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家和萬事興 練習一、單選題1.民法典規定,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離婚、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由此可見( )①子女應尊重體貼父母,尊重父母的婚姻自由②子女只要在經濟上供養父母就可以了③我國法律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④父母對子女不僅有撫養義務也有教育義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小張20歲,向父親老張借款10萬元做生意,在借條中承諾3年后歸還。借款到期后,老張要求小張還款。小張以父母有義務扶持幫助自己為由拒絕還款,并表示如果一定要還款以后不照料老張的生活。老張無奈之下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小張應該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到期還款②老張對小張有撫養義務,小張可以不還款③小張不能以還款為由拒絕照料老張的生活④二人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客體是人身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周奶奶和孫女感情密切,于是在身體硬朗時和孫女辦理了意定監護協議公證,約定當自己喪失或部分喪失行為能力時,由孫女負責自己的醫療救助、財產管理、喪葬安排等事宜。之后,周奶奶被確診為患血管性癡呆,生活不能自理。孫女想將周奶奶送進養老護理院進行專業照護,用老人的兩套房的租金來支付所需費用,但周奶奶的子女們卻不同意,雙方鬧到了法院。關于本案中周奶奶的子女和孫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孫女是意定監護人,法院會支持孫女的主張②子女是法定監護人,法院會支持子女的主張③子女的贍養義務不因意定監護協議而免除④若周奶奶去世,孫女憑意定監護協議可繼承部分遺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張大爺夫婦退休在家養老,兩人的積蓄和退休金較為充裕。張大爺的女兒張某與其丈夫經營一家工廠,后倒閉負債,生活困難,無力支付贍養費。由于不滿老人未拿出積蓄資助自己渡過難關,張某長期不回家看望老人。張大爺夫婦因贍養問題與女兒張某發生糾紛,各執一詞。對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張大爺夫婦可與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協商后口頭簽訂成年意定監護協議②張某經濟較為困難,可適當減少經濟贍養,但不能免除精神贍養的義務③張大爺夫婦雖未履行資助女兒的義務,但張某仍要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④贍養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我國法律規定成年子女應盡的義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近日,寧化法院在審理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依法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要求監護人切實履行監護職責,積極溝通,教育引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教育和保護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權利,也是義務②未成年人不具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不承擔法律責任③人民法院可以發揮自身作用,及時糾正監護人的不當行為④《家庭教育令》為增強父母家庭教育意識提供了道德約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王女士牽著小狗在公園散步,小狗咬傷了迎面路過的女童(女童的父母離女童有20米遠)女童因受傷住院,其父母與王女士就醫療賠償問題產生糾紛,雙方對簿公堂。在本案中( )①王女士應承擔過錯推定責任②根據無過錯責任原則,王女士應賠償部分醫療費用③女童應承擔部分醫療費用④女童的父母未盡到保護義務,應承擔醫療費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一節》,意思是說,只要人人尊親敬長,各盡人倫之責,便會相安無事,天下太平。民法典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父母的義務。由此可見( )A.贍養父母不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規定公民應盡的義務B.無贍養能力的子女可以不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C.子女贍養父母主要是在經濟上供養父母D.家庭和睦是幸福生活的基石,虐待老人應承擔法律責任8.在一宗因父親吼罵孩子引發的離婚案件中,承辦法官在判決書中語重心長地寫道:“在庭審中可以看出,其實你很愛兒子,但法官要提醒你的是,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并不是錢財,也不是知識,而是一顆溫暖堅定的心,讓孩子無論在順境還是在逆境,都能活得清明自在。如果孩子在你這里接受的都是批評、貶低、辱罵,請問他從哪里感受世界的溫暖,從哪里學到溫暖待人、溫暖待己 ”這一判詞告訴我們( )①父母應當保護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②父母應當保護未成年子女的財產權益③溫馨幸福的家庭生活需要親情的精心維護④父母有權對子女進行批評教育和合理懲戒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當夫妻關系走到盡頭,選擇離婚時,往往最容易受傷的是無辜的孩子。孩子在這場成人世界的變故中,可能會感到迷茫、害怕和失落。父母離婚后,小芙跟隨母親李某生活。小美父親一直希望探望小芙,小芙的母親以各種理由拒絕,小芙的親生父親因母親長期阻止他探望為由拒絕支付小芙的撫養費。李某隨后帶著小芙改嫁給帶有一兒子的陳某,陳某因兩個孩子上學經濟壓力大,要求正上初中的小芙輟學外出打工。對上述情形中家長的做法分析錯誤的是( )①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小芙的父親對小芙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②陳某作為繼父,未盡到對小芙的教育義務③小芙的父親因權利未得以實現,可以拒絕履行義務④陳某因經濟壓力大,所作所為情有可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小軍于2004年患有肝豆狀核變性疾病,經治療后留有殘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每年除需住院治療外,還需長期用藥,每次住院至少需2萬余元費用。2024年5月,醫療機構建議小軍住院治療并繼續用藥,小軍便要求其父親吳某繼續給付住院費用和生活費(即撫養費),雙方未能達成一致,小軍遂提起訴訟。