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模塊綜合測試卷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Pb 207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化學與生活、社會發展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荷塘月色》中所描繪的月光穿過薄霧形成縷縷光束的美景與膠體性質有關B.“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該過程發生了置換反應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詩句中體現對青蒿素的提取屬于化學變化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應答案:C解析:膠體有丁達爾效應,則月光穿過薄霧形成縷縷光束的美景與膠體性質有關,A正確;“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即硫酸銅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B正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中青蒿素的提取過程為萃取操作,屬于物理變化,C錯誤;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即詩句涉及內容是石灰石的分解反應,D正確。2.分類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質分類正確的是( )A.堿性氧化物:Fe2O3、Na2O2 B.常用氧化劑:氯化鐵、硝酸C.電解質:二氧化碳、氯氣 D.堿:純堿、一水合氨答案:B解析: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不是堿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與水反應只生成堿,故A錯誤;氯化鐵中的Fe3+和硝酸都有氧化性,故B正確;二氧化碳是非電解質,氯氣是單質,不是化合物,所以氯氣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故C錯誤;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屬于鹽類,不屬于堿,故D錯誤。3.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表現了文物修復者穿越古今與百年之前的人進行對話的職業體驗,讓我們領略到歷史與文化的傳承。下列文物修復和保護的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 B C D銀器用除銹劑除銹 變形的金屬香爐復原 古畫密封保存 木器表面擦拭燙蠟答案:A解析:銀器用除銹劑除銹,有新物質生成,故A正確;變形的金屬香爐復原,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古畫密封保存,為物理變化,故C錯誤;木器表面擦拭燙蠟,木器沒有發生反應,故D錯誤。4.科學家以鈣離子撞擊锎(Cf)靶,產生了一種超重元素——(Og),其反應可表示為Cf+Ca→Og+3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f的電子數為151 B.Og的中子數為294C.Ca和Ca互為同素異形體 D.Cf和Cf互為同位素答案:D解析:Cf的電子數為98,故A錯誤;Og的中子數=294-118=176,故B錯誤;Ca和Ca是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為同位素,故C錯誤;Cf和Cf是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為同位素,故D正確。5.以下各組離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SO的溶液:加入Mg2+、Cu2+、Cl-、NOB.滴加酚酞變紅的溶液:加入SO、Cu2+、K+、Cl-C.所含溶質為NaHSO4的溶液:加入K+、CO、NO、Na+D.常溫下,加入鐵粉能生成H2的溶液:加入Na+、Fe2+、Cl-、NO答案:A解析:SO、Mg2+、Cu2+、Cl-、NO之間不反應,故A正確;滴加酚酞變紅的溶液呈堿性,Cu2+、OH-之間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錯誤;H+、CO之間發生反應,在NaHSO4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錯誤;常溫下,加入鐵粉能生成H2的溶液呈酸性,H+、NO能氧化Fe2+生成鐵離子,不能大量共存,故D錯誤。6.單寧是一種天然防腐劑,可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變酸,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單寧作還原劑 B.單寧作氧化劑C.單寧被還原 D.單寧中某元素化合價降低答案:A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單寧可以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變酸,具有還原性,還原劑中某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7.某化學實驗室產生的廢液中含有 Fe3+、Cu2+、Ag+三種金屬離子,甲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方案對廢液進行處理,以回收金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沉淀A中含有2種金屬單質B.可用KSCN溶液來檢驗溶液B中所含的金屬離子C.