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訓練(8) 走進社會生活1.祖父、祖母、父親、外祖父、外祖母、母親、伯伯、伯母、叔叔、嬸嬸、姑姑、姑父、舅舅、舅母、姨、姨夫……我們身邊常見的稱呼能說明( )A.社區中的主要關系是血緣關系B.不同的身份責任不同C.在社區中我們最應該看重的是血緣關系D.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認的2.下圖漫畫中志愿者的行為,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A.履行公民法定義務的行為B.幫助他人的親社會行為C.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途徑D.主要是為了贏得他人的贊美3.2024年6月30日,濟南小伙蔡楊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為他人點亮生命之光。據悉,這是濟南市第140例造干捐獻。向蔡楊學習,我們應該( )A.專心讀書,豐富學識B.努力工作,奉獻社會C.告別課堂,融入社會D.關心社會,熱心助人4.網絡信息時代正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可以與遠方的親朋好友瞬間相連、互通信息。這充分說明( )A.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B.網絡交友將成為現代社會的交友主流C.網絡世界充斥著不可預知的風險D.網絡可以實現我們一切交友的愿望5.14歲的小剛暑假期間迷戀上了網游,時常通宵達旦。漸漸地,他變得神色恍惚,不和人說話,對學習更是毫無興趣。小剛的事例說明( )A.網絡信息良莠不齊B.沉迷于網絡會影響學習和生活C.網絡會影響人際交往D.沉迷于網絡會泄露個人隱私6.近年來,網絡直播、短視頻持續火熱,不少未成年人加入直播大軍。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發布《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建議限制14歲以下兒童開直播、發視頻,僅允許其在父母同意或陪伴的情況下使用。對于網絡直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放棄言論自由,對自己的言論負責B.取締網絡直播,加強網絡隱私管理C.合理利用平臺,理性參與網絡生活D.積極參與直播,使用網絡改變生活7.如圖是小張同學繪制的“我的社會關系網絡圖”,從中能得出的結論有( )①每個人都是社會“大網”上的一個“結點”②未成年人在社會關系網中處于核心位置③不同的社會關系中人們具有不同的身份④個人離不開社會,但社會可以離開個人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③8.(2024·山東泰安岱岳期中)根據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勞動課正式升級為義務教育階段必修的課程。小明在學校組織的勞動課中,了解到平時所吃的糧食是如何加工而來的,菜是如何上餐桌的。小明認識到如果沒有這些農副產品,我們的生活一天都難以維持。下列選項與小明的認識相符合的有( )①我們的衣食住行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②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③勞動課耽誤學生的文化學習時間,得不償失④勞動課讓學生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升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4年8月1日,南國都市報聯合瓊海市第一小學舉辦“愛心頌黨恩”親子售報活動,來自該校3至6年級的68名小學生在約兩個小時內將1 368份《南國都市報》一售而光,這也是該校小學生今年暑假開展的首場親子售報活動。此活動有利于( )①引導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 ②中小學生社會身份的確定 ③幫助學生了解國情、熱愛祖國 ④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一切需求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10.對于中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觀點。你認為下列觀點正確的有( )①同學甲:“我們現在的學習任務非常緊,參加社會實踐會影響學習。”②同學乙:“中學生年齡小,社會經驗不足,參加社會實踐會讓我們吃虧的。”③同學丙:“中學生年齡小,參加社會實踐會讓我們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培養能力。”④同學丁:“社會實踐活動應該因材施教,開展一些對中學生有益的、適合的活動。”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①④11.(2024·山東泰安新泰模擬)2024年3月,泰安市寧陽縣的李某某為增加其個人賬號曝光度,在短視頻平臺發布不實信息,博取網民關注,造成惡劣影響。寧陽縣公安局依法對李某某處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處罰。這一案例警示我們青少年要( )①恪守網絡道德,加強網絡自律 ②制定法律法規,持續凈化網絡環境 ③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網絡謠言 ④提高辨別能力,依法參與網絡生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2.(2024·山東泰安肥城二模)2024年4月1日,張某在某社交平臺接觸到刷單返利,通過群聊下載某軟件,“客服”指導張某在名為“商品購買”的陌生網頁進行刷單,誘導張某先后4次向指定銀行賬戶轉賬,結果返利卻無法提現。這時張某才發現被騙,損失110 534元。在生活中,預防電信詐騙我們應該( )①增強防范意識,不貪小便宜 ②遠離網上購物,拒絕移動支付 ③不隨意下載不明來歷的APP,不要輕信“中獎”“返利”等網絡信息 ④保管好自己的手機、銀行卡和相關證件,不要出租、出售給他人使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3.