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方案題目 剪羊毛 年級學科 四年級音樂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1.學生能基本準確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達出愉快活潑的情緒。2.進一步鞏固“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并能創編動作表演歌曲。3.通過學唱歌曲感受源于勞動的律動和音樂,知道音樂和生活和勞動密不可分,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勞動的意義。教學重難點關鍵 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在歌唱中準確的把握附點八分節奏;能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教學方法 講授法、體驗法、探究法運用的信息技術工具 硬件:電腦、話筒、多媒體展示臺軟件:PPT、多媒體光盤教學設計思路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唱歌曲《剪羊毛》擴展延伸課后小結 教學過程教學階段及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創設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 1、放音樂《勞動最光榮》,師生問好。2、介紹澳大利亞風光圖片(課件播放圖片) 學生聽音樂律動進教室學生欣賞圖片,老師適當介紹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新課教學,學唱歌曲《剪羊毛》(25分鐘) 聽歌曲范唱聽聽、唱唱1、教師放慢速度用琴彈奏歌曲旋律2、嘗試用唱名旋律3、讓學生找出感覺較難掌握的樂句,加強練習(1)老師帶唱有附點的樂句,體會附點音符給我們帶來的跳躍感覺(2)用手勢來帶一帶歌曲的最后一句,想一想下行的音階,要馬上把尾巴甩上去三、讀讀唱唱1、師帶學生根據歌曲節奏型來朗讀歌詞2、輕聲填唱歌詞帶問題學唱第二段歌詞全班同學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休止符部分老師來唱“喀嚓”歌曲情感處理:提問:你在剪羊毛的活動中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你的心情怎樣呢?6、多形式演唱歌曲,進行剪羊毛比賽 設計一個剪羊毛動作,在每兩小節結束時的二分音符和休止符節奏時,把動作加上去。 看歌譜,先用“LU”跟琴哼唱旋律;找出較難掌握的樂句,加強練習。討論:為什么歌曲中出現了“白云、白色、雪堆、冬天、絲綿”?討論:剪羊毛的小朋友為什么要剪羊毛?學生討論后回答1、男、女生分組2、全班齊唱 采用跟琴和自學的方式,使學生很好地掌握歌曲的重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體現了教和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勞動的場面和歌曲歡快、愉悅的情緒拓展(10分鐘) 欣賞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赴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演唱《剪羊毛》的盛況1、創造情景由語言入手引出節奏2、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敲擊節奏3、全曲伴奏二、欣賞器樂合奏曲《剪羊毛》 學生拿起手中的剪刀,一起來剪羊毛一起模仿剪刀剪羊毛發出了咔嚓咔嚓的聲音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找一找使用了哪種打擊樂器? 學生對比自己編配的歌曲《剪羊毛》的打擊樂伴奏,評價一下這首器樂合奏曲值得學習的地方課后小結(5分鐘) 同學們,我們的音樂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通過學唱歌曲《剪羊毛》,我們知道了澳大利亞是一個熱愛勞動的國家,他們勞動時那種喜悅地心情真值得我們每個同學學習!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都一個熱愛勞動地好孩子! 隨《剪羊毛》地音樂邊唱邊走出教室 課件播放歌曲板書設計剪 羊 毛 白色 白云 雪堆 冬天 絲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