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第2課時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 第三章 第二節 金屬材料學習目標1.能從物質的量的角度認識物質的組成及化學變化,能運用物質的量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換算關系進行有關計算。 2.能運用物質的量進行化學方程式中的相關計算。任務一 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化學方程式 2CO+O2 2CO2化學計量數之比 2∶1∶2物質微粒數之比 ___________擴大NA倍之后 2NA∶NA∶2NA物質的量之比 __________相同狀況下體積之比 __________新知構建1.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與相關物理量的關系2∶1∶22∶1∶22∶1∶2歸納總結1.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其粒子數目之比,等于其物質的量之比。2.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在同溫同壓下各氣體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其體積之比。2.構建“已知量、未知量均以物質的量”的解題模型在標準狀況下,5.4 g鋁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生成氫氣的體積是多少?答:標準狀況下生成氫氣體積是6.72 L。典例13.構建“已知量、未知量單位不一致”的解題模型醫療上頗為流行的“理療特效熱”,就是利用鐵緩慢氧化放出均勻、穩定的熱,使患處保持溫熱狀態。若56 g鐵粉完全氧化成氧化鐵,則需要消耗標準狀況下氧氣的體積為多少?答:需要消耗標準狀況下氧氣的體積為16.8 L。典例2歸納總結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步驟典題應用Fe和CuSO4溶液反應,若反應后溶液的體積為1 L,生成的銅的質量為32 g。(1)計算反應消耗的Fe的質量。答案:28 g;反應消耗的Fe的質量m(Fe)=0.5 mol×56 g·mol-1=28 g;(2)計算反應后溶液中FeSO4的物質的量濃度。答案: 0.5 mol·L-1特別提醒1.書寫格式規范化:在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過程中,各物理量、物質名稱、公式等盡量用符號表示,且數據的運算要公式化并帶單位。2.單位運用對應化: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如果題目所給的兩個量單位不一致,要注意兩個量的單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當”。返回任務二 化學計算中的關系式法新知構建1.利用化學方程式構建關系式的解題模型把一定量的CO還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得10 g沉淀,計算參加反應的CO的質量。答:參加反應的CO的質量為2.8 g。典例1歸納總結當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是靠多個反應來聯系時,只需直接確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即“關系式”。(1)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關系式: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根據量的關系寫出關系式。(2)根據原子守恒確定關系式。2.利用“守恒”構建關系式的解題模型模型 反應前后元素種類、質量、原子個數不變。4.6 g鈉在空氣中久置,計算最終得到Na2CO3的質量。解:鈉在空氣中最終轉化為Na2CO3的過程中鈉的原子個數不變,可得關系式:2Na ~ Na2CO32×23 1064.6 g m(Na2CO3)答:最終得到Na2CO3的質量為10.6g。典例2返回隨堂達標演練√1.標準狀況下,3.25 g鋅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生成x L氫氣,下列比例式正確的是A.Zn+2HCl===ZnCl2+H2↑1 mol 1 mol3.25 g x LD.Zn+2HCl===ZnCl2+H2↑65 g 1 mol3.25 g x LB.Zn+2HCl===ZnCl2+H2↑65 g 1 L 3.25 g x LC.Zn+2HCl===ZnCl2+H2↑1 mol 22.4 L0.05 mol x L比例式應注意單位要“上下一致,左右對應”。√2.0.56 g氧化鈣恰好與20 mL鹽酸反應,則此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是A.0.10 mol·L-1 B.0.20 mol·L-1C.0.50 mol·L-1 D.1.00 mol·L-13.向500 mL NaOH溶液中投入10.8 g Al,二者恰好完全反應,試計算:(1)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答: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8 mol·L-1;(2)在標準狀況下生成H2的體積。答:在標準狀況下生成H2的體積為13.44 L。答:原飽和溶液中CuSO4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25 mol·L-1。返回課時測評√題點一 應用化學方程式計算1.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時A.它們的質量一定相等B.它們的物質的量一定相等C.它們的質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D.它們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其物質的量之比。√2.一塊表面被氧化的鈉的質量是10.8 g,投入水中,完全反應得到標準狀況下的氫氣 0.2 g,則原鈉塊中被氧化的鈉的質量是A.4.6 g B.6.2 gC.7.8 g D.9.2 g√3.在5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鋁粉,反應完全后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氣體33.6 L,該NaOH溶液的濃度為A.1.0 mol·L-1 B.2.0 mol·L-1C.1.5 mol·L-1 D.3.0 mol·L-1√題點二 應用關系式法計算4.向200 mL 0.1 mol·L-1的FeSO4溶液中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使Fe2+恰好完全沉淀,過濾,小心加熱沉淀,直到水分蒸干,再灼燒到質量不再變化,此時固體的質量為A.4.36 g B.2.82 g C.1.6 g D.1.44 g√5.向Fe2O3和鐵屑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至固體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而產生的Fe2+和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1,則原混合物中Fe2O3和Fe的物質的量之比為A.1∶1 B.2∶1 C.1∶2 D.1∶3設原混合物中含有x mol Fe,y mol Fe2O3,由化學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和Fe2(SO4)3+Fe===3FeSO4得到Fe2O3~Fe2(SO4)3~Fe~3FeSO4,可見y mol的Fe2O3參加反應轉化為3y mol FeSO4,同時消耗y mol的Fe;又由Fe+H2SO4===FeSO4+H2↑可知,(x-y) mol的Fe與硫酸反應產生(x-y) mol的FeSO4和(x-y) mol H2;則有[3y mol+(x-y) mol]∶(x-y) mol=4∶1,整理得y∶x=1∶2,故合理選項是C。√A.24.32 kg B.30.00 kgC.25.30 kg D.4.08 kg√7.21 g鐵粉與8 g硫粉混合加熱,若不考慮其他損失,可生成硫化亞鐵的質量為A.33 g B.24 g C.29 g D.22 g√8.(2023·洛陽高一期末)標準狀況下,將鈉、鎂各0.3 mol分別放入100 mL 1 mol·L-1的硫酸中,反應產生的氣體體積之比是A.1∶1 B.2∶3 C.3∶2 D.2∶1鈉能與H2SO4反應,也能與水反應放出H2,根據關系式:2Na~H2,則得到0.15 mol H2;鎂與H2SO4反應放出H2,但與水不反應,根據關系式:Mg~H2~H2SO4,0.3 mol Mg與100 mL 1 mol·L-1 H2SO4反應,H2SO4不足,產生0.1 mol H2,則產生的H2的體積之比是0.15∶0.1=3∶2,故選C項。√9.(2023·成都高一月考)將1.12 g鐵粉加入25 mL 2 mol·L-1氯化鐵溶液中充分反應(忽略溶液體積變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鐵粉有剩余B.Cl-濃度減小C.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變紅色D.溶液質量增加5.6 g(1)原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是________ g。10.6(2)在剩余固體中,加入過量鹽酸,反應后放出二氧化碳的體積(標準狀況)為________ L。3.362.24 L7.3 g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