(2024·山東泰安岱岳期中)近期,大型預訓練人工智能語言模型ChatGPT在全球爆火,有人贊揚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人不以為然,有人用它販賣恐懼,說有些職業將會被人工智能取代。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加絢麗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加豐富多彩。但是,互聯網也帶來一些問題。我們要理性利用互聯網,做網絡生活的主人。請結合所學知識,以“網絡是把雙刃劍”為題寫一篇小論文。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可以就某一點深入分析,也可以綜合論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論證合乎邏輯,條理清晰;⑤總字數在200字左右。14.(2024·山東泰安泰山期末)【服務他人,奉獻社會】材料一 2023年10月15日,由泰安某中學60多名學生組成的“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到市社會福利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一到社會福利院,就主動為老人們打掃院落、擦玻璃、拖地、收拾床鋪,忙得不亦樂乎。他們還主動為這些孤寡老人剪指甲、洗頭,陪老人說話,他們的陪伴讓老人們心里樂開了花。一位志愿者說,參加這樣的活動實在太有意義了。材料二 “新時代好少年”——曾盈之出生于志愿者之家,雷鋒精神三代相傳。自幼在助人為樂、愛心傳遞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她,成長為一位品學兼優、勤奮好學的好少年。她熱心公益、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小小年紀已在深圳注冊義工4年,她的志愿服務時間累計已超過1 000小時。(1)讀上述兩則材料,說說材料中人物的行為是什么性質的行為?(2)材料一和材料二給我們哪些啟發?15.(2021·山東煙臺中考)某學校利用校園空地,規劃出“青青菜園”作為勞動實踐基地,菜綠果香,蟲鳴鳥叫,成為學生活動的樂園,學校還陸續推出自然觀察、氣象大觀、農產品加工、面食制作等校本課程,豐富課程內容。上述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 )①增強勞動觀念,鍛煉實踐能力 ②開闊知識視野,提高綜合素養 ③體驗社會生活,創造經濟效益 ④樹立創新意識,培育科學精神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6.(2022·山東聊城中考)冠縣獲得2021年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榮譽稱號。在首屆“好品冠縣·開心過大年”電商年貨直通車活動上,網絡主播將空心掛面、冠縣酥肉、秋月梨等琳瑯滿目的農副產品擺滿了直播桌,推銷家鄉的農副產品。這種農副產品營銷方式( )①加快了鄉村實現同步富裕步伐 ②拓寬了農副產品銷售渠道 ③體現了網絡為農村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④有利于消除城鄉收入差距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17.(2023·山東青島中考)用手機刷視頻、玩游戲成為有些人的日常休閑娛樂方式,長期沉溺其中不僅耗費了大量精力,也導致視力下降,影響身體健康。對此,合理建議是( )①放下手機,遠離網絡 ②多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③走出家門,走進自然 ④執著于自己的網絡愛好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8.(2024·山東濱州中考)隨著互聯網新技術的出現,涉青少年的網絡亂象也在不斷“花樣翻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換臉”等技術,對未成年人實施詐騙,謀取不正當利益。同學們對此展開熱烈討論,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①網絡無限,自由無界 ②辨析網絡信息,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③拒絕網絡,預防詐騙 ④提高媒介素養,培育健康網絡文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9.(2022·山東臨沂中考)2022年3月,國家網信辦啟動了“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重點開展打擊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等,提出要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賭”等各類違法違規直播和短視頻。這要求我們( )①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負責的網絡參與者②專心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遠離網絡直播③學會辨析各種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學會“信息節食”,不可沉溺于網絡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20.(2023·山東煙臺中考)2022年11月30日,《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近四成未成年網民在上網過程中遭遇過不良或消極負面信息,對未成年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不可小覷。