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2講 力的合成和分解課標要求 1.通過實驗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知道矢量和標量.2.通過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體會科學探究在物理規律確立過程中的作用.3.利用等效替代的科學思維掌握合力與分力的關系.4.研究平行四邊形定則求解分力、合力的技巧,體會探索自然規律的意義.考點一PART01第一部分考點一 力的合成和分解 矢量和標量 1.合力和分力(1)定義:如果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與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這一個力就叫作那幾個力的______,那幾個力叫作這一個力的______.(2)關系:合力和分力是____________關系.合力分力等效替代2.共點力定義: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作用線的延長線交于一點的幾個力.如圖所示.3.力的合成(1)定義:求幾個力的______的過程.(2)運算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兩個互成角度的分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______作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________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圖所示,F1、F2為分力,F為合力.合力鄰邊對角線(3)合力大小范圍:兩個力的合力范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于三個力的合力,若三力大小滿足|F1-F2|≤F3≤F1+F2,則這三個力的合力最小值為______,最大值為____________.4.求合力的方法(1)作圖法作圖法就是用作圖工具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平行四邊形,然后用測量工具測量出合力的大小、方向.|F1-F2|≤F≤F1+F20F1+F2+F3(2)計算法①兩分力共線時F1與F2方向相同 合力大小F=F1+F2,方向與F1和F2的方向相同F1與F2方向相反 合力大小F=|F1-F2|,方向與F1和F2中較大的方向相同②兩分力不共線時:可以先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分力及合力的示意圖,然后由幾何知識求解對角線的大小和方向,即為合力.5.力的分解(1)定義:求一個力的分力的過程.(2)運算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3)分解方法:按力產生的實際效果進行分解,如圖所示. 對物體所受重力按效果進行分解:物體所受重力G的兩個作用效果,一是使物體沿斜面下滑,二是使物體壓緊斜面,這兩個分力與合力間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其大小分別為G1=G sin θ,G2=G cos θ.6.矢量與標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按平行四邊形定則運算.(2)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按算術法則運算.一物體只受到兩個共點力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別為10 N和20 N,物體受到的合力大小可能為( )A.0 B.5 NC.25 N D.35 N解析:當兩個力反向時合力最小等于10 N,當兩個力同向時合力最大等于30 N,兩個力的合力的范圍為10 N≤F合力≤30 N,C正確.√【跟蹤訓練1】 大小分別為15 N和20 N的兩個力,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對于合力F大小的估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5 N≤F≤20 NB.5 N≤F≤35 NC.0≤F≤35 N√如圖所示的是位于運載火箭頂部的逃逸塔,塔身外側對稱分布四個噴口朝向斜下方的逃逸主發動機.每個主發動機產生的推力大小為F,其方向與逃逸塔身夾角為θ.四個主發動機同時工作時,逃逸塔獲得的推力大小為( )A.4F B.4F sin θC.4F cos θ D.F sin θ√√√解析:割草機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到重力mg、推力F、地面的支持力FN和阻力f,四個力的合力為零,則有f=F cos α,故選B.√【跟蹤訓練4】 武打片中經常有飛檐走壁的鏡頭,其實這是借助懸繩拍攝產生的效果.某演員在下列四種拍攝場景中均在空中處于靜止狀態,若忽略繩所受重力,則繩①受力最小的是( )√【跟蹤訓練5】 (多選)如圖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到一個斜向上的拉力作用,但物體仍保持靜止狀態,現將F分解為水平向右的力F1和豎直向上的力F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1是物體對水平面的摩擦力B.F1與水平面給物體的靜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F2不是水平面對物體的支持力D.F2與物體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F1是F的水平分力,不是物體對水平面的摩擦力,故A錯誤;根據平衡條件得知,F1與水平面給物體的靜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確;F2是F的豎直分力,不是水平面對物體的支持力,根據平衡條件得到,水平面對物體的支持力FN=mg-F2,F2與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確,D錯誤.下列物理量屬于矢量的是( )A.時間 B.路程 C.位移 D.