溶液A若只經過操作③最終將無法得到沉淀CD.操作①②③中都需要用到玻璃棒、漏斗答案:B解析:廢液中含有Fe3+、Cu2+、Ag+三種金屬離子,加入過量的鐵屑后,鐵離子被還原為亞鐵離子,銅離子被還原生成金屬銅,銀離子被還原生成金屬銀,所以在操作①得到的沉淀中含有金屬銅、銀和過量的鐵,故A錯誤;溶液B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為Fe3+,由于Fe3+遇SCN-發生反應:Fe3++3SCN-===Fe(SCN)3,溶液呈紅色,所以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變紅,說明該溶液中含有Fe3+,檢驗溶液B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常用的試劑是KSCN溶液,故B正確;溶液A含亞鐵離子,氫氧化亞鐵不穩定,易被氧化生成氫氧化鐵,故C錯誤;操作②加入過氧化氫,不需要漏斗,故D錯誤。8.實驗室常用H2O2制取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H2O2分子中含有極性鍵和非極性鍵B.H2O分子中只含極性鍵C.該反應中H2O2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D.H2O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答案:D解析:H2O2分子的結構式為H—O—O—H,含有極性鍵和非極性鍵,故A正確;H2O分子的結構式是H—O—H,只含極性鍵,故B正確;該反應中H2O2中O元素的化合價由-1價升高到0價,由-1價降低到-2價,H2O2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故C正確;H2O2分子中氫原子未達到8電子結構,故D錯誤。9.利用傳感器和信息處理終端對氯水的光照實驗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得到如圖圖像,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一可為光照過程中氯水的pH值變化情況B.圖二可為光照過程氯水中氯離子濃度的變化情況C.圖三可為光照過程中氯氣在瓶中的體積分數D.氯水應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細口瓶中答案:C解析:HClO是弱酸,光照條件下HClO分解生成HCl,HCl為強酸,則溶液的pH下降,故A正確;氯水光照發生反應為2HClO2HCl+O2↑,HClO分解導致Cl2+H2O??HCl+HClO平衡正向移動,導致溶液中c(Cl-)增大,故B正確;溶液中存在反應Cl2+H2O??HCl+HClO、2HClO2HCl+O2↑,光照條件下HClO分解生成HCl導致“Cl2+H2O??HCl+HClO”平衡正向移動,則溶液中氯氣在瓶中的體積分數逐漸減小,故C錯誤;氯水中次氯酸見光分解,故D正確。10.下列實驗裝置一定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觀察K2CO3的焰色 B.制取少量的 Fe(OH)2沉淀 C.測量Cl2體積 D.制備Fe(OH)3膠體答案:B解析:觀察K2CO3的焰色試驗的現象時,必須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圖中實驗沒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看不到火焰的紫色,A錯誤;植物油可以隔絕空氣,該裝置可以制備少量的Fe(OH)2沉淀,B正確;氯氣易溶于水,不能用蒸餾水測量氯氣的體積,C錯誤;制備Fe(OH)3膠體,應將FeCl3飽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繼續煮至溶液呈紅褐色,若將FeCl3飽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立即生成Fe(OH)3沉淀,D錯誤;故選B。11.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常壓下,14 g N2含有的原子數為NAB.標準狀況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數為0.5NAC.0.1 mol·L-1的NaOH溶液中含鈉離子數為0.1NAD.7.8 g Na2O2固體中所含的陰離子數為0.2NA答案:A解析:氮氣是雙原子分子,14 g N2的物質的量n==0.5 mol,故含有的原子數為NA,故A正確;標準狀況下,水為液態,因此11.2 L水的物質的量無法計算,故B錯誤;n=c×V,體積未知,無法計算NaOH溶液中含鈉離子的數目,故C錯誤;1個過氧化鈉分子中含有一個過氧根離子,Na2O2固體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所含的陰離子數為0.1NA,故D錯誤。12.下列對于NaH+H2O===H2↑+NaOH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若該反應中有2 mol電子轉移,則生成1 mol H2C.該條件下氧化性:H2O>H2D.H2只是氧化產物答案:C解析:單質和化合物反應生成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是置換反應,故該反應不是置換反應,故A錯誤;該反應中每生成1個H2,NaH中H元素的化合價由-1價升高到0價,水中氫元素化合價由+1價降低到0價,共轉移1個e-,若反應中轉移2 mol電子,則生成2 mol H2,故B錯誤;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則氧化性:H2O>H2,故C正確;只有H元素的化合價變化,氫氣既是氧化產物也是還原產物,故D錯誤。13.如圖所示裝置可用來制取Fe(OH)2和觀察Fe(OH)2在空氣中被氧化時的顏色變化。實驗提供的試劑:鐵屑、6 mol/L硫酸溶液、NaOH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應預先加入的試劑是鐵屑B.