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6 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教學設計課題 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例3主要教學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教材借助比較黃球、籃球、紅球的數量,先引導學生進行數字大小比較,再借助數線圖過渡到用語言描述大小關系,以舊知為基礎,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說一說使學生對數量之間的多少(或大小)關系進行更貼切的描述,初步感知到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除了用符號“>、<、=”表示外,還可以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這樣的語言來表述,從而達到在比較的過程中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數感的目的。 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描述:通過具體的比較,感知100以內的數,會用“大一些,大得多,小一些,小得多”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2.學習內容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是在學習完100以內數的認識、數的順序以及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之前學習的比較數量關系中,學生只是比較出事物(數量)的多或少兩種結果。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100以內數的順序認識,并使學生感受數的多少(大小)。3.學科核心素養分析: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具體數量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數感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經歷從直觀數量比較到抽象語言描述的過程,提升邏輯思維。感受數學語言的豐富性和靈活性,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運用數學語言的積極性。重點 通過具體的比較,感知100以內的數,會用“大一些,大得多,小一些,小得多”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難點 弄清“大一些,大得多,小一些,小得多”詞語間的差別,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詞語來描述數的大小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師:看!這兩個小朋友在玩什么?課件出示:師:看他們玩得這么開心,小林也想玩,還找來了他的好朋友小華。 課件出示:小林 小華師:可他們怎么也玩不起來,這是為什么? 師:輕重是可以用蹺蹺板比較出來的,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進行比較。在比較幾個數量多少的時候,經常用到“大一些,大得多,小一些,小得多”來描述它們之間的關系。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說一說。 學生:蹺蹺板學生:小林比小華重得多。 學生的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從熟悉直觀的情境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比較體重,初步感知數量之間的關系。講授新課 任務一:比一比,說一說師:上課之前老師在瓶子里裝了不同顏色的球,請看!課件出示:師:請仔細觀察上圖,說說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師:你能從數的組成來介紹一下這三個數嗎?課件出示:師:這是一個數線圖,圖中的一大格表示多少?師:一小格呢?師:你能在數線上表示出這幾個數嗎?課件出示:師:觀察上圖,以20為標準,你能說說這三個數存在怎樣的大小關系嗎?師:20比22和48都小,請大家在圖中觀察這幾個數之間的距離,你發現了什么?師:遠近的程度不同,你能用什么詞語來描述的更加準確一些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小結:三個數之間的差距不同,表達的詞語也不同,數學上我們用“大一些,大得多”來表達。現在,再拿22和48都跟20比一比,你能用這兩個詞來說一說嗎? 師:“大一些、大得多”,完全清楚地體現了三個數之間的差距,同時給出了48最大的這個信息,真好!剛才我們拿22和48都跟20比,認識了大一些、大得多現在如果反過來,拿20和22、48比一比,該怎樣說呢?師:20比22、48都小,小的程度不同,表達的詞語也不同,數學上我們用“少一些,少得多”來表達?;叵胛覀儎偛疟容^的過程,認真觀察對比,想想兩個數比較時,什么時候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什么時候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小結: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兩個數相差較大時,就用“大得多”或“小得多”;兩個數相差不大時,就用“大一些”或“小一些”。 學生獨自觀察,然后自由說說。學生1:20是由2個十組成的。學生2:22是由2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學生3:48是由4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學生獨自觀察,然后回答:一大格表示10。學生:一小格表示1。學生獨自找一找,然后展示。學生獨自觀察,然后回答:20比22和48小。學生:22離20很近,而48離很遠。學生自由說說。學生嘗試說說:22比20大一些,48比20大得多。學生嘗試說說:20比22小一些,20比48小得多。學生自由說說。 通過此環節的學習,為在數線圖中標出各個數做準備。通過對22、48與20比多少時數量上強烈的對比,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學習、思考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三個數之間的差距不同,該怎樣表呢?”,進而水到渠成地揭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已經有豐富的比多少的經驗,對“多與少的相對性”也不難理解。