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小軍作為未成年人,要求支付撫養費的請求,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②吳某若拒不履行負擔撫養費的義務,小軍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③小軍作為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其父親支付撫養費的權利④吳某如果拒絕支付撫養費,小軍可以依法拒絕履行對吳某的贍養義務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1.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越來越多。《民法典》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可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②作為意定監護人能夠享有繼承的優先權③有利于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護的愿望④有效減輕成年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2.張某的女兒小芳出生于2013年3月,為小學五年級學生。2024年2月19日,小芳在媽媽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其手機通過某直播平臺,在主播誘導下通過支付寶賬戶支付給A公司經營的“某點卡專營店”5949.87元,用于購買游戲充值點卡,共計4筆。對上述案例,分析正確的是( )①小芳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A公司應返還原告充值款②小芳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父母可要求A公司返還充值款③小芳充值行為超出與其年齡、智力相適宜的程度④張某未盡到對女兒監護責任,應該承擔部分民事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未成年人存在嚴重不良行為或者實施犯罪行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正確實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根據情況對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并可以責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這表明( )①育小職責大,教育和保護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權利和義務②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導,有利于促進未成年健康成長③父母有權對子女進行約束和引導,但無權對其進行懲戒④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于統帥地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71歲的鐘某在妻子亡故后,子女沒有履行贍養義務。經相關單位的努力,鐘某與其外孫李某某達成一致,確定由李某某作為鐘某的監護人,由鐘某的子女支付鐘某所需費用。鐘某與其外孫李某某達成的協議( )①和法定監護的效力是完全相同的②充分尊重了被監護人的意思表示③排除了法定監護人,不具有法律效力④建立在雙方都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基礎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我國首部家庭教育促進法通過家庭教育令督促甩手家長“依法帶娃”。該法( )①表明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子女既是父母的權利,也是父母的義務②有利于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③說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完全靠家庭④說明受教育權是未成年人最基礎的權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父母對子女不僅有撫養義務,也有教育和保護的責任。我國《民法典》規定,監護人應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據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A.中學生小飛在學校把同學打傷,其父母以事情發生在學校為由可以拒絕賠償B.小明父母沒有監護能力,家庭中具有監護能力的其他近親屬應承擔監護責任C.未成年人犯罪,監護人應當依法承擔民事和刑事責任D.為了解子女思想狀況,父母查看其微信、QQ等不算侵犯隱私權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莉莉12歲時父母離婚,她被判給母親張某。第二年母親張某與賈某結婚,婚后一年生下一男孩,繼父賈某認為莉莉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不讓莉莉去上學,還叫莉莉到鎮上的一家餐館幫工。家里的臟活累活都讓莉莉干,對莉莉稍有不滿,賈某非打即罵,不讓莉莉吃飽穿暖,有時把莉莉關在家里不讓出去。相反,賈某卻視兒子為掌上明珠。母親張某懾于賈某的暴力,不敢制止賈某對莉莉的所作所為,一家人幾乎沒有和睦的一天。(1)莉莉的繼父賈某的做法屬于什么性質?違反了什么法律?(2)請你從民事法律的角度,簡要回答怎樣才能構建一個和睦的家庭。18.近日,濱海新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一起老年人贍養案。人民法院支持了老人的訴求,法官當庭判決女兒李某除了支付父親一定的經濟補償費,還要在判決生效當日起,每兩個月至少前往父親居住處看望問候一次。運用“家和萬事興”的相關知識說明,老人的訴求為什么能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月1日,“十年磨一劍”的一部行政法規——《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其中專門強調了監護人的責任。“父母者,人之本也。”作為家長,更要負好首要責任,自覺承擔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第一守護者”這一重任。結合材料,運用“育小職責大”的知識,談談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負好首要責任,自覺承擔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第一守護者”這一重任。20.材料一 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當上網紅。打開短視頻自媒體平臺,時常會刷到一些擁有百萬乃至上千萬粉絲的“網紅兒童”。有專家強調,要通過課程引導,讓制片人制作出有教育意義的微視頻,同時嚴格規范演員行為和表演,如因色情、三俗、虛假、抄襲等方面出現輿情,一定嚴肅處理。材料二 國務院2023年9月20日審議通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草案)》。并指出,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要筑牢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法治支撐,推動各有關方面嚴格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責任,進一步強化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主體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責任,規范網絡信息內容管理,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在家庭教育促進法施行的大背景之下,家庭更需要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網絡和短視頻、防沉迷的主體責任。