實驗開始時應先將活塞E關閉C.生成Fe(OH)2的操作為:關閉E,使A中溶液壓入B瓶中D.取下裝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氣進入,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Fe(OH)2+O2+2H2O===4Fe(OH)3答案:B解析:制取硫酸亞鐵需要鐵屑,所以A中應預先加入的試劑是鐵屑,故A正確;稀硫酸和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將活塞E打開,用生成的氫氣排出裝置中的空氣,防止空氣中氧氣氧化制取的Fe(OH)2,所以要打開活塞E,故B錯誤;鐵和硫酸反應有氫氣生成,導致A裝置中壓強逐漸增大使FeSO4溶液被壓入B瓶中進行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所以操作為:關閉活塞E,溶液被壓入B瓶中進行反應,故C正確;氫氧化亞鐵不穩定,反應方程式為4Fe(OH)2+O2+2H2O===4Fe(OH)3,故D正確。14.一種麻醉劑的分子結構式如圖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個質子;元素Y、Z、W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個電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EZ4是一種強酸B.非金屬性:W>Z>YC.原子半徑:Y>W>ED.Z元素分別與X、Y、E元素均可形成至少兩種二元化合物答案:C解析:由題意分析可知,X為H、Z為O、W為F、Y為C、E為Cl。XEZ4是高氯酸,為強酸,故A正確;同周期從左向右非金屬性增強,則非金屬性:W>Z>Y,故B正確;電子層越多,原子半徑越大,則原子半徑:E>Y>W,故C錯誤;氧元素與氫元素形成水和過氧化氫,與碳元素形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與氯元素形成一氧化二氯、二氧化氯等,故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15.(14分)幾種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根據上表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⑤和⑧兩種元素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2)①和⑦兩種元素的形成化合物的電子式是________。(3)②與③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碳 溴(2)Na+(3)Al(OH)3+OH-===[Al(OH)4]-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為Na、②為K、③為Al、④為H、⑤為C、⑥為N、⑦為Cl、⑧為Br;(1)⑤為碳,⑧為溴;(2)①和⑦兩種元素的形成化合物為NaCl,由鈉離子與氯離子構成;(3)氫氧化鉀與氫氧化鋁反應生成K[Al(OH)4]。16.(15分)某實驗小組在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制取Cl2,并驗證Cl2的性質。實驗裝置及所用藥品(部分)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A中選用的裝置為________(填“甲”或“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裝濃鹽酸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2)裝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驗證干燥氯氣不具有漂白作用,可將如圖所示裝置連接到原實驗裝置中,連接的最佳位置是 ________(填序號)。①A、B間?、贐、C間?、跜、D間(4)氯氣的水溶液稱為氯水。下列對氯水的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氯水中不含氯氣分子,因此沒有顏色B.加入有色布條,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有HClO存在C.由于次氯酸很穩定,因此氯水長時間保存也不會變質D.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有Cl-存在(5)若標準狀況下生成2.24 L Cl2,理論上需要MnO2的質量為________g。答案:(1)甲 MnO2+4HCl(濃)MnCl2+2H2O+Cl2↑ 分液漏斗 (2)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 Cl2+2OH-===Cl-+ClO-+H2O (3)③ (4)AC (5)8.7 解析:(1)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制備氯氣的實驗裝置需要加熱,故選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MnCl2+2H2O+Cl2↑;由題圖可知,盛裝濃鹽酸的儀器名稱為分液漏斗;(2)制備氯氣的過程當中會產生雜質HCl和H2O,需要用飽和食鹽水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3)根據題干信息,要驗證干燥氯氣不具有漂白作用,選擇的最佳位置為C、D間;(4)氯水中含氯氣分子,故A錯誤;氯氣溶于水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故加入有色布條,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有HClO存在,故B正確;次氯酸是弱酸,次氯酸光照分解生成HCl和O2,因此氯水長時間保存會變質,故C錯誤;氯化銀是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有Cl-存在,故D正確;故答案為AC。