因此,對于“小一些,小得多”的教學,不再重復之前的步驟,而是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遷移,自主探索這部分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多少的相對性。 任務二:課堂活動師:描述兩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除了可以用符號表示外,還可以用語言來描述。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猜數游戲嗎?課件出示:師:你看懂上面的游戲規則了嗎?師:是的,游戲規則是兩人一組,一人心中想一個數,另一人用猜一猜,想數的同學用“大一些,大得多,小一些,小得多”來做提示。老師想了一個兩位數,你們猜猜是多少?師根據學生的猜測,用“大一些,大得多,小一些,小得多”提示,直到猜出這個數為止。師:大家會玩了嗎?同桌角色交換再玩一次。 學生獨自觀察,然后自由說說。學生自由猜猜。同桌兩人互玩游戲。 借助課堂活動玩猜數游戲,使學生感受“大一些,大得多,小一些,小得多”詞組的實際意義,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還滲透了逼近的數學思想。課堂練習 基礎題:1.連一連。2.圈出正確的答案。小猴做的比小貓。(多一些 少一些)小貓做的比小猴。(多一些 少一些)小狗做的比小貓。(多得多 少得多)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練習的完成過程中對要點知識加深鞏固,有效應用。提高題:3.黑兔有28只,白兔的只數比黑兔多一些,灰兔的只數比黑兔少得多。白免和灰免各有多少只?(在合適的答案下面畫“√”)拓展題:4.給一(3)班的小朋友每人發一個蘋果,這個班可能有多少人?(圈出正確的答案)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多得多 少得多 → 相差較大多一些 少一些 → 相差不大 利用簡潔的文字、符號、圖表等呈現本節課的新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1.用“大一些”“小一些”或“大得多”“小得多”填空,并說一說。小明今年10歲,哥哥15歲,爺爺68歲。(1)哥哥的年齡比小明( ),比爺爺( )。(2)爺爺的年齡比小明( ),也比哥哥( )。 2.猜一猜,在你認為正確的答案下面畫“√”。小玲拍了40下,小亮拍的比小玲多得多,小芳拍的比小玲少一些。(1)小亮可能拍多少下? (2)小芳可能拍幾下?選做題:1.用“大一些、大得多、小一些、小得多”填在下面的橫線里。(1)90比30____________ (2)57比60____________(3)100比92____________ (4)45比95____________2.老師獎勵小紅29朵小紅花。獎勵小麗的小紅花和小紅的差不多。獎勵小麗多少朵小紅花?(用“√”標出)【綜合實踐類作業】用“大一些、大得多和小一些、小得多”描述生活中物體或數量之間的關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是數與代數領域第一學段“數與運算”中的重要內容。《課程標準》 在“內容要求”中提出:“在實際情境中感悟并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理解數位的含義。了解符號<,=,>的含義,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通過數的大小比較,感悟相等和不等關系?!?。在“學習要求”中指出:“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不同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數值;能用符號表示數的大小關系,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br/>(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100以內數的認識”是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展。它不僅是學生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大小比較以及用語言描述數的大小關系等知識的基石,更是學生建立數感、理解十進制概念的關鍵階段。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對數的認知從較小范圍擴展到更大范圍,為后續更復雜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本單元主要學習的內容有:數一數、數的組成、數的讀寫、數的順序、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和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三)學生認知情況一年級學生在學前階段以及一年級上學期已經對20以內的數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熟練地數數、比較大小,也基本掌握了數的順序和簡單的加減法運算。這些知識儲備為他們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奠定了基礎。然而,從20以內數的認識拓展到100以內,數字范圍的擴大可能會讓學生在數數過程中遇到困難,尤其是在整十數的進位和拐彎數處,例如從39數到 40,從89數到90 ,學生可能會出現錯誤。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直觀、具體、生動的事物感興趣,且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在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時,理解數的組成和數位的概念會有一定難度,因為這些知識較為抽象。像理解十位上的1代表10,個位上的1代表1,對他們來說需要借助大量的直觀教具和操作活動,才能將抽象的概念與具體的事物建立聯系,完成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二、單元目標擬定1.能夠正確數出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和讀寫方法;知道數位的意義,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上的數字所表示的含義。2.借助數數、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活動,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并會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1.學生能熟練地數出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讀寫方法。2.會比較100以內的數的大小,并會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二)教學難點1.