→可調用的法理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本案中,經營者應當保證消費者安全消費的權利。關鍵詞②:黃先生以餐館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致其損害為由訴諸法院,并向法院提交了涉案外賣食品存在衛生不達標截圖等相關證據,要求對方退還餐費,并賠償其各項損失。餐館未能證明其餐食無安全隱患問題→可調用證據是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關鍵詞③:飯后,黃先生出現腹部劇痛,遂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就醫,診斷結果為急性腸胃炎→可調用的法理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等人格權。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