(5)標準狀況下生成2.24 L Cl2,物質的量為0.1 mol,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可知,n(MnO2)=n(Cl2)=0.1 mol,故理論上需要MnO2的質量為8.7 g。17.(14分)某工廠以鎳廢渣(主要成分為Ni,含少量Fe、Fe3O4、Al2O3和不溶性雜質等)為原料制備翠礬(NiSO4·7H2O),其生產工藝如圖:該流程中幾種金屬離子生成對應氫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金屬離子 開始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Fe3+ 2.7 3.7Fe2+ 7.6 9.7Ni2+ 7.1 9.2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NaOH溶液時,下列操作導致溶液濃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之后未干燥,直接用于溶液的配制B.配制過程中,未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C.搖勻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又滴加蒸餾水至與刻度線相切D.定容時,俯視刻度線(2)“濾液A”中主要溶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轉化”過程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過程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轉化”過程中溫度不宜過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調節pH=a,則a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證明雜質離子已經被完全除去的實驗操作及現象是:取少量濾液B于試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操作1”的具體操作是控制pH、蒸發濃縮、冷卻結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硫酸鎳在強堿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可沉淀出能用作鎳鎘電池正極材料的NiOOH。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 (2)Na[Al(OH)4](3)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 2Fe2++H2O2+2H+===2Fe3++2H2O 防止雙氧水受熱分解(4)3.7≤pH<7.1 滴加幾滴硫氰化鉀試劑,濾液不顯紅色,證明雜質鐵離子已經被完全除去(5)過濾 洗滌 干燥(6)ClO-+4OH-+2Ni2+===2NiOOH+Cl-+H2O 解析:鎳廢渣(主要成分為Ni,含少量Fe、Fe3O4、Al2O3和不溶性雜質等),由流程可知,用NaOH溶液溶解鎳廢渣,除去Al2O3,過濾后的濾渣再用稀硫酸溶解,過濾除去不溶于酸的不溶性雜質固體,濾液中含有Fe2+、Ni2+和Fe3+,加入雙氧水將溶液中的Fe2+完全氧化為Fe3+,再加入NaOH調節溶液pH,使Fe3+完全沉淀為Fe(OH)3,過濾后所得濾液B主要為NiSO4溶液,濾渣B為氫氧化鐵,調節pH=a后,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后得到晶體。18.(15分)鉛(Pb)元素的主要化合價有+2價和+4價,溶液中鉛為+2價(Pb2+或PbO),鉛單質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具有非常廣泛的用途。(1)Pb3O4俗名紅丹,在涂料工業中用作防銹顏料,Pb3O4中+2價鉛和+4價鉛的原子個數之比為________。金屬鉛可以阻擋放射性射線,常用來制造防輻射玻璃,鉛能溶于強堿性溶液,寫出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Pb、PbO2可用于制造鉛酸蓄電池,鉛酸蓄電池工作時的反應方程式為Pb+PbO2+2H2SO4===2PbSO4+2H2O,該反應中還原產物為________,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用雙線橋法可以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工業上利用鉛渣(主要成分是PbO、Pb,以及少量不溶于硝酸的雜質)生產PbSO4的流程如圖:已知步驟Ⅰ有NO產生,試寫出Pb與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驟Ⅱ中發生復分解反應,試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血鉛是指血液中鉛元素的含量。血鉛超標會引起機體的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的一系列異常表現。某人血液中鉛的濃度為0.4 μg/mL,若轉化為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mol/L(已知1 g=106 μg)。