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南充市初中道德與法治集體備課組13.2 在奉獻中成就精彩人生作業設計一、單項選擇題1.2024年3月5日是第61個學雷鋒紀念日。61年來,雷鋒助人為樂的事跡深入人心,雷鋒樂于奉獻的精神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全國各地用實際行動擦亮“雷鋒精神”名片,激發雷鋒精神的新時代生命力。雷鋒精神啟迪我們( )①要在奉獻中實現自身價值 ②只有成為偉人,人生才是值得的③平凡創造偉大,成就美好人生 ④一生只做好事,贏得社會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碼頭是怎樣煉成的?這個答案,張連鋼找了10年。10年前,國外壟斷自動化碼頭技術,張連鋼決心自主開發,僅用4年,就走完了國際8到10年的自動化碼頭的建設路!張連鋼從智慧碼頭的“門外人”成為智慧碼頭的“推門人”。“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大國工匠張連鋼的逐夢事跡啟示我們( )①服務和奉獻社會,只能做好一件事②正確的人生目標指引我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愛崗敬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④只有大國工匠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得到社會尊重和認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寶塔消防救援站建隊50年來,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為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貢獻自己的一切”的錚錚誓言。2023年11月,中央宣傳部授予該站“時代楷模”稱號。這啟示我們( )A.只有成為消防員,才能實現人生價值B.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社會的支持C.要勇于面對生活的挫折,增強生命的韌性D.要積極服務和奉獻社會,創造精彩的人生4.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2022北京榜樣”人物中,有傳承紅色精神的“毛澤東號”司機長,有為山區義務送教的青年教師,有北京體育大學冬奧團隊的競賽團隊和管理服務科研團隊,有見義勇為搶救落水兒童的市民……這啟示我們( )①要養成見賢思齊的行為習慣 ②要增進信任,維系良好人際關系③要多做好事,就能獲得贊許榮譽 ④要服務奉獻社會,體現人生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六十周年。新時代新征程,雷鋒,這個平凡而偉大的名字,在歲月長河里永遠閃亮。雷鋒的事跡啟示我們( )①在平凡的崗位上也可以書寫不平凡的人生華章②將個人命運與他人、集體、民族、國家乃至人類命運聯系在一起,并為之奉獻時,人生就會閃耀出偉大的光澤③奉獻社會就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④只有成為偉人、這樣的一生才是值得的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6.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國家之所以重視勞動教育,是因為( )①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都要靠勞動來實現②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比學習知識更加重要③人世間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過勞動來創造的④我們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廣大人民用勞動換來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習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說:“辛勤勞作的農民,埋頭苦干的工人,敢闖敢拼的創業者,保家衛國的子弟兵,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揮灑汗水,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這啟示我們( )①勞動是幸福的源泉 ②規則是行動的指南③創新讓生活更美好 ④勞動讓生命更精彩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農業專家楊華德,援助非洲布隆迪已有9年。在楊華德及其團隊手把手幫助下,布隆迪水稻產量由平均每公頃3噸提升至10噸。楊華德帶出的布隆迪學生,不僅將自家水稻種得很好,還被派往鄰國傳播先進經驗。稻浪千重,路遠情長。楊華德的事跡啟示我們( )①獨善其身,在自我提升中創造自身特有的價值②要勇于探索,樂于實踐,讓生命充滿色彩和活力③只有對社會作出突出貢獻的人,人生才是美好的④將個人的命運和他人、集體、民族乃至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3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六十周年。新時代新征程,雷鋒,這個平凡而偉大的名字,在歲月長河里永遠閃亮。雷鋒的事跡啟示我們( )①在平凡的崗位上也可以書寫不平凡的人生華章②將個人命運與他人、集體、民族、國家乃至人類命運聯系在一起,并為之奉獻時,人生就會閃耀出偉大的光澤③奉獻社會就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④只有成為偉人、這樣的一生才是值得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0.王繼才只是一名普通的民兵。他為維護國防安全,自愿在環境惡劣的孤島上守衛32年,成為享譽全國的楷模。這說明偉大在于( )A.創造和貢獻 B.機遇與幸運 C.職業與名聲 D.角色與責任二、材料題11.吳天一,高原醫學專家,我國低氧生理和高原醫學的主要學術帶頭人,投身高原醫學研究數十年,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藏族群眾上萬名。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主持制訂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跡,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1958年,吳天一響應祖國號召來到青海工作,目睹過許多高原建設者因不適應缺氧、低壓的環境而相繼病倒,甚至獻出生命,他便下定了從事低氧生理和高原醫學研究的決心。為了探索高原病的成因,他騎著馬在風雪嚴寒的高海拔缺氧環境中堅持十余年,被人們稱為“馬背上的院士”。調研期間,他遭遇過六次車禍,全身10多處骨折;長期奔波中,他耳膜穿孔、雙眼白內障,患上慢性高原心臟病,他為科研出太多…但他說:“沒有這樣的獻出你不可能會有這樣的獲得。”(1)吳老這樣的“獻出”值得嗎?為什么?(5分)(2)小華說:“只有為國家、社會作出突出貢獻的偉人,人生才是有價值的,我們普通人,哪有什么人生價值可言。”你認同這種說法嗎?請闡述你的理由。(4分)(3)我們應該怎樣向吳老學習,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4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BCDBA 6—10:CBDAA二、材料題11(1)值得。(1分)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付出自己的愛心,自愿承擔責任,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將個人的命運和他人、集體、民族、國家乃至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并為之奉獻時,人生就會閃耀出偉大的光輝。(4分)(2)不認同。(1分)理由: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是衡量其人生價值的尺度。人們的職業不同、崗位有別,但只要為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就是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也就創造和實現了人生價值。任何一項工作都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奉獻社會中創造自身價值。(3分)(3)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時代,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大我之中,オ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奉獻社會中創造自身價值;在踏實奮進中綻放人生的光彩;在奉獻中走向偉大。(4分)培根鑄魂 啟智潤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