溫度解析:時間、路程、溫度是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不是矢量,故A、B、D錯誤;位移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C正確.√【跟蹤訓練6】 物理量有矢量和標量,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位移是矢量B.力是標量C.功是矢量√【跟蹤訓練7】 下列物理量中屬于矢量的是( )A.磁通量 B.電動勢C.電流 D.磁感應強度解析:磁通量、電動勢是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標量,電流有大小,有方向,但電流運算時不遵守矢量運算法則,也是標量,A、B、C錯誤;磁感應強度是矢量,D正確.√考點二PART02第二部分考點二 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 1.實驗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過程:由紙上O點出發,用___________法畫出拉力F1、F2和F(三個力的方向沿著各自拉線的方向,三個力的大小由彈簧測力計讀出).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力的圖示3.用虛線把拉力F的箭頭端分別與_________的箭頭端連接.4.用作圖工具進行檢驗,判斷是否為___________.5.改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做上述實驗,檢驗所圍成的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F1、F2平行四邊形拉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在“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的實驗中,某同學的實驗情況如圖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套.在做本實驗時,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A.實驗中,彈簧測力計必須與木板平行,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彈簧測力計刻度B.兩個彈簧測力計的量程需一致C.OB和OC細繩應適當長些√解析:實驗中,彈簧測力計必須與木板平行,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彈簧測力計刻度,這樣相對誤差較小,A正確;實驗操作時,兩個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可以不一致,只需要在各自的量程范圍內使用即可,B錯誤;OB和OC細繩應適當長些便于記錄拉力的方向,C正確.【跟蹤訓練8】 下列有關“探究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用兩把彈簧測力計和用一把彈簧測力計拉時,保證兩次橡皮筋伸長量相同就保證了作用效果相同B.兩分力的夾角越大越好C.彈簧測力計拉伸時應保持和木板平行D.本實驗應作出力的示意圖來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解析:為保證兩次實驗作用效果相同,用兩把彈簧測力計和用一把彈簧測力計拉橡皮筋時,應將橡皮筋結點拉至同一位置,故A錯誤;為減小實驗誤差,兩拉力間夾角要適當大些,但并不是兩分力的夾角越大越好,故B錯誤;為減小實驗誤差,彈簧測力計拉伸時應保持和木板平行,故C正確;本實驗應作出力的圖示來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力的示意圖適合計算法解題,故D錯誤.【跟蹤訓練9】 用如圖所示裝置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的實驗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拉橡皮筋的細繩套要盡量短些B.分力F1和F2的夾角要盡量大些C.拉橡皮筋時,橡皮筋、細繩套和彈簧測力計應平行于木板D.橡皮筋彈性要好,拉力越大越好√解析:細繩套的長度太短,記錄的力的方向偏差會大些,A錯誤;實驗中應使合力和分力的大小相差不大,夾角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B錯誤;拉彈簧測力計時必須保證與木板平面平行,使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橡皮筋的拉力在同一平面內,若向下拉,則彈簧測力計與紙板有摩擦,會造成誤差,若向上提,則拉力與紙板不平行,也會造成誤差,C正確;拉力適當即可,并不是越大越好,D錯誤.(共25張PPT)第3講 牛頓第三定律 受力分析 共點力平衡課標要求 1.能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分析生產生活中碰到的問題.2.理解牛頓運動定律,能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并解決有關問題.考點一PART01第一部分考點一 牛頓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______的.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后一個物體一定______對前一個物體也施加了力.物體間相互作用的這______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______,方向______,作用在________直線上.相互同時一對相等相反同一條3.正確理解牛頓第三定律中“總是”的含義“總是”是強調對于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都成立.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1)不管物體的大小、形狀如何,例如,大物體與大物體之間、大物體與小物體之間、任何形狀的物體之間,其相互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2)不管物體的運動狀態如何,例如,靜止的物體之間、運動的物體之間、靜止與運動的物體之間,其相互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3)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產生和消失總是同時的.