答案:(1)2∶1 Pb+2NaOH===Na2PbO2+H2↑(2)PbSO4 (3)3Pb+8HNO3===3Pb(NO3)2+2NO↑+4H2O Pb2++SO===PbSO4↓(4)1.9×10-6解析:(1)因為紅丹中Pb元素的化合價只有+2、+4,則Pb3O4中Pb2+與Pb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Pb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Na2PbO2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Pb+2NaOH===Na2PbO2+H2↑;(2)Pb+PbO2+2H2SO4===2PbSO4+2H2O反應中,PbO2得電子被還原,則PbSO4是還原產物,Pb失電子被氧化,則PbSO4是氧化產物,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可以表示為 (3)根據題意知,鉛被氧化成Pb2+,硝酸被還原成NO,反應方程式為3Pb+8HNO3===3Pb(NO3)2+2NO↑+4H2O;步驟Ⅱ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Pb2++SO===PbSO4↓;(4)某人血液中鉛的濃度為0.4 μg/mL,變換為4×10-7 g/mL,即4×10-4 g/L,則c=1.9×10-6 mol/L。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9張PPT)模塊綜合測試卷 1.化學與生活、社會發展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荷塘月色》中所描繪的月光穿過薄霧形成縷縷光束的美景與膠體性質有關B.“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該過程發生了置換反應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詩句中體現對青蒿素的提取屬于化學變化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應√膠體有丁達爾效應,則月光穿過薄霧形成縷縷光束的美景與膠體性質有關,A正確;“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即硫酸銅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B正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中青蒿素的提取過程為萃取操作,屬于物理變化,C錯誤;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即詩句涉及內容是石灰石的分解反應,D正確。2.分類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質分類正確的是A.堿性氧化物:Fe2O3、Na2O2 B.常用氧化劑:氯化鐵、硝酸C.電解質:二氧化碳、氯氣 D.堿:純堿、一水合氨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不是堿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與水反應只生成堿,故A錯誤;氯化鐵中的Fe3+和硝酸都有氧化性,故B正確;二氧化碳是非電解質,氯氣是單質,不是化合物,所以氯氣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故C錯誤;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屬于鹽類,不屬于堿,故D錯誤。√3.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表現了文物修復者穿越古今與百年之前的人進行對話的職業體驗,讓我們領略到歷史與文化的傳承。下列文物修復和保護的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 B C D 銀器用除銹劑除銹 變形的金屬香爐復原 古畫密封保存 木器表面擦拭燙蠟√銀器用除銹劑除銹,有新物質生成,故A正確;變形的金屬香爐復原,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古畫密封保存,為物理變化,故C錯誤;木器表面擦拭燙蠟,木器沒有發生反應,故D錯誤。√√由題干信息可知,單寧可以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變酸,具有還原性,還原劑中某種元素的化合價升高。6.單寧是一種天然防腐劑,可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變酸,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單寧作還原劑 B.單寧作氧化劑C.單寧被還原 D.單寧中某元素化合價降低√7.某化學實驗室產生的廢液中含有 Fe3+、Cu2+、Ag+三種金屬離子,甲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方案對廢液進行處理,以回收金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沉淀A中含有2種金屬單質B.可用KSCN溶液來檢驗溶液B中所含的金屬離子C.溶液A若只經過操作③最終將無法得到沉淀CD.操作①②③中都需要用到玻璃棒、漏斗√廢液中含有Fe3+、Cu2+、Ag+三種金屬離子,加入過量的鐵屑后,鐵離子被還原為亞鐵離子,銅離子被還原生成金屬銅,銀離子被還原生成金屬銀,所以在操作①得到的沉淀中含有金屬銅、銀和過量的鐵,故A錯誤;溶液B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為Fe3+,由于Fe3+遇SCN-發生反應:Fe3++3SCN-===Fe(SCN)3,溶液呈紅色,所以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變紅,說明該溶液中含有Fe3+,檢驗溶液B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常用的試劑是KSCN溶液,故B正確;溶液A含亞鐵離子,氫氧化亞鐵不穩定,易被氧化生成氫氧化鐵,故C錯誤;操作②加入過氧化氫,不需要漏斗,故D錯誤。8.