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素養測評卷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總分 等級得分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3分)1.人與自然是_____________共同體。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危及_____________,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2.為了更有效地_____________地球,實現_____________發展,世界各國通過簽訂協議、制定法律等方式來限制人類對地球的傷害。3.除了自然原因外,人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不合理的行為也會誘發或加重自然災害。4.具備_____________意識、_____________的知識和能力,可以預防自然災害的發生,減輕其帶來的損失。5.在與自然的斗爭中,人類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災精神。6.我國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共分為四級,依次用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和_____________色表示。7.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我國重新修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8.由于人類過度開采資源,無節制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地球出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問題。9.我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旱災、臺風、_____________滑坡、泥石流、_____________等。10.保護_____________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讓我們_____________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二、判斷題。(對的打“√” ,錯的打“×” ,每小題1分,共10分)1.保護地球是每個人的責任。( )2.循環經濟只包括產品的清潔生產,不包括資源的循環利用。( )3.森林可以綠化環境、涵養水源、凈化空氣、調節氣候。( )4.宇宙空間很大,有數不清的星球,如果地球環境惡化,我們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 )5.用淘米水洗菜,不僅可以節約水資源,還能有效地清除殘留在蔬菜上的農藥。( )6.當前全球的環境狀況都比較良好。( )7.我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 )8.如果人類尊重自然,就可以隨意破壞默默奉獻的地球。( )9.生物賴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濕地等沒有因為人口增長和人類需求而變化。( )10.地球是人類美好的家園,我們應該和地球和諧相處。( )三、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以下不能反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項是( )。A.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B.因地制宜,就地取材C.消耗資源,發展經濟D.羊群滿地,水草豐美2.在地震發生時,我們要學會自救自護,下列避震措施正確的是( )。A.身在室外時,迅速跑到室內躲避B.立即乘電梯下樓逃生C.來不及跑到室外時,可以雙手抱頭蹲在墻角或結實的家具旁D.向上跑到樓頂的空曠天臺3.下列不屬于環境問題的是( )。A.燃煤電廠正在排放廢氣B.工業廢水污染河流C.沙漠正在悄然擴張D.電動汽車的普及4.下列對《巴黎協定》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為了安排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B.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一致通過C.2016年4月22日,175個國家簽署《巴黎協定》D.2017年1月1日正式生效5.下列不屬于循環經濟的是( )。A.把樹砍了又栽上B.產品的清潔生產C.資源的循環利用D.廢物的高效回收6.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我們年紀很小,那是大人們的事B.我們可以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在自己家里做好垃圾分類C.我發明了一個節水裝置,可以給家里節省不少水D.我每天乘公交車上下學7.下列不屬于新能源的是( )。A.太陽能發電B.海浪發電C.汽油燃燒產生熱量D.地熱發電8.沒有誘發和加重自然災害的行為是( )。A.森林被破壞,無法涵養水源,造成洪澇災害B.過度放牧,會造成土地沙漠化C.亂砍濫伐,開墾荒地D.保護耕地,退耕還林9.人類會誘發自然災害的行為是( )。A.亂墾草地B.植樹造林C.風力發電,D.開采可燃冰10.對地球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地球是人類美好的家園,大自然是我們的母親B.地球生產充足的食物,供我們果腹充饑C.地球奉獻豐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們建房造物D.地球上資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以無休止地開采四、連線題。(共5分)下列現象反映了哪種環境問題?連一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環境污染工廠排放的廢氣天然氣開采過度 資源短缺荒漠化不斷擴大采油井石油泄漏 生態破壞五、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18分)1.在我國,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劃分為哪幾級?是依據什么劃分的?2.人類的行為對自然環境有哪些不利影響?3.為了減輕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我國做了哪些舉措?六、綜合題。(共14分)《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稱,汶川地震發生后,深入災區的國內外志愿者超過300萬人,而在后方參與抗震救災的志愿者超過1000萬人。鏡頭一:在災情最重的北川縣,一名受災者從廢墟中爬出來。他強忍著在地震中失去15個親人的悲痛,到處救人,用雙手從廢墟中刨出10名幸存者。鏡頭二:一天中午,一名頭發花白的拾荒老人,用顫抖的手從口袋里掏出5元錢,放進了募捐箱。下午,老人再一次出現,又捐出了100元。原來,他中午到銀行把零錢兌換了整錢。“災區的人比我更困難!”1.請列舉你身邊類似的事例,這些事例體現了怎樣的抗災精神?(8分)2.自然災害發生時,我們應該怎么辦? (6分)參考答案一、1.生命 人類自身 2.保護 可持續 3.生產 生活 4.防災避險 自救自護5.不屈不撓 團結互助 6.藍 黃 橙 紅 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8.資源短缺 環境污染 生態破壞 9.洪澇 地震 病蟲害 10.環境 行動起來二、1.√ 2.× 3.√ 4.× 5.√ 6.× 7.× 8.× 9.× 10.√三、1.C 2.C 3.D 4.D 5.A 6.A 7.C 8.D 9.A 10. D四、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態破壞工廠排放的廢氣——環境污染天然氣開采過度——資源短缺荒漠化不斷擴大——生態破壞采油井石油泄漏——環境污染五、1.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級別依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四級: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2.人類在生產、生活中不合理的行為會誘發或加重自然災害,如洪澇、滑坡、泥石流、沙漠化等。再如:亂砍濫發,森林被破壞,無法涵養水源,易造成洪澇災害,水土流失加重,易引發山體滑坡。3.(1)建立氣象、海洋、地質及生物等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2)建設牢固的防災減災工程。(3 )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約束人們的行為,減少自然災害的危害。六、1.我身邊的事例:三年級時我用積攢的零花錢為災區捐款10元。以上事例體現的精神是:對災害,我們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堅強面對災害,不能被災害打倒;面對災難,我們要有團結互助的精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面對災難,我們應該有尊重生命,永不放棄的精神。2.自然災害發生時,我們首先應該學會自救、自護,降低災害的危害。在災害面前,我們要盡最大的力量,全國上下形成減災共同體,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同預防減少自然災害對我們的危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