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理解數位的意義。2.理解不同數位上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能在具體情境中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2022年版課標》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活動應注重啟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逐步形成核心素養。”本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教材在編排上的特點:1.教材編排眾多直觀操作活動。如借助小棒、計數器、積木等教具,讓學生通過擺一擺、撥一撥、搭一搭等操作,直觀理解數的組成、數位概念。例如用小棒擺出不同的兩位數,能清晰看到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該數;在計數器上撥珠,能直觀感受不同數位上珠子代表的數值差異,將抽象數學知識具象化。2.教材以學生已掌握的20以內數的認識為基礎,循序漸進引入100以內數的認識。先從數數、數的順序等基礎內容入手,逐步過渡到數的組成、讀寫方法,再深入到數位意義理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3.編排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原則,先引導學生通過數實物、觀察實物數量等具體活動,初步認識100以內的數;再借助小棒、計數器等半抽象模型表示數,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最后過渡到用數字符號表示數,完成從直觀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更易掌握知識。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3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數與代數 100以內數的認識 數一數 1數的組成 1數的讀寫 1數的順序 1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1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3.1《數一數》 目標: 進一步認識100以內的數,感知100 的意義。通過數小棒的操作活動,認識計數單位“百”,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一”“十”“百”的意義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任務一:數小棒,認識100個一是一百 → 任務二:認識整十數,認識新計數單位“十” → 任務三:課堂活動 → 1.能一根一根地數小棒,知道幾十九添1是多少和100個一是一百。 2.能十根十根地數小棒,知道10個十是一百。 3.能夠按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數數,能依次數出一個數后的4個數。3.2《數的組成》 目標: 能夠理解100以內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知道幾十幾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能熟練地說出100以內數的組成。 任務一:認識幾十幾,學習兩位數的組成 → 任務二:進一步理解數的組成 → 任務三:課堂活動 → 1.能用兩種方法數出各種小貓的只數,知道幾十幾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能用計數器表示具體的數量,知道計數器各個數位表示的意義。 3.能夠按要求玩我撥你說的游戲,一人在計數器上撥出一個100以內的數,另一人說說這個數的組成3.3《數的讀寫》 目標: 學生能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知道讀數和寫數都是從高位起,并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上數字所表示的含義。 任務一:100以內數的寫法 → 任務二:100以內數的讀法 → 任務三:課堂活動 → 1.能借助20以內數的寫法類推出100以內數的寫法,并正確寫100以內的數。 2.能利用計數器各個數位表示的意義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 3.能按要求完成各個活動,正確說出每個數的組成,并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數。3.4《數的順序》 目標: 通過填寫百數表,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發現百數表中隱含的一些排列規律。 任務一:制作百數表 → 任務二:找規律 → 任務三:課堂活動 → 1.能把百數表按規律填寫完整。 2.能從橫著看、豎著看、斜著看找到百數表的規律。 3.能把百數表遮住一部分或者拿出一部分填完整。3.5《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目標: 能正確運用“>”“<”或“=”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掌握100以內兩個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任務一:比較“十位相同、個位不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 → 任務二:比較“十位不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 任務三:總結方法 → 1.能借助計數器比較37和32的大小。 2.能借助小棒、數的順序、直尺比較38和41的大小。 3.能比較數的大小,找出符合要求的數,并總結出比較大小的方法。3.6《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目標: 通過具體的比較,感知100以內的數,會用“大一些,大得多,小一些,小得多”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 任務一:比一比,說一說 → 能任務二:課堂活動 → 1.借助數線圖上三個數之間的距離,并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 2.能根據游戲規則玩猜數游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西師大版新版一下3.6《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教案).doc 西師大版新版一下《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