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第7課時 不甘屈辱 奮勇抗爭 課時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哪個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北京條約》2.( )被稱為“萬園之園”。A.頤和園 B.圓明園 C.豫園 D.蘇州園林3.在抵制鴉片的斗爭中,涌現出了很多與侵略者奮勇抗爭的英雄人數,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1939年6月,“愛國將士”林則徐在廈門親自指揮銷毀沒收的鴉片。B.關天培堅持與英軍戰斗,誓與炮臺共存亡。C.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英勇起義。D.李大釗不幸被捕,但不懼死亡,誓死抵抗4.香港于( )回到祖國的懷抱。A.1998年7月1日 B.1999年12月20日C.1997年7月1日 D.1997年12月20日5.圓明園這座舉世無雙的皇家園林毀于以下哪次戰爭(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 D.抗日戰爭二、判斷題6.1895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7.觀看紀錄片《圓明園》后,我深感“少年強則國強”,我要加倍努力學習。( )8.1842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9.林則徐不應該虎門銷煙,不抵制鴉片,英國就不會發動侵略戰爭。( )10.1949年10月1日,英國在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 )三、連線題11.我們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會忘記屈辱。請你將下列時間和對應的事件連線。1839年6月 鴉片戰爭爆發 1840年6月 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 1860年 革命黨人在廣州發動了“黃花崗起義”1894年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 1911年4月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四、簡答題12.1840年6月,英國艦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的機動艦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面,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為什么把這次戰爭稱為鴉片戰爭?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危害?(至少列舉兩點)五、辨析題13.如今的圓明園遺址中到處斷壁殘垣,只有幾根石柱還蓋立在那里。有人提議重建圓明園,希望重現昔日皇家園林風采,供人們游覽;也有人主張保留舊址原貌、以警示后人。你怎么看?說說你的理由。六、材料分析14.材料:1838年底,林則徐奉朝廷之命到廣州查禁鴉片。他到廣州后宣布:“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他依靠民眾的力量,雷厲風行地開展禁煙運動,采取沒收鴉片、抓捕煙販,嚴防海關等一系列嚴厲措施。最終,禁煙取得成功,沒收英美商人的鴉片約20000箱。1839年6月,林則徐在虎門親自指揮銷毀沒收的鴉片。虎門海灘人山人海,士兵和百姓們用刀劈開箱子,將鴉片取出,切成碎塊,混合生石灰投入池中溶解,在場群眾發出了雷鳴般的歡呼聲。(1)虎門銷煙的意義是什么?(2)“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的名言,結合上述材料,說說林則徐是一個怎樣的人?(3)鴉片戰爭給你帶來了哪些思考和啟示?(4)這一歷史時期涌現出哪些英雄人物?請再列舉兩個。參考答案1.C2.B3.B4.C5.B6.√7.√8.×9.×10.×11.12.該戰爭是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引起的,故稱鴉片戰爭;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六百萬兩,出現通貨膨脹,令清廷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鴉片貿易嚴重更敗壞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時更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鴉片流毒甚廣,從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引者日眾,危害中國國人身心健康,軍隊也吸食鴉片,身體變得虛弱,失去作戰能力。13.我贊成保留原貌。理由是圓明園的毀滅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恥辱,從這段屈辱的歷史中,我們每個人應該謹記“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我們青少年也應該感受到身上責任的重大,我們要為了祖國的獨立與強盛而努力學習。14.(1)答: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禁煙的決心和反抗外國侵略者的堅強意志。(2)答: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重,不顧個人安危,情愿犧牲自己生命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3)答: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我們要努力學習,將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4)答:關天培、陳化成、葛云飛等。答案第2頁,共4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