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第8課時 推翻帝制 民族覺醒 課時練習一、選擇題1.( )不屬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的新風尚。A.禁鴉片 B.剪發辮 C.興纏足 D.改稱謂2.第一個提出“振興中華”這個影響深遠的口號的是( )。A.毛澤東 B.周恩來 C.孫中山 D.朱德3.1842年,清政府同英國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中英( )。從此,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遭到了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天津條約》4.教育家葉圣陶在一則日記中寫道:“課畢后閱讀報紙,見專電欄中有云: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新軍亦起而相應……從此而萬惡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則日記最可能記于( )。A.1908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5.武昌起義勝利后,很快得到全國各地的響應。僅一個多月時間,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布獨立,清朝統治迅速崩潰。因這一年是農歷辛亥年,這次革命被稱為( )。A.武昌起義 B.廣州起義 C.護國運動 D.辛亥革命二、判斷題6.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7.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辛亥革命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響和推動了近代中國的變革。( )9.孫中山第一次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并成立了同盟會。( )10.“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是五四運動中提出的口號。( )三、連線題11.把下面的人物、地點與關聯的事件連起來。圓明園 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始南昌 中國共產黨開始創建人民軍隊西柏坡 第二次鴉片戰爭盧溝橋 鐵人精神大慶 黨中央在此指揮三大戰役四、簡答題12.不忘歷史,砥礪前行。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了解歷史,學習革命前輩的偉大精神,發奮讀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通過教材第三單元“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的學習,相信你一定被中華民族與侵略者抗爭的故事和歷史人物感動著,被在祖國發展和建設的過程中的先進模范人物激勵著,請你列舉三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故事或歷史事件。五、綜合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辛亥革命后,譯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為《共和政治》:《國粹學報》改名為《共和雜志》后暢銷不衰。材料2: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孫中山《討袁檄文》(1)上述材料表明什么觀念漸入人心?(2)推動這一觀念漸入人心的事件有哪些呢?請舉兩例說明。(3)“一息尚存,不忘救國”是孫中山先生一生的寫照,這句話體現了孫中山先生的什么精神?參考答案1.C2.C3.A4.B5.D6.√7.√8.√9.√10.√11.12.①林則徐與虎門銷煙:林則徐是清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因在廣東虎門領導銷毀鴉片的行動而聞名于世。1839年,面對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嚴重威脅,林則徐在虎門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的銷煙行動,將收繳的兩萬余箱鴉片當眾銷毀。這一舉動不僅展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決心,也揭開了中國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林則徐的堅定態度和勇敢行為,深深地激勵了后來的愛國人士;②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了中華民國的成立。這一事件不僅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為后來的民主和民族解放斗爭奠定了基礎;③毛澤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親自按動電鈕,升起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這一歷史時刻象征著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毛澤東的領導和革命策略,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3.(1)民主共和漸入人心。(2)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漸入人心。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及其他許多法令。③革命黨大力借助移風易俗來推動革命,新風潮席卷一時。(3)體現了孫中山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答案第2頁,共4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