實驗室常用H2O2制取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2H2O+O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H2O2分子中含有極性鍵和非極性鍵B.H2O分子中只含極性鍵C.該反應中H2O2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D.H2O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H2O2分子的結構式為H—O—O—H,含有極性鍵和非極性鍵,故A正確;H2O分子的結構式是H—O—H,只含極性鍵,故B正確;該反應中H2O2中O元素的化合價由-1價升高到0價,由-1價降低到-2價,H2O2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故C正確;H2O2分子中氫原子未達到8電子結構,故D錯誤。9.利用傳感器和信息處理終端對氯水的光照實驗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得到如圖圖像,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圖一可為光照過程中氯水的pH值變化情況B.圖二可為光照過程氯水中氯離子濃度的變化情況C.圖三可為光照過程中氯氣在瓶中的體積分數D.氯水應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細口瓶中√HClO是弱酸,光照條件下HClO分解生成HCl,HCl為強酸,則溶液的pH下降,故A正確;氯水光照發生反應為2HClO 2HCl+O2↑,HClO分解導致Cl2+H2O HCl+HClO平衡正向移動,導致溶液中c(Cl-)增大,故B正確;溶液中存在反應Cl2+H2O HCl+HClO、2HClO 2HCl+O2↑,光照條件下HClO分解生成HCl導致“Cl2+H2O HCl+HClO”平衡正向移動,則溶液中氯氣在瓶中的體積分數逐漸減小,故C錯誤;氯水中次氯酸見光分解,故D正確。√10.下列實驗裝置一定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觀察K2CO3的焰色 B.制取少量的Fe(OH)2沉淀 C.測量Cl2體積 D.制備Fe(OH)3膠體觀察K2CO3的焰色試驗的現象時,必須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圖中實驗沒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看不到火焰的紫色,A錯誤;植物油可以隔絕空氣,該裝置可以制備少量的Fe(OH)2沉淀,B正確;氯氣易溶于水,不能用蒸餾水測量氯氣的體積,C錯誤;制備Fe(OH)3膠體,應將FeCl3飽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繼續煮至溶液呈紅褐色,若將FeCl3飽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立即生成Fe(OH)3沉淀,D錯誤;故選B。11.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常溫常壓下,14 g N2含有的原子數為NAB.標準狀況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數為0.5NAC.0.1 mol·L-1的NaOH溶液中含鈉離子數為0.1NAD.7.8 g Na2O2固體中所含的陰離子數為0.2NA氮氣是雙原子分子,14 g N2的物質的量n= =0.5 mol,故含有的原子數為NA,故A正確;標準狀況下,水為液態,因此11.2 L水的物質的量無法計算,故B錯誤;n=c×V,體積未知,無法計算NaOH溶液中含鈉離子的數目,故C錯誤;1個過氧化鈉分子中含有一個過氧根離子,Na2O2固體的物質的量為0.1 mol,所含的陰離子數為0.1NA,故D錯誤。√12.下列對于NaH+H2O===H2↑+NaOH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若該反應中有2 mol電子轉移,則生成1 mol H2C.該條件下氧化性:H2O>H2D.H2只是氧化產物單質和化合物反應生成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是置換反應,故該反應不是置換反應,故A錯誤;該反應中每生成1個H2,NaH中H元素的化合價由-1價升高到0價,水中氫元素化合價由+1價降低到0價,共轉移1個e-,若反應中轉移2 mol電子,則生成2 mol H2,故B錯誤;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則氧化性:H2O>H2,故C正確;只有H元素的化合價變化,氫氣既是氧化產物也是還原產物,故D錯誤。√13.如圖所示裝置可用來制取Fe(OH)2和觀察Fe(OH)2在空氣中被氧化時的顏色變化。實驗提供的試劑:鐵屑、6 mol/L硫酸溶液、NaOH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應預先加入的試劑是鐵屑B.實驗開始時應先將活塞E關閉C.生成Fe(OH)2的操作為:關閉E,使A中溶液壓入B瓶中D.取下裝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氣進入,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Fe(OH)2+O2+2H2O===4Fe(OH)3√制取硫酸亞鐵需要鐵屑,所以A中應預先加入的試劑是鐵屑,故A正確;稀硫酸和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將活塞E打開,用生成的氫氣排出裝置中的空氣,防止空氣中氧氣氧化制取的Fe(OH)2,所以要打開活塞E,故B錯誤;鐵和硫酸反應有氫氣生成,導致A裝置中壓強逐漸增大使FeSO4溶液被壓入B瓶中進行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所以操作為:關閉活塞E,溶液被壓入B瓶中進行反應,故C正確;氫氧化亞鐵不穩定,反應方程式為4Fe(OH)2+O2+2H2O===4Fe(OH)3,故D正確。