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少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豐收之歌》教案一、教學內容1、唱《豐收之歌》2、欣賞《打麥號子》(一)教材分析:歌曲《豐收之歌》是蘇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首歌曲,歌曲是丹麥民歌,曲調歡快活潑,節奏帶有舞蹈性,一拍一個音利落豪爽的音樂風格,使我們聯想起人們圍者著篝火跳起輪舞的歡樂場面。表現了人們的勞動熱情和豐收的喜悅。全曲六個樂句構成結構圖式是‖:a+b:‖+c+b這首歌曲大多呈分解和弦式進行(如第一樂句完全由分解和弦組成)因而歌曲旋律多為跳進,歌曲的情緒明朗歡快,具有活潑跳躍的民間舞蹈特點。(二)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課是蘇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課時,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了解農村。讓學生回到大自然。(三)學情分析: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動、好奇,他們的認知活動都是以興趣和好奇為載體的。因此,創造音樂課堂的愉快情境尤為重要。針對以上情況,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二、教學目標以“豐收之歌”為題,在富有生活情趣、節奏動感較強的音樂活動中,感受歡快、喜悅的情緒,體驗勞動的樂趣和豐收帶給人們的喜悅,進一步感悟音樂與生產勞動、音樂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學唱《豐收之歌》時,要理解歌曲內容,感受、表現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喜慶豐收的場景和情緒。通過視唱、聽唱旋律,感受樂句間的異同,了解歌曲樂句結構。能根據歌樂曲內容,發揮想象,模仿人們田間勞作時的動作、表情、聲音,進行編創活動。3、 重點難點1、 能識譜歌唱樂曲的主旋律,能用優美的歌聲表現勞動的歡樂。2、 唱準歌曲的情緒和前八后十六音符。4、 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響板、鈴鼓5、 教學過程(1) 學唱歌曲《豐收之歌》1、 律動進教室師:同學們,讓我們和著歡快地音樂有隨我有節奏走進教室中自己的座位上!音樂不停,舞步不停,我們在間奏時可以換手反方向隨音樂原地舞蹈!2、《豐收之歌》律動師: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生:秋天師:是的,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麥子豐收了,果子成熟了,勞動人的內心甭提多激動呢!剛才同學們律動走進教室的音樂是一首二拍子的丹麥歌曲《豐收之歌》,說的就是人們獲得豐收后載歌載舞來表達自己一年來獲得勞動成果的喜悅心情,今天我有幸參加了丹麥人民慶豐收的大聯歡,學習了他們慶豐收的舞步,請你們仔細觀看我的舞步,一會你們學會了我想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去參加他們的慶祝舞會,你們說好不好?生:好!(1) 初次教授舞步師:我請一位同學來配合我跟隨音樂舞蹈,每位同學看好了,人們是怎么舞蹈的,一會請你們找相鄰的伙伴一起來跳這只慶豐收的舞蹈師:我們先來看看這里面有個基本動作,注意看第一個八拍我的腳是一共踏了幾步,第二個八拍我們拉起同伴的手逆時針轉圈,還有一個動作在第一拍和第五拍分別雙手上舉,雙手向后拉。A:X X | X X | X X | X X |(逆時針拉手轉圈)X X | X X | X X | X X |踏步 踏步 踏步 踏步 踏步 踏步 踏步 踏步B:X - - - | X - - - |雙手上舉 雙手下拉師:我們一起來做一做這三個舞步生:模仿師:讓我們和身旁的同伴兩兩手拉手隨著音樂的節奏一起去丹麥的農場上參加他們的豐收大聯歡吧!同時看一看我在上手上舉和下拉的時候我又發出了怎樣的聲音?(2) 再次律動生:發出了嗨嗨的聲音師:沒錯,這回參加豐收的人越來越多了,人們獲得了大豐收,都情不自禁的歡呼起來!跟老師邊做動作邊喊一喊:嗨嗨!嗨嗨!【設計意圖:對于孩子來說,創設情景尤為重要,在得知自己今天所要學習的是和秋天豐收有關的歌曲后,多次隨音樂律動,是為了去體味丹麥人獲得豐收后的喜悅之情,感受二拍子歌曲的韻律,便于歌曲的旋律熟記于心,為接下來的歌譜學習做好準備】3、唱譜子(1)學唱第五樂句師:剛才同學們參加丹麥勞動人民慶祝豐收,全曲一共有六個樂句,我用lu來哼唱,請你們來和我一起數一數,我在第幾樂句加上了慶豐收的吶喊聲。生:第五樂句師:沒錯,這是人們獲得豐收后最開心的時刻,原來是果園里的果樹成熟了,丹麥人民非常高興,大家三五成群的相約著的去摘果子呢!你們看,老師這也有一顆大蘋果樹,樹上許多小蘋果連成了一串優美的旋律,發出了動聽的聲音,請同學們跟著我的琴聲用lu來哼唱這句旋律(師彈琴,生模唱)師:這棵果樹上的果子越來越高,請你們唱的時候就感覺自己的聲音仿佛踮起了小腳尖,去摘一摘樹上一連串會唱歌的蘋果旋律。