兩者中若有一個力產生或消失,則另一個力必然同時產生或消失.4.一對平衡力:作用在______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樣的一對力叫作平衡力.一對平衡力不一定是同一種類的力,而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____________的力.同一相等相反同一種類如圖所示,車停在水平地面上,桶放在車上,則下列屬于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是( )A.車所受重力與車對地面的壓力B.桶對車的壓力與車對地面的壓力C.桶所受重力與車對桶的支持力D.桶對車的壓力與車對桶的支持力√【跟蹤訓練1】 我們通過學習牛頓第三定律,對于一對相互作用力理解正確的是( )A.它們可以平衡 B.一定等大、反向C.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 D.大小可以不等解析:一對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對象上,不能進行合成,也不能相互抵消,A錯誤;一對相互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都具有等大、反向、共線的相同特點,B正確,D錯誤;一對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一個原因產生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則一定同性質,C錯誤.√【跟蹤訓練2】 (多選)如圖所示,運動愛好者在無風時借助繩子緩慢下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運動愛好者對繩子的力和繩子對他的力是一對平衡力B.繩子和巖石對運動愛好者的作用力的合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C.繩子和巖石對運動愛好者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豎直向上D.繩子對運動愛好者的力和巖石對他的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運動愛好者對繩子的力和繩子對他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A錯誤;運動愛好者緩慢下降,受力平衡,所以繩子和巖石對運動愛好者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他所受的重力,故方向豎直向上,B、C正確;繩子對運動愛好者的力和巖石對他的力不是相互作用力,D錯誤.考點二PART02第二部分考點二 物體受力的初步分析 1.兩條思路:一是根據物體__________的變化來分析和判斷其受力情況;二是根據各種力的特點,從__________的角度來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2.方法:把指定物體(研究對象)受到的所有力找出來,并畫出受力示意圖.3.注意點:必須明確我們是在分析研究對象受到的力,而不是研究對象施加給其他物體的力.運動狀態相互作用如圖所示,一條捕獲獵物后躍出水面的大白鯊正在下落,它在空中時( )A.只受重力B.只受空氣阻力C.受重力和空氣阻力√【跟蹤訓練3】 如圖所示,物體靜止在固定斜面上,物體受到的力有( )A.重力、彈力和平衡力B.重力、摩擦力和下滑力C.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D.重力、摩擦力和平衡力√解析: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受力平衡;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因而物體一定受重力;重力會使物體緊壓斜面,因而斜面對物體有支持力;若斜面光滑,物體會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面下滑,說明物體相對斜面有向下滑動的趨勢,故還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靜摩擦力.即物體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故選C.【跟蹤訓練4】 (2023·廣東學考)如圖所示,滑雪運動員從斜面雪道滑下,斜面與水平面間夾角為θ,滑板與雪道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運動員和滑板所受的重力為G,不計空氣阻力,則( )A.運動員和滑板所受重力沿雪道的分力大小為G sin θB.滑板對雪道的壓力大小為G sin θC.雪道對滑板的支持力大小為G tan θD.滑板與雪道間的摩擦力大小為 μG√解析:滑雪運動員從斜面雪道滑下時和滑板整體受重力、滑道對滑板的支持力、滑道對滑板的摩擦力三個力的作用,將重力沿滑道和垂直于滑道兩個方向進行分解,得到運動員和滑板所受重力沿雪道的分力大小為G sin θ,故A正確;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滑板對滑道的壓力大小等于滑道對滑板的支持力大小,而根據平衡條件可知,滑道對滑板的支持力大小等于重力沿垂直于滑道方向上的分力大小,即為G cos θ,故B、C錯誤;滑板與雪道間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而滑動摩擦力等于動摩擦因數與正壓力的乘積,即為f=μFN=μG cos θ,故D錯誤.考點三PART03第三部分保持靜止勻速直線運動合力為02.正交分解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將力沿坐標軸方向分解力的方法.3.平衡條件的推論(1)物體在兩個共點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則這兩個力等大反向.