對此,我們未成年人應該( )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制裁網絡犯罪 ②抵制不良誘惑,遠離網絡世界 ③文明上網,傳播網絡正能量 ④學會“信息節食”,提高媒介素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1.(2022·山東濱州中考)202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指出,從嚴追訴網絡誹謗、侮辱、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嚴重危害社會秩序、侵犯公民權利犯罪。這告訴我們( )①網絡違法行為都應受到刑罰處罰 ②打擊網絡違法行為,有利于震懾不法分子,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③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 ④國家厲行法治,堅持科學立法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22.(2024·山東臨沂中考)下列生活現象與點評對應正確的是( )序號 生活現象 點評① 每到節假日,都會有眾多網友曬出返程車上裝載的“親情牌”家鄉美食 裝載的是親情之愛,是父母親人對我們無盡的牽掛② 在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上,失去雙手也能游泳,失去一條腿也能奔跑,眼睛看不清也能進球…… 他們以自信、自強的精神書寫自己的人生華章③ 網傳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縮短學制”“取消中考”等謠言,不少網民信以為真。教育部辟謠稱消息不實 要學會辨別網絡信息,提高媒介素養④ 江蘇南京一輛小車起火,司機被困,路過的陳竹聽到呼救,毫不猶豫沖上前去,在整車燃燒前救出被困司機 只有危急時刻的行為,才能傳遞社會正能量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23.(2024·山東煙臺中考)【網絡保護】當前,互聯網已全面融入人們的生活。據統計,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92億,未成年網民規模近2億。材料一 我國多次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通過立法加以制度性解決,為未成年人撐起一片網絡晴空,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二次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依法懲治利用網絡從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 新增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內容 進一步提出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內容 第一部專門性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1)材料一說明了什么?材料二 2023年12月,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聯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下面是從報告中選取整理的三組數據:網絡使用 網絡素養 網絡安全◇未成年網民經常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的比例達到88.7%。 ◇玩手機游戲的未成年網民比例達到62.8%;77.5%的家長表示擔心孩子看短視頻的時間過長。 ◇72.0%的未成年網民會注意識別網絡詐騙;64.9%的未成年網民會避免在社交網站發布個人信息。 ◇掌握編程、寫代碼和制作網頁,APP較高級別上網技能的未成年網民比例僅為10.8%和8.6%。 ◇未成年網民遭遇的負面信息中,渲染激化家庭、師生矛盾和歪曲傳統文化或歷史人物的內容比例為27.0%和22.2%。 ◇78.9%的未成年網民知道可以通過互聯網對侵害自身的不法行為進行權益維護或舉報。(2)依據材料二的數據,請你對未成年網民上網情況做出總結。(3)針對數據反映的問題,你能向未成年網民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答案1-5DBBAB 6-10CDBDC 11-12BD13.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要理性參與網絡生活。14.(1)親社會行為。(2)道理: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養成親社會行為。②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有利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法:①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學會謙讓、分享、幫助他人。③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要遵守社會規則。④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15.B 16.B 17.B 18.C 19.B 20.D 21.B 22.D 23.(1)國家加強立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2)大部分未成年人能夠遵守網絡規則,合理的利用網絡;少部分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網絡消極作用的影響。(3)①理性參與網絡生活,避免沉溺于網絡。②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③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④傳播網絡正能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9 / 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