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分課時教學設計《7.2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課型 新授課R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 教學內容分析 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由等式的基本性質得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直接應用一次不等式的變形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指導學生掌握基本性質.學習者分析 通過學生的探討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歸納的能力。體會求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與等式的基本性質的聯系與區別,重視數學學習中的類比與轉化思想.教學目標 1.掌握不等式的三個基本性質,并能熟練地應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不等式的變形. 2.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的問題.教學重點 掌握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教學難點 正確應用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進行不等式變形.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情境引入教師活動1: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時, 我們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對方程進行變形. 在研究解不等式時, 我們需要認識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大家還記得等式的基本性質嗎? 等式的基本性質一: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整式. 等式的基本性質二: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能為0),所得結果仍是整式. 請同學們大膽地猜想一下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基本步驟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與方程的解是不是步驟類似呢?學生活動1: 通過探究活動理解.學生通過已學習的知識經過個人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推導出本課新知.通過回憶知識,歸納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活動意圖說明: 通過復習等式的基本性質以舊引新,為新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作好鋪墊,為下一步的類比、聯想提供必要的生長點.環節二:探索新知教師活動2: 探索: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我們主要是對方程進行變形.在研究解不等式時,我們同樣應先探究不等式的變形規律. 教師出示天平,并請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操作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天平被調整到什么狀態? 2.給不平衡的天平兩邊同時加入相同質量的砝碼,天平會有什么變化? 如圖所示,一個傾斜的天平兩邊分別放有重物,其質量分別為和(顯然).如果在兩邊盤內分別加上等質量的砝碼,那么盤子仍然像原來那樣傾斜(即). 做一做:根據不等式7>4填空: 7+3 4+3 7+(-1) 4+(-1) 7+0 4+0 概括: 不等式性質1 如果,那么 這就是說不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思考: 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個不為零的數,不等號的方向是否也不變呢 試一試:將不等式兩邊都乘以同一個數,比較所得結果的大小,用“<”“>”或“”填空: , , , , , , , …… 從中你能發現什么? 將不等式兩邊都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比較所得結果的大小,用“<”“>”或“”填空: , , , , , , 2.從以上練習中,你發現了什么?請你再用幾個例子試一試,還有類似的結論嗎?請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們并與他們交流. 3.讓學生充分發表“發現”,師生共同歸納: 【歸納結論】不等式的性質2:如果,并且,那么,. 不等式的性質3:如果,并且,那么,. 這就是說,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可以作為推理的依據.學生活動2: 學生可相互交流,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教師巡視,聽取學生的看法、見解,隨時參與討論. 活動意圖說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積極探索的科學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的學習態度,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鉆研、相互交流和共同協作的科學態度.環節三:例題講解教師活動3: 例1 說明下列結論的正確性: (1) 如果 , 那么 ; (2) 如果 , 那么 . 解 (1) 因為, 將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 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 可得 , 所以. (2) 因為 , 將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 , 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1, 可得 , 所以. 變式:交換例 1 中兩道小題的條件和結論, 其正確性不變, 即有 如果 , 那么 ; 如果 , 那么 . 解 (1) 因為 a>b, 將不等式的兩邊都減去b, 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 可得, 所以. (2) 因為 將不等式的兩邊都減去, 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可得 , 所以 . 歸納: 由此可見, 與 、 與 可以相互轉化. 因此, 要比較 與 的大小, 只需要比較與的大小. 例2 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說明下列結論的正確性: (1) 如果 , 那么 ; (2) 如果 都是正數, 且 , , 那么 . 解 (1) 因為 , 所以 . ① 又因為 , 所以 . ② 由①②, 可得 . (2) 因為 , 是正數, 所以 . ① 又因為 , 是正數, 所以 . ② 由①②, 可得 . 歸納:由數的大小比較可知, 不等關系具有傳遞性, 即如 且, 那么. 它也可以作為推理的依據. 學生活動3: 學生觀察并回答教師規范解答,教師出示練習題組,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活動意圖說明:讓學生在一定的數學活動中去體驗、感受數學,應用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不等式的簡單變形和說理,并指導學生掌握基本性質.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讓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不斷的完善.板書設計 7.2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不等式的性質1:如果,那么,. 不等式的性質2:如果,并且,那么,. 不等式的性質3:如果,并且,那么,. 例1 例2課堂練習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 1.如果ab0,cd0,則下列不等式中不正確的是( ) A.adbc B. C.ac>bd D.ac>bd 2.由不等式ax>b可以推出 ,那么a的取值范圍是( ) A.a≤0 B.a<0 C.a≥0 D.a>0 3.已知,用“<”或“>”填空.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 (3)xm ym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 選做題: 4. 若a>3,則下列各式正確的是( ) A. a+1<4 B. a-3<0 C. a-4>-1 D. a-2<1 5.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條件,使下列命題成立: (1)若a > b且 ,則ac≤bc; (2)若a > b > 0且 ,則ac > bd; (3)若a > b且 ,則<; (4)若a > b且 ,則a(c1)2 > b(c1)2. 【綜合拓展類作業】 6.a是一個整數,你能確定a與3a的大小嗎? 答案:1.B 2.B 3.(1)< 1 (2)> 3 (3)< 1 4.C 5. (1)c≤0 (2)c>d>0 (3)ab>0 (4)c≠1 6. 解:當a>0時, a<3a; 當a=0時, a= 3a; 當a<0時, a>3a.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 1.如果x>y,那么下列正確的是( ) A.x+5≤y+5 B.x-5<y-5 C.5x>5y D.-5x>-5y 2.不等關系在生活中廣泛存在.如圖,a、b分別表示兩位同學的身高,c表示臺階的高度.圖中兩人的對話體現的數學原理是( ) A.若a>b,則a+c>b+c B.若a>b,b>c,則a>c C.若a>b,c>0,則ac>bc D.若a>b,c>0,則> 3.已知x>y. (1)比較3-2x與3-2y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2)若5+ax>5+ay,求a的取值范圍. 選做題: 4.已知關于x的不等式(1-a)x>2的解集為x<,則a的取值范圍是 . 5.已知關于x的不等式ax<-b的解集是x>1,則關于y的不等式by>a的解集為 . 【綜合拓展類作業】 6.(模型觀念、創新意識)【閱讀】根據等式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我們可以得到比較兩數大小的方法: 若a-b>0,則a>b; 若a-b=0,則a=b; 若a-b<0,則a<b. 反之也成立. 這種比較大小的方法稱為“作差法”. 【理解】(1)若a-b+2>0,則a+1 b-1.(填“>”“=”或“<”) 【運用】(2)若M=a2+3b,N=2a2+3b+1,試比較M N. (填“>”“=”或“<”) 【拓展】(3)請運用“作差法”解決下面這個問題.制作某產品有兩種用料方案, 方案一:用5塊A型鋼板,6塊B型鋼板; 方案二:用4塊A型鋼板,7塊B型鋼板.每塊A型鋼板的面積比每塊B型鋼板的面積小.方案一的總面積記為S1,方案二的總面積記為S2,試比較S1 S2. (填“>”“=”或“<”) 答案1.C 2.A 3.(1)略 (2)a>0 4.a>1 5.y>-1 6.(1)> (2)< (3)<教學反思 在學習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時,可與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類比學習.在課堂中,讓學生大膽質疑,同時通過易錯例題加深學生對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學習,還需要學生能獨立把不等式的三條性質用數學符號表示出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