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人為因素(操作失誤、惡意攻擊) 本質:以信息活動為基礎的社會形態1. 信息社會定義2. 軟硬件漏洞(未修復漏洞、硬件故障) 世界信息社會日:5月17日一、安全風險來源3. 網絡威脅(黑客入侵、病毒傳播) 一、信息社會及其特征 數字生活:工具、方式、內容數字化4. 數據泄露(高價值資產風險) 信息經濟:知識驅動,第三產業比重上升2. 特征對稱加密(單密鑰) vs. 非對稱加密(公私鑰)網絡社會:典型社會特征1. 加密與認證量子密鑰(最安全,抗干擾)在線政府:科學決策、透明高效、互動參與二、安全防護技術 第五章 信息系統的安全風險防范防火墻(內外網隔離)、入侵檢測(實時監控) 語言形成 → 文字產生 → 造紙印刷 → 電報電話2. 防御技術 1. 五次信息技術革命 → 計算機與通信技術惡意代碼防范(病毒查殺、AI反病毒)計算機為核心 → 互聯網為核心 → 數據為核心物理安全(防盜、防火)、邏輯安全(訪問控 2. 發展核心階段1. 操作規范 (云計算)制、加密) 二、信息技術發展脈絡與趨勢移動化與泛在化(隨時隨地的互聯)《網絡安全法》、《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 三、規范與法規例》 第一章 走進信息社會大數據化與智能化(云計算、AI)2. 法律法規 3. 發展趨勢《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誠信交流、防沉人機界面創新(VR、AR、體感技術)迷、反網暴)多技術融合(虛擬計算、納米技術、3D打印)C/S結構(客戶端-服務器,如超市收銀系 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天琴計劃)統)1. 推動科技革新 量子通信(墨子號衛星)B/S結構(瀏覽器-服務器,如在線學習平臺) 1. 常見架構人工智能(語音識別、人臉識別)P2P結構(對等網絡,如BT下載) 一、系統架構與開發提升社會建設水平(就業、醫療、教育)規劃 → 分析 → 設計 → 實施 → 運維 2. 開發流程三、信息技術的影響 2. 促進社會變革 電子商務模式(B2B、B2C、C2C、O2O)操作系統(管理硬件與軟件資源,如Windows、Linux) 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公開透明)數據庫系統(MySQL、Oracle,數據存儲與管1. 基礎軟件 必修2 信息系統與社會 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理) 第四章 信息系統的軟件與應用知識匯總 3. 提升個人能力 計算思維培養(邏輯分析、問題分解)中間件(解決異構系統互操作,如Web服務器) 二、軟件分類與應用信息意識與社會責任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系管2. 應用軟件理)、OA(辦公自動化)資源高效利用、決策科學化、成本降低 1. 優勢 用戶(核心)、硬件(物質基礎)、軟件(程序三、優勢與局限 與文檔)設計缺陷風險、網絡安全威脅、數據集中安全隱患 2. 局限性 1. 要素網絡(信息交換載體)、數據資源(核心管理目一、信息系統的組成 標)感知層(傳感器、RFID、二維碼) 2. 案例分析(12306系統) 數據流、物流、資金流、事務流、信息流網絡層(數據傳輸與控制) 1. 物聯網結構 輸入(數據收集與格式化)應用層(智能分析與決策) 處理(數據加工與轉換)一、物聯網技術傳感技術(敏感元件、轉換元件) 二、信息系統的功能 1. 五大核心功能 存儲(數據安全與備份)第二章 信息系統的組成與功能RFID(非接觸式識別) 2. 關鍵技術 控制(設備管理與自我調整)嵌入式系統(專用計算機系統) 輸出(信息傳遞與可視化)功能:數據傳輸、資源共享、分布式處理 電子管 → 晶體管 → 集成電路 → 超大規模集成1. 功能與分類 電路分類: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 1. 計算機發展歷程網(WAN) 第三章 信息系統的網絡組建 性能指標:字長、主頻、存儲容量、運算速度三、計算機與移動終端HTTP(超文本傳輸)、FTP(文件傳輸)、2. 傳輸協議 二、計算機網絡 硬件(CPU、存儲器) + 軟件(操作系統:鴻TCP/IP(網絡互聯) 蒙、iOS、Android)2. 移動終端硬件(存儲設備)、軟件(工具軟件)、數據3. 資源共享 移動互聯網結構:應用層、網絡層、終端層(數據庫)Wi-Fi(高速、長距離)、藍牙(短距離、低成1. 接入方式本)、Li-Fi(可見光通信)路由器(連接不同網絡)、交換機(信息交 三、無線網絡組建換)、調制解調器(信號轉換)2. 設備與配置IP地址分類(A/B/C/D/E類)與特殊地址規則(網絡地址和廣播地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