唱的輕巧有彈性。(師帶領生唱第五樂句的曲譜)(2)找出樂曲中旋律相同的樂句師:請你們與我合作,你們唱第五句,注意我哼唱的旋律哪些樂句旋律相同【設計意圖:第五樂句是全曲中唯一沒有被重復的樂句,也是樂曲中音最高的一句,在歌唱上就有難點,為了讓學生克服唱難句、高音句,先解決難唱的一句,通過形象的語言帶領孩子如同摘果子般去唱這一難點樂句,首先增加了趣味性,其次克服了學習難點的恐懼感,更重要的是達到如何用正確的聲音輕聲高位演唱高音區要求】(3)認識d、m、s、d’師:果園里的果樹盛開了,我們來玩個摘果子的游戲好嗎?老師的果樹上有四個會唱歌的音樂果子,他們位置分別在高音譜號標記下的下加一線,第一線、第二線和第三間,同學隨著我用歌聲來摘一摘這些有音高的小蘋果(教師帶領學生用科爾文手勢唱四個音)(4)教師用科爾文手勢有節奏的做出1、3兩個樂句的曲譜師:其實剛才同學們演唱的曲譜就是我們樂曲中的1、3兩個樂句的的旋律,這個樂句里就用了我們剛剛在蘋果樹上摘到的四個音,d’、s、m、d這四個音的音程跨度比較大,音程是跳躍行進的,就好像丹麥人的個性一樣熱情而爽朗,(師示范唱曲譜,讓學生聆聽唱出爽朗的感覺)我們在唱曲譜的時候也要唱出熱情爽朗的感覺,我們跟琴再來唱一次,唱出丹麥人熱情奔放爽朗的感覺。【設計意圖:通過視唱1、3兩個相同樂句的曲譜,從而得知樂句中的骨干音是d、m、s、d’,樂曲為大調式,第一樂句完全由分解和弦組成,因而歌曲旋律多為跳進,歌曲的情緒明朗歡快,具有活潑跳躍的民間舞蹈特點,因此提醒孩子們唱好骨干音,唱出舞曲的特點。用摘果子的方式唱d、m、s、d’富有趣味性,孩子更易于接受】(5)接口唱整首歌曲的旋律你們唱135樂句,我來唱246樂句。這是一首二拍子的旋律,二拍子的強弱規律是強弱,第一拍強,第二拍弱,帶著二拍子的感覺我們來唱一唱。4、歌詞學習(1)念第一段歌詞師:這么歡快的旋律配上我們有富有歡快節奏的歌詞更能表現出勞動人民獲得豐收的喜悅(師開口念第一段歌詞)師:請你們隨著我的節奏念第一段歌詞(2)接口念第二段歌詞師:第二段我們來試著接口念一念,按照我的念第一句的節奏你嘗試著接口念第二句,以此類推,我們來合作一下。5、 唱歌教學(1)默唱歌詞請你們在心中隨著老師的歌聲默唱,我唱完以后你們再完整發聲唱(2)發聲唱這首歌曲如此的歡快而活潑,是因為歌曲剛好有好多地方都是一字對一音,正如丹麥人熱情而爽朗的性格特點和獲得豐收后表現出的喜悅情感,所以請同學們用輕巧而富有彈性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二拍子的強弱規律。唱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唱完這邊以后再來一起改正。(3)糾正唱的不好的地方(3) 完整歌唱(4) 歌表演師:請同學們踏著之前我們學習的歡快的丹麥舞步,邊唱邊跳,再次去丹麥的農場慶豐收吧!6、加入二聲部師:我們的丹麥人能歌善舞,今天除了舞蹈的加入,還有誰為慶豐收而助興呢?生:大提琴師:請你們仔細聽,我是怎樣加入大提琴的聲音的,一會請你們來跟著我模仿。生:模仿(唱大提琴的譜子,再模仿大提琴的旋律音高為歌曲伴奏,用歡快的情緒去撥奏大提琴)請你們把歡快的大提琴的伴奏聲加入到我們的原聲當中為歌曲伴奏吧!師:接下來我想請一組同學演唱一組同學模仿大提琴的旋律,讓我們再次去豐收之地一起歡慶吧!師:這回我想再分一組同學來跳豐收之歌的舞步,另外兩組同學繼續模仿大提琴和歌唱,讓我們來完整的合作表演一次。【設計意圖:大提琴的加入是為了鍛煉孩子二聲部的合作能力,在唱好自己聲部的同時再關注二聲部,二聲部的音剛好是二拍子的強音,在歌曲的旋律聲中提煉出來,學生易于掌握,也更利于學生找到主音唱準旋律,更重要的是鍛煉二聲部的哈子的合作能力】(2) 欣賞《打麥號子》師:我們去了丹麥體驗了當地勞動人民獲得豐收后的喜悅,其實在我們中國也有這樣的勞動歌曲,比如我們的江蘇民歌《打麥號子》就特別的有趣,老師帶你們去感受一番。師:范唱。你覺得哪里最有趣?生:哼哪哼哪!師:是的,你們想想我們在干活的時候是不是要非常用力呀?勞動人干活的時候特別的賣力,就會發出這樣的聲音,這樣的聲音在我們音樂中稱為號子,跟我一起賣力的喊一次,哼哪哼哪!我們一起來合作表演一次,我說前面的號子,你們來喊后面的哼哪哼哪幫我助威好嗎?剛才我一人說,你們幫我喊,這就是一個人領,眾人附和,所以號子還有一領眾合的特點。老師來領,你們來合,我們再來一次,記得要把勞動人民賣力干活的聲音喊出來!我們再來一次!生配合表演。(三)結束師:今天我們一同走進丹麥去和那里的勞動人民感受豐收的喜悅,也回到了我們的家鄉感受家鄉的勞動歌曲《打麥號子》,回去以后你們也可以上網搜集有關的勞動歌曲來和同學們分享,今天我們就結束愉快的勞動旅程,期待下一次與你們勞動有約!讓我們隨著勞動人民打號子的聲音律動出教室!【設計意圖:欣賞江蘇民歌《打麥號子》是為了和前面學習的外國勞動歌曲《豐收之歌》取得勞動的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歌曲風格迥異,但是勞動過程中人們的艱辛伴著快樂以及豐收后的喜悅,各國人得心情都是一樣的,我們更重要的是體味不同國家人們用不同的音樂風格來表現勞動的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