14.一種麻醉劑的分子結構式如圖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個質子;元素Y、Z、W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個電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XEZ4是一種強酸B.非金屬性:W>Z>YC.原子半徑:Y>W>ED.Z元素分別與X、Y、E元素均可形成至少兩種二元化合物√由題意分析可知,X為H、Z為O、W為F、Y為C、E為Cl。XEZ4是高氯酸,為強酸,故A正確;同周期從左向右非金屬性增強,則非金屬性:W>Z>Y,故B正確;電子層越多,原子半徑越大,則原子半徑:E>Y>W,故C錯誤;氧元素與氫元素形成水和過氧化氫,與碳元素形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與氯元素形成一氧化二氯、二氧化氯等,故D正確。15.(14分)幾種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根據上表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⑤和⑧兩種元素的名稱:_____、_____。溴碳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為Na、②為K、③為Al、④為H、⑤為C、⑥為N、⑦為Cl、⑧為Br;⑤為碳,⑧為溴;(2)①和⑦兩種元素的形成化合物的電子式是______________。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為Na、②為K、③為Al、④為H、⑤為C、⑥為N、⑦為Cl、⑧為Br; ①和⑦兩種元素的形成化合物為NaCl,由鈉離子與氯離子構成;(3)②與③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l(OH)3+OH-===[Al(OH)4]-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為Na、②為K、③為Al、④為H、⑤為C、⑥為N、⑦為Cl、⑧為Br;氫氧化鉀與氫氧化鋁反應生成K[Al(OH)4]。16.(15分)某實驗小組在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制取Cl2,并驗證Cl2的性質。實驗裝置及所用藥品(部分)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A中選用的裝置為________(填“甲”或“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裝濃鹽酸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____。甲分液漏斗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制備氯氣的實驗裝置需要加熱,故選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 MnCl2+2H2O+Cl2↑;由題圖可知,盛裝濃鹽酸的儀器名稱為分液漏斗;(2)裝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 Cl2+2OH-===Cl-+ClO-+H2O 制備氯氣的過程當中會產生雜質HCl和H2O,需要用飽和食鹽水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氣體;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3)若要驗證干燥氯氣不具有漂白作用,可將如圖所示裝置連接到原實驗裝置中,連接的最佳位置是 ________(填序號)。①A、B間 ②B、C間?、跜、D間根據題干信息,要驗證干燥氯氣不具有漂白作用,選擇的最佳位置為C、D間;③(4)氯氣的水溶液稱為氯水。下列對氯水的說法錯誤的是______(填字母)。A.氯水中不含氯氣分子,因此沒有顏色B.加入有色布條,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有HClO存在C.由于次氯酸很穩定,因此氯水長時間保存也不會變質D.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有Cl-存在A C氯水中含氯氣分子,故A錯誤;氯氣溶于水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故加入有色布條,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有HClO存在,故B正確;次氯酸是弱酸,次氯酸光照分解生成HCl和O2,因此氯水長時間保存會變質,故C錯誤;氯化銀是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有Cl-存在,故D正確;故答案為AC。(5)若標準狀況下生成2.24 L Cl2,理論上需要MnO2的質量為________g。8.7 標準狀況下生成2.24 L Cl2,物質的量為0.1 mol,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可知,n(MnO2)=n(Cl2)=0.1 mol,故理論上需要MnO2的質量為8.7 g。17.(14分)某工廠以鎳廢渣(主要成分為Ni,含少量Fe、Fe3O4、Al2O3和不溶性雜質等)為原料制備翠礬(NiSO4·7H2O),其生產工藝如圖:該流程中幾種金屬離子生成對應氫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NaOH溶液時,下列操作導致溶液濃度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A.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之后未干燥,直接用于溶液的配制B.配制過程中,未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C.