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第10課時 我們的當地風俗 課時練習一、選擇題1.端午節是為紀念( )而產生的。A.孔子 B.屈原 C.宋玉 D.李白2.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風俗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不再適應社會發展,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變革。下列家鄉的民風、民俗,你覺得需要淘汰或者加以變革的是( )。A.元宵節猜燈謎B.清明節燒紙焚香C.中秋節賞月 D.重陽節登高3.下列傳統節日和習俗都一一對應的選項是( )。①端午——吃月餅 掛艾草 ②重陽——登高望遠 飲菊花酒③清明——掃墓祭祖 踏青 ④除夕——放鞭炮 貼春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每個地方都有關于敬老的風俗,這些風俗寄托著長輩對我們的美好祝愿,以下屬于敬老風俗的是( )。①吃長壽面 ②獻壽聯 ③吃壽桃 ④抓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關于風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孩子出生后給親朋好友送紅色雞蛋報喜 B.滿月時剃胎發C.老人壽宴上擺放壽桃祝壽 D.生肖的周期為十年二、判斷題6.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風俗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但是也不能把它淘汰或加以變革。( )7.2006年5月20日,端午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除夕,人們用紅紙剪成蝙蝠、麋鹿、白鶴和喜鵲,這寄托了美好祝愿。( )9.爺爺過生日,我們全家為他祝壽,這個尊老的風俗值得傳承。( )10.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風俗雖不再符合時代需要,但也不能淘汰或變革。( )三、連線題11.選擇相應的節日習俗。守歲 中秋節掃墓 端午節吃粽子 清明節吃湯圓 米線節吃米線 元宵節賞月 除夕四、簡答題12.請列舉家鄉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并選擇其中的2個節日說說它們的時間、別稱、節日風俗等方面的內容!五、辨析題13.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清明祭祀是清明節習俗的中心。傳統祭祀承載 著厚重的中華文明,也積淀了許多陳規陋習。傳統祭祀通過親至墳塋、焚燒祭品、燃放鞭炮等 方式表達哀思,這會帶來環境污染、消防隱患、鋪張浪費等問題。據統計,我國2018年清明節 期間共發生火災1991次,出動消防力量6.7萬人次。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社會越來越要求人們革除陋習、文明祭祀。為解決這些問題,現代社會鼓勵采用其他形式的祭祀方式,如鮮花祭莫、網絡祭奠等。取消清明節的一些陳規陋習,用新的方式來代替,你認為這種做法合理嗎?請說一說你的理由。六、綜合題14.2024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95億人次,廣西柳州、山東淄博、甘肅天水等城市深受游客喜愛。假如你被評選為家鄉文化宣傳大使,請你完成下列任務,為家鄉發展助力。(1)請你介紹一下家鄉的風俗、民間藝術、風景名勝、代表人物及家鄉特產吧。 (至少介紹三個方面)(2)請你為家鄉的發展提出建議。(至少寫出兩點)參考答案1.B2.B3.D4.A5.D6.×7.×8.√9.√10.×11.12.中國有許多重要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清明節在每年4月5日前后,古時也叫三月節,至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如今除了祭奠逝去的親人,在這一天人們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動。又因清明時分,天氣轉暖,草木復蘇,人們常常結伴到郊外踏青、放風箏、欣賞春光,所以清明節也叫“踏青節”。端午節期間,人們會佩戴五彩繩,通常認為這可以辟邪并帶有祈福的寓意。五彩繩的制作已經發展成一種精美的民間藝術,蘭陵縣甚至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蘭陵繩編”,傳承人趙福云將五彩繩制作得非常精致并富有地域特色。13.取消清明節的一些陳規陋習,用新方式代替,是合理且必要的。這不僅有助于提升社會的文明程度,保護生態環境,還能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推行過程中,應注重群眾的心理需求,采取溫和、疏導的方式,以確保新的祭祀方式能夠被廣泛接受和認可。14.(1)我家鄉是遵義,風俗有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民間藝術有遵義花燈;風景名勝有遵義會議會址;特產有茅臺酒。(2)①加強對家鄉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宣傳;②開發更多的旅游景點,吸引游客。答案第2頁,共4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