(2)物體在多個共點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則其中的一個力與余下的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023·廣東學考)如圖所示,一球棒靜止斜靠在光滑豎直墻面上,則球棒受到作用力的個數是( )A.2個 B.3個C.4個 D.5個解析:球棒處于靜止狀態,根據平衡條件可知,球棒受到重力、豎直墻面的水平向左的彈力、地面向上的支持力與地面水平向右的靜摩擦力,合計4個力作用.√【跟蹤訓練5】 如圖所示,小明同學用手握住一只圓柱形水杯,杯身豎直,處于靜止狀態,現緩慢向杯中倒水(水未溢出),杯子始終保持靜止,下列關于緩慢倒水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手握水杯的握力一定增大B.水杯對手的摩擦力可能減小C.水杯對手的摩擦力可能不變D.水杯對手的摩擦力一定增大√√√【跟蹤訓練7】 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和細線所受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力不計,物體所受重力G=1 N,則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分別為( )A.1 N,0 B.0,1 NC.2 N,1 N D.1 N,1 N解析:對A由重物平衡得到,彈簧的拉力大小FA=G=1 N,則彈簧測力計A的讀數為1 N.對B由左側重物(或右側重物)平衡得到,彈簧的拉力大小FB=G=1 N,則彈簧測力計B的讀數為1 N,故D正確.√(共48張PPT)專題二 相互作用[備考導航]第1講 重力 彈力 摩擦力課標要求 1.認識重力、彈力與摩擦力.2.通過實驗,了解胡克定律.3.知道滑動摩擦和靜摩擦現象,能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考點一PART01第一部分考點一 力和重力 1.力的定義:力是___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改變物體的__________(即產生加速度).物體與物體間運動狀態3.重力(1)產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不是萬有引力,而是萬有引力豎直向下的一個分力.(2)大小:G=mg,其中g為自由落體加速度,g隨物體在地球上的高度和緯度變化.緯度_______,高度_______,g越大.(3)特點:物體的__________都受到重力作用,方向總是__________.越高越低各部分豎直向下4.重心(1)定義:從效果上看,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點,這一點叫作物體的重心.因此,重心可以看作物體所受重力的________.(2)決定因素:物體的______和物體內____________.(3)確定方法:形狀規則的均勻物體,其重心位于_____________;質量分布不均勻的薄板物體,其重心位置可利用__________確定.作用點形狀質量的分布幾何中心處懸掛法如圖所示,兩輛車在以相同的速度做勻速運動,根據圖中所給信息和所學知識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物體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認為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點B.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的C.物體重心的位置只與物體形狀有關√解析:物體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認為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的重心,重力的方向總是和水平面垂直,是豎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所以A正確,B錯誤;從題圖中可以看出,汽車(包括貨物)的形狀和質量分布發生了變化,重心的位置就發生了變化,所以C錯誤.【跟蹤訓練1】 現代跳高運動員一般采用“背越式”姿勢,已知某運動員的身高為1.90 m,假設該運動員的重心位于從頭到腳全長的中點,則在該運動員跳過2.40 m的高度時,其重心實際上升的高度最接近于( )A.2.40 m B.1.90 m C.1.45 m解析:背越式跳高運動過橫桿時,其重心接近于橫桿.√【跟蹤訓練2】 下列關于重力、重心、重力加速度g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g,兩極最大、赤道最小B.物體的重心一定與它的幾何中心重合C.用一繩子將物體懸掛起來,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時,該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繩子的延長線上D.地球和物體在不相接觸時也會產生重力作用,可見力是可以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的√解析: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g,兩極最大、赤道最小,故A正確;重心的位置不僅與物體的形狀有關,還與物體的質量分布有關,所以形狀規則的物體,它的重心不一定與它的幾何中心重合,只有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才在物體的幾何中心,故B錯誤;用一繩子將物體懸掛起來,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時,物體受到重力和細線的拉力,根據二力平衡原理可知重力與拉力在同一直線上,則該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繩子的延長線上,故C錯誤;地球和物體在不相接觸時也會產生重力作用,是通過重力場而產生的,但不能說明力可以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故D錯誤.考點二PART02第二部分考點二 彈力和胡克定律 1.