搖勻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又滴加蒸餾水至與刻度線相切D.定容時,俯視刻度線金屬離子 開始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Fe3+ 2.7 3.7Fe2+ 7.6 9.7Ni2+ 7.1 9.2D(2)“濾液A”中主要溶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Na[Al(OH)4](3)“轉化”過程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過程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轉化”過程中溫度不宜過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 2Fe2++H2O2+2H+===2Fe3++2H2O防止雙氧水受熱分解(4)調節pH=a,則a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證明雜質離子已經被完全除去的實驗操作及現象是:取少量濾液B于試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pH<7.1 滴加幾滴硫氰化鉀試劑,濾液不顯紅色,證明雜質鐵離子已經被完全除去(5)“操作1”的具體操作是控制pH、蒸發濃縮、冷卻結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過濾洗滌(6)硫酸鎳在強堿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可沉淀出能用作鎳鎘電池正極材料的NiOOH。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O-+4OH-+2Ni2+=== 2NiOOH+Cl-+H2O鎳廢渣(主要成分為Ni,含少量Fe、Fe3O4、Al2O3和不溶性雜質等),由流程可知,用NaOH溶液溶解鎳廢渣,除去Al2O3,過濾后的濾渣再用稀硫酸溶解,過濾除去不溶于酸的不溶性雜質固體,濾液中含有Fe2+、Ni2+和Fe3+,加入雙氧水將溶液中的Fe2+完全氧化為Fe3+,再加入NaOH調節溶液pH,使Fe3+完全沉淀為Fe(OH)3,過濾后所得濾液B主要為NiSO4溶液,濾渣B為氫氧化鐵,調節pH=a后,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后得到晶體。18.(15分)鉛(Pb)元素的主要化合價有+2價和+4價,溶液中鉛為+2價(Pb2+或PbO),鉛單質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具有非常廣泛的用途。(1)Pb3O4俗名紅丹,在涂料工業中用作防銹顏料,Pb3O4中+2價鉛和+4價鉛的原子個數之比為________。金屬鉛可以阻擋放射性射線,常用來制造防輻射玻璃,鉛能溶于強堿性溶液,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Pb+2NaOH===Na2PbO2+H2↑因為紅丹中Pb元素的化合價只有+2、+4,則Pb3O4中Pb2+與Pb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Pb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Na2PbO2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Pb+2NaOH===Na2PbO2+H2↑(2)Pb、PbO2可用于制造鉛酸蓄電池,鉛酸蓄電池工作時的反應方程式為Pb+PbO2+2H2SO4===2PbSO4+2H2O,該反應中還原產物為________,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用雙線橋法可以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bSO4 Pb+PbO2+2H2SO4===2PbSO4+2H2O反應中,PbO2得電子被還原,則PbSO4是還原產物,Pb失電子被氧化,則PbSO4是氧化產物,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可以表示為 ;(3)工業上利用鉛渣(主要成分是PbO、Pb,以及少量不溶于硝酸的雜質)生產PbSO4的流程如圖:已知步驟Ⅰ有NO產生,試寫出Pb與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驟Ⅱ中發生復分解反應,試寫出反應的離子方_____________________。3Pb+8HNO3===3Pb(NO3)2+2NO↑+4H2OPb2++SO ===PbSO4↓根據題意知,鉛被氧化成Pb2+,硝酸被還原成NO,反應方程式為3Pb+8HNO3===3Pb(NO3)2+2NO↑+4H2O;步驟Ⅱ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Pb2++SO ===PbSO4↓(4)血鉛是指血液中鉛元素的含量。血鉛超標會引起機體的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的一系列異常表現。某人血液中鉛的濃度為0.4 μg/mL,若轉化為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___mol/L(已知1 g=106 μg)。1.9×10-6某人血液中鉛的濃度為0.4 μg/mL,變換為4×10-7 g/mL,即4×10-4 g/L,則c=1.9×10-6 mol/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模塊綜合測試卷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模塊綜合測試卷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