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相關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說明。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A C B D A B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A C A B1.B【詳解】①③:民法典的規定體現了法律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子女應尊重、體貼父母,尊重父母的婚姻自由,①③正確。②:贍養父母,要求子女經濟上供養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顧父母的特殊需要,②錯誤。④:材料反映的是子女對父母的義務,不是父母對子女的義務,排除④。故本題選B。2.A【詳解】①:小張20歲,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與父親簽訂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應當履行還款義務。父母對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已終止(除非特殊情況),小張不能以“父母有義務扶持”為由拒絕還款,①正確。②: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一般至子女成年(18歲)結束,小張已成年且題目未提及特殊情況,老張無繼續撫養的義務,②錯誤。③:贍養父母是法定義務,與債務無關,不能因還款而免除。小張的贍養義務獨立于借款合同,③正確。④:本案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客體是“還款行為”(債權債務關系),而非人身利益,④錯誤。故本題選A。3.A【詳解】①②:意定監護,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意定監護是當事人自主決定的一種監護類型,更能反映當事人真實意愿,因此意定監護人的監護順位高于法定監護人,法院會支持孫女的主張,①正確,②排除。③:意定監護和贍養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即使存在有效的意定監護協議,子女仍然負有法律上的贍養義務,③正確。④:材料中的意定監護協議并沒有給出未來的遺產處置方式,周奶奶的孫女并非周奶奶的法定繼承人,所以周奶奶可以通過立遺囑的方式將其遺產贈與其孫女,這一行為屬于遺贈而非繼承,④排除。故本題選A。4.C【詳解】①:成年監護意定書必須用書面形式,①錯誤。②: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董某無固定經濟收入,經濟較為困難,董大爺夫婦有穩定收入來源,董某可以適當減少經濟贍養,但是仍然不能免除精神贍養,②正確。③:董某已經成年,董大爺夫婦沒有資助女兒的義務,③錯誤。④:子女贍養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法律規定成年子女應盡的義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層面的體現,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5.B【詳解】①③:《家庭教育指導令》,要求監護人切實履行監護職責,積極溝通,教育引導,體現了教育和保護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權利,也是義務,人民法院可以發揮自身作用,及時糾正監護人的不當行為,①③正確。②:根據我國《刑法》“罪責自負”原則,未成年人犯罪應由其獨立承擔刑事責任,父母不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人犯罪行為造成國家、集體、他人經濟損失的,根據《民法》相應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監護人承擔全部民事賠償責任,所以未成年人不具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也承擔法律責任,②錯誤。④:《家庭教育令》為增強父母家庭教育意識提供了法律約束,④錯誤。故本題選B。6.D【詳解】①②: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應當承擔無過錯侵權責任,所以根據無過錯責任原則,王女士應賠償部分醫療費用,②符合題意,①排除。③:本案中女童是受害者且沒有過錯,無須承擔法律責任,③排除。④: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具有監護職責,保護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女童的父母未盡到保護義務,應承擔醫療費用,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7.A【詳解】A:“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這句話強調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民法典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父母的義務,這說明贍養父母是公民的法定義務,A選項符合題意。B:贍養父母是公民的法定義務,無贍養能力的子女也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B選項錯誤。C:子女贍養父母不僅在經濟上供養父母,還體現在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料,C選項錯誤。D:材料中未涉及到虐待老人,D選項不合題意。故本題選A。8.B【詳解】①③:材料說的是在因父親吼罵孩子引發的離婚案件中,判詞中寫道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一顆溫暖堅定的心,這體現了父母應當保護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溫馨幸福的家庭生活需要親情的精心維護,①③正確。②:判詞說的是父母應當保護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不體現“父母應當保護未成年子女的財產權益”,②排除。④:判詞強調的是不能都是批評、貶低、辱罵,不是強調父母有權對子女進行批評教育和合理懲戒,④排除。故本題選B。9.D【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①: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小芙的父親對小芙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①正確,不選。③:小芙的母親以各種理由拒絕小芙父親的探視,小芙父親可以采取合法途徑維權,而不是拒絕支付撫養費,仍需履行對小芙的義務,③錯誤,應選。②④:李某帶著小芙改嫁給陳某,陳某與小芙形成了法律關系上的撫養關系,陳某對小芙有教育的義務,不得迫使小芙輟學,②正確,不選;④錯誤,應選。故本題選D。