彈力(1)定義:發生__________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而對________________產生的作用力.(2)產生條件①物體間直接接觸.②接觸處發生__________.(3)方向:總是與施力物體形變的方向______.彈性形變與它接觸的物體彈性形變相反2.胡克定律(1)內容:在__________內,彈力和彈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達式:F=_____.①k是彈簧的__________,國際單位是牛頓每米,用符號N/m表示;k的大小由______________決定.②x是彈簧的__________,不是彈簧形變以后的長度.彈性限度伸長(或縮短)的長度x成正比kx勁度系數彈簧自身性質形變量如圖所示,撐竿跳高運動員正在跳高.此時竿對運動員的彈力( )A.方向向下 B.方向一定沿竿C.由竿的形變所產生D.由手的形變所產生√【跟蹤訓練3】 如圖所示,足球運動員正在踢球,此時足球對腳的彈力( )A.方向向上B.方向沿球飛出方向C.由腳的形變所產生D.由球的形變所產生√【跟蹤訓練4】 下列情境中關于球所受彈力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圖中,反彈出去的籃球在空中運動時,受到沿運動方向的彈力作用B.乙圖中,豎直細線懸掛的小球靜止在光滑斜面上時,受到沿細線向上的拉力及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C.丙圖中,靜止在墻角的籃球受到豎直向上的支持力D.丁圖中,靜止在桿頂端的鐵球受到沿桿向上的彈力√彈簧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到拉力F的作用,F與彈簧伸長量x的關系如圖所示.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A.2 N/mB.4 N/mC.20 N/m√【跟蹤訓練5】 如圖所示,一勁度系數為k的彈簧,下端懸掛一質量為m的重物,平衡時物體在a位置.現用力將物體向下拉長x至b位置,則此時彈簧的彈力為( )A.kxB.mg+kxC.mg-kx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跟蹤訓練6】 一輕質彈簧原長為8 cm,在4 N的拉力作用下長度變為10 cm,彈簧未超出彈性限度,則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A.40 N/m B.50 N/mC.200 N/m D.400 N/m√考點三PART03第三部分考點三 實驗: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 1.實驗目的(1)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2)學會利用圖像研究兩個物理量之間關系的方法.2.實驗原理(1)彈簧的彈力F的測量:彈簧下端懸掛的鉤碼靜止時,彈力大小與所掛鉤碼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即F=mg.(2)彈簧的伸長量x的確定:彈簧的原長l0與掛上鉤碼后彈簧的長度l可以用刻度尺測出,彈簧的伸長量x=l-l0.(3)作出彈簧彈力F與彈簧伸長量x的關系圖像,根據圖像可以分析彈簧彈力和彈簧伸長量的關系.3.實驗器材輕質彈簧(一根),鉤碼(一盒),刻度尺,鐵架臺,坐標紙.4.實驗步驟(1)將彈簧的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讓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測出彈簧自然伸長狀態時的長度l0,即原長.(2)在彈簧下端掛質量為m1的鉤碼,測出此時彈簧的長度l1,記錄m1和l1.(3)改變所掛鉤碼的質量,重復步驟(2),記錄m2、m3、m4、m5、…和相應的彈簧長度l2、l3、l4、l5、….(4)計算出每次彈簧伸長的長度x(x=l-l0)和彈簧受到的拉力F(F=mg),并將數據填入表格.項目 1 2 3 4 5 6 7F/ N 0 l/ cm x/ cm 0 5.數據處理(1)以彈簧的彈力F(大小等于所掛鉤碼所受的重力)為縱軸,以彈簧伸長的長度x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用描點法作圖,作出F-x圖像,如圖所示.(2023·廣東學考)在“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實驗中,用毫米刻度尺記錄彈簧的長度,下列記錄的數據符合讀數精度要求的是( )A.15 cm B.15.0 cmC.150 mm D.150.0 mm解析:毫米刻度尺最小分度為1 mm,則讀數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讀數為150.0 mm=15.00 cm,故選D.√【跟蹤訓練7】 一個實驗小組在做“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的實驗中,使用了兩根不同的輕質彈簧M和N,他們得到彈簧長度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則由圖可知( )A.M的原長比N的長B.M的勁度系數比N的小C.M的勁度系數比N的大D.彈力與彈簧長度成正比√解析:由F=kΔx=k(l-l0) 知,彈簧M的原長為l1,彈簧N的原長為l2,l1kN,故C正確,B錯誤;彈簧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故D錯誤.考點四PART04第四部分考點四 滑動摩擦力、動摩擦因數、靜摩擦力 1.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項目 靜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定義 兩__________的物體間的摩擦力 兩__________的物體間的摩擦力產生條件 ①接觸面_____②接觸處有_____③兩物體間有______________ ①接觸面粗糙②接觸處有壓力③兩物體間有__________相對靜止相對運動粗糙壓力相對運動趨勢相對運動項目 靜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大小 0方向 與受力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______ 與受力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______作用效果 總是阻礙物體間的______________ 總是阻礙物體間的__________fmμFN相反相反相對運動趨勢相對運動相對運動粗糙程度3.