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定義:多臺獨立計算機通過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連接,實現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的系統第一代(1960s前):面向終端的遠程聯機系統第二代(1960s-1970s):多主機互聯的通信網絡第三代(1970s-1990s):標準化開放式網絡發(fā)展歷史(OSI/RM)第四代(1990s至今):高速互聯網絡(互聯1. 認識計算機網絡 網)覆蓋范圍: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分類通信方式:廣播式網絡、點到點式網絡概念: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特征:可靠性、高效性、獨立性、擴充性等7大架構: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 1. 物聯網技術 特征關鍵技術:RFID、傳感器、短距離通信(藍 拓撲結構 總線型、環(huán)型、星型、樹型、網狀型牙/NFC/ZigBee) 五、物聯網與"互聯網+"一、計算機網絡概述 網絡協議定義:通信雙方共同遵守的規(guī)則特征:跨界融合、技術創(chuàng)新驅動2. "互聯網+"應用 2. 網絡協議及其作用 四層模型: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網絡接口典型應用:智能制造、智慧醫(yī)療、在線教育 層TCP/IP協議核心協議:IP(網絡層)、TCP(傳輸層)、安全威脅:病毒、黑客攻擊、隱私泄露 UDP(傳輸層)1. 安全威脅與防護防護措施:加密技術、防火墻、安全協議 有線: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傳輸介質SSL/TLS(傳輸層安全) 無線: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激光2. 常用安全協議 四、網絡信息安全 3. 網絡的傳輸介質和基本設備IPSec(網絡層安全) 網卡(NIC):數據封裝與傳輸選修2 計算機網絡基礎加密技術: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 基本設備 交換機:基于MAC地址的數據交換3. 數據與設備加密 知識匯總終端安全: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人臉識別 路由器:網絡互聯與路徑選擇Web服務(HTTP/HTTPS) 組網方案:有線連接、無線連接、混合連接1. 組建簡單局域網文件傳輸(FTP) 設備:交換機、無線路由器域名解析(DNS) IP地址格式:IPv4(32位)、IPv6(128位)1. 常見網絡服務動態(tài)主機配置(DHCP) 2. IP地址及其配置 配置方式:靜態(tài)分配、動態(tài)分配(DHCP)電子郵件(E-mail) 二、通信網絡的組建與維護 檢測工具:ipconfig(配置查詢)、ping(連通性測試)虛擬專用網(VPN) 三、網絡服務有線接入:ADSL、光纖、局域網接入資源類型:學術信息、教育信息等 3. 互聯網接入技術無線接入:Wi-Fi、GPRS、4G/5G獲取方式:協議獲取、組織形式獲取 2. 網絡資源管理常見故障:網卡、雙絞線、交換機、路由器故障生成與分享:郵件、云存儲、社交媒體 4. 網絡故障排除排查方法:分層檢測、工具輔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