10.B【詳解】①:小軍于2004年患有肝豆狀核變性疾病,2024年5月,醫療機構建議小軍住院治療并繼續用藥,此時小軍已是成年人,而非未成年人,①排除。②③:本案中,小軍作為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其父親支付撫養費的權利,其父親有支付撫養費的義務,因此,若吳某不履行義務,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②③正確。④:父母履行撫養義務不是子女履行贍養義務的前提,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并不能成為免除贍養義務的理由,④排除。故本題選B。11.C【詳解】①③:材料中民法典的規定有利于創新養老模式和探索多元化的養老途徑,能更好的地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老有所依老有所護的愿望的實現,①③正確。②:意定監護人并非法定繼承人,如果老人的意定監護人并非子女,并不因此影響子女的繼承,如果監護人只簽訂了委托監護協議,一旦過世,遺產只能按法定繼承方式繼承,②排除。④:成年子女贍養父母是法定義務,減輕成年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的說法錯誤,④排除。故本題選C。12.C【詳解】①②③:小芳不滿18周歲,已滿8周歲,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充值行為超出與其年齡、智力相適宜的程度,其父母可要求A公司返還充值款,②③正確,①錯誤。④:小芳在主播誘導下進出充值,小芳充值行為超出與其年齡、智力相適宜的程度,因此A公司應當返還充值款,材料中不涉及對子女的監護職責,張某不應承擔民事責任,④排除。故本題選C。13.A【詳解】①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正確實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根據情況對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并可以責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這表明育小職責大,教育和保護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權利和義務,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導,有利于促進未成年健康成長,①②正確。③:父母對子女具有教育和撫養的義務,同時也有權對其進行約束和引導并進行必要的懲戒,③錯誤。④: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于統帥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是我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④排除。故本題選A。14.C【詳解】②:題中經相關單位的努力,鐘某與其外孫李某某達成一致,確定由李某某作為鐘某的監護人,由鐘某的子女支付鐘某所需費用,說明協議是雙方真實意思表達,尊重了被監護人的意愿,②正確。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可見,意定監護需要雙方都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協議才生效。題中經相關單位的努力,鐘某與其外孫李某某達成一致,確定由李某某作為鐘某的監護人,由鐘某的子女支付鐘某所需費用,說明該協議建立在雙方都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基礎上,④正確。①:題中體現的是意定監護,而意定監護效力高于法定監護,①錯誤。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意定監護是法律規定的監護形式,材料中鐘某與其外孫李某某達成的協議并沒有排除法定監護人,具有法律效力,③錯誤。故本題選C。15.A【詳解】①:我國首部家庭教育促進法通過家庭教育令督促甩手家長“依法帶娃”。該法表明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子女既是父母的權利,也是父母的義務,父母必須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保護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①符合題意。②: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我國首部家庭教育促進法通過家庭教育令督促甩手家長“依法帶娃”。該法有利于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家庭責任,②符合題意。③: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形成的合力,而不是完全靠家庭,③錯誤。④: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是自然人最基礎的權利,④錯誤。故本題選A。16.B【詳解】A:中學生小飛在學校把同學打傷,其父母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應該負有賠償責任,故A不選。B:根據法律規定,如果小明父母沒有監護能力,家庭中具有監護能力的其他近親屬應承擔監護責任,故B正確。C:未成年人犯罪,監護人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而不用承擔刑事責任,故C不選。D: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不能私自查看孩子的微信、QQ等,故D不選。故本題選B。17.(1)莉莉的繼父賈某的做法屬于家庭暴力和虐待,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民法典。(2)明確父母和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父母對子女要盡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子女對父母要盡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或子女對所有家庭成員都不得遺棄、采用家庭暴力和進行虐待。只有做到這兩個方面,才能構建一個和睦的家庭。【分析】背景素材:家庭暴力、撫養、贍養相關糾紛考點考查:家和萬事興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題型、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是體現類主觀題。明確本題考查的知識范圍是育小職責大,設問指向是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進行說明。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有效信息:繼父賈某認為莉莉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不讓莉莉去上學,還叫莉莉到鎮上的一家餐館幫工。家里的臟活累活都讓莉莉干,對莉莉稍有不滿,賈某非打即罵,不讓莉莉吃飽穿暖,有時把莉莉關在家里不讓出去→可調用法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六條第二款: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第一千零四十二條: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七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實施虐待、遺棄、非法送養未成年人或者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 。說明本案中,莉莉的繼父賈某的做法屬于家庭暴力和虐待,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民法典。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要求與材料信息、課本知識的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題型、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是措施類主觀題。明確本題考查的知識范圍是家和萬事興,設問指向是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進行說明。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有效信息:賈某卻視兒子為掌上明珠。母親張某懾于賈某的暴力,不敢制止賈某對莉莉的所作所為,一家人幾乎沒有和睦的一天→可調用民法典關于父母和子女的權利與義務等規定。說明構建一個和睦的家庭,需要明確父母和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雙方要按照法律規定行使權力,履行相關義務。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要求與材料信息、課本知識的結合。18.①成年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的義務,經濟上供養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②老有所養是婚姻家庭法律立法宗旨的重要方面反映。老人要求子女定期探望的訴求,符合法律規定,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應當得到支持。【分析】背景素材:老年人贍養案考點考查:“家和萬事興”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與闡釋事物、論證與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說明老人的訴求為什么能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屬于原因類主觀題,需要調動“家和萬事興”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法官當庭判決女兒李某除了支付父親一定的經濟補償費,還要在判決生效當日起,每兩個月至少前往父親居住處看望問候一次→可調用法理依據:成年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的義務,經濟上供養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老有所養是婚姻家庭法律立法宗旨的重要方面反映。本案中老人要求子女定期探望的訴求,符合法律規定,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應當得到支持。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組織答案時要注意教材觀點與材料信息的有機結合。19.①父母對未成年人子女不僅有撫養義務,也有教育義務。②父母必須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保護未成年人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③父母有權對子女的行為進行必要的約束和引導,并對子女進行批評教育和合理懲戒。【分析】背景素材:《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式施行考點考查:育小職責大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分析說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負好首要責任,自覺承擔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第一守護者”這一重任,要運用教材中相關知識,結合材料信息分析說明。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信息,鏈接教材知識。關鍵信息①:《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專門強調了監護人的責任→可聯系父母對未成年人子女不僅有撫養義務,也有教育義務。關鍵信息②:《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可聯系父母必須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保護未成年人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關鍵信息③:作為家長,更要負好首要責任,自覺承擔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第一守護者”這一重任→可聯系父母有權對子女的行為進行必要的約束和引導,并對子女進行批評教育和合理懲戒。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教材信息與材料信息相結合。20.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需要良好的家庭環境,在家庭成員間的各種關系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最為親密,父母對子女不僅有撫養義務,也有教育義務。②法律規定,父母必須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父母對子女的行為進行必要的約束與引導。③家庭教育指導令,有利于督促父母切實承擔家庭教育責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護航。【分析】背景素材:《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草案)》通過考點考查:《法律與生活》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法治意識、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觀點說明類主觀題,需要獲取材料關鍵詞,調用法律與生活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強化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主體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責任→可聯系父母對子女的監護責任。關鍵詞②:要通過課程引導,讓制片人制作出有教育意義的微視頻,同時嚴格規范演員行為和表演→可聯系父母對子女教育、撫養義務等。關鍵詞③:國務院2023年9月20日審議通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草案)》,對未成年人保護提出具體要求→可聯系法律護航未成年成長。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角度并將教材知識、材料等有機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