摩擦力有無及方向的判斷方法(1)條件判斷法根據“摩擦力的方向沿著接觸面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判斷摩擦力的方向.(2)用假設法判斷假設法就是假設接觸面光滑,看物體是否會發生相對運動.若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物體原來的靜止是具有相對運動趨勢的靜止,且假設接觸面光滑后物體發生的相對運動方向即為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從而確定靜摩擦力的方向.(3)用平衡條件判斷如果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則可由物體的平衡條件來判斷其是否受靜摩擦力及所受靜摩擦力的方向.(4)相互作用判斷法若甲對乙有摩擦力,則乙對甲也有摩擦力,并且甲、乙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相反.4.摩擦力大小的計算(1)靜摩擦力的大小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求解.(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一般用f=μFN求解.如圖所示,質量為5 kg的物體以初速度v沿水平桌面向右做直線運動,它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受到的水平拉力F=8 N,g取10 m/s2.則運動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是10 NB.方向向右,大小是10 NC.方向向左,大小是8 ND.方向向右,大小是8 N√【跟蹤訓練8】 如圖所示,物體在大小為10 N,方向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與桌面間的摩擦力大小( )A.等于10 NB.大于10 NC.小于10 ND.等于零√【跟蹤訓練9】 如圖所示,人向右勻速推動水平桌面上的長木板,在木板翻離桌面以前,則( )A.木板露出桌面后,推力將逐漸減小B.木板露出桌面后,木板對桌面的壓力將減小C.木板露出桌面后,桌面對木板的摩擦力將減小D.推力、壓力、摩擦力均不變解析:在木板翻離桌面以前,由其豎直方向受力分析可知,桌面對木板的支持力等于木板所受重力,所以木板所受到的摩擦力不變,又因為長木板向右勻速運動,所以推力等于摩擦力,不變.綜上所述,D正確.√圖中所示的四個實例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 )√【跟蹤訓練10】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塊受到一個水平拉力作用,仍保持靜止狀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拉力越大,摩擦力越大B.拉力越大,摩擦力越小C.無論拉力大小如何,摩擦力都不變√【跟蹤訓練11】 下列操作能減小摩擦力的是( )A.汽車換上新輪胎B.短跑運動員換上釘子鞋C.衛生間鋪上防滑墊D.電風扇轉軸處加上潤滑油√如圖所示,木塊M被水平力F壓在豎直墻壁上,保持靜止狀態.關于物體受到墻壁的靜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因為木塊靜止,所以靜摩擦力為零B.因為木塊有下滑的趨勢,所以靜摩擦力的方向豎直向下C.如果增大F,靜摩擦力將增大D.如果增大F,靜摩擦力仍保持不變√解析:對物體受力分析,物體受推力F、重力G和墻壁對其垂直向外的支持力N,由于物體保持靜止,處于平衡狀態,合力為零,故有豎直向上的靜摩擦力f,根據平衡條件有f=G,即靜摩擦力與重力平衡,與推力無關,故D正確,A、B、C錯誤.【跟蹤訓練12】 如圖所示,一個重為20 N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當它受到F=4 N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時,處于靜止狀態.已知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5,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A.大小為4 N,方向水平向右B.大小為4 N,方向水平向左C.大小為5 N,方向水平向左D.大小為5 N,方向水平向右√【跟蹤訓練13】 (多選)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靜摩擦力.彈簧測力計對物塊的拉力沿水平方向,逐漸增大拉力,當拉力小于10 N時,物塊保持靜止,等于10 N時,物塊剛剛開始運動.設滑動摩擦力等于最大靜摩擦力.由此可知( )A.物塊和臺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是10 NB.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5 N時,物塊受到的靜摩擦力是10 NC.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5 N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是15 ND.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5 N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是10 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中物理學業水平測試復習專題二相互作用第1講重力彈力摩擦力課件.ppt 高中物理學業水平測試復習專題二相互作用第2講力的合成和分解課件.ppt 高中物理學業水平測試復習專題二相互作用第3講牛頓第三定律受力分析共點力平衡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