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第7課時 我們的衣食之源 課時練習一、選擇題1.關于大米的來歷,正確的順序是 ( )。①插秧 ②碾米 ③育秧 ④收割 ⑤田間管理A.②①④⑤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④①⑤② D.③①⑤④②2.一粒米的來歷凝聚了多少辛苦努力,請你為大米的生產環節正確排序( )。①田間管理 ②育秧 ③收割 ④插秧 ⑤碾米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①④③ C.②④①③⑤ D.①③②④⑤3.下面幾種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來自種植業的是( )。A.雞蛋 B.樹木 C.西瓜 D.牛奶4.小東和家人年夜飯的餐桌上非常豐富,小東跟家人介紹( )不是來自漁業。A.海參 B.大閘蟹 C.雞肉 D.海帶5.下列產品屬于工業品的是( )。①牛奶②洗衣機③花生油④小汽車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二、判斷題6.每一粒米都經歷了很多道工序,凝聚了很多人的辛勤勞動,不能浪費。( )7.我國的漁業一般分為淡水漁業和海洋漁業兩類。我們餐桌上的海帶、螃蟹都來自漁業。( )8.農業生產種類多樣,其中松木、水稻、海帶等物品都與漁業相關。( )9.一粒大米經歷的過程應該是育秧—插秧—田間管理—碾米—收割。( )10.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我們的衣食住行樣樣離不開農業。( )三、連線題11.連線題。水果 畜牧業羽絨 漁業海帶 林業木地板 種植業四、簡答題12.工業產品的創新和發展,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方便。將來,我們也可以成為發明、制造新產品,為人們生活服務的人。請你思考:從人們的生活或工作、學習出發,我們還可以改善和發明哪些產品?請把你的設想寫或畫在下面的方框內。五、辨析題13.種植農作物就是進行農業生產,農業生產就是種植農作物。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六、綜合題14.2022年7月,中國在天宮空間站內進行了水稻種植實驗。經過120天的空間培育,水稻完成了萌發、生長、抽穗并結籽的全生命周期培養。這是國際上首次實現水稻在太空“從種子到種子”的全生命周期培養。①為什么在空間站進行水稻種植實驗?②通過對水稻種植過程的了解,你有什么感想?請列舉2條。③李紅想:我們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從商店買的,都是工廠生產的,為什么說農業是衣食之源呢?參考答案1.D2.C3.C4.C5.B6.√7.√8.×9.×10.√11.12.我想發明機器人保姆,因為奶奶每天照顧我的生活起居很辛苦,機器人保姆可以幫助大人照顧孩子,為人們提供更多便利。13.這種說法不正確。理由是:農業生產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業和漁業等,不單單指種植農作物。14.(1)因為在太空當中種植水稻,也可以讓大家更了解它的生長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還可以對水稻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2)感受到農業從業者的辛苦,農業為國之更本。(3)因為身上所穿的衣服,以及每天都要吃的食物,都是由農業所提供產生的。雖然可能農業生產的食物以及作物不能直接拿來吃,或者直接穿在身上,但是農產品是最最基礎的原材料。生產出來的棉花,我們可以紡織成布料,然后再做成衣服,穿在身上。生產出來的玉米大豆,可以拿來喂豬牛羊,再把它們宰殺了,就可以吃到牛肉,